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1、 课 前 复 习
| 1、提问:到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质量单位?他们的进率是多少?
2、那么在遇到比较大宗物体时,我们又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呢? 在哪些地方发现了吨的存在? 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
| 1、学习了克与千克 , 1千克=1000克
2、吨
| 复习旧知,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课前调查增加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
2、 激 趣 导 入
| 1.故事激趣:(课件出示图片)
一天,熊老弟、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参加森林运动会,走到一座小桥前发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这是什么意思?它们能过桥吗?该怎样过?
2.解释:“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
(不能超过一吨)
| 理解“限重一吨”
| 用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
3、 借 助 直 观 形 成 表 象
| 1.那么4只小动物能一起过桥吗?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来了解关于“吨”的知识。
整理:
A、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举例)用地秤来称。
B、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
C、1吨=1000千克。
2.感知1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激趣:1吨到底有多重,你想知道吗?
推算: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体重大约是25千克,多少个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吨?
观察感知,形成表象:请40个同学站在讲台上,这些同学的体重合起来就大约是1吨。
|
用自己的方法来推算,然后告诉同学们自己的算法。
观察感知,产生联想,形成表象
|
让学生通过推算,然后观察感知,产生联想,形成表象,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
4、 解 决 问 题
| 1.现在我们来帮小动物们解决问题吧。
出示:
马 300千克 牛 500千克
鹿200千克 熊 400千克
你们能为他们设计几种过桥方案?
2.我是小小检查员:
谈话:简单介绍黄河大桥在两年内就修了两次的原因。在黄河大桥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3吨”,下面这些车能通过吗?
A、王叔叔的车装载5000千克的煤。
B、杨大哥的车装载3头大象,每头大约重5吨。
C、李师傅的车装载6吨大米和7000千克的面粉。
D、张大伯开着一辆限载4吨的卡车装载着10头牛,每头大约重500千克。
你想对超载的叔叔说什么?(告诉学生:在陕西省80%的车祸都是由于超载造成的。)假如你的亲戚中有人是司机,你今天回去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 独立思考后在组内交流。把自己组的设计方案记下来。然后在班内汇报。说出设计理由。
结合生活实
际说说。
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单位的换算和比较大小,懂得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体现时代性,激起学生关心生活的热情。
|
5、 课 堂 总 结
|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会经常用到数学知识。
| 学生自我总结
| 让学生学会及时反思,整理所学的知识。
|
板书设计
|
吨的认识 吨 质量单位 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
1吨=1000千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