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两小儿辩日》课堂实录与评析 [打印本页]

作者: 红烛    时间: 2009-2-14 08:10
标题: 《两小儿辩日》课堂实录与评析
刘 颂 方西河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课堂实录】



一、从题入手,营造学习氛围



师:带有“日”字的诗句,你能说出一两句吗?生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生2:日照香炉生紫烟。



生3:日长风暖柳青青。



师:胸中有积累,出口自成章,好。今天我们学习“两小儿辩日”,“辩”字中间是“言”,意思是——生抢答:争辩(辩论)。



师:争辩什么呢?(板书:?)自己读读。



二、初读课文,感受文言文



师:读了,有什么感觉?



生1:有点拗口。



生2:读不太懂。



三、指导学法,读中理解



师:这是一篇文言文,第一次接触,有难度很正常。听老师读读,感觉感觉。(师范读,生自发鼓掌)



师:谢谢大家。其实,文言文本身就蕴涵韵律美,要是读上十来遍的,也能读出味儿来。



师:你发现跟读现代白话文有什么不同吗?



生1:你读得比较慢。



生2:停顿的地方多。



师:悟性真好!读文言文就要慢点,要注意停顿。想不想感受感受?好,根据大屏幕上的停顿提示,自己读一读。(生各自练读)



师:会读哪句了?展示展示。(一生读)



师:不错,找到感觉了,跟他学。(又一生读)



师:有点意思了。大家读。(评议,互相启发)



师:“盂”这个字见得少,怎么读?你怎么知道的?(一生说查字典找到的)



师:治学就要这样严谨。不过,我喜欢先猜一猜,上面是个“于”我猜可能读yú。我还猜出了它的意思——



生:下面是皿字底,可能与器皿有关。



师:对,大胆猜测会让你的阅读更快乐。当然最后别忘了像他一样小心求证。



师:边读边猜,慢慢试试。(生一边读一边理解)



师:边读边猜还是有不懂的,那说说。



生:“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是不是我开始出去,太阳就近些?



师: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好啊,看看,这句话的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回答)



师:你从哪个词知道孔子去问原因?“故”就是原因,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到注释中写了。



师:看注释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方法。



作者: 红烛    时间: 2009-2-14 08:11
四、重点研读



师:两小儿辩日,孔子问其故,不能决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小组合作学习)



师:到底是什么问题呢?



生:是关于太阳离我们远近的问题。



师:对这一问题,两小儿的看法截然相反、针锋相对!说说。



生: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到中午离人远。



师:“去”就是——



生:“去”就是距离,注释中有。



师:现在,你掌握这个方法(指看注释)了。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应该说“日中时去人远”,说意思时,你能比照前文添上,不错。比照法也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继续说。



师:能用课文中的句子亮出双方的观点吗?找到了吗?齐读。



师:一大一小,请用轻重读出太阳的变化。要据理力争,反问句要读出自信。



师:另一小孩呢?(教学同上,略)



师:辩得热闹,我们分两大组辩一辩。(师根据板书用手势提示关键词)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段动画,想请大家配配音,有信心吗?先自己试试。(生背课文)



五、深化理解



师: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孔子不能决的难题已不成其为问题。课前不少同学查了相关资料。我用文言文来提问:孔子不能决,汝能决否?你能用文言文作答吗?试试。



生:吾能决也。



师:从感觉难读,到能用文言文对答,为自己喝彩吧!



师:一日之中,远近一也。多简单!孔子还号称什么“多知”呢!你有不同看法吗?



生:因为孔子那个时代没有望远镜之类的仪器,科学没这么发达,他当然不可能知道。



师:哦,你的意思是看问题要联系当时的历史条件看。有道理。



生:可以说学无止境吧,因此才会有多知的孔子也不知道的事。



师:有见地,我领教了。我真得重新考虑了,我想起孔子曾说过“知之为知之——生抢答: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师:他做到了!



师:那对于你们的同龄人“两小儿”,你怎么看?



生:两个小儿能够去观察、去思考,还敢于辩斗。



师:正所谓“疑则进也”!正因为有当日他们的“不知”,才有后人的探索,才有今日我们的“知”。说得好啊!你们从刚开始的难读,到读出这么多感悟,真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六、拓展作业



师:走出课堂,我们还大有可为。(出示练习)你来选做:



1.乐于分享的你,可将故事讲或背给周围的朋友听;



2.善于积累的你,可结合大家的发言,记下你的点滴感悟;



3.善于表达的你,可坐上时空穿梭机,当一回孔子之师;



4.爱思索哲理的你,去读读《列子》(如:中国古籍经典漫画版bookstore.shuku.net)吧,那里有更多寓言故事。


作者: 红烛    时间: 2009-2-14 08:11


【评析】



这堂课对我们语文教师如何上好文言文将有颇多的启迪,至少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正确把握了文言文教学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总目标的第二条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文言文就是实现这一条目标的一个途径。《课标》还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刘老师这堂课中学生的表达最后用文言来回答,可以看出这堂课是比较成功的。



第二,把读落到了实处。语文课堂就要有朗朗的书声。现代白话文尚且离不开朗读,何况是学生没有一点基础的文言文呢?我认为,只有读到了位,语感训练才会落到实处,学生在一堂课中才会有收获。据统计,这堂课中不同形式的读共有22次之多,学生读得兴趣盎然,自然也就收获不少。



第三,注重了课程资源的运用。学生读了这篇课文后,自然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太阳到底什么时候离我们最近呢?刘老师让学生事先查找资料,这样,学生豁然开朗。刘老师没有忘记语文课的特点,不像有的教师那样把语文课上成太阳知识汇报课。这是很难得的。



第四,注重了学法指导。如教“盂”时,运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让学生去猜,猜读音、猜意思。再如指导学生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帮助理解文言文等。不过,我认为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要发挥教学机智,随机应变。在板书中,刘老师先设计“故”与“不能决”,再把“远”和“近”插进去,这是好事。但是,之前有一个学生在谈感受时已经说出了这个问题,我想教师如果适时把“远”和“近”板书上去更好,不一定要严格按自己的设计进行,可以随机变通。



【对评析的评析】



这个评析,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一是用课程标准去衡量一堂课。让教者与听者知道如何用课程标准去指导我们的教学。像这次评析,用课程标准中文言文的相关要求去衡量。这样,教者与听者也就会明白课到底好不好,好与不好表现在什么地方。



二是体现学科特点。在很多评课中,我们常常发现游离于学科特点之外的评课,如讲普通话如何、板书如何、教态如何等。虽然这些也是评析的内容,但不是主要内容。它们是每一堂课都应达到的要求,是共性而非个性。这次评析,旗帜鲜明地提出语文课要重视读,以提高学生的语感的观点,对教者与听者都是有启发的。



三是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可以是优点,也可以是不足之处。当然,不管是什么样的看法,都要言之在理。这就要求评析者自己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不然,提出的看法不服众,对于教者与听者也就没有好处了。



(作者单位: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东方红小学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朝阳小学)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