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一、创设情境,开课揭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 1.谈话开课 2.通过课前的预习和搜集的资料,你对李时珍有哪些了解? 3.投影:李时珍的相片和简介 4.指名读题,教学“宿”的意思,进而理解课题的意思。 5.质疑:“围绕课题,你有问题吗?”由学生的回答提炼,聚焦三个质疑点:为什么夜宿古寺?古寺是怎么样的?在古寺中干了什么? 6.那么就请大家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解决大家提出的这些疑问。 1.指导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读顺,边读边想自己提出的问题。 2. 检查反馈,重点检查学生对文中字词的掌握。 ①夜宿 庞宪 师徒俩 ②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察访药材 ③灰尘 断垣残壁 破败 ④胭脂草 忍冬花 鸡肠草 刀豆子 鹅肠草 1.指导读书 2.理清文章脉络,学习给课文分段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说出理由。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加以概括,列出提纲。(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按时间变化顺序) 3.现在谁能把课文的主要内容简要地说一说? ①用一个词来概括(点拨:如“夜宿古寺”“月下记载) ②用一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鼓励质疑。 教师对问题进行分类梳理,能引导学生自行解决的当堂解决。 | 听老师介绍,增加对李时珍的了解。 设问:李时珍为什么要投宿在古寺?他夜宿的古寺是怎么样的?他在古寺中做了哪些事? 自由课文,画出生字词语,并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同桌互读课文,重在正音。对文中不懂得的词语,可以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先后写了哪些内容?2.讨论分段。 3.指名学生交流汇报课文主要内容。(自由练说,指名交流。)4.生对自己在读课文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质疑。 | 激发兴趣,集中注意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此起课,源自学生在进入课堂前并不是一张白纸,由此就先立足在学生已有的信息储备上,让他们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对人物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再揭题,围绕课题质疑。 在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因为本课时字词语较多,并且有一些药物名字学生未接触过,让学生相互解疑,提高学习的效率。 此环节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创设民主、轻松、互动的学习氛围,又利用学生的互助互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 ||||||||||||||||||||||||||||||||||||||||||||||||||||||||||||||||||||||||||||||||||||||||||
四、解决疑难,感受人物 | 1.指导读书 2.组织交流 △为什么要夜宿古寺? △他在夜宿古寺时干了些什么? 3.同学们,你们能用一个字来形容一下李时珍察访药材时的这种生活?(板书:苦) (一)品味察访药材生活的苦 1.出示幻灯: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的2—7自然段, 提出要求。 2.引导交流:说说看,你们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李时珍察访药材时的“苦”? 住之苦: (1)出示句子:近前一看……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2)引读:李时珍轻轻地推开古寺的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3)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幻灯凸显:破败) (4)读着“破败”这个词,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5)谁能想象着这些画面,通过朗读展现一下这座古寺的破败? (指名读) (6)出示图片:同学们,今晚李时珍就住在这样的破庙里,你有什么感受? (7)好的,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吃之苦: 过渡:还可以从哪些方面看出他们察访药材的苦? (1)他们住在破庙里只能一边喝泉水一边啃干粮。 (2)一个“啃”字,又你读出了什么? 4. 出示填空题,理解投宿环境的艰苦。 李时珍和庞宪住在这里,陪伴他们的是( ),是( ),是( ),在这里,没有( ), 没有( ),没有( )。 | 再读课文,用横线划出相关语句。(解决:为什么夜宿古寺?在古寺中干了什么?这两个问题)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关键句子,读一读,边读边想:哪些词句最能表现李时珍察访药材过程中的“苦”?做上记号,认真读一读,写写自己的体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说说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是如何体会到的,并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 学生填空回答 |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由“为什么夜宿古寺”引出第一、二段的学习,同时有选择地抓住“一心赶路”、“风餐露宿”和“晓行夜宿”体会李时珍的辛苦,由点带面,提升阅读品味。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古寺的荒凉与简陋。 | ||||||||||||||||||||||||||||||||||||||||||||||||||||||||||||||||||||||||||||||||||||||||||
5.小结过渡: (1)这好几个月,每天他们都是怎么度过的?能不能用这一自然段中的几个词来概括一下?(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2) 说说你对这两个词的理解? (二)感悟李时珍为民造福,甘愿吃苦的精神。 出示句子: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你体会到了什么? 2.同学们,李时珍为什么要放弃家中安逸、舒适的生活不过,而四处奔波,自讨苦吃呢? 3.出示《本草纲目》的图片,你们看,这就是李时珍修订的《本草纲目》——教师介绍(配乐)。4.当李时珍手捧着这本凝聚着他30年心血的《本草纲目》时,他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指名说,相机引导,板书:值) 5.让我们一起读读李时珍的肺腑之言。 6.同学们,老师有点不明白了,就是这样的一本书,怎么就能让万民得福呢? 7.只要万民能够得福,吃再多的苦也心甘情愿,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呀! (三)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李时珍说些什么? 2.为了修订《本草》,李时珍跋山涉水,历经了千辛万苦,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这其中有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值得传诵!我们下一节课将接着品味。 | 发挥想象:李时珍师徒俩察访药材时还会经历哪些苦呢?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朗读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可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对比,如“破庙”和“家里”的对比,“万民得福”和个人吃苦的对比,体会李时珍以苦为乐、甘于奉献的精神。) 自主交流感受 | 引导学生从中心句入手,以“吃点苦”这个词语为发散点,总揽全篇,上串下联,引导学生从“住得苦”“吃得苦”方面借助理解关键词的意思并展开想象,感受到李时珍经历了很多辛苦,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增强求知欲。 | |||||||||||||||||||||||||||||||||||||||||||||||||||||||||||||||||||||||||||||||||||||||||||
板书设计 | |||||||||||||||||||||||||||||||||||||||||||||||||||||||||||||||||||||||||||||||||||||||||||||
李时珍夜宿古寺 住破庙 喝泉水、吃干粮 一人 苦 万民得福 值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