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一、展示课件,导入新课 | 展示《孟杰和他的伙伴们》故事内容 | 阅读故事 | 创高情境,导入新课。 | |
二、展示课件,讲授新课 | 展示:挤公交车、乱砍伐、水污染、沙漠化四幅图片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并积极思考问题)教师点拨、归纳:第一幅图片主要反映的是人口多,后三幅反映的是资源减少、环境被破坏问题。人口、资源、环境这三大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重问题,在我国非常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 | |
三、情境导入,学会思考 | 展示课件3:身临其境: 1、乘公共汽车太挤了 2、一个班级的人数太多了 3、商店交钱还要排队 4、招聘市场人山人海 | 回忆以上情境,讨论自己当时有什么感受? | 让学生将问题从视觉感受转移动亲身经历感受,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激发学习的兴趣。 | |
四、资料阅读,独立思考 | 材料一、1949年刚解放时,我国人口就多达5.4亿。由于忽视了计划生育,我国曾一度出现人口过快增长。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大陆人口总数达到12.66亿。 材料二、目前我国人口仍在以每年1000多万的速度增长 材料三、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有3.6%,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有11.1%。 材料四、65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比重比第四次普查结果上升13.9%教师点拨、归纳: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增长快、人口素质偏低、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在我国现阶段,人多是好事还是坏事?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90邓小平讲的话,从而意识到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会给我国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内容:P90)。 | 让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取知识,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 | |
五、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 展示课件5: 我国自然资源在世界上的位次 自然资源总量 人均拥有量 耕地面 3 126 森林面积 8 107 草原面积 2 76 淡水资源 6 55 矿产资源 3 80 展示课件6:播放有关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两段视频: 展示课件7:四段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危害的材料: 材料一:长江流域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而盲目地围湖造田、建房,导致湖泊面积逐年减少,洞庭湖由原来的4200平方千米,减至现今的3000平方千米。鄱阳湖由5000平方千米减至不到4000平方千米。江河湖泊面积的锐减,大大降低了蓄洪能力,是助长洪灾的因素之一。 材料二:地球上有170多万个已被鉴定的物种。由于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大量物种灭绝。目前已经发展到每天消失一个动物物种、每小时消失一个生物物种的程度,这种情况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 材料三:全世界每年有500万人死于癌症。人类癌症80%—90%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其中由化学物质引起的癌症占了90%。 材料四:土地荒漠化已成为全球的一个严重环境问题,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我国受荒漠化影响的区域已超过国土面积的1/3,并仍以每年2000多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大。荒漠化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40多亿元。让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四段材料分别说明了环境问题有什么危害? 展示课件8:1994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了我国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资源一代又一代的永续利用,保证人类一代又一代的永续发展。也就是既要满足人类的需要,也要维护资源界的平衡;既要注重人类当前的利益,也要注重人类未来的利益。在发展过程中,要改变那些只管建设、不管保护,滥开发、不治理,只顾眼前的增长、缺乏长远的打算,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的错误做法。 展示课件9:阅读课本P92的材料让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这个羊绒衫集团当初该不该建?2、这个羊绒衫集团现在还能否存在和发展下去?3、牧民的呼声给我们什么启示? | 让学生通过对5—9课年的学习,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了,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以上材料可以反映我国有什么样的资源现状? 2、以上片段反映了我国面临着什么问题?目前的基本状况是怎样的? 3、了解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该战略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的探究精神。 | |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 ||||
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 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 影响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均占有资源量少,资源相对紧缺 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问题 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 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我国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威胁生态平衡 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