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点亮我的小灯泡》 | ||
教材分析 | 教科版《科学》教材 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第二课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2个部分,第一部分:让小灯泡发光;第二部分:图中的哪个灯泡会发亮?哪个灯泡不会亮?教材首先引导学生对材料及其结构进行观察和认识,再让学生尝试用这些材料组装简单的电路,在学生连接简单电路的基础上,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从而去判断哪个灯泡会亮,哪个不会亮。但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他们看到材料,最想做的就是点亮小灯泡。于是,在教学中,我稍微改动了一下教学顺序,让学生先点亮小灯泡,再从实验结果中发现问题,促使他们去观察这些实验材料,找到点亮小灯泡的正确方法,了解电在电路中流动的路线。在第二部分的应用中,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判断灯泡是否发光,这 是考察学生对于第一部分知识的实际应用。 | ||
教学目标 | 1、经历用一根电线、一个电池,使一个小灯泡发光的过程。 2、学会对发光的小灯泡的连接装置进行观察和用笔画出电流在灯泡内的流动路线。 3、学会画一个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图。 4、经历多种简单电路的连接过程。 5、学会检查电路装置,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 | ||
教学重点 | 简单电路的连接方法。 | ||
教学难点 | 了解电在电路中的流动路线。 | ||
教学准备 | 每个学生一份材料:1根导线、1个电池、1个小灯泡、科学活动手册 相关的课件(本课件原来是用于二年级《自然》的《小电珠》一课的教学,其中的许多内容很适合于本课的教学,这样就达到了资源的共享。) |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思路 |
1、引入 |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谁能来介绍一下? 看到这些材料,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 学生回答。 | 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他们看到材料后最想做的事就是点亮小灯泡,教师的提问激起学生的活动欲望。 |
2、点亮小灯泡 | (1)点亮小灯泡 师:现在给大家几分钟,来想办法点亮小灯泡,好吗? 要求在活动手册上画出连接的方法。 请点亮灯泡的小组派代表来画出简单的示意图。 请没有接亮的小组上来展示一下,画出图。 师问:为什么有的灯泡亮了,而有的没有亮?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研究这个问题? 师根据学生交流的结果,归纳出两方面的原因:实验材料和连接方法。 (2)观察实验材料 师:仔细观察小灯泡、电线和电池,你会有什么发现? 师:你能画出小灯泡吗? 小灯泡的里面是什么样的? 出示课件,介绍:小灯泡的内部结构。 师:你们能画出电在小灯泡中流动的路线吗? (3)研究连接方法 展示几幅正确的连接方法,让学生找找共同点。 小结:只要将电池其中一极和小灯泡的螺旋金属部分连接,将另一极和小灯泡下端的小圆点连上,就可以让小灯泡发光。 请刚才没有点亮灯泡的小组重新实验,其他小组用不同的方法再连接。 | 学生分组实验。 部分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图。 学生讨论,交流推测的结果。 学生观察。 说说各种材料的特点。 学生练习画小灯泡。 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小灯泡的内部结构。 学生看课件。 学生练习画图。 学生归纳概括连接的方法。 学生再次实验。 | 既要动手实验,也要做相应的记录,使活动手册得到充分的使用。 将正确与错误的方法放在一起,便于学生通过比较发现正确的连接方法。 学生通过互相交流,更容易发现问题的症结。 学生的发言可能不会很到位,教师做适当的补充,可以帮助学生归纳出中心内容。 通过画小灯泡,有助于学生了解灯泡的内、外部构造,为下面研究连接方法奠定基础。 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可以更清楚、直观的认识小灯泡的结构。 小学生都很喜欢画图,所以运用这种方式来认识电流动的方向比较合适。 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无论怎样连接,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 让实验失败的同学再次实验,学生由接不亮到接亮,初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巩固了对连接方法的理解。 |
3、判断哪些小灯泡能亮,哪些不亮。 | 出示课件,让学生不通过实验就能判断出哪些能亮,哪些不亮。 出示学生画的一幅连接图(短路),让学生判断小灯泡能否发光。 师:为什么不能发光呢? 师介绍短路现象,并提示大家在以后的实验中要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 学生观察后回答。 学生观察后发言。 学生说说原因。 | 此处采用课件进行教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一是课件上的图片比书上的多,二是课件的形式活泼,容易吸引学生,三是没有让学生做实验来解决是因为学生有了前面观察、实验、归纳的结果,在这里就是一个很好的应用,同时也避免了浪费大量的电池等材料。 用错误的例子来认识短路现象,学生可能印象会更深。 相关的用电安全知识需要教师进行介绍。 |
4、课堂小结 |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学生发言。 | |
布置课后作业:如果老师给你两个小灯泡,你能把它们都接亮吗?更多的小灯泡呢? | 学生课后思考、实验。 | 课后作业与下节课的内容有关,有利于后面教学的开展。 | |
教学后记: | 备课前,我准备参考教师用书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我的教案,但是在看了这课的参考方案后,我总觉得有些不妥。教师用书上是这样安排教学的:首先引导学生对材料及其结构进行观察和认识,再让学生尝试用这些材料组装简单的电路,在学生连接简单电路的基础上,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从而去判断哪个灯泡会亮,哪个不会亮及短路现象。我们的学生都很喜欢做实验,在看到实验材料后,根据我平时的经验他们很难对材料进行细致地观察,即使观察了也是应付教师给的任务。于是,我就想:何不顺着他们的心思来,就让他们先去摆弄这些实验材料,等实验中出现问题再来研究材料,这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许会更高些。于是,在实际教学中,我改动了一下教学顺序,在学生看到实验材料(小灯泡、电池、电线等)后我就问他们:“你们现在最想干什么?”学生 |
教学后记: | 理所当然地回答就是:“做实验,点亮小灯泡。”在我宣布研究活动开始后,每个小组都忙开了。我观察了每个组的实验情况,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我让学生把几个错的连接方法与对的方法都画在黑板上,大家去比较,通过比较很容易找到正确的连接方法,我就问他们:“为什么有的灯泡亮了,而有的没有亮?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研究这个问题?”学生七嘴八舌地提了许多,把他们的交流进行了归纳,他们发现出现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实验材料和连接方法。这样就达到了我的目的:大家必须去研究一下实验材料。在这种情况下的研究活动,没有明显的强制性,学生乐于接受,观察起来也很用心。在第一个班采用这样的方式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就到另外三个班也使用了同样的方式,自我感觉:比以前有的实验课上得要轻松些。通过这次的教学活动,我有个最大的体会:无论什么教学设计,都要把学生的实际情况放在第一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学会更省力。 在本课认识小灯泡的结构和连接小灯泡的方法时,我用了一个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这个课件是以往在教《自然》(第四册)中《小电珠》一课时制作的,课前我看了这个课件,发现其中的许多内容很适合于本课的教学,如:电流在小灯泡中流过的动画示意图、各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式。从实际情况来看,课堂上适当地加入色彩鲜明的动画,学生的兴趣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同时,几年前的课件并没有因为教材的转变而失去它的价值,达到了资源的共享。这也让我想到:虽然上的是《科学》,但以前《自然》课中留下的东西(录象、课件、实验材料)是否还有用武之地,这需要教师的挖掘、发现了。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