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及教师优秀论文参考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1-16 16:51
标题: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及教师优秀论文参考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策略基于教材
 立于课堂 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小学生英语朗读习惯的培养研究》
如何上好读写课
浅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情趣交融
让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焕发生机
小学中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初探
培养学生英语阅读习惯及能力的研究报告
创设故事情境促进英语阅读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1-16 16:52
任务型教学理念下小学英语单词教学设计
如何学与教英语词汇(一)
对小学英语音标教学问题的讨论
快快乐乐学单词
浅谈小学英语字母教学
单词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训练
英语单词记忆方法新探
“我的单词我来记”
小学英语单词认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尝试用电脑自制精美的英语教学单词图片用“音形结合”的方法教学小学英语单词的尝试
在渗透中培养小学生的生词拼读能力
例谈英语单词教学法
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英语
如何培养学生认读单词的能力
集中识词中的游戏运用
让英语单词变得更加灵动
小学高年级英语词汇教学浅析
单词趣味教学法小学英语词汇“音、形、义、用”四位一体教学方法
与小学英语教师谈音标教学
给新单词一个“家”
基于语篇的单词教学
快快乐乐ABC
英语单词卡片在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有感
小学英语词汇识记对策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1-16 16:53
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初探
如何处理PEP小学英语教材中的语音教学
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媒体运用和方音矫正问题
The letters for the 42 Sounds we use in English
与小学英语教师谈音标教学
谈谈小学英语口语的课堂训练
科学合理的英语听力训练初探
提高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几点建议
听力训练的几点做法
从英语对话看学生的交际能力关于小学生英语听力培养的几个问题
关于小学生英语听力培养的几个问题
小学英语听力答题三部曲
Some ideas of teaching sounds
Teach or not to teach
《直接拼音英语入门》实验课题结题报告
让每一个学生开口说英语
科学合理的英语听力训练初探
外语教学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探索直拼,培养学生探究能力》阶段性报告浅谈在小学英语单词教学中渗透语音教学
English Pronunciation -- Stresses
Phonetics
Alternative Spellings of Vowels
When to Teach Pronunciation
看图说话
提高小学生听力水平的几点思考
农村小学课外英语口语氛围创设的尝试
试论“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在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语块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1-16 16:53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学院 王守玉


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体。学生的学法直接得益于教师的指导。教学生学会学习,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会使学习变得轻松、灵活,学习效果才会大大提高,而且还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外语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呢?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学法指导应以激发兴趣、培养习惯为前提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主体的任何认知行为都受到感情的支配。要搞好外语的学法指导,首先要注意激发主体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任何科学的外语学习方法,都必须经主体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去实践,去体验,才能将他人的经验和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方法,从而创造出更多、更好、更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法。



教师在进行学法指导时,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以及他们的需求、爱好、兴趣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思考,自觉地在学习的实践中去学习方法,运用方法,创造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在进行词汇教学时,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教师可根据字母组合的发音,把一些拼写相同或类似的单词列在一起,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思考,去寻找记忆的方法。又如,在教学语法时,可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在理解新语言现象的过程中去悟出语言的规律,让他们品尝自主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自主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种习惯的形成:1.敢于开口说英语的习惯;2.大声朗读和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的习惯;3.课前预习的习惯;4.课上专心听讲、积极思维、踊跃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5.课后主动复习和多听、多读、多写英语的习惯。这些良好的习惯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二、学法指导要以训练思维、发展能力为主线



学习方法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思维方法问题。思维敏捷、思路开阔、想象力丰富的人学习方法也一定得当、灵活、高效;反之,则是呆板、低效、事倍功半。因此,学法指导应以训练学生的思维为中心,启发学生在学习和思考问题时,打破常规的思维方法,从多种方法、多种角度去探索,去创新。比如,有的学生老是把weather和whether两词的拼写搞混淆,教师强调多次还是有人错。如果启发学生把拼写和丰富的联想联系起来:“气候不好就不坐小椅子‘h’看天气”,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又如,学习课文时,不少的学生仅局限于课文本身,跳不出语言点和语法的条条框框,把课文学死了。如果教师注意引导,要求学生进行整体理解,把课文的学习做为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媒介,再根据创造性思维品质的灵活、变通和独创的三个特点,对学生进行训练,就会使学生学会思考,懂得怎样找准思考的起点和组织思考的层次,以及如何归纳思考的结果,进而在表达和交际上下功夫。这样,课文学活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也将随之提高。



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三种基本能力的培养。1.自主学习的能力。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会”到“学会”,再到“会学”,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英语学习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2.合作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他们相互启迪,相互协作,达到更高的认知目标。3.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懂得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英语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学生今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能力。



三、学法指导要以认知环节、学习过程为切入口



现代认知心理学表明,学习的认知过程就是一种信息输入和处理的过程。在信息输入和处理过程中,如何做到方式的最优化,则是学法指导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把认知环节、学习过程作为英语学法指导的突破口。



英语学习认知环节的三个基本层次,一是输入,二是内化,三是运用。在输入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复习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内容,学会质疑。在内化时,要指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掌握固定表达方法,学会比较、对照,通过多听、多读、多练习和多模仿,把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新知结构,为输出、运用做好铺垫。在运用阶段,要指导学生怎样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交际,在实践中领悟学法,同时也反过来促进前两个层次的提高,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学法指导的另一个切入口就是指导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主动设定学习目标,拟定学习提纲,指导他们如何使用工具书和各种参考资料,提高吸收语言信息的能力。2.适时地进行学法指导,抓住典型范例进行示范,让学生从教师的教法中领悟学法。3.启发学生在自己学习的实践中,有意识地注意学法的总结和提高。4.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发挥群体效应,提高学习效率。



四、学法指导要以具体方法指导为落脚点



“教是为了不教。”这里的“不教”就是指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外语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渗透学法指导,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形成技巧。



首先,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应充分了解学情。不但要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和运用得如何,更要了解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方法是否科学,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不但要了解学生共性的情况,更要了解个性情况,以便在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法指导切合学生的实际,产生最佳效果。



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环节,分层次、分步骤地进行学法指导。例如,关于课前预习,要指导学生明确预习目的,借助辞典解决字词上的障碍,利用录音进行朗读模仿,不懂的地方要做记号。课堂上要求学生通过对语言的感知、体会、分析、理解和听说训练,进而逐步掌握语言知识。要求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听课,抓住要点和重点,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后指导学生做到一看,即看书、看笔记,通过看书、回忆,进一步熟悉和消化所学的内容;二练,即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口头和笔头上的练习,做到熟能生巧;三听、读,即多听录音,提高听的能力和技巧,加强英语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增加词汇量。



另外,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寻求适合自己特点的外语学习方法。同时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例如,有不少学生对语法知识过于看重而忽略了阅读,教师就应要求学生摆正阅读与语法知识的关系,并且具体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课外阅读。



总之,学法指导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处处为学生着想,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1-16 16:54
小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湖北省宜昌市外国语实验小学 蔡映辉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为更好地达到国际间的相互了解和信息的交流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跨文化意识与英语学习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几乎人人皆知的句子:“When you're down,you are not necessarily out.”但是许多英语学习者却对其含义不甚了解,原因是不了解这句话的文化背景。这原是一句拳击术语,在拳击比赛中拳击手如果被对方击倒,裁判数到10还不能起来则被判输。但在很多情况下不等裁判数到10,倒地的拳击手就能爬起来再战。因此,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人击倒了,并不意味着输了这场比赛。其寓意为:当你遇到挫折,并不一定丧失了成功的机会。由此可见,一定的语言表达产生于一定的生活背景,了解文化背景是理解语言的前提。学习外语的一大障碍就是难以把该语言与其背景结合起来。所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对学生学好外语是相当重要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了。长期以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认为似乎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的实践中,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产生语用失误,使交际失败的现象。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侵犯了别人隐私,会激起对方的反感;初次听到“You are a lucky dog.”的中国人一定会生气。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和W.E.Lambet对于外语教学中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



二、培养跨文化意识应遵循的原则



笔者认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真实、实用原则。真实、实用原则就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所选取的文化内容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小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与日常生活交流中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如:英语中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道谢和答谢;英语国家中最常见的饮料和食品的名称;世界上主要国家的重要标志物;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等等。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实践相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



第二,比较、融合原则。比较、融合原则就是通过全面比较异国文化与本族文化,用融合的方式把跨文化教育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等全部系统地融入外语教学之中,将跨文化能力与运用外语的能力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中不知不觉地接受跨文化教育。



第三,参与、体验原则。参与、体验原则就是让学生在外语教学中直接参与跨文化交往,在亲身参与的跨文化体验中感知外来文化,获得跨文化的知识、形成跨文化意识。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开放、平等的实践活动中自觉地形成开放、平等、尊重(不歧视)、宽容、客观(无偏见)、谨慎的跨文化态度。



三、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措施与方法



(一)营造英语氛围,培养英语思维能力



非英语语言国家的儿童学习英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学生难以形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阻碍了英语学习。因此,营造一个浓郁的英语氛围,对于学习英语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环境里,逼得每个人都要用英语去交流信息,这样的“环境气候”对于帮助学生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是不可缺少的。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营造英语氛围:在课堂上,教师教学用语尽可能说英语,模拟仿真英语环境;创造模拟英语情景的练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交际训练的机会;善用现代音像手段和网络资源,给学生呈现一个多姿多彩的英语世界;在墙上张贴一些配以中英文介绍的著名世界风光图,适时介绍给学生,或是贴上生活中常用的英语问候语,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利用校园广播指导学生进行英语晨读有了这些浓厚的英语环境,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英语的无处不在,学生在这种英语环境中听英语、说英语、看英语或亲身体验英语,直接、自然地学习英语,有利于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使他们逐步获得用英语进行思维和日常交流的能力。



(二)激活教材内容,比较文化差异



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可以帮助学生避免语用失误。中西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中涉及面非常广,如日常见面时的问候、告别、称赞、致谢、道歉以及体态语等,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地方都出现了能够体现这种文化差异的话题,教师应该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比较,帮助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比如,教学Weather这个单元时,教师可以借这个话题告诉学生:西方人认为,在日常交往中,直接打听别人的经济收入、年龄、宗教和政治信仰、婚姻状况等是一种侵犯,因为那是属于与提问者无关的内容。而用谈论天气的办法来打开与西方人谈话的话题是非常明智的。例如,中国人和西方人面对“赞赏”表达的方式不同,中国人受到别人的赞赏时习惯“谦虚”地说“没什么”以示礼貌,而西方人则比较直率,常常会高兴地道上一句“Thank you very much.”所以,在教学这一句型时,教师应该告诉学生,西方人认为对方的赞美是诚心诚意的,所赞扬的事是值得的,理所当然应当接受。而在中国文化看来则是一种谦虚的美德。再比如“red”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red-letter days”(节假日)这一说法。尤其在中国,红色代表着幸运、财富和喜事,但英语中的“red”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引人生气的事)。因此,在教颜色“red”时,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有关“red”的趣事。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可以使学生学到生动的文化知识。



(三)巧借节日文化,介绍背景知识



节日文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应该巧借这个话题,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如在教Christmas Day时,教师事先用圣诞树、长筒袜、礼品盒等来装饰教室,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浓烈的圣诞节氛围。在浓厚的节日气氛中,教师通过网络资源介绍圣诞节的由来、圣诞老人的传说、圣诞图片、圣诞歌曲等等。同时,教师可以将圣诞节与我国的春节作比较,鼓励学生找出他们的相同之处:都是家庭团聚的日子,都是庆贺新的一年开始,都有宴会大餐,都要互赠礼物等等。然后比较出两者的不同,并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这些不同之处。谈及赠送礼物时,给学生讲解接受礼物的方式,西方人与中国人在接受礼物时的习惯截然相反: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接受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西方人收到礼物一般不推辞,而是表示感谢,并当面打开礼物并加以称赞,所以,在使用“present”这一单词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告诉学生这一跨文化差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愚人节、感恩节、复活节等重要节日,给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背景知识,让学生真实直观地感受外国文化,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以致用。



(四)设计英语活动,体验异国文化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因此,教师应该设计恰当的英语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多向交流的基础上,对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等有一个广泛的了解,同时,在学生主动参与、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策划、组织、管理和交流等各方面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加对世界文化多元性的了解,为他们将来参与世界竞争与合作奠定基础,例如,学校可以有计划地定期举行外国文化节活动,每一次活动确定一个文化主题,如:澳大利亚嘉年华、英国文化节、神奇的世界文化遗产,等等。在活动期间,教师可以通过英语课堂,让学生了解异国的历史文化、物产民俗、自然风光等,学生在实践体验中,通过上网收集关于该国的文化资料,观看图片展,竞选涉外小导游,办英语小报,与外国朋友交流,自编自演英语课本剧等,实实在在地体验异国文化。这种文化周活动为学生学习英语、积累跨文化底蕴编织了一个立体多维的情境世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跨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1-16 16:54
以学生为本 反思教学
湖北省仙桃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 芬


本周我在市实验小学听了一节课,在与老师们讨论中很高兴地发现,老师们现在所关心、关注的问题都聚焦在“学生”身上。譬如有老师说:“我感觉学生这节课不是人人参与、合作交流。”有老师说:“教师没有关注学生上课的状态,可以通过眼神的交流、口头反馈让学生课堂专心。”还有的老师说:“学生的知识含量还可以适当增加,能力还可以发展。”……



老师们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反思自己的课堂,以学生为本,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途径。由此我想到了如下几点:



一、观学生态度,反思活动的趣味性



“兴趣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小学生更会专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与活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精神状态、积极程度可以看出他们是否对课堂教学感兴趣。因此,在创建以活动为主的小学英语教学中,需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增添活动的趣味性。



例如:针对重点难点等要学习的句子与单词,可以方式多样化地创设活动。首先从语音方面来讲,可以利用chant,有节奏地读;可以让小孩用他们熟悉的音乐的曲调去唱;可以口号式地大声朗读等。从语言意义上来讲,可以用简笔画、图片、视频或TPR动作展示等。在语用方面,可以从机械方面的重复,到选举“最佳演讲”、“最佳模仿秀”,再到替换练习中的“造句大王”、“最佳句子”,直至最后在拓展应用中的“最佳课本剧创编”等。



二、听学生回答,反思活动的针对性与合理性



我们经常看到在课堂上,老师提的问题学生站起来使用一两个单词的答语就结束了,而两三个人的一句话回答并不能代表所有学生的学成度。因此,教师通过学生所表达的语言的量,也可以说句子的长短、逻辑性可以判断自己所组织的活动对学生的影响。一个经过了大量语言输入的孩子,你再给他一个相应内容的展示舞台,他会更有创造性地表现出来。



例如,教师在复习环节复习了许多关于服装的词汇后,在讨论不同天气的话题中,教授不同的天气穿不同的衣服。这时,教师通过一个例子的引导It's hot. I can wear my new T-shirt.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说出很多类似的句子。经过在情景中对句子陈述意义的理解与应用,再过渡到疑问之中:“It's cool. Can I wear my new T-shirt?”语言的功能自然过渡,学生也能自如地提出问题进行交流。而不会导致总是老师问,学生总是回答了。



三、评学生的参与,反思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班额大一直是我们小学英语教师所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班级多、学生多、课时少,让老师们很疲倦,难以记住所有学生的姓名,难以听到每一个孩子的声音。但我们的课堂不能只是极少数学生表演的课堂,只有大部分学生参与了活动,有体验,有合作,有交流,才能体现活动的有效性。



首先活动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要有语言知识做支撑;活动设计活而有序,尽量真实;然后是班级的分组,而且分工要明确、小组的活动任务要清晰,保障完成的时间;最后要给予小组评价。这样在不同教学环节中的活动,教师就能够通过学生的参与表现,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改善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拓展环节中,如果想组织学生讨论来确定在五一假期旅行时所带的合适衣物时,这个活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语言支撑就要包含“cool, warm, cold, hot”等描述天气和服装方面的词汇,同时还有句型“It's ...”和表示询问的句型“Can I wear my ... today?”



活动可设计为调查性任务(Make a survey)。先制好表格,即给出具体景点线路(至少三个城市为一条线路)、天气状况、衣物选择三栏;然后由一个学生做记录,其余的学生做讨论;最后推选Reporter做汇报。



在讨论活动中:不同天气要注意不同穿着,让学生们训练本课的语言功能与结构,即教学的重点句子、词汇与用途。在汇报中,通过陈述不同的线路选择,让学生们了解不同地域的城市的气候,不同景点不同的自然景象服装要求。



教师再最后点评、补充与小结。从合理选择衣物,从学生口语表达,从小组的合作等多方面、多维度地给予学生评价,促进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总之,希望更多的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获悉学生的知识盲点与学习需求,改进我们的教学,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奠定小学生英语学习基础。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1-16 16:55
让孩子们更加自由、愉快、健康地成长
人民教育出版社 刘道义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最大的问题莫过于急功近利、分数第一、应试在上。其祸害无穷:学校不顾学生的兴趣、爱好、自主性和承受力,实施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如“工厂流水线标准化”塑造应试高手;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逼孩子整天学习、上培优班,拔苗助长;孩子没有自由和快乐,学习好的孩子往往争强好胜、自私、经不起挫折,学习差的则厌学,而大部分平庸的学生即使考入大学后也经不起诱惑,放松自己,不求上进,甚至甘当“啃老族”。如此,又怎么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来?这已成了我国教育的一个大难题。



正当我们求解这道难题时,我看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这本书,好似“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找到了答案。于智博的成长之路的确是个好案例。他恰恰是个贪玩的男孩,小学留过级,初中不及格,真所谓输在了起跑线上。那么,他凭什么健康成长,最后考上哈佛商学院MBA,还成了世界名企精英呢?于智博讲述了自己的经历,该书对他的经历作了分析,总结出了众多人生成长所需要的软实力:健康、勇敢、自信、诚实、韧性、谦卑、爱心、包容、反省,有人际交往、规划人生、领导和创新的能力,还有参与公益活动、理性面对失败和挑战等优点。正是这些软实力造就了一个人才。人生不是短跑,而是终生长跑,能否赢在起跑线上并不十分重要。而在人生道路上形成的软实力比起在学校里考试的硬实力要宝贵得多了。于智博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树立自信,自我发现,个性发展,努力奋斗,由一个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天鹅。难怪读过此书的青少年都把于智博当成了偶像。



这本书也会给中小学生的家长以启迪。家长对孩子的爱护与教育,不只是满足其生活的需求和死死守住孩子的学习,指望他考高分,而应把重点放在孩子的“软实力”的培养上。与其“死守”不如“放养”,给孩子更多的空间,让他们更加自由、愉快、健康地成长,这样,他们才会有后劲,家长的期望才能实现。



教师、校长及其他教育工作者读了此书也会受到启发,转变教育观念,使自己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不要把升学率和少数高分的学生当作教育的目标,而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其个性、开发其智慧、发掘其潜能,培养其自主学习、实践和创新的能力。书中不仅介绍了外国好的教育理念,也引用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教育思想,如能付诸实践,真正使我国的教育出现新的局面。那样,家长们也就不必煞费苦心、劳命伤财地送孩子出国学习了。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1-16 16:55
优秀论文   浅析小学英语教学板书设计



秀洲区油车港镇实验小学 周 浩

板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黑板上运用单纯文字、文字图画结合、粘贴图片、简笔画及其他有关材料展示教学内容的一种手段。板书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好的板书设计具有铺垫、提炼、概括的功能,可以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理清思路,提高教学的效果。

平时上课,老师们图方便省事常常随手板书单词、句型,公开课上多数老师往往唯课件独尊,忽略板书的作用,觉得它无足轻重。其实不然,省教研室小学英语教研员郑文老师认为黑板是课堂教学中提供视觉信息的最简单、最重要、也是最定型的发射源。而人教社著名英语专家刘道义老师更形象地把板书比作是微型教案,它是一项重要的教师基本功。的确,理想的板书是赏心悦目的艺术品。科学合理的板书可以使一节课的结构脉络清晰、有条理,对学生的书写也起到了示范作用。课件毕竟是形式,是“风过无痕”的辅助形式。教材安排的教师的教学过程才是内容,不能舍本逐末。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听课老师往往因板书大同小异而忽略不记。那么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黑板设计出科学理想的板书呢?下面笔者仅以板书设计的粗浅做法抛砖引玉,以期得到更多的指导。

一、板书设计应具有课题

笔者在听课中发现,有很多老师上英语课时只是把重要的单词和句型写在黑板上而并没有课题。其实不然,没有课题的板书会使学生不清楚上课的内容,也会使听课老师费解:今天上哪一课?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上完课后问学生今天学了哪一课,很多同学会答不上来。不要说学生了,就连听课老师在自己的听课本上也没法写出听课的主题。PEP小学英语课本不像语文课本有明显的诸如第几单元第几课的课题,因此如果老师不写所上课的具体课题,很多学生会将本课时的Let's talk,Let's learn和同一单元的Part A或Part B的内容相混淆。所以我们在板书设计时应清楚地写明上课的课题。如我区08年获得双高课一等奖老师的板书课题为:Unit 6 Part A Let's read the Trip of Little Water Drop”此板书因为是面对使用本教材的学生,所以省略了PEP Book 7。这样做显然是为了避免课题冗长,这无可厚非。但闪光之处在于老师能根据课文内容概括了本课的主题“the Trip of Little Water Drop ”。这样不但突出了课题,更深化、提炼了教学内容。

二、板书设计力求内容精简,突出重、难点

我们老师在一节课上要讲授的内容很多,不可能全都写在黑板上,而且写得太多,学生也无法分清主次,这就要求老师研究教材,精通教学内容。板书内容不必面面俱到,应讲求精当,以简明扼要、提纲挈领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板书的内容要善于突出重、难点,要体现出对所教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提炼。一般来说,板书时把黑板分成三部分,三分之二为主体部分,居中写重、难点。黑板其余的三分之一留下空白为辅助部分,辅助部分较为灵活,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如让不同的学生能根据相同的板书说出各不相同的语言,这样在虚实之中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训练。并且辅助部分可以随时擦换。这样板书就不会太死板,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如:在以PEP Book 8 Unit 1比较级为主题板书设计中,笔者在教学bigger,smaller,longer,shorter,heavier,thinner这六个单词时就运用简笔画的形式逐一呈现给学生。笔者在教学bigger和smaller时不是常规性地在黑板上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作比较,而是画了一个同心圆,再画一个与此不同的圆,那么就有了三个大小不同的圆。此时让学生比较同心圆引出big和small,再通过同心圆中的内圆(A)与外圆(B)分别与第三个圆(C)作比较导出bigger和smaller。操练时有学生说:A is smaller than B. B is bigger than A. C is bigger than A. C is smaller than B. 这样同样的板书学生的回答却可以多姿多彩,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而在教学longershorter时,笔者同样画了三把长短不同的尺让学生比较,导出新词再操练。教学的过程与前者是并列的,但是简笔画却是组合的。让人看了之后发现四个单词新授后黑板上的简笔画是一个天平。这样就顺着天平图再添上几笔就变成了两只芭比小猪在比较轻重,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heavier和thinner。这么形象生动的一幅图把复杂的三组比较级的单词精简为较有特征的天平上的两只芭比小猪,不仅帮助学生归纳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的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时课堂的趣味性、学科的整合性和艺术性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了。(见图1)


图1

三、板书设计应符合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

1.图文并茂(显性)的板书比较适合于中低段儿童

人们脑海中所形成的表象都源于生活,小学低段儿童更是如此,他们乐于感性知识的学习。因此,字母、词汇认读教学若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就会更易于低段学生接受。如PEP四年级上26个英文字母的复习巩固教学,如何让这些字母能够通过其外形来形象地表达给学生呢?那么借助图文并茂的板书或许能巧妙地解决这一问题。板书设计见图2。
        A      L       Y       V      K

图2

以上片段通过粘贴孩子们的字母想象画,使得教学资源来自学生又运用于学生,使学生能“过目不忘”,以后遇到复习其它字母时,学生也会自主地将其形与相对的物品进行联想,从而使认读字母成为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学生认读字母的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抽象思维(隐性)的板书更适合于高段儿童

高段小学生,认知起点高一些,且其认知发展已从形象思维慢慢过渡到抽象思维,因此,已经能接受更多的音形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且,随着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词汇量的增多,学生一次要掌握的词汇量比低段大大增多,同时伴随着各种语法知识的有机渗透,因此理性抽象逻辑思维的板书设计更适合高段的学习。比如笔者在教授PEP五下Unit 4 What is it doing? 时,板书设计如下:

The flying bird.
Look at the bird, it's flying.
monkey      jumping    running    dancing
elephant      walking
bird             flying
tiger            drinking    running      moving
duck           eating     swimming
             …      …

笔者在让学生观看完一段简短的有关动物的video后,问学生:What animals can you see? 板书动物的单词:bird,monkey,elephant,tiger,etc。紧接着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What can they do? 依次板书动词原形的单词:jump,walk,fly,drink,eat,etc。最后笔者又通过一段段短视频抛出了一个相同的问题:

What is it doing? 板书新授的现在分词:jumping,running,walking,flying,swimming,etc。(当然新授的现在分词只要在先板书好的原形动词后根据规则加上ing即可)这样的板书设计,特别是在原形动词出现后再变为现在分词,让学生有了比较。再者,板书现在分词时,笔者又把加ing的三种不同形式有意识地分为三列,这样的板书设计又渗透了语法知识,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四、板书的英语书写应规范得体

平时上课,教师们常随手板书句型、单词,公开课中多数教师则将句型、单词预先写在纸上,等到用时就贴于不同的位置,的确非常方便省事。但两者都忽视了重要的一点:缺少给学生示范书写的过程。这必然会导致学生的书写意识淡薄,书面书写的的结果差强人意。所以,我们提倡老师板书的英语书写应该规范得体。首先,我们老师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手写体书写。这包括字母的大小写,如Coke,不要写作coke。词组watch TV不要写作Watch TV。句子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不要写成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这些虽是小节,但作为老师必须注意要给学生正确的书写。其次,我们老师应该给予学生规范的书写。这包括简称的使用、标点符号的运用及板书笔迹的清楚等。作为小学英语老师在板书时应尽可能避免英语字的连写,因为小学作为起始阶段就该培养学生把字写好,而连写容易造成字迹潦草,所以还是得养成写规范的英语手写体。至于简称(这里指学生没有学过的简称)的使用也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比如把book写作BWorkbook写成WB,homework写成HW,这适合现阶段的小学生吗?好像更适合初中的学生。至于学过的简称我们也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加以运用。比如E-mail这个简称有好多种形式:E-mail,e-mail,email,这些简称都对,但在PEP八册小学英语教材中只出现过一种形式,那就是E-mail。那就需要我们教师的教法与教材统一,在给全体学生板书时也用E-mail,以避免造成学生“眼花潦乱”的印象。当然在课外面对前30%的学生时,可适当给他们讲解以拓展他们的视野。关于标点符号的运用更要注意规范,因为英语不比汉语,两者之间标点符号的使用是不同的。如英语中句号为实心点,英语句子中停顿只能用逗号,而不能使用顿号,因为英语中是没有顿号的。英语中省略号在句子中间一般用三点。所以老师在英语板书时,特别是在板书句子时,标点符号应跟进,而且应该书写规范的标点。比如在板书句子:I have computer and P.E. 时,不要写成I have computer and P.E. 。因为他们的特殊之处在于句末P.E.这个简称后一个字母E本身具有一小实心点,那么在遇到P.E.这个单词置于最后且又是陈述语气的句子时,应把句号实心点省略。

板书设计是每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值得深思的学问。让我们深入钻研,精心构思,使板书能尺幅容万言,以便它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我们的学生。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1-16 16:56
将故事教学法融入小学英语课堂



宁波江东中心小学 石 悦

  一、故事教学法的意义

儿童具有探索的精神,他们喜欢五彩斑斓的事物,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兴趣。同时他们又缺乏注意力的持久性,以及对自我行为的规范能力。儿童以上的特性决定了小学阶段的英语课堂必须具有浓郁的趣味性。小学英语教师要变戏法似地出尽各种法宝引诱孩子们去学习。而在课堂中讲故事,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故事当中去,就是一种极佳的教学方法。故事丰富的语言输入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故事所创设的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故事的结构可以作为学生语言拓展的支架。在本文中笔者将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对故事教学在小学英语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二、故事教学法的特性

查阅了文献,发现对故事教学法的研究多是集中在第二语言习得与母语习得的比较研究。我们知道,当我们习得母语的时候,是一种无意识的习得到,母语习得的语言环境对我们的影响是致关重要的。因此,我们今后的语言学习从很大程度上是对母语习得的模仿。在教学中引入故事,对于在课堂上模仿母语习得的环境是非常有利的,当然这同时也取决于故事教学的以下几个特性:

(一)情景性

Hendrickson 曾指出,在英语故事中所包含的语言、语用、 言谈和文化特性,为学习者极大限度地提供了可理解性的输入,同时可以帮助学习者进行可理解性的输出。简而言之,通过故事中所营造的情景,人物以及语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言并运用语言。

(二)趣味性

教学中选用的故事多是轻松活泼,简单明快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下一步的遭遇如何,故事的发展怎样?成了同学们的关注焦点,课堂氛围顿时显得趣味性十足,同学们有了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并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自发地学习。

(三)拓展性

故事的教学还具有拓展性的特点。正如语言的学习一样,故事的教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故事即可以作为展开课堂的导入方式,也可以作为最后的拓展性环节,在教师讲完了一个精彩的英语故事之后,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词汇、句型,进行故事改编、表演等等,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拓展。

三、故事教学法的方式

故事教学开展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总体来说可以归纳为故事教学的输入方式和输出方式两个大类:

(一)故事教学法的输入方式

1.图片式

利用图片展开故事,如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

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S: I can see a cat and a mouse.
T: Cat is hungry. Where is the mouse?
S: It's in the box. It’s under the desk ...

教师通过几个简单的图片,运用了帽抓老鼠的故事。非常自然地运用了Where is ... -It's in / on / under / behind ... 的句型。

2.任务式

在故事中融入任务,并在故事展开的过程中逐个抛出任务。给学生以新鲜感的同时,提出教学要求。例如,圣诞节到了,圣诞老人带来了许多礼物。这个时候同学们必然充满了好奇,教师就逐个打开礼物,当然在礼物里装的是一个个的习题。

3、逐步展开式

故事的教学可以成为教学的线索,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逐步展开,教学内容教完了,故事也讲完了。例如在教授颜色时教师取出apple,banana,watermelon引出了red apple、yellow banana、green watermelon但是不久水果失窃了,随着black cat(黑猫警长)blue car(警车)的出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教学内容所吸引,在不知不觉中跟随着故事的步伐学习了语言知识。

4、游戏式

在游戏中运用故事的技巧,可以使得游戏更具有意义和趣味性例如在低年级操练这两个单词的时候,可以请两个学生分别扮演猫和老鼠。在课堂上玩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支持猫的同学可以大喊Come on cat ... 支持老鼠的同学大喊Come on mouse.这样的游戏方式不但增强可课堂趣味,而且也是语言运用的体现。学生乐意玩,也愿意学。

(二)故事教学法的输出方式

1.故事表演

学生们喜欢故事,同时更乐于表演故事。因此,在教师的引导和铺垫之后,学生对故事进行表演几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故事的表演也分为两种:忠于原著的表演和改编型,创造型的表演。一般来说,教师可以在展开故事环节时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场景做出忠于原著的表演,而在课堂最后的拓展性环节中,在提供了一定的句型和词汇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对故事进行改编尝试创造性地表演。

2.故事复述

对故事进行复述是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也应用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先要求学生进行分段式的简单复述。在层层递进的基础上对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提出整篇复述的要求。

3.书面练习

在PEP的课本中,语篇教学又叫做read and write这个标题体现出编者的意图,可见“写”在小学的高段也也是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的。在故事中所包含的词汇、句型、语法要点都可以在书写这个环节中的到练习和巩固。所以在故事教学之后,设置书面的练习作业也是非常必要的。

所以故事教学法的方式可以归纳为:


此外,故事还可以作为语言的呈现方式,教师从故事中归纳出词汇、句型,语法等知识点,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出准备:


四、故事教学法的运用

(一)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故事可以将一个个无意义的词组变成有意思的连接。在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同时也有助与学生记忆。例如在教授单词walking,jumping,running,swimming,flying时教师就将这几个单词串成了一个趣味十足的小故事。一只小猪在漂亮的公园里散步,这个时候阳光明媚,小猪高兴得唱起了Walking, waling, I'm walking. 接着它有跳起了绳子Jumping, jumping, I'm jumping.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只老虎,小猪吓地跑了起来并大叫Running, running, I'm running. 老虎也追了过去He's running. I'm running too. 小猪发现前面有一条河,他跳了进去游泳到了对岸 Swimming, swimming, I'm swimming. 没想到老虎也会游泳He's swimming. I'm swimming too. 正在小猪走投无路的时候出现了一个仙女将小猪变成了一只小鸟,小猪飞了起来,并高兴地大叫Flying, flying, I'm flying. 这下子,老虎可就没办法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小鸟飞走。通过这个故事,不仅仅将词汇串连在了一起,而且生动趣味,学生们边听,边演,边唱在学习单词的同时也运用了语言,一举数得。

(二)在对话教学中的运用

在新课程标准中在对学生课外视听的要求中规定,小学阶段的学生要看懂语言简单的英语动画片或者车程度相当的教学节目。视听是每个学期不少于10小时(每周平均20—30分钟)视听时间每个学期要有不少于10小时。所以在课堂上以故事的手段,引入简单的英语故事,并课堂的教学内容相结合,这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观看英语原声动画片的兴趣,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此外,英语故事的引入有助于课堂情景的创设,要知道语言的第一特性就是创造性,生动的故事能够引导并激发学生去运用和创造语言。小学阶段词汇量有限,在我们的PEP教材中有许多的语言点在课堂或者是现实生活中是很难运用的。例如在教授Can you ... ? Yes, I can. / No, I can't. 这个句型中教师就利用了神州七号飞天成功的契机,引入了翟志刚这个人物。由同学展开采访,由此Can you ... ? 句型的应用就显得更为广泛了,在太空中提出Can you walk? Can you sleep? Can you jump? 这类的问题也显得非常合情合理。又比如在教授词汇driver,nurse,doctor,baseball player以及句型What's your father? What's your mother? 时。课堂中大多数的学生家长的职业都和所授单词不一致,教师如果单纯为了课文而去设置练习,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操练就显得不符合语言实际。在这个时候引入人物Leo并利用图片引入小故事Leo's family

Leo is a boy. He's very tall and strong. He has big eyes and small mouth. He likes English and music. His father is a doctor. His mother is a nurse. His uncle is a driver. Leo likes baseball very much. He is going to be a baseball player.

并可以根据这个小故事创设出多个操练游戏。

游戏1:问答(操练句型What's your father? What's your mother?
请一个同学来扮演Leo,其他同学进行采访,并运用句型What's your father? What's your mother? What's your uncle? 这个同学根据材料内容做出回答:My mother is a nurse. My father is a doctor. My uncle is a driver.

游戏2:听力游戏

这个故事材料还可以运用在听力练习中,教师提出问题:What's Leo's father? What's Leo's mother? 要求学生回答。

游戏3:故事改编

可以根据Leo的故事,以My friend's family. 为题要求学生进行故事改编。

_______ is a boy / girl. He's / she's very tall and strong. He / She has big eyes and small mouth. He / She likes _______ and _______. His / Her father is a _______. His / Her mother is _______. His / Her uncle is a driver. His / Her likes _______ very much. He / She is going to be a _______.

可以先让学生们说一说,然后在课堂上完成书面的填空练习。这样一来不但进行了口头训练而且进行了书写练习。此外,在课堂上完成书面练习也是对学生的减负,真正做到了轻负高效。

(三)在语篇教学中的运用

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在课文中出现了简短的语篇。在语篇的教学历来是许多小学一线英语教师感到头痛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在语篇的教学中引入故事,就好比是利用语篇的结构框架,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再创造。例如在PEP6 unit 2 My favorite season B read and write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文中Zoom和Zip的小故事,为学生提供语言支架,并引入白雪公主、小丸子、小星、猫和老鼠等学生喜欢的人物引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

It's _______. Snow white and Xiao Xing _______. They are happy.
I like _______ says _______.
Why do you like _______? Asks Xiao Xing.
Because I can _______.

此外,运用故事这个媒介,语篇的教学还可以和词汇教学相结合。如在教授词汇going to the cinema、take a trip、read a magazine时可以利用语篇:

Hello, my name is Chen Jie. I am so happy because the weekend is coming. I'm going to the cinema this evening. I'm going to take a trip to Hangzhou with my mother tomorrow. And I'm going to read a magazine on the train.

在教授完单词后,可以首先要求学生进行听力,并根据语篇提出问题1.What is Chen Jie going to do this evening? 2.What is Chen Jie going to do tomorrow? 3.What is Chen Jie going to do on the train? 另外也可以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利用故事性的语篇,要求学生阅读,或者完成填空练习。

五、故事教学法的思考与启示

小小的故事可以包含多种变化,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故事可以拓展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的能力。真正做到教学中的低投入、高产出,是轻负高效的集中体现。当然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故事是关键。需要从学生的能力出发,从课本内容的重难点出发。同时也要考虑到故事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尽量使用简单的语言和词汇。此外还可以利用图片,多媒体,肢体语言等多种辅助方式。在小学中低段更是要以学生能理解为前提,对母语的限制也可以不必要那么严格。总之,故事是为我们的词汇教学、对话教学、语篇教学服务的,故事的设计应围绕教学中心展开。切忌不可为故事而故事,为表演而故事。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1-16 16:56
如何培养学生认读单词的能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小  谢乃莹

  
写在前面:

亲爱的读者,在您阅读本文前,让我们来一起思考一个问题:何谓“认读”?它是指朗读单词或课文的能力?或是为了背单词而想办法能拼读单词的行为?《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中是这样定义“认读”(recognition)的:辨认出某一个单词或者是一个词组是否以前见过,并且能够指出它的基本的词意。它分为两个层次。低层次的认读是最基本的认知活动。通俗地讲,当您“认读”一个词时,就是您见到一个单词后做出“哦,这是××的意思” 这种反应的思维活动。此时,您未必能准确地使用这个词,而仅仅是停留在识别层面。从这个意义上讲,认读单词比记忆单词简单。高层次的认读是指能在上下文中识别词的意思,能通过语境推测筛选出最合适的意义从而理解这个词。解决了高层次认读能力培养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有的学生认识单个单词,但是把它放在句子当中的就不认识的问题。怎样培养认读能力呢?谢教师的文章也许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词汇是外语语言三要素之一,是构成语句的基本单位。正如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所说“没有语法人们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将无法表达任何事物。”可见词汇的学习在语言学习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掌握英语单词的音、形、义是困难之一。主要的问题是“记不住”:记不住单词的发音,记不住单词的形状,记不住单词的意思。产生这些困难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来考虑:

教师教学的方面大致有如下原因:
1. 教师提供的首次感知英语词汇的方式不得当,以至于学生头脑中无法形成深刻的印象。
    2. 教师提供的词汇练习形式机械,没有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相联系。对学生思维的刺激不够。
    3. 教师采用的词汇教学方法不科学,不利于学生从课堂中学到科学的词汇记忆方法。
    4. 教师组织复习不及时,单词复现率不高。

    课堂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由于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得当,造成学生词汇学习困难。

    学生学习的方面大致有如下原因:
    1. 由于英文字母的音形不一致,以小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来看,他们不容易在头脑中将对应的音和形联系在一起。
    2. 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低,没有在课堂上对所学内容形成初步的概念。
    3. 由于没有科学的记忆方法,学生便死记硬背。
    4. 由于学生缺乏语言学习环境,加之课后学生不太能够自觉复习,或复习方法不科学,导致词汇识记率低。

    词汇学习的困难,给小学生学习英语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一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就掉了队。看来,培养学生认读单词的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认读单词的含义是什么呢?根据学生的表现,有以下几方面情况:(1)看见文字能够知道是一个单词(识别),但是不知道意思和读音;(2)能够识别单词,并知道单词的含义,但是读不出来:(3)能够识别单词,并能够根据记忆或拼读规则正确读出单词,但是不知道含义;(4)能够识别单词,并知道单词的意思,且能正确读出来。在这四种情况中,前三种都影响语言交际,只有第四种情况是理想的状态。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见到单词能够识别,能够正确朗读,能够知道含义,能够正确运用”的认读单词能力。

在心理学上,“能力”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也就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必备的心理条件。一个人能力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后天环境和教育的结果。(《开发你的潜能》 马志国)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认读单词的能力是可以培养训练出来的。

如何培养学生认读单词的能力呢?学习和掌握英语单词的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对初学英语的小学生来讲尤其是这样。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

一、培养学生认读单词的能力是长期的任务

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学生认读单词的能力呢?目前大部分小学英语教材(特别是一年级起始的教材)不要求起始年级的学生识别文字。是不是学生接触单词(文字)的时候才开始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在起始年级学习了一定数量的单词,由于没有认读任务,学生除了看图外,很少看文字。到了有认读要求的年级后,问题就出来了,以前学过的单词还没有认识,新的单词又出现了。这种突然的变化使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落在了后面,失去了继续学习的信心。所以我们说,学生认读单词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英语学习阶段的始终,只不过是在英语学习的不同阶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不同的学习要求目标。每一阶段认读单词能力的表现行为是不一样的,只有每阶段的学生都达到了规定的能力要求,才能形成最终的认读单词的能力。

我们可以把小学生在校学习英语的过程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准备阶段(一般是从一年级起始的一、二年级学生和三年级起始的三年级学生)。这一阶段学生刚开始接触英语,根据儿童学习语言的心理过程,一般的教材都没有要求学生认读单词,只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图片或实物,说出相应的单词。这是一个为认读文字做准备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要响亮地、准确地说出词汇,并要把相应的音和义联系起来。但这并不是说不接触单词的“形”。在学生实际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由于在起始阶段忽略了文字,造成学生在进一步学习的时候,认读单词的任务负担过重。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教学的影响下,有意注意正在开始发展,而无意注意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无意注意也就是不随意注意,这主要是由事物本身特点所引起的、没有既定意图的、不需要特别努力的一种注意状态。”“在教学上,教师善于充分利用儿童的无意注意,同时大力培养儿童的有意注意,是提高学习质量,发展儿童智力的重要条件之一。(《儿童心理学》 朱智贤)”在这一阶段的词汇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在授课的时候,将单词的图和形同时呈现给学生(如图),学生在看图说词的同时,无意中注意了文字的形状。

另外,对起始阶段学习英语的学生也要随着学习的不断进步和心理的不断发展,对词汇的学习有进一步的有意注意的要求。如学生在二年级或三年级的下学期学习词汇时,教师在学生熟悉了词汇的“音”和“义”后,可以有意识地仅呈现文字,请学生根据文字读出单词。但是在读文字的时候,也不要对学生有太多的要求,以免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一般是做集体性的活动,如齐读等。此时是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同时在起作用。

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学习词汇,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读单词的能力。

第二阶段为过渡阶段(一般是从一年级起始的三、四年级学生和三年级起始的四年级和五年级上学生)。这一阶段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开始学习字母和词汇,逐渐练习识别文字,开始有了认读单词的要求。要求能够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词语,能够根据文字说出单词。这是学生认读单词能力的训练阶段。

在“读”的方面,要训练学生音形对应的能力,训练学生按照读音规则拼读单词的能力。“读”的训练应该从学生学习字母时就开始。以往在学习字母的时候,教师会集中在一段时间里,专门对字母进行学习和练习,而不接触单词。从英语学习的交际性和实用性来讲,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缺乏时效性。目前很多教材都要求学生在学习字母的同时,学习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在前面我们提到,产生小学生词汇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是“由于英文字母的音形不一致”,字母、语音和词汇的同时学习,将有助于解决这一困难,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将音和它所对应的形联系在一起,将有助于学生认读单词能力的培养。另外,从学习字母开始,就要训练学生按照发音规则朗读单词的能力。

在“认”的方面,教师要训练学生整体识词的能力;将相应的图和相应的词对应的能力。这时要对学生进行有意注意的训练。训练的时候要注意到学生的个体。比如可以利用学生的单词卡片做这样一个练习:教师出示仅有文字的单词卡片,要求学生根据文字,找出相应的图片,举起来并说出来。或是在测试的时候,出图和词连线的题等。另外,学生在这一阶段要练习抄写,由于学生刚开始练习抄写英文,兴趣会很浓,我们应利用这一时机,要求学生不但抄写新学习的单词,还要抄写在起始阶段学习过的单词。抄写的时候,每个单词两三遍为宜,以保持学生的新鲜感。这样的练习,既满足了学生抄写的欲望,又对词汇进行了复习,同时对认读、记忆词汇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三阶段为发展巩固阶段(一般是从一年级起始的五、六年级学生和三年级起始的五年级下和六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并且已经有了一定的英语学习基础和能力,对英语的文字已经从感性认识初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应该能够认读所学的词语,能够根据拼读规则,读出简单的单词等。这一阶段是学生认读单词能力的巩固加强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对如何认读单词给以方法上的指导。

在“读”的方面,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发音规则,训练学生能够根据发音规则,直呼/拼读生词的能力。如:bad是学生学习过的单词,学生知道这个单词中的字母a发音是[?],根据这一规则,学生应该能够读出生词:jab,mass,mat,pan,rag,....

在“认”的方面,教师可以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一般在学习新的词汇后,教师会给学生留抄写作业,但是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来讲,抄写的练习已不够,可以在抄写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词汇造句等;另外,还可以留一些趣味性的练习,如教师规定几个单词,请学生编写故事。下面一个例子供参考。

词汇:monkey,new,red,sleep
学生作品(北航附小张弛):
Yesterday, my dad took me to the zoo. My favorite animal was a newborn monkey. We fed the monkey big red apples. The monkey liked them very much. My dad and I went to see some more animals before we left the zoo. I wanted to see the monkey again. It was very late and the monkey was sleeping.
需要教师注意的是:词汇学习的活动要有交际的意义;要结合语句、语篇;要有英语思维性能力的训练;要利用学生已有的英语基础,训练学生英英释义;要多给学生提供使用词汇的机会。

二、培养学生认读单词的能力要重视单词的呈现方式

“全语言”教学理论认为,“语言应该被看成是一个整体,而不能人为地讲起分解为诸如语音、语法、词汇、句法等,教授语言也不应人为地把听说读写等技能割裂开来分别进行。”“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语言运用是一个整体,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是一个整体,教师不应该离开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去教授语言。(《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小学英语》 程晓堂)”细化到词汇教学,培养学生认读单词的能力同样不能割裂音、形、义的整体联系。而传统观念词汇学习的呈现方式是教师出示单词卡片并带读,学生机械模仿。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讲,这种呈现方式所欠缺的是学生对词汇音、形、义的整体认识与理解。虽然教师在呈现单词的时候也是通过图画的方式,但这并不等于学生理解了意思,也并不等于学生知道了如何去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尽管教师设计了许多巩固词汇的练习,但是收效甚微,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低效的学习的原因是因为学生在第一次接触新词汇的时候没有及时地将音形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培养学生认读单词的能力要重视单词的呈现方式。

教学中呈现单词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单词的意思、结构和用法。所以呈现单词时要有情景(画面),有声音,有文字。

单词的呈现方式很多,比如,可以通过看图说话的方式,图画中所呈现的信息应该是含有新旧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图画内容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如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at are they doing? 等;又如,可以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入新词,如在学习过去式的时候,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做事情的图片,然后提问: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Sunday? What did you do last Sunday? 等;再如,可以通过看听歌谣、歌曲、讲故事等方式。

下面介绍一种根据“全语言”教学理论设计的词汇呈现活动。请看下面的例子:

词汇:colour,red,yellow,green,blue,pink
年级:低年级
情景设置:教师带着学生们在练习涂颜色。
呈现形式:PPT
PPT语言和画面:
Teacher: Hello, boys and girls. Let's colour the flowers. OK? (教师手拿彩笔和花的图画对孩子们说。)
Ss: OK.
Teacher: Hi, Tom. What colour do you like? (教师手拿彩笔问一个男孩。)
Tom: I like blue. Colour the flower blue. (在男孩回答blue的时候,画面上仅有蓝色的彩笔,蓝色彩笔旁边有文字blue。)
Teacher: Hi, Mary. What colour do you like?
Mary: I like pink. Colour the flower pink. (在女孩回答pink的时候,画面上仅有粉色的彩笔,粉色彩笔旁边有文字pink。以下同。)
Teacher: Hi, .... ...?
....
Teacher: OK. We can colour the flowers blue, pink, red, green and yellow. (这时画面分别出现兰、粉、红、绿和黄颜色的花朵。)

学习过程:

1. Warming up
T: (出示一些没有颜色的花朵) Do you like these flowers?
S: No.
T: Why?
S: No colours. (学生年龄小,可能不会用英语回答,可以允许学生用中文表述)
T: Can you colour these flowers? (用形体表示colour的意思,并带学生边做动作边说colour这个单词)
S: Yes.
T: OK. But our old friends are colouring the flowers now. The first, let's look at them.

2. Watch PPT
3. Free talk and learn the words.
T: Who'd like to tell us what colour can you see?
S1: I can see blue. (此时,学生可能会回答,也可能不会回答。如果学生不会回答,可以要求学生说中文,教师出示相应的词卡并说英文。)
T: OK. This is blue.(教师出示相应的词卡贴在黑板上。)
S2: I can see pink.
T: OK. This is pink.(教师出示相应的词卡贴在黑板上。其他同)
S3: ....
T: What colour do you like? (指着黑板上颜色的词卡。)
S1: I like ....
S2: I like ....

词汇的呈现阶段到此结束。这一学习过程同样适用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只是呈现的语言文字要适合于中、高年级学生。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整体上感知了语言音、形、义,视觉和听觉同时受到了刺激,产生了短时记忆,所以才能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输入的过程结束后,教师应该及时设计一些相应的词汇练习,以巩固学生的短时记忆。

三、培养学生认读单词的能力要对学生进行读音规则的训练

词汇的学习有“音、形、义”。前面我们讨论的是“音、形、义”统一的问题。现在我们来侧重“音和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前面已经涉及到了一点儿,现在再拿出来讨论,说明它的重要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学生到了高年级以后,学习内容不断加深,词汇量不断增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还要一个一个地教授单词,在仅有的四十分钟课堂里,用去一半时间处理单词,这样的课堂怎么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技能。这时如果学生有了拼读单词的能力,教学将事半功倍。拼读能力的养成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条件之一。

小学生学习的英语词汇,绝大部分是符合读音规则的,训练学生按照读音规则朗读单词的能力应该在小学阶段。根据“音形不一是造成学生学习词汇困难”的问题,“音”“形”对应是读音规则训练的主要方面。这种训练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贯穿在小学英语学习的整个阶段。

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任务和特点,以下读音规则训练的方面供参考:

准备阶段 这是一个读音规则学习的感性认识阶段,要训练学生正确听音,读准音的能力。这是学生形成拼读能力的基础。要想让学生有正确听音,读准音的能力,在学习词汇的时候,一定要从听力入手,要让学生先听正确的发音,然后再张嘴。另外,在这一阶段,同样可以利用学生的无意识记能力,潜移默化地渗透读音规则,如我们可以将单词卡片中的元音字母用不同的色彩表示(见图)。这样学生在接触读音规则的时候就不会感到突然了。


过渡阶段 这是一个开始学习读音规则的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结合26个字母的学习,学习辅音字母和五个元音字母(11种发音)在单词中的发音。这是一个训练学生“音”“形”对应的阶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由于受汉语拼音的迁移,辅音字母的“音”“形”对应接受起来比较容易,难点是辅音字母c,j,x。相对于辅音字母来讲,接受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较难。元音字母在单词中发音的学习最好与学习字母音相结合,举例如下:

学习内容:Aa,cake, bag (说明:在学习的顺序上,最好先学习与字母音发音相同的单词,而且这个词一定是学生在准备阶段接触过的。)

学习过程:
1. 教师出示有图的单词卡片cake bag,请学生读;
2. 请学生找出两个单词中共有的字母a;
3. 请学生听录音,并模仿学习字母a的名称音;
4. 再请学生读单词cakebag,并说出哪个单词中的字母a与字母的名称音发音相同。
5. 出示cake的单词卡片,请学生说出还有哪些学过的单词与cake中的字母a发音相同。(如果学生还不具备说出其他单词的能力,教师可以给出相应的单词,请学生朗读,以加深印象。)
6. 请学生读单词bag,体会并说出与cake中字母a的发音有什么不同,然后再请学生说出其他与bag含有相同元音因素的单词。

辅音字母及在单词中的发音的学习也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有的教师可能会认为这种方法比较费时和费力,实际上开始学习的费时和费力是为了将来的省时和省力。

字母学习阶段结束后,要结合词汇的学习对在字母学习阶段学到的拼读规则进行巩固练习。

发展巩固阶段 这是一个训练形成技能的阶段,这一阶段应该从过渡阶段的后期开始。这一阶段主要学习最基本的元音字母组合的发音。从与字母名称音发音相同的字母组合(a---ai, ay; e---ee, ea; i---igh, y; o---oa, ow)开始学习,然后再学习其他常见的字母组合的发音。这一阶段的训练要分散训练和集中训练相结合。

分散训练是指在每一次学习新单词的时候。由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在学习生词的时候,教师应根据所学内容设置相应的场景,先要求学生通过看和听感知新词汇,然后要求学生试读出新词汇(参考colour课例);或者是在听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自己读一读生词等。

集中训练是指学习阶段的时候,这时教师可以用一节课的时间对读音规则进行专门训练。训练的时候要注意对比、归纳、总结,以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概念。另外还要注意的是,集中训练时主要是训练,而不是讲解。拼读词汇的技能是讲解不出来的。

四、培养学生认读单词的能力要通过有意义的练习活动

掌握英语词汇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运用词汇,读懂文章获取信息。运用词汇的过程也是学生逐步将知识转化成技能,形成认读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设计能够运用词汇的练习。我们说能够运用词汇的练习就是有意义的练习活动。通俗地讲就是“在用中学,在学中用”。

意义练习活动的目的是: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掌握不是一步到位的,教师把新词汇介绍给学生时,学生只是对新词汇有初步理解和短时的记忆。通过有意义的练习活动能够使学生完全理解新词汇,掌握新词汇。并通过多次的词汇实践活动,使学生最终达到形成认读单词的能力的目的。

根据儿童语言学习的心理学过程,有意义的练习应该能够起到训练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和思维力的作用。根据语言学习的交际性原则,有意义的练习活动应具备以下特征:(1)有语言使用的情景;(2)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3)有信息差;(4)有英语思维过程;(5)有学生语言的再创造。但并不是每项意义活动都应该满足所有这些特征。

下面几种词汇练习活动形式供参考。

语句表达活动

这一练习活动用在新词汇呈现后,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新词汇。可以就一个单词来表达,也可以就多个单词来表达。所表达的语句是单一的,词汇是替换的。
如,在学习了expensive cheap两个词汇后,教师出示多组(两个为一组)标有价钱的相同物品,然后问学生:Which one is expensive? Which one is cheap? 学生根据标出的价钱来用expensivecheap表达。
又如,在学习了supermarket这个单词后,可以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居住的城市或地区里有哪些supermarketsupermarket的名字可以用中文表示),如果学生说对了,表示学生理解了supermarket的含义,如果学生所说的场所应该是department store,说明学生还不理解这个单词,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帮助。
再如,学生在学习了一个话题下的一组词后,可以请学生及时表达自己的意愿。如学生在学习了房间的名称后,教师可以提问:What rooms do you have in your home? / What rooms are in your home?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在回答的时候要举起相应的单词卡片,以检查学生所表达的音义是否相同。
在实践中我们看到,有时由于教材要求的词汇量比较大,学生很难在一节课里掌握所有词汇的音形义,这也不要紧,词汇的学习是有过程的,应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掌握所学词汇的顺序,在学习结束的时候(比如一个单元或期中、期末)能够掌握所有的单词即可。如12个月份的单词的掌握,是比较难的,很多教师往往采取死记硬背的办法,增加了学生记忆的难度,如果我们让学生先表达自己生日的月份(My birthday is on ....),然后表达父母生日的月份(My father/mother's birthday is on ....),再表达亲戚们生日的月份等,这样不断扩大,学生就可以把12个月份记全了。

分类、联想活动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人脑中的知识不可能孤立储存,总是通过与其他知识建立某种关系而储存。而且只有通过一定的网络系统储存的知识才能被有效的提取利用。(《智育心理学》皮连生,P42)” 这是一种发挥学生现象力的方法,可以训练学生将英文单词与相应的义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分辨记忆单词的能力。这种活动一般用于词汇的复习阶段。在做这类活动的时候,呈现的方式应该是文字,而不应该是图。或教师一方是图(给学生提示),学生一方是文字。举例如下:
    同类联想
先请一位学生说出一个单词,其他学生根据听到的单词说出同类词。如:
⑴ A: chicken B: bread C: rice D: egg E: cake F: ...
⑵ A: maths  B: English C: science D: art E: music F: ...
    发散联想
    发散联想是指由一个词开始,说出与该词有内在或外在联系的其他词,以apple为例,与apple有联系的其他词可以有: eat,red,tree,factory,green,farmer,boy,girl,apple pie。如果学生说出一些表面上看似没联系的词,可以让学生解释其内在含义,比如apple与boy的关系,如果学生解释为Boy likes to eat apples. 就说明学生对词义是理解的,应该算学生做对了。
    词义联想
    这一联想是要求学生将词义用动作表示出来。一般来讲,动词比较好用动作表示出来。但是,教师如果启发得好,其他类词也可以用动作表示出来。比如形容天气的词:hot,cold,rainy,windy ...,摇扇子可以表示hot、打雨伞可以表示rainy、头蒙纱巾可以表示windy、戴墨镜可以表示sunny。又比如表示职业的词:teacherdentist,cook,driver ...,用炒菜动作表示cook、做开汽车动作表示driver、用判作业动作表示teacher、俩人配合动作,一人装牙疼,一人装作医生治牙,以此来表示dentist

猜测活动

猜测活动本身具有“信息差”,是学生们所喜欢的活动。这种活动是用于词汇的巩固阶段,适用于学生英语学习的各个阶段。在猜测活动中,学生要根据自己的能力组织语言,所以在猜测词汇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在做猜测活动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作语言示范,让学生知道说什么?怎么说?
如:学习了表示服装的词汇后,可以猜一猜“Who's he/she?”。
S1: She is wearing yellow T-shirt and red skirt? Who is she?
Ss: She is ....
又如:学习了动物的名称后,可以猜一猜“What animal is it?”
S1: It's brown. It has a long tail. It can climb the tree. What animal is it?
Ss: It's a monkey.
    有意义的词汇练习活动还有很多,如听画,图词连线,造句,调查等。在这里不一一例举。
课堂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在学生认读单词能力的培养方面,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做了些什么?自己的作法是不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认知规律?有没有启发、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地把握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持之以恒的坚持做下去,学生一定会有较强的英语学习能力的。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1-16 16:57
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浙江衢州市柯城区实验小学 黄雪芳
  

一、英语阅读能力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英语是传输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一个人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他吸收有用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新课标指出:“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是不行的。”成功的英语教学要依赖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在阅读训练中,它可以帮助学生得到乐趣,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具有正确的阅读技巧,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阅读是巩固和扩大词汇量的好方法。PEP小学英语在高年级课本中已经出现了Let's read、story time、绕口令等阅读材料,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小学英语教学才刚刚起步,关于这方面的论述还不多。



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



古德曼(K.S.Goodman)在1972年指出:“阅读是对三种相互有关而各有区别的信息,即形符的、句法的和语义的信息,进行处理的一种形式。”小学生在阅读时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情感因素、方法与策略因素、智力因素。但平时阅读教学中我发觉,其主要原因有:



1. 语言因素限制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



所谓的语言因素是指字母、单词、习语、短语和语法规则等。在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往往侧重听说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对词汇的认读和拼读,这导致了学生到了高年级接触一些篇章较长的阅读材料时,一遇到单词或新句式,立即产生了畏惧感,觉得束手无策,思路混乱,无从下手。



2. 忽视对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方法单一,并没有发挥应当具有的作用。一些教师不是把阅读教学当成一般课文教学,讲解生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不厌其烦分析语法等,过分地重视了词汇和语法教学,忽略阅读训练,就是与其相反,把阅读教学变为课外阅读,解释一下生词,划划生词,对对答案。如此走过场的教学非但时间上得不到保证,而且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也成了一句空话。



3. 小学英语阅读材料少,学生阅读的兴趣不浓



由于小学生使用英语环境面狭小、利用频率低、手头资料少、课外补充阅读难以控制,导致学生阅读能力远远没有得到提高。



三、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1. 选材激趣



小学生英语学习有别于其他学习者,他们正处于9~12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活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新课标提出:小学英语课程目的首先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一定的语感……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兴趣第一”的原则。达·芬奇认为:“正如不情愿的进食有害于健康,不情愿的学习会损害记忆,所记东西无法保持。”如果阅读教学太注重词汇的训练,会剥夺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因为在阅读中令小学生感兴趣的不是故事的词语,而更多的是故事本身(包括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等)、故事的知识性、故事的趣味性等等。在PEP教材教学中,我发觉每当老师在教每个单元的故事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很乐意去读、去学,究其原因是因为故事的内容有趣好玩。为此,我们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充分考虑下列因素:



(1)增加趣味,贴近生活



阅读材料,尤其是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材料,不仅要趣味性浓,并且要贴近生活,以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我们曾选过一篇“Find the treasure”的阅读材料给学生阅读,它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其中富有科幻的寻找宝藏的过程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另外,在众多的精选阅读材料中,学生们喜欢的有动物故事,如:Three little pigs,Two friends and a bear,The donkey and the salt等。有常识性的小短文,如:Roses,Planting the tree,Be healthy。有诙谐有趣的小幽默,如:The French student。有发生在他们周围的事情,如:A naughty boy,A letter,A birthday present。也有发生在以前,能让他们了解过去的人和事的小笑话,如:To be modest,A big orange and a gold cup等等。各式各样的、内容丰富多彩的文章,只要学生们有兴趣去阅读,我都把它们列入考虑范围之内。



(2)难易适度,循序渐进



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心理与情感。而它往往又和生词量有关,生词太多,学生读不懂阅读材料,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还会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而放弃阅读,给进一步的阅读教学造成障碍。其次,文章体裁的不同也会对阅读材料难易产生影响。故事、童话、幽默小品等形式的阅读材料往往比较适合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我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常选择能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材料进行课外延伸和补充,在挑选时让学生阅读全部是熟悉的材料,但里面的词语是重新组合搭配的,让学生在熟词的新环境中理解体会。比如在教学人物描写性话题时,我们可以选描写自己好朋友的作品,或者选学生喜欢的明星材料;教一般现在时的时候,可以选择描写爸爸、妈妈或教师自己一天生活的情况;教现在进行时,可选择孩子们在操场活动或野炊远足的场景小短文;教过去式时,可选择一些趣味童话故事,如“Snow White”“A farmer and a snake”等,或者是人物传记,如“Walt Disney”。



随后,生词量一点点递增,使学生逐渐能阅读含3%~5%左右生词量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们跳一跳,品尝到甜美的葡萄,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 教学方法多样,培养阅读能力



(1)扩大积累,丰富词汇



阅读材料中的词汇和短语就如同建造房子的砖瓦,没有砖瓦无法建成高楼大厦,没有相当量的英语词汇,阅读英语是无法进行的。所以要提高阅读能力,就要培养学生学会积累词语。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有目标地从低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以免他们到了高段只会读图片上的东西,而不认识英语单词。教师不能一味地只重听说能力而忽视认读能力的培养。除了课堂上必不可少的识记外,在课后阅读遇到新词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积累。比如,在阅读后,我都要求学生把它们摘抄在一本小本子上,有空时就拿出小本子背诵记忆。教师还可经常帮助学生识记,可把新词汇做成卡片,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复习。复习的形式有抢答、中英文翻译、师说英文解释生说出词汇。5分钟的复习词汇量不应太多,最好每次5个单词或短语。这样既不给学生增加压力,还使他们有了成功感,感觉自己每天都有所收获。教师还可以半学期或一学期举行一次新词汇认读比赛,将优胜者评为“记忆大王”或“记忆能手”。经过多次的强化复现,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这种熟悉感使他们在以后的阅读文章中减少了畏惧。有些词汇经过“滚雪球”似的记忆,学生已经很自然地认识和接受了。



(2)多媒体课件,激发想象



小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要想唤起他们的无意注意,使他们乐学、爱学,多媒体课件是很有效的方法之一。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是多种媒体的集合,用多媒体制作的图片直观形象,通过让学生根据图片进行预测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其求知欲望,促进对文章的理解并发展想象力。在运用过程中,具体做法是:根据故事制作相关的系列图片→将学生分成小组→教师展示第一幅图片,组织学生根据图片用英语进行故事发展的预测,同时允许英语表达有困难的学生用中文表达(因为我们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阅读兴趣)→展示第二幅图片,学生根据图片调整预测并对下文作进一步预测→以此方式继续展示图片,直至故事的结束→指导学生阅读文字材料,对比与图片预测的差别。有时,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或故事特点,只将故事的开始与结束通过图片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根据这两幅图片对故事的细节进行预测,或只给出第一或最后一幅,组织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预测。



(3)精泛结合,加深记忆



小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弱,词汇量少,知识面较窄,语法知识欠缺,为此,需要教师在适当的阅读课中对小学生进行课堂阅读精读指导。课堂精读课我常采用下列模式进行:以听→说为主线,并以分→总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学流程图如下:







Start是语言环境的创设,即阅读教学的准备阶段。我通过Pre-reading Activity,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帮助其找到阅读定位。Language inputs可有words、phrases或sentences。在一开始进行语言点的输入,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难点并掌握重要词汇。我遵循的原则是:“从机械性操练到意义性操练”。机械性操练是从语言的表象出发,解决语言的认知;意义性操练是从学生理解掌握的内容出发,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Passage 的教学,我要求学生全文理解,再进行语言点的讲解。我经常采用以下步骤:

a. 听录音看短文,大体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内容。

b. 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讲解文章,对文章内容有更详细的了解。

c. 分组或分角色诵读文章。



Output 阶段,让学生及时反馈对文章的理解掌握情况,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组织和积累,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具体方法有:

a. 完成课后练习,口头汇报。

b. 复述所学故事。复述可以锻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英语语言进行分析、归类和总结。在复述时教师最好能给出一些关键词,先引导学生说,后让学生尝试说或借助图片让学生试着说,以此降低学习难度。

c. 对文章进行Silent Movie(配音)或Role Play(表演)。配音是最基本的朗读或背诵,表演是学生内化成自己语言后的输出。这个过程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朗读和背诵时,如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适度的、声情并茂的朗读或表演,学生在阅读时就会兴趣大增。教师也可有选择地把部分内容和角色对话进行重点朗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对短文中的一些新词、表达法,通过多次有兴趣的读、演,学生自然就熟练掌握了。

d.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文章内容进行扩展或改编。这部分对学生的要求稍高,可在程度较好的学生中进行。这些学生在扩展时还能加上自己的不同的生活实例,运用自己掌握的短语和句型,使改编合情合理。



通过课堂上每周一次阅读课的教学,学生的词汇量猛增,听、说、读、写等英语综合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新课标指出:“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英语能力,单纯通过书本上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读物。”为此,教师要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泛读的训练。泛读就是广泛地、大量地、快速阅读。只有具有泛读能力,一个人才可以说具有了阅读能力。教师在精心选材的基础上,根据阅读的内容,最好只让学生作一些简单的判断和回答问题等类型的理解性练习,不要作朗读、背诵之类的要求。我的具体做法是:在四年级开始我就有意识地从网络上、画刊上等收集一些与课文所学内容相应的小短文,每周挑出一两篇。我对阅读短文的句子结构、用词、习语、词语搭配等进行简单的讲解,要求学生通过自学进行阅读,然后教师把正确答案公布在English Corner处,让学生自己检测阅读成果。每次学生检测完后可以在阅读成绩栏处给自己加分,阅读成绩记入期末的笔试成绩中。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扩大了学生阅读的面和量,又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阅读的效率。小学生刚刚接触英语,并不知道如何很好地去阅读,大部分学生要靠老师正确的指导,而阅读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为此,作为一名启蒙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有计划地、及时地、不断地纠正学生存在的陋习。在每次进行阅读训练时,我都注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具体有:



(1)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



阅读主要指默读,因为出声阅读受发音的影响,只能逐词阅读,速度慢,而且易疲劳,不能持久,且干扰他人。当阅读一开始教师就应提醒学生不要以朗读的方式进行,教室里应形成一种默读的良好氛围。



(2)培养学生成组视读的习惯



小学生在默读时经常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认,这既影响阅读速度,又阻碍对句子的理解。教师在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以意群为单位认读,例如:Ben lives in / a tall building. There are / twenty floors. He lives on / the seventh floor. Everyday / he takes the lift to go / up and down. Sometimes / he walks upstairs. / He likes walking. / It does / a lot of good / to his body. 进而逐步扩大到整句认读。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加快阅读速度,提高阅读效率。



(3)培养学生猜词的习惯



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在阅读时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而小学生一旦遇到生词会急于查字典、问老师或同学,而不是通过上下文、文章背景知识等猜出词义。长此以往,必会产生依赖思想,影响阅读速度,也不利于智力的开发。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注意,经常引导学生做猜词的练习,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阅读。



(4)培养学生阅读限时的习惯



即教师在做阅读训练时先约定阅读整篇文章的时间,并要求尽量在所限定的时间内阅读完毕。这种习惯养成后,可以增强学生阅读的时间观念,提高阅读速度。平时教学时我先规定学生阅读的时间,然后分开小组,看哪个小组、哪位同学在规定时间内既读得快又读得准。对这类学生教师检查过他的答案后给予奖励,即给小组加分。学生在这种竞争的氛围中会集中注意力而提高阅读效率。



“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阅读是一项长期性的活动。几年实践下来,学生对阅读很感兴趣,一看到文章,他们便会津津有味地阅读。在课内外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不少,加深了对英美文化的了解,开阔了学英语的视野,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也相应提高。可是在教学实践中我发觉,小学生所读的阅读材料如果教师能适当配以彩图(色彩鲜艳明亮,适合小学生的口味),并有相应的英语磁带,学生会更感兴趣,阅读效果会更好。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