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2012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表格式教案及教学计划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5 16:34
标题: 2012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表格式教案及教学计划
2012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表格式教案及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第一学段 (1~3年级)
一、数与代数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1.数的认识。
(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5)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
(6)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2.数的运算。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3)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4)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5)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6)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7)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常见的量。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5)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4.探索规律。
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二、空间与图形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
1.图形的认识。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7)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2.测量。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5)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6)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图形与变换。
(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4.图形与位置。
(1)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三、统计与概率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在教学中,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应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
1.数据统计活动初步。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3)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4)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5)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6)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
(7)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2.不确定现象。
(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4)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四、实践活动
在本学段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时,应首先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5 16:35
     本站资源下载方法:选择下面的附件右键选择另存为或使用迅雷下载到桌面上解压缩即可!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表格式全册教案.rar (98.09 KB, 下载次数: 15092)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5 16:36

第一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
1、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鼓励良好行为,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
2、刚入学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掌握一些简单数学知识,教师根据班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进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以实践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程。
教材从实际出发,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和客观事实发展,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设了良好的课程环境。
教材注重为题的探索性,例如:比较、分类、等部分内容,重点在于经历探索,获取有关知识的体验。
三、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会写0到10各数。在一一对应的活动中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认识“=”、“<”、“>”,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开始学习认真倾听、思考、表达、书写,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单元“比较”。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体验并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经历“比一比”的过程,同时与他人交流比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经历自主探究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 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条理地表达的良好习惯。
第四单元“分类”。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能按给定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体位置的相对性。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初步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经历观察、想象和交流的过程,积累认识几何体的数学活动经验。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在分类、观察等学习活动中,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关系,培养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结合数数、操作直观模型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认识个位和十位,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经历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钟表的过程,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计时。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在认识钟表和认读时间的过程中,初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在与他人的交流中,知道要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珍惜时间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
1、能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会写0到20各数;能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体验并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
3、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 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能按给定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
5、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
6、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钟表的过程,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计时;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五、教学难点。
1、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自主探究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
3、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体位置的相对性。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课 时
第01周        9.1        可爱的校园        1
第02周-第03周        9.3-9.14        一、生活中的数        8
第04周-第05周        9.17-9.28        二、比较        4
第06周        10.1-10.7        国庆放假       
第07周-第10周        10.8-11.2        三、加与减(一)        17
第11周        11.5-11.9        整理与复习        3
第12周        11.12-11.16        四、分类        3
第13周        11.19-11.23        五、位置与顺序        4
第14周        11.26-11.30        六、认识图形        2
第15周-第16周        12.3-12.14        七、加与减(二)        8
第17周        12.17-12.21        数学好玩        3
第18周        12.24-12.28        八、认识钟表        1
第19周        12.31-1.4        总复习        5
第20周        1.7-1.11        期末工作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5 16:36

第一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
1、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鼓励良好行为,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
2、刚入学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掌握一些简单数学知识,教师根据班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进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以实践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程。
教材从实际出发,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和客观事实发展,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设了良好的课程环境。
教材注重为题的探索性,例如:比较、分类、等部分内容,重点在于经历探索,获取有关知识的体验。
三、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会写0到10各数。在一一对应的活动中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认识“=”、“<”、“>”,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开始学习认真倾听、思考、表达、书写,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单元“比较”。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体验并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经历“比一比”的过程,同时与他人交流比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经历自主探究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 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条理地表达的良好习惯。
第四单元“分类”。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能按给定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体位置的相对性。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初步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经历观察、想象和交流的过程,积累认识几何体的数学活动经验。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在分类、观察等学习活动中,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关系,培养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结合数数、操作直观模型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认识个位和十位,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经历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钟表的过程,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计时。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在认识钟表和认读时间的过程中,初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在与他人的交流中,知道要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珍惜时间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
1、能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会写0到20各数;能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体验并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
3、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 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能按给定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
5、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
6、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钟表的过程,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计时;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五、教学难点。
1、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自主探究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
3、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体位置的相对性。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课 时
第01周        9.1        可爱的校园        1
第02周-第03周        9.3-9.14        一、生活中的数        8
第04周-第05周        9.17-9.28        二、比较        4
第06周        10.1-10.7        国庆放假       
第07周-第10周        10.8-11.2        三、加与减(一)        17
第11周        11.5-11.9        整理与复习        3
第12周        11.12-11.16        四、分类        3
第13周        11.19-11.23        五、位置与顺序        4
第14周        11.26-11.30        六、认识图形        2
第15周-第16周        12.3-12.14        七、加与减(二)        8
第17周        12.17-12.21        数学好玩        3
第18周        12.24-12.28        八、认识钟表        1
第19周        12.31-1.4        总复习        5
第20周        1.7-1.11        期末工作       

作者: weihaiyan    时间: 2017-8-22 14:18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