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节
| 教 师 活 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情境导入
| 展示有关网虫病毒的flash
flash讲述阿木的故事(阿木误将桌面的屏幕保护当成了计算机病毒)
引入计算机病毒
|
兴趣浓厚,
注意力集中
| 这里使用一个网虫病毒的flash导入,不仅开门见山的引入新课内容——计算机病毒,同时还用此趣味故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
引入有关计算机病毒的四个题目
分组思考、讨论
| 展示阿木心中的想法
延伸出四个不同的题目,分四组进行讨论学习
题1:计算机病毒的实质、特征、传播途径等等相关知识(用口述、图片展示或举实例说明)
题2:描述计算机可能中毒的现象(用口述、图片展示或举实例说明)
题3: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思考如果计算机中毒了,有哪些方法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是需要求助于其他人的?哪些是可以自己完成的?
题4:讨论各种能够预防计算机中毒的措施(提示: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采取的方法不一样)
并对分组讨论学习提出具体的要求
| 与阿木的想法有类似之处
理解老师提出的要求
利用提供的资料进行分组学习
| 这里设计四组分组讨论,且题目各不相同,一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让四组学生解决四个不同的问题;
二是为了能让每组学生更深入的挖掘知识点的内涵,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共同交流、学习
| 借鉴辩论赛中正反方的计时问答进行组间交流学习,即进行三组对一组的问答学习
假设:第一组查看第一题的资料,那么第一组将回答其他三组针对第一题提出的问题。
实行小组奖励制,说明奖励规则,每一个有效的提问或回答都会为相应的小组赢得一颗星。
| 了解学习方式(轮流进行计时的三对一的提问与回答)
了解小组奖励规则
提问与回答
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积极性在不断提高
| 前面设计的四个题目已为突破本节课的重点——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仅仅有这样的基础还不够,还需采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在题目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与学习。
小组学习方式是最佳选择,但由于本节课内容较为抽象且枯燥,传统的小组学习已不能满足本节课的需要,因此这里设计了“三对一”计时提问回答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一方面提升学习的趣味性,一方面提升小组间的竞争性。
|
教师及时小结
| 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提问与回答
依次在每个题目的讨论后,及时进行小结(展示文字与图片)
| 梳理知识点
及时小结
| 为了控制课堂教学的进程,本节课中进行了计时问答。与此同时为了避免知识点的遗漏,教师在每个题目后会及时小结,为学生提供查漏补缺的机会。
|
引入计算机安全
| 阿木说,我们做了那么多的工作(解决了上面的四个问题),计算机终于安全了。
提问导入:现在的计算机是不是已经真正安全了?
展示计算机安全的含义
引导全体学生思考:除了病毒以外,计算机还存在哪些不安全的因素?
请学生举例回答,继续实行小组奖励制
| 思考,回答
进入另一个看问题的视角
理解
拓展思考范围
积极思考
积极回答
为小组争光
| 以阿木这个人物为线索贯穿整节课,同时结合阿木的学习体会与教师的主动提问,引导学生进行下一知识点的学习
通过全体思考、回答、奖励的手段,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营造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
|
培养使用计算机的良好道德规范和良好习惯
| 再次展示阿木的体会,
过渡到学生的体会
延伸提出两个题目,
A、组1和组2思考:在机房中使用计算机时,应该如何保护计算机的安全?
B、组3和组4思考:在上网过程中,应该如何保护计算机的安全?
请学生举例回答,继续实行小组奖励制
| 与阿木产生共鸣,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
深入思考
积极回答
为小组争光
| 这里引入阿木的体会,自然导出学生的体会。
用“二对二”的小组讨论学习方式,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学生在小组竞争回答中紧密联系自身,潜移默化中就培养了他们使用计算机的良好道德规范与良好习惯。
|
教师小结体会
| 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回答
依次在每个题目的讨论后,及时进行小结(展示文字与图片)
| 梳理知识点
及时小结
| 及时小结
为学生提供梳理知识点的时间。
|
收获与分享
| 最后使用阿木的收获与分享,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中的知识点小结本课内容,并继续实行小组奖励制。
教师总结
评比出最佳表现小组
| 根据分组学习的四个问题以及“二对二”的两个问题进行小结
| 通过学生对问题整理后的小结,再次强化知识的理解。
老师的总结又为学生提供了查漏补缺的机会。
通过评比最佳表现小组,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学习积极性,为以后的教学活动做铺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