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二:用若干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大长方体,表面积的变化情况。 1.谈话:3个、4个甚至更多个相同的正方体像这样摆成一行,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减少几个正方形面的面积?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拼一拼,完成这张活动记录单。 2.生小组活动,师巡视。 3.汇报并讨论。 提问:用3个正方体拼,原来一共有几个面?拼成后减少了原来几个面的面积? 4个呢?5个呢?课件相机把数据填入表格。 用6个拼?用8个?如果用n个拼,n指的是什么?可以表示那些数?那么用n个拼又是什么情况呢? 4.谈话:有的同学没有拼就能知道结果,为什么?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 交流填写结果。 学生可能发现的规律: (1)体积不变,表面积变了,每拼一次减少2个面的面积; (2)按上面的拼法,增加一个正方体,就减少2个正方形面的面积; (3)减少的正方形面的个数=拼的次数×2; (4)减少的正方形面的个数=(正方体的个数—1)×2。 6.验证、加深体验:用刚才发现的规律验证一下,10个?15个? 7. 口答: (1)用两个棱长是5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 )不变,( )变了。 (2)把三个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 )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让学生把几个正方体拼成较大的长方体,初步感受变化中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建立了空间观念。学生在完成表格时,往往只停留在最初的几种情况,容易忽略了表格中的省略号,这样的体验是不够的。教师继续以6个、8个提问,再以符号引入,用字母n表示正方体个数,让学生抽象出规律。规律揭示后,教者以10个、15个进行验证。通过这些引领,学生对规律的发现、认识才能更加深刻。】 活动三:用两个相同的长方体拼成大长方体,表面积的变化情况。 1.谈话:刚才我们研究了几个正方体拼成一排时表面积的变化,那长方体在拼摆过程中又有什么变化呢?我们继续来研究。 2.提问:这是两个相同的长方体,它们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你能用这两个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吗?在小组里拼一拼,并思考以下问题: (1)你有几种拼法?拼成长方体后体积变化吗?表面积呢? (2)每种拼法分别减少几个面?是哪几个面? (3)每种拼法减少的表面积一样吗?为什么? (4)哪种拼法的表面积最小?你是怎么知道的? (5)算一算三个大长方体的表面积分别比原来减少了多少? 3、指名汇报结果,师相机演示。 引导学生发现:不管怎样拼,体积不变,每次都会减少两个长方形面的面积;但不同的拼法减少的面积不一样,重叠的面越大,减少的面积就越大,拼成的大长方体的表面积就越小。 【设计意图:操作和思维是一对链环,学生的智力发展、应用能力的提高往往借助于动手实践。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了解三种拼法,增强了体验,再结合观察、直观思考、合作交流等活动,在发现物体拼摆过程的表面积的变化规律中,提高空间观念的积累水平,发展数学思考。一位哲人说过:“你听到的,你忘记了;你看到的,你记住了;你做到的,你懂得了。”学生只有在做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才能真正懂得表面积的变化规律,掌握并运用规律。】 三、 体验变化,应用规律 1.过渡:通过操作我们已经发现,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或长方体,拼成较大的长方体,体积不变,但表面积都发生了变化,而且存在着一定的规律。看看谁能运用刚才发现的规律很快解决这个问题? 2.出示题目:用6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你有几种拼法?先自己拼一拼,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汇报时:说一说各种拼法的不同点,为什么? 师根据汇报,相机展示并总结活动结果。 (1)从减少的面上来看,重叠的面越多、表面积减少得越大,拼成图形的表面积就越小。 (2)从形状上来看,越接近正方体,拼成图形的表面积也就越小。 (3)从长宽高上来看,长宽高越接近,拼成图形的表面积也就越小。 3.火柴盒包装活动。 (1)谈话:同学们桌上有10盒火柴,把10盒火柴包装成一包有哪些不同的方法?先在小组里拼一拼,看看有哪些不同的包装方法? (2)学生小组操作。 (3)学生展示摆法。 (4)这几种拼法中,哪种最节省包装纸?“怎样包装最省纸”就是什么最少?(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换一下意见。 (5)小结:要想表面积最小、最节省包装纸,不但要使拼接面最大,还要使拼接面最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