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初中语文《将进酒》导学案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3-1-2 11:07
标题: 初中语文《将进酒》导学案
【设计思想】
      本单元的主题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主要目的是让大家通过吟咏和诵读从而领悟古典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读出诗歌特有的诗境和诗情。《将进酒》时而奔放,时而深沉,感情大起大落,诗情由悲壮转欢乐,继而愤激,再转狂放,最后如火山般地爆发,气势如大江奔流。这首诗感情变化明显,大家容易进入吟咏和体会情感的体验阅读中。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情怀。
2、 感受诗人由悲壮转欢乐,继而愤激,再转狂放的内在情感的变化,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学习重点】
1.体会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
2.        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并能适当地评价。
【学习难点】
1、        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2、背诵
【学习方法】朗诵、理解、感悟
课前预习
【知人论世天地宽】
1、走近李白及写作背景
李白曾于天宝初年应诏入京为翰林,但无法实现他“以当世之务为负”的志向,且生性高傲,很快遭到了权贵谗毁。天宝三年,唐玄宗“赐金”让他“还山”,李白离开长安。
这首《将进酒》,约作于天宝十一载,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这时,李白被“赐金放还”远离政治中心已有八年多了。八年来,李白忧国忧民的心情一直未变,可是又无用武之地,52岁的他,只能寄情于山水之间,放浪于形骸之外。这一年,得朋友岑勋相邀,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登岭宴碧霄”,然席间“对酒忽思我”,不由得使诗人涕泪纵横、长啸嗟叹。时光流逝,功业无成,英雄老去,世多纷扰,于是李白借《将进酒》之调,吟出了这千古绝唱。只能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
2、解题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将”读qiāng,请大家回顾以前曾在那篇文章中学过这个字?
3、主题:诗人以狂歌痛饮的方式,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深沉愤慨和“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与自豪。
【腹有诗书气自华】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3-1-2 11:07
【夯实基础我先行 】
1、读准字音:
将(   )进酒  金樽(   ) 岑夫子(   )   馔玉(   )       恣欢谑(   )  千金裘(   )   烹羊(   )     沽(   )
2、解释下列加横线重点词语的意思。
  将进酒:
  钟鼓馔玉不足贵
  古来圣贤皆寂寞:
  斗酒十千恣欢谑:  
  径须沽取对君酌:  
3、用白话文把诗歌翻译成当代抒情文。

课堂合作
【因声求气悟感情】
一、        自我赏读
1、        听录音,体会感情,领会李白的风格。
2、        大声地自由地朗读,注意节奏,把握感情变化。
二、        初步品读
1、李白究竟劝谁喝酒?

2、“酒逢知己千杯少”,那么李白是怎么劝酒的呢?

3、为什么要劝酒?


三、        读中思考
1、        古代圣者那么多,为什么单单选取曹植呢?


2、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愁苦,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与尔同销万古愁” 酒尽兴来,原本是应当高兴的时候,然而这种愁为什么不消反长了呢?这万古的愁从何而来呢?为何而愁呢?请结合背景,结合你所了解的李白谈谈。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