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二年级语文教后感《笋芽儿》教学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3-3-2 09:15
标题:
二年级语文教后感《笋芽儿》教学反思
教后记《笋芽儿》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情感体验的培养。二年级《笋芽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讲的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笋芽儿以顽强的意志,由竹笋生长为强壮的竹子的经过。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启迪学生要趁大好时光,好好学习,勇于进取。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两个方面。
一、注重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并努力做到评价准确到位。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一直是新课改所提倡的。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仍然采用配乐朗读、自由读、齐读,默读、范读,分角色朗读课文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如:为了让学生领会课文中各种"人物"的感情和心理变化过程。课前让学生听课文配乐朗读录音,让学生熟悉课文,并在富有感情色彩的课文朗读声中对课文出现的各种人物(春雨姑姑、笋芽儿、竹妈妈、雷公公、小草弟弟)在情感上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把握。同时,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我及时激励,且努力做到评价语言到位,具有针对性。如:"读的很有感情,读出了可爱的语气,读的很认真,声音很轻柔,读出了雷公公的气势……"。这些话语有利的激发了学生积极朗读的愿望。
二、有效借助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启迪学生的情感。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采用电教手段,让学生观看录像,投影片,并运用所学的观察方法,欣赏细雨蒙蒙,春雷轰轰,万物复苏的春景,观察笋芽儿破土而出,最后长成苍翠青竹的生动景象。使学生在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中,训练了观察能力,受到美的教育。在学文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笋芽儿奋发进取的精神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电教媒体的直观、形象的画面,配以优美的课件音乐,学生在笋芽儿前后的语言变化过程中,体会笋芽儿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愿望。例如:"瑟缩着身子"与"一个劲儿地往上钻","央求"与"自豪","不住嘴地说"与"急得大叫"等。
总的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本节课力求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3-3-2 09:15
《笋芽儿》教学反思
《笋芽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笋芽儿》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娃娃,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在成长过程。
于是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把教育与生活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潜在能力得到发展。
一、“生活化教学”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以往的语文教学,更多地是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与语文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忽视了语文对于人的精神生命的影响。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则不然,它的教学触角已经延伸到学生的生命领域,彰显出非凡的人文气息。
在教学《笋芽儿》这篇文章第6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想“如果你是笋芽儿,笋芽儿还看到哪些美丽的景物?”小朋友的回答真好。第一个小朋友说:“我看见了一棵大树,有黄牛伯伯在树下吃草,并且它还向我问好。”我说:“你也向牛伯伯问声好吧!”第二个小朋友说:“我看见一位仙女在弹琴,一个小姑娘在跳舞。”我说:“那个小姑娘肯定就是你。”第三个小朋友说:“我看到了许多鲜花,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我说:“老师也闻到了花香。”……。这些问答,正因为老师关注了孩童纯真的生活,关注了孩童纯真的心灵,语文教学才充满了温情的人性之美,才滋润了每一个幼小的心灵,播撤了爱和希望的种子,而没有因为预先设定的答案,机械僵化、生硬、失去活力。
二、“生活化教学”发展了学生的个体潜能。
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儿童,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着相对优势的智力领域,如有的孩子擅长用表演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有的孩子擅长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孩子喜欢用语言来陈述自己的思考等等,这些都是显示了他们各自的优势智力领域。在教学《笋芽儿》这篇文章时,让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这些才能,学生把“春雨姑娘的美就像弹奏着乐曲,大嗓门的雷公公,唠叨的竹子妈妈,可爱的小笋芽儿”读得出神入化,有时还边读边演。此时,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是天才。
三、“生活化教学”拓展了学生的体验渠道。
生活的本质在于它的丰富性,当学习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时,就可以利用生活资源丰富的优势,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拓展了学生的体验渠道。
教学《笋芽儿》这篇课文时,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读中感悟笋芽儿在大家的帮助下,奋力向上,努力想长大,向往外面的世界,最后终于长成了一棵健壮的竹子。我让学生说说自己想怎样长大?一位小朋友说:“我要像笋芽儿一样,克服困难,一个劲儿地长大。”一位小朋友说:“我要像笋芽儿一样,经历风雨,才能茁壮成长。” ……。学生的回答,让老师觉得学生从笋芽儿的成长过程中得到了体验。
生活化教学向我们昭示了如此诱人的教学前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更好地实践语文教学生活化。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3-3-2 09:16
《笋芽儿》教学反思
《笋芽儿》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课文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在成长过程。
于是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把教育与生活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潜在能力得到发展。
在教学《笋芽儿》这篇文章时,我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想“如果你是笋芽儿,笋芽儿还看到哪些美丽的景物?”小朋友回答的真好。小朋友说:“我看见了一棵大树,树下有小草,小草很绿,有黄牛伯伯在树下吃草,并且它还向我问好。”我说:“你也向牛伯伯问声好吧!”另一个小朋友说:“我看见一位仙女在弹琴,琴声悠扬,一个小姑娘在跳舞,跳得真好看。”我说:“那个小姑娘肯定就是你。”这位小姑娘会心地笑了。这些问答,正因为老师关注了孩童纯真的生活,关注了孩童纯真的心灵,语文教学才充满了温情的人性之美,而没有因为预先设定的答案,机械僵化、生硬、失去活力。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儿童,每一个个体生命都很聪明,在教学《笋芽儿》这篇文章时,让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学生把“春雨姑娘就像弹奏着乐曲,大嗓门的雷公公,富有爱心的竹子妈妈,可爱的小笋芽儿”读得出神入化。此时,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是天才。
生活的本质在于它的丰富性,当学习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时,就可以利用生活的资源丰富,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拓展了学生的体验渠道。
教学《笋芽儿》这篇课文时,学生在读中感悟笋芽儿在大家的帮助下,奋力向上,努力想长大,向往外面的世界,最后终于长成了一棵健壮的竹子。学生从笋芽儿的成长过程中得到了积极的体验。
生活化教学向我们展示了如此诱人的教学前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更好地实践语文教学生活化。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3-3-2 09:16
《笋芽儿》教学反思
《笋芽儿》是一篇童话散文,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通过让学生多种体验的朗读,使每个学生潜在能力得到发展,感受春雨的滋润,春雷的稳重,竹妈妈的慈爱。下面是我在教学本课时,最主要的两种指导方法的运用,收到较好的效果。
方法一、抓重点词进行朗读指导。
春雨姑娘是个温柔的形象。因此,我先让学生找到能体现春雨姑娘温柔的一个词“低声”,再试着低声朗读春雨姑娘呼唤笋芽儿的句子。
雷公公是个大嗓门。学生先找到能体现雷公公大嗓门的词“粗重”,再读第3自然段。
竹妈妈是个慈爱的妈妈。学生先找到能体现慈爱的词语“不停地唠叨”,再让学生读读竹妈妈对笋芽儿的嘱咐。
笋芽儿是个稚嫩、可爱的孩子。学生先找到能体现稚嫩、可爱的词语“撒娇”“高兴”“自豪”等,再让学生带着稚嫩的语气读读笋芽儿说的话。
通过这个方法,学生能初步感受到以上四个人物的各自形象。
方法二、运用生活经验,指导朗读。
春雨的声音是春姑娘弹奏的乐曲。我让学生回忆你听过的最动听的乐曲,也可以唱唱,再让学生带着对优美乐曲的陶醉,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自然而然地读出了春雨姑娘优雅的气质来了。
笋芽儿是个稚嫩的孩子,和我们一样都会在大人身边撒娇。通过学生回忆自己在大人身边撒娇地情景,学生把自己当成了笋芽儿,边做着撒娇地动作——“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懒腰”“看看四周”,边稚气地读:“是谁在叫我呀?”这一生活实景的融入,不用多费力指导,学生很快能形象表现出笋芽儿的娇气。
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读中感悟笋芽儿在大家的帮助下,奋力向上,努力想长大,向往外面的世界,最后终于长成了一棵健壮的竹子。我让学生说说自己想怎样长大?一位说:“我要像笋芽儿一样,克服困难,一个劲儿地长大。”还一个同学说:“我要像笋芽儿一样,经历风雨,才能茁壮成长。”学生的回答,让老师觉得学生从笋芽儿的成长过程中得到了体验。当然,在朗读训练方面,还有几个问题值得我思考:学生善于模仿,不愿意深入钻研,导致朗读的层次性不够明显,体会不深刻。如在朗读笋芽儿钻出地面这段话时,感情变化不明显。笋芽儿的心情、小草弟弟说话时的语气没有很好的区分。
在今后的语文的教学中应重视读的训练,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3-3-2 09:16
《笋芽儿》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情感体验的培养。《笋芽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讲的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笋芽儿以顽强的意志,由竹笋生长为强壮的竹子的经过。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启迪学生要趁大好时光,好好学习,勇于进取。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两个方面。
一、“生活化教学”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往的语文教学,更多地是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与语文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则不然,它的教 学触角已经延伸到学生的生命领域,彰显出非凡的人文气息。
在整堂课中,我采取了两种方式让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达到更丰富、更具体、更深刻:一是让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笋芽儿去感受、体验、思考、传情。例如在讲授第八自然段时,我让学生以为自己是笋芽儿,边听音乐边欣赏完美丽的图片后,再问学生“如果你是笋芽儿,笋芽儿还看到哪些美丽的景物?”这些问答,让学生走进了角色,感受文章表达的感情。正因为我关注了孩童纯真的生活,关注了孩童纯真的心灵,语文教学才充满了温情的人性之美,才滋润了每一个幼小的心灵。二则是让学生通过体态实践,做做笋芽儿的揉揉眼睛、伸伸懒腰、扭一扭、一个劲儿地向上钻,撒娇地说话、起立朗读来使学生领悟笋芽儿的精神品质。例如在教学笋芽儿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模仿一下笋芽的动作。“撒娇地”让学生想象着自己跟妈妈撒娇时什么样子,来读这句话。还有就是第四段让学生通过模仿“瑟缩”等词,体会笋芽儿此时害怕的心情,再结合动作还读出心情。这两种方式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的更为有效,也体现教师不可缺少的引导作用。在这两种方式的引导下,学生的体会从笋芽儿的娇气、害怕,到笋芽儿的勇敢顽强、坚持不懈、努力向上,再到笋芽儿长成竹子后为自己的坚持不懈、勇敢顽强丰富情感,学生再带着这种丰富的情感投入到个性体验的表达中,有惊喜地读、惊讶地读、娇气地读、急切地读、自豪地读等。
二、“生活化教学”发展了学生的个体潜能。
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儿童,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着相对优势的智力领域,如有的孩子擅长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孩子喜欢用语言来陈述自己的思考等等,这些都是显示了他们各自的优势智力领域。在教学《笋芽儿》这篇文章时,让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这 些才能,学生把“听了竹妈妈话后害怕的笋芽儿;听了雷公公话后变得勇敢的笋芽儿;听了小草弟弟的话后自信的笋芽儿;以及自己不怕困难努力成长的笋芽儿”读得出神入化,有时还边读边演。此时,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是天才,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总的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本节课力求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但也存在一些不尽之处,有待改进。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3-3-2 09:17
我很多时候会碰到这样的现象:很想好好地上每一节,可往往是为了备好这节课,却左思右想怎么也找不到切入口,磨磨蹭蹭地过上个几十分钟,一想:算了,还是找个教案抄抄得了。
本以为这节课过程很老套,学生肯定是懒洋洋、病恹恹地。可等到你上了这场“无准备仗”,没有构思,没有布局,上下来却是非常的与众不同,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侃侃而谈,有时连自己都要叫绝。就因为在课堂上的即兴演绎,收到了如此意想不到的效果。
前两天上二下的一篇《笋芽儿》,感觉课文很美,可就是没有灵感,怎么也理不出一条线。翻开教学参考,胡乱地抄了一节。
课前抄录: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听老师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
3、同桌交流识字方法(学生当小老师、教师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抽取几个段落朗读)
二、书写字词
1、观察要写的三个汉字;冈、轰、喊
2、鼓励学生提醒大家写这几个应注意的地方。
3、学生书写这三个字。
三、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直到读通顺、读流利。
2、教师检查朗读情况
四、练习
课中实录:
师:一起读课题。谁来学学这个“笋”字?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生:“笋”是竹子头,下面“伊”的半边。
生:因为“笋”长大了是竹子,所以是竹子头。
……
(揭示课题,抓住了这个“笋”字,学生就能够很进入角色。颓废的心情一下子提了起来.)
师:听老师读课文,边听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师读)
生:主要讲了春天的景色很美。
生:不是讲春天的,是讲了笋芽儿的事情。
生:主要讲了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训练了学生对文本的概括能力。)
师:你真聪明!你知道笋芽儿开始长在哪里的,是从课文的哪里看出来的?
生:笋芽儿被叫醒了。她揉了揉眼睛,伸伸了懒腰,看看四周仍然一片漆黑,撒娇地说:“是谁在叫我呀?”她的四周一片漆黑,就说明,她还在地下。
生:“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使劲向上钻。”他在往上钻,说明他是在地里的。
生: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从这一句中也能看出之前是在地里的。
(重点学习这三段,抓住动词“揉、伸、看、撒娇”,让学生边读边模仿动作,在动作中感受笋芽儿的生长过程。特别是笋芽儿撒娇地那句话,尤其进行了特别指导。在笋芽儿钻出地面后,看到的美丽景色也是重点学习的段落。还抓住了省略号,进行了拓展思维:想想,笋芽儿还会看到哪些事物,会说些什么?)
没有刻意地去追求课堂的效果,也没有刻意地去照搬照抄人家的教案,完全是随着自己的学生,跟着课堂走,却开辟了另一片天空。不是说这堂课有多精致,有多完美,但至少上到最后,学生一直围绕在我的左右,课堂的活跃气氛也一直到结束。学生学得轻松,老师也上得轻松。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一个平时人人都认为是教学水平出色的老师,在听了她的课后,你会觉得他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优秀。那是因为在公开性的课堂上我们没有了平时的挥洒自如,思想完全锁定在了那不知被试教了几遍,甚至几十遍的教案上了,少了那一份原本的灵性。
让我们跟着课堂走,到课堂中去寻找灵感吧!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