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分析,判断哪些物品属于机械。
2.能够通过对比,知道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
3.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4.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科学在不断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
2.难点:判断哪些物品属于机械。
三、教学准备
钳子、细铁丝、筷子、扫把、螺丝刀等。
四、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提问:当第一次听到“机械”这个词时,你想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二)、讲授新课
1.出示钳子,问:这是什么?它是不是机械?有什么作用?
活动一:出示两根细铁丝,分别让两位学生将其拧断,以为学生使用钳子,另一位用手折。
2.学生讨论:(1)使用钳子有什么好处?(2)它主要是哪些部分在工作,给我们带来了方便?
3.出示一把螺丝刀,问:这是什么?它属不属于机械?有什么作用?
活动二:出示两块带螺丝钉的木板,分别让两位学生将螺丝钉拧出,一位不使用工具,一位使用螺丝刀。
4.学生讨论:(1)使用螺丝刀有什么好处?(2)它主要是哪些部分在工作,给我们带来了方便?
5.出示筷子,问:筷子是不是属于机械?使用筷子有什么好处?
6.出示扫把,问:扫把是不是属于机械?使用扫把有什么好处?
7.师讲述:像上面提到的这些工具都属于机械。
8.学生讨论:试着小结“机械”概念。
9.师生小结:像这些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为“机械”。
10.讨论:除了上述的简单机械外,我们还知道哪些物品是机械?
11.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讲解“机器”和“简单机械”的区别和联系。
(三)、巩固新知
讨论:看课本第3页上面4幅图,要是没有这些机械帮忙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四)、介绍古代机械
1.师出示古代简单机械图,讲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启发学生分析古代工具是如何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感受先人智慧。
(五)拓展
课下观察或调查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属于简单机械,它们是怎样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