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3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师说》教学札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07: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风景这边独好
———《师说》教学札记
陕西省镇安县第二中学
毛浓博
教学中,有很多时候,深入思考一些问题,会觉得趣味盎然,甚至喜不自禁。


一、三个句子的理解
1.“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翻译。
文言文翻译要遵守 “信”、“达”、”“雅”三字原则:

( 1)、 信。要忠实于原文意思。


(2) 达。要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3)、 雅。要尽量作到美一些,能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
艺术水准来。
一般都把这句话译成“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人生疑难问题的。”这里,把“所以”和“判断句”都译出来了。但细想,却不符合“信”“达”“雅”原则,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绝对不可能完全一致。忠于原文意思而非对原文一字不漏,此谓之“信”;“达”亦必正确、通顺。可这样翻译总很别扭。压缩句子就变成了“老师,是……的”,不通。应该在结尾加上一个字:“人”。或者就不要把“所以”翻译出来,直接根据语义略去“靠”。这样,既不歪曲也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不走样。
2.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中“之”的用法
有人认为它是解构助词。“结构助词。当谓语短语在句中做主语、宾语或者一个分句时,它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不译”。(《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有人认为不能说是主谓之间,因为“道”是名词,“所存”是所字结构,“存在的地方”之意,还是名词性质,所以“道”和“所存”靠“之”连接成更大的短语,所以在此要译成“的”,还是结构助词。但用法含义已发生了变化。
我认为,第一,此句中“道之所存”,是一个分句,它的独立性已被破坏,只能和后一句“师之所存”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第二,所字结构本身就是动词加上“所”变成的,它的动词性质已被虚化,此句中“存”是表存现的动词,虽被虚化,但还有动词性质,所以可以做谓语成分。第三,“之”的其他用法均不符合句意,只有解释成主谓之间才更通畅确切。第四,也有名词作谓语的特例,如“今天,星期三”。第五,也许语法体系中存在漏洞,因为语法是不断发现不断完善的。鉴于上述看法,我认为此句中“之”确定为主谓之间好些。
3“三人行,必有我师”中“三人”如何理解?
有人认为多解,“泛指多人”;有人认为“确指三人”: 一个“善者”,一个“不善者”,一个“自己”。我认为理解为泛指更好,原因是:为什么“善者”与“不善者”只能是一个人而不能是多个人呢?各一类不行吗?此句作泛指理解很自然,很确切。再说了,古汉语“三”“六”“九”常作泛指理解。
二、关于本文中心论点的讨论
按常理,这是一篇说理文,那么就有论点,。在课后作业中有“本文论述了从师之道。看看课文第一段是怎样逐步推出论点的?”而在各种版本参考资料上是这样回答的:中心论点是第一段首句和末句,即“古之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有的只认为是首句。那么如何认识呢?
我认为,题目《师说》,犹如一个话题,规定了文章的话题范围是“谈谈从师的道理”,本身并不表明观点。在此论题统帅之下,“学者必有师”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师道之不传”、“圣人无常师”是并列分论点,共同指向作者没有明说的中心:“学者不耻相师”。啰嗦一点,表示为“古之学者必有师”,今之学者更要不耻相师;“师道不传久矣”,今天更要恢复师道;“圣人无常师”,众人更应不耻相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07:27:00 | 只看该作者
这样说来,把原来许多看法都否定了,但我认为这是议论文一种特殊写法。中心论点不一定在原文有明确的现成的句子表示。为了证明这观点,再举一例。
让我们来看看《寡人之于国也》。
1-4段,以“五十步笑百步”喻证法驳斥梁惠王“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强调“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暗含梁惠王并没施行王道仁政之意。5-6段,是孟子教梁惠王如何具体施行仁政的措施:不扰民,制民产,办教育,申孝悌,“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表面是解答梁惠王怎样才能“王天下”的提问,实质是推行自己的王道仁政思想。末段通过严厉的批评,反面说明“民加多”的方法,即“王无罪岁”也即仁政思想,结果当然是“天下斯民至矣”。察《寡人之于国也》全文,有孟子驳斥的错误对象“梁惠王自认为于国尽心”,也明显有弦外之意:施行“仁政”才是“尽心”,才可以“王天下。”驳是为了立,没有用肯定性陈述句表达中心论点,中心论点似乎是不经意的蕴涵在阅读过程中,那样自然,真可谓水到渠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1 02:5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