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初中数学公开课12.3等腰三角形说课材料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2-27 14:55
标题:
初中数学公开课12.3等腰三角形说课材料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等腰三角形》,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后反思六个方面来谈谈对课本教材的认识和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
内容:“等腰三角形”共两个课时,本节内容是第一课时,主要包括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地位和作用:三角形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它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作为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应用更为广泛,因此,探索和掌握它的基本性质对学生更好的认识现实世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都是很重要的。本节课“等腰三角形”是学习了“轴对称”之后的一节新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又能对后面将要学习的“等边三角形”起到铺垫的作用,同时为后面学习的其他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会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究,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观察、猜想、论证,发展了合情推理的能力和演绎推理的能力,同时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2、在应用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对称美,体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
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及其具体应用。
4. 教具
多媒体、三角板、长方形纸片和剪刀。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接触过等腰三角形,对等腰三角形并不陌生,在进入八年级后,学生观察、操作、猜想的能力较强,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演绎推理、归纳、建立数学模式的意识等方面比较薄弱,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2-27 14:56
三、 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教材内容,遵照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育原则,按照教学中发扬民主,教师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基本要求,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 分析、猜想、验证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针对新知应用,主要采用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学法: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所以这节课学生学习的方法是:通过实践探索、小组合作和展示交流,经历观察、实践、猜想、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获得新知;通过习题巩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过程
本节教学活动,我将设计成四个基本环节: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动手实验,合作探究;3、体验新知,学以致用;4、归纳小结,内化新知。鉴于本节课活动性较强,容量大的特点,我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观察感受,并通过合作交流,感悟知识的生成、变化、发展,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再创造能力。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印象,化解难度,便于教材内容的理解。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学生观察含有等腰三角形图片,并回顾小学所学过的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2. 动手实验,合作探究
活动1:实践观察得到等腰三角形
活动2: 观察猜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通过思考题,在学生融入新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亲手折纸、观察解决基础问题,找出重合的线段和角,达成共识得到猜想,重点设计问题由这些重合的线段和角,你能联想到什么?譬如:AD是怎样的线段?教师有意识分化,降低学生抽象概括归纳的难度。
同时,采用板书重点结论的方法,突出重点,为进一步论证奠定基础。
∠B=∠C(联想) 底角相等 猜想1
BD=DC AD是BC边(底)的中线
∠BAD=∠CAD AD是∠BAC(顶角)的角平分线 猜想2
∠ADB=∠ADC=900 AD是BC边(底)上的高线
活动3: 学生推理证明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师重点引导学生将猜想1转化为数学符号,以前面的“折纸”和“探究”活动为基础,讨论证法,辅助线的获得;而有关性质2的证明,由性质1的证明就可以得到。
从本节课开始到性质2的证明,教学中呈现了一个动手操作得出概念,观察实验得出性质,推理证明论证性质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观察、实验、猜想、论证的研究几何图形问题的全过程,体现了从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过渡,既有利于三维目标的实现,也突破了难点。
3.体验新知,学以致用
让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后,体会这是与三角形内角和相配的一类常见题目,利用性质时可能会难以描述,师参与学生活动,适时点拨,体会利用方程思想解决该题的优越性,“数形结合”的思想。
4.归纳小结,内化新知
本环节采用了提问的形式,既关注学生对知识方面的总结,同时关注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内化情况。
五、 板书设计
六、教后反思
在本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学生互动,致力启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启发学生,挖掘学生潜力,让他们展开联想的思维,培养其能力为主旨而发展。但仍然有很多不足,比如平时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合情的推理能力训练得比较少,课前没有对学生合理的分组等等,整节课的环节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