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三年级下册“我的发现”教学谈
[打印本页]
作者:
yuanding
时间:
2009-2-19 14:54
标题:
三年级下册“我的发现”教学谈
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 王娅琼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进入三年级后,根据中年级特点,拓展了“我的发现”的内容,由以前的发现识字方法,拓展到发现词和句的一些规律。在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中,共安排八次,分别是:反义词的特点;比喻句的不同形式;反问句的作用;区别同音形近字;区别音形相同的异义词;分辨形同音异的异义词;发现成语中叠词的运用;区分形近字。发现的内容是从本册或以前所接触过的一些语言现象中归纳出来的。大部分课后都以“我”的语气来提要求,提示学生用“我”的眼光去发现语言学习的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尊重了学生的内心需求。学生从“我还能……”“我发现……”这些话语中,明白自己将做些什么,同时从这些亲切的话语中受到激励,从而产生兴趣。“我”可以按照提示的路径去思考,去发现。文本的这种呈现方式使“教本”变为“学本”,把语文学习的金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拥有更多发现的快乐,从而在发现中学会学习。
一、编排有序,层层深入
翻开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这一栏目,我们不难看到,这一栏目是在不断引导学生发现,发现识字方法,发现词句、标点中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使学生不断产生成就感,同时逐渐学会学习。从一年级到三年级,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引导学生发现汉字形声、会意等特点,利用加、减、换偏旁(部件)等方法识字;接着,引导发现字词多音、多义、反义、褒贬义以及词的不同结构方式等;还有标点符号的用法,感性认识句子的不同类型和特点;等等。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与编排上,是有序进行、层层深入的。
二、激发学生发现特点,主动探究
在“我的发现”教学过程中,首先要鼓励学生自主发现,自己发现的方法和规律,对于学生来说印象一定更为深刻,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也一定会自觉运用。但是学生的层次不同,如果仅仅只是自我发现,有的学生的理解可能不够全面与准确,因此,在自主发现基础上的交流就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补充,教师适时加以点拨与指导,学生的认识就能得到提升,对语言表现形式的特点规律就会有初步认识,最后教师再利用各种方式进行拓展延伸,把发现的规律在实践中让学生进行运用,使知识得以内化。
(一)“语文园地一·我的发现”(由两个意思相反的词素组成的词的练习)
1.文本内容解读。
编者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每个词中的两个词素意思相反,体会汉语的丰富并积累词语。教材上出示了十个词语:动静、得失、吞吐、详略、攻守、进退、始终、呼吸、是非、爱憎。认真读一读,我们不难发现,这里的每一个词都是由两个意义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动与静、得与失……再读,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两个意义相反的单音节词合在一起的时候,它表达的是另外一个意思。“呼吸、是非……”在生活中,这些词语的意思早已约定俗成。由此,即使是作为教师,从内心里也会不由地发出感叹:汉语言的表现形式真的是丰富多彩、变化多端!仔细想想,其实在生活中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虚实、彼此……”汉语,是多么有趣的一种语言啊!
2.教学建议。
(1)学生自己读词,结合查字典或同学讨论,说说每个词语的意思。(2)按泡泡中的提示去思考,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思相反,合成一个词时表达了另一个意思。(3)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发现情况,有针对性地点拨,让学生用这些词口头造句,在实践中运用,从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习兴趣。(4)了解了词语的意思,发现了规律后,还可以让学生说说其他的这类词语,并积累这些词语。如,死活、公私、快慢、矛盾、升降、开关、真假、虚实、恩怨。
3.备课拓展参考资料:读一读。
轻重、存亡、动静、是否、粗细、新旧、张弛、曲直、输赢、纵横、推拉、问答、买卖、深浅、聚散、干湿、彼此、生熟、加减。
(二)“语文园地二·我的发现”(发现比喻句的特点和表达作用)
1.文本内容解读。
本次“我的发现”是要学生发现比喻句的特点和表达作用。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即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变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还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教材中列举了两组句子,学生在读完每一组句子之后,都会有所发现。但是,设想一下学情,学生的程度不同,所发现的内容会因学生不同存在着差异,最可能脱口而出的是每一组的第二句比第一句词句多;有的学生课外知识丰富,会从修辞的角度来发现每组的第二句是比喻句;再读读,就会感到每组的第二句比第一句表达得更具体、形象。
静下心来,我们自己读一读这两组句子,“蒲公英的花可以张开,合上。”“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蒲公英的花,我们平时可能谁也没有刻意地去关注过它,张开、合上是什么样,还真想象不出。但读了第二个句子,我们的眼前马上浮现出蒲公英的花张开、合上的样子,就像我们的手掌一样,那么自如,那么可爱,那么神奇!第二组句子:“一棵高大的橡树挺立在路旁。”“一棵高大的橡树像草原的哨兵,挺立在路旁。”读完,我们眼前马上出现了一棵仿佛正在守卫着草原的橡树的样子,高大、挺拔,庄严而又神圣。这就是比喻句独特的表达效果,多么形象啊!
2.教学建议。
本次内容涉及比喻句,教师不要以自己知道的语法知识来强“教”强“灌”,因为学生没有亲历发现的过程,空洞地接受这个概念,只能是似懂非懂,影响今后的语文学习。因此,我们主张充分放手,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发现探究。教师让学生读教材给出的两组句子后,应引导学生自我探究:(1)每组第二个句子中的两个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2)你还能用这样的方法说说其他的事物吗?组内互相交流观察所得。(3)联系经验,拓展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事物之间非常相似?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如,眉毛像弯弯的月牙儿,河水像一面镜子等)。(4)读教材中的这两组句子,你认为每组句子中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5)再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类似的句子并读一读。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发现,就能直观地感受到比喻句的确使描述的事物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了。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启发学生试着说、写比喻句,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多彩。教学中不必给学生讲有关修辞知识。
3.备课拓展参考资料:读一读,试着再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三)“语文园地三·我的发现”(发现反问句的特点和表达作用)
作者:
yuanding
时间:
2009-2-19 14:54
1.文本内容解读。
此次“我的发现”安排的是反问句和陈述句进行对比的两组句子,希望让学生能从对比中发现反问句的特点和表达作用。反问是修辞手法的一种。无疑而问,只问不答,把一个确定了的意思用疑问形式表达出来叫反问,也叫反诘或激问。反问有两种类型:(1)否定形式的反问,表示肯定的内容。如,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2)肯定形式的反问,表示否定的回答。如,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教材编排的这两组句子,第一句分别是从课文《南辕北辙》《想别人没想到的》选取的原句,都是否定形式的反问句;第二句是根据这两个反问句转化成的肯定句。
我们看教材中每组第一个句子:“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把它们带入课文的情境中去读,眼前一下就出现了朋友惊讶、不解的神情,耳边好像听到了画师带着欣赏之情的反问。反之,如果把这两个反问句转化成陈述句带入文中,语气就平淡得多了。由此,反问句的作用不言而喻。
2.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每组两个句子。(2)初步感知反问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把这两组句子分别带入课文中,试着读一读,你们有什么发现?(每组句子的意思是相同的,但在语气上存在差异。)(每组第一个句子表达的语气更强烈。)(3)引导学生进行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化练习。把肯定句改成反问句,如,“认真学习正是好学生的表现。”“小方聪明好学,我们喜欢他。”分别可以改成“认真学习不正是好学生的表现吗?”“小方聪明好学,我们能不喜欢他吗?”(4)让学生互相举例并变换句式,以加深对反问句的感悟和理解。
3.备课拓展参考资料。
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1)燕子在人类的帮助下得救了,它们怎能不感谢人类呢?
(2)珍珠泉这么美丽,我们能不喜欢它吗?
(3)楚国在南边,这个人却往北走,他怎能到得了楚国呢?
(四)“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发现形声字的规律)
1.文本内容解读。
本次“我的发现”,共有10组词语,每个词语中都有一个加点的字。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组两个词语中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左边词语里带点的字都是右边词语里带点的字的声旁。这是很多形声字的共同规律。学生在读词的时候,很容易发现这个规律,并在发现规律的同时积累词语。
2.教学建议。
(1)让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中的带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2)同桌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再讨论交流。(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4)教师引导、小结:这些词语中,每组两个词语中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左边那个字是右边那个字的声旁,左边那个字加上部首就成了右边那个字。(5)学生齐读词语,积累词语。(6)进行拓展练习:还能接着找出具有这种规律的词语吗?让学生再写出一两组有相同规律的词,如,羊群—海洋,弯曲—海湾,青山—清晨。
3.备课拓展参考资料。
青草—蜻蜓,宾客—海滨,采花—光彩,复习—腹部。
(五)“语文园地五·我的发现”(了解汉字一字多义的现象)
1.文本内容解读。
这部分安排的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汉字一字多义的现象,明确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的意义。在第一组的第一个句子里,“光”是“只、单”的意思;在第二个句子里,是“光线”的意思;第三个句子里,是“一点儿不剩,全没有了”的意思;此外,“光”还有如下多个意思。(1)景物:如,风光。(2)光彩;荣誉:为国增光。(3)比喻好处:沾光。(4)敬辞,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5)明亮;光明。(6)光滑;光溜:这种纸很光。(7)身体露着:光着头。
在第二组的第一个句子里,“抽”是“把夹在中间的东西取出来”的意思。在第二个句子里,是“(植物)长出”的意思;在第三个句子里,是“打”的意思。此外,“抽”还有以下其他的意思:(1)从中取出一部分:抽查;(2)吸:抽烟;(3)收缩:这件衣服刚洗了一次,就抽了不少。
本次“我的发现”,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理解,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性地去运用。
2.教学建议。
(1)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你能够理解带点的字的意思吗?(2)指导学生读教材上第一组的三个句子。(3)组织学生讨论,理解句子中“光”字的不同意思。(4)拓展练习:了解“光”的意思,谁能根据其中的一个意思来说一句话?(5)读第二组句子。(6)组织学生讨论,在这三个句子中“抽”的意思分别是什么?(7)拓展练习:了解“抽”字的其他意思。谁能根据其中的一个意思来说一句话?(8)我们再来读一读上面的句子,看自己能否发现这些特点。你能否仿照例子说个句子?(9)小结。我国的汉字大多一字多义。了解一字多义的现象,对阅读、习作都大有好处。理解一字多义并不困难,可以联系上下文,可以查字典,还可以向人请教。
像这样指导学生联系句子,进行讨论,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理解字词的意思,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恰当地进行拓展练习,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可以使学生应用所学的方法,实现学法的迁移。
3.备课拓展参考资料。
白
(1)教室里的墙刷得雪白雪白的。
(2)这件事经过调查终于真相大白了。
(3)东方发白了,我们踏上了征途。
表
(1)一个人应表里如一。
(2)这个议案已经表决通过了。
(3)他是新中国青年的表率。
(六)“语文园地六·我的发现”(发现多音多义词)
作者:
yuanding
时间:
2009-2-19 14:54
1.文本内容解读。
本次“我的发现”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多音多义词。6个多音字出现在六组词语中。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汉语中一字多音的现象,积累文中列举的6个多音字和相关的12个词语,还可以做些拓展练习,找找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些字是多音字。文中加点多音字的读音如下:
2.教学建议。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2)小组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4)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5)教师引导、小结:这六行词语,每一行带点的都是多音字,字同音不同。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别,进行扩词练习。(6)拓展练习:交流课外了解到的多音字。小组合作仿照课本组词语,看哪一组写得多。
3.备课拓展参考资料。
情不自禁禁止应有尽有答应挨挨挤挤挨打
塞进阻塞差不多差别数不尽数学
(七)“语文园地七·我的发现”(发现AABC式的成语的特点,感受独特的音韵美)
1.文本内容解读。
成语同一般词汇相比,所反映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它是历史的沉淀,民族智慧的结晶,语言文化的精华。本次“我的发现”编排的是AABC式的成语。
四字成语中,常把同一的字或单音词重叠起来使用。成语的叠音有三种基本形式:第一种,前两字叠用,其公式为AABC,如,“比比皆是”“斤斤计较”。第二种,前后两字均叠用,即AABB式,如,“层层叠叠”“熙熙攘攘”。第三种,后两字叠用,即ABCC式,如,“神采奕奕”“温情脉脉”。诵读上述成语,不难发现,不管是以何种形式重叠的成语,都有一种独特的音韵美,都念两拍,如,“洋洋/得意”等,其节拍形式为××××。整个成语读起来节奏鲜明,朗朗上口,韵味无穷。同时,成语的叠字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使成语的表现力大大增强。
2.教学建议。
(1)学生自读成语。(2)启发学生发现成语的构成,理解成语。说说自己平时积累过的这类成语。例,心心相印、夸夸其谈、芸芸众生、欣欣向荣、沾沾自喜、津津乐道、息息相通、高高在上、跃跃欲试、循循善诱……(3)各种形式读成语,分组读、男女生读等,感受成语的音韵美。(4)让学生用这些成语试着说句子。
3.备课拓展参考资料。
步步为营、彬彬有礼、楚楚动人、草草了事、蠢蠢欲动、绰绰有余、咄咄逼人、喋喋不休、赫赫有名、昏昏欲睡、九九归一、炯炯有神、济济一堂、井井有条、津津有味、侃侃而谈。
(八)“语文园地八·我的发现”(从发现特点的角度区别形近字)
1.文本内容解读。
尽管已进入三年级下学期,但有些学生仍然常写错别字,识字、辨字的能力较差。这次“我的发现”,提供了八组共16个词语,两两一组,意图是让学生从发现特点的角度区别形近字,增强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乍一看,这些字特别相似,比如,“导”与“异”,“旅”与“旋”,“科”与“料”,“载”与“截”,有的偏旁部首相同,但字的读音不同,意思不同。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发现,互相交流,对一些细微部分一定不能放过。比如,“归”与“旧”,“归”的第二笔是“撇”,如写成一“竖”,则为“旧”。“狠”字多加一点则为“狼”。
在教学中,教师可适当拓展,和学生共同找一找学过的一些形近字进行辨析,会起到纠正和防止写错别字的效果。
2.教学建议。
(1)学生自由读词语。(2)教师指名读词语,注意正音。(3)结合词义,说出带点词的意思。(4)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带点的字有的部首与偏旁相同,但字的读音不同,意思不同。(5)学生举例说说自己的理解。如,“归”与“旧”;“狠”与“狼”。(6)小结:注意区分形近字,正确书写。
3.备课拓展参考资料。
苇秆 木杆 绣花 生锈 咆哮 炮火 贪婪 贫穷
半晌 响亮 贷款 货物 服侍 等待 俘虏 老虎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