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 [打印本页]

作者: lspjy    时间: 2009-1-4 08:16
标题: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是通过小组成员互助合作达到共同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现实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追求形式上的合作,合作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合作效率低下。有效的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要从:更新观念,教会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适时地给出问题,及时地给予评价几个方面入手,才能有效地实施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数学小组合作 存在问题 更新观念 指导合作 合适问题 人本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是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以小组成绩为奖励依据,以促进小组成员互助合作,达到共同学习目标为目的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技能、提高小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学习方式。因此,探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化和推进,教师们纷纷尝试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但是很多小组合作都是停留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而且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刷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在现实教学中笔者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纵观现实的小学数学教学,发现还存在如下不足:

1、“为了合作而合作”——形式上的合作。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个人自主学习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个体能自主解决的浅显问题,是不宜“兴师动众”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一些教师缺乏教学目的性和针对性,一味滥用小组合作学习,营造表面的“热热闹闹”的学习气氛。一教师在教《24时记时法》时,提到这样一个问题:“生活中一般是如何记录时间的?举例说说你身边记录时间的例子?”话音刚落,就有几只小手举了起来。可老师偏偏说:“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讨论。”于是,几十张小嘴便说个没完没了,课堂气氛极其活跃。其实这两个小问题只需给十秒钟思考一下,学生便能独立解决。这种看似活跃的课堂教学实则浪费有限而宝贵的学习时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千万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

2、形式上有“合作”,而实际上没“合作”。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小学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笔者听过几位教师课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基本上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坐在一起学习,许多学生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地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更有甚者是有的组在为谁记录谁发言而争吵,有的组学生却悄悄地做自己的功课,有的组虽讨论起来了,但说的却是与讨论无关的话题,而且几乎每次分组学习,总有人做“主说”,也总有人一声不吭。笔者认为导致学生参与度不均衡,作而不“合”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个人职责不明确,以及老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注意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部分老师在实践中不知如何操作。笔者听过很多公开课,都是老师预先布置好专题,课前与学生接触,先让学生分组调查研究,做一些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然后课堂上小组交流展示,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无论是学生提出问题还是回答问题,老师都是旁观者,不能给予及时、适度的点拨和指导。教师缺乏准确的定位,只是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现在的“旁观者”。

真正的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应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教师提炼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分小组去研究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小组间交流研究结果——教师引导得出正确的数学结论。针对现状,如何组织有效的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更新教育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让每个学生获得知识,又要在过程中获得方法,获得情感与价值的体验,同时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改变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因此,广大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二、指导学生合作。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在学习活动之中,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难免有些不适应,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低头沉默“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应授之以渔,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


作者: lspjy    时间: 2009-1-4 08:16
1、分好小组

要充分发挥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我先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5—6人,并给每人编上合适的号码。(注:每组组长为1号,记录员为2号,依次类推)实践表明,在数学课堂中,每当教师宣布开始小组合作时,由于数学活动的特点,学生们往往很自然地把头聚在一起,而四人组成的学习小组适应这种学习状况的需要。这样人数的小组既足够小,使得四个人可以围成一桌,保证每个成员都有积极参与的机会,并且也不特别需要小组中形成一个领导或对小组的组织结构过多费心。同时这样的小组又足够大,能较为充分地保证小组内产生各种有利于讨论的观点,提出解决富有挑战性问题的方法,不至于因为某一个人的缺席或暂时的不理解而受到遏制。四人小组还可以根据临时的任务需要,比如计算训练或简单的应用问题等,迅速地分成两个人为单位的小小组。组建学习小组时,通常认为同类的人组成一组是不可取的,这样的小组不利于数学问题的讨论和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各组间应无明显差异,力求均衡,这样便于公平竞争。研究表明,“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编排方式能够保证不同数学成就水平、不同性别、不同兴趣爱好的人共同分享、取长补短。这样做能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便于开展公平竞争。我把学生的个别差异看成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实施动态分组教学。

2、选好组

组长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我采取先个人自荐,然后组内表决的办法选小组长。小学生争强好胜,乐于表现自己,大多有勇气自荐作小组长,我首先充分肯定自荐者的勇气,然后要求组内成员通过协商的办法确定组长人选。教师向各小组长宣布组长的职责及相关要求,并进行培训。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3、做好培训

培训学生的合作能力须达到以下几点:一是学会中心发言,能清楚表达本组的观点;二是学会积极倾听,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不同点;三是学会质疑、反驳,敢于提出不同看法,能以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四是学会更正、补充,能在别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五是学会求同存异,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习。通过培训,使学生初步学会怎样与学习伙伴交流沟通,初步感受合作学习过程,为真正的小学合作活动作好“热身”

4、加强引导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知识指导、学法指导、组间调控。在准备课时,教师应该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或意外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怕出现混乱的局面;其次,教师面对教学意外时,必须镇静从容,及时引导,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引导措施。

三、给出合适问题

关心数学问题的很多学者都曾对构成一个好的数学问题的特征提出过论述,这些特征也同样是促进小组讨论和探索的问题所应该具有的。一个好的数学问题应包括的特征,概括起来有:以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呈现,并且表述的语气简单易懂,尽量用人们日常所习惯的语言。使人能明确意识到该问题的存在,虽然它可能不太容易解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进门容易,推进难”。通过实物、图形、表格或其他方式使问题形象化、直观化,也就是说问题本身不应该是过于抽象的,虽然通过对该问题的研究将可能导致出一个更抽象的结论。

在一节数学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并不是运用在整个系统当中,它常常和其他的教学组织形式比如教师的讲解、示范、提炼或概括以及学生的独立学习等相结合起来,因此,在什么情况下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只有根据这节课的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较好地发挥其作用。研究表明,数学教学中只有适时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才会更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

四、实施人本评价

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走出陈旧评价观。小学数学自身的特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应该与时俱进,实施发展性的评价,以便“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评价的最终目的不仅仅管理、选拔,而且是让受评人学会自我评价。要坚持以质性评定为主,量性评价为辅;要坚持重视过程评价,而不是仅仅关注结果。唯有这样,我们才更易走出侧重甄别的误区。

教师要及时地了解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情况,从而作出积极反馈,正确的给予鼓励和强化,错误的给予指导和矫正。教师不可能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对每一个学生各个方面都有比较详细的观察和评价,但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主动性与创造性,对少数学困生的观点给予适时引导,逐步牵引要教师需要的方向。

学生们之间的评价也是一种很好的人本评价,有时学生的评价会比较费时,或者有的时候学生往往说不到“点”上,这时候教师就要把握一个“度”,合理地运用这种评价方式,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实际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互相进行评价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一、学生们互相评价时往往是站在同一个高度来看问题,这样更直接,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二、学生们在评价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加深认识,甚至是对问题的理解上升一个层次,从而提高学生的比较和分析能力。三、这样做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四、在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教师之间也应该经常地开展小组合作式的学术探讨,不断反思、改进,在充分肯定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挥小组群体活动的主体功能、互助功能,同时通过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等交往,培养学生参与活动、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交往沟通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达到主动发展、提高效益的目的。实践也证明,在进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确有不少困难,但并非难到不能实施。只要教师以先进理念为指导,积极钻研现代学习理论,大胆尝试,勤于实践,不断完善,一定可以享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

参考文献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