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一.导入 二.精读课文 三.拓展练习 四.课堂小结,深化文章思想。 |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庐山,一同去领略庐山云雾的神奇魅力!齐读课题《庐山的云雾》。 那么庐山的云雾究竟有多神奇,它有什么特点?请你打开书,自由地朗读课文。 二.思考: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发现的?画出相应的句子。 1、第二、三自然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感受庐山云雾的美。 三、拓展练习: 1、指导背诵:(简笔画第二自然段) 根据云雾在庐山山头、山腰、山谷、山峰不同景象,边画边记,试着背诵。 2、用总分的写法选择一处景物写一写。在写之前先选择一处景物按照总分的方法小组内说一说。 四、“庐山的云雾虽然很美,可你还是必须离开庐山了,你愿意吗?” “流连忘返” 是什么意思? | 1、同学们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2、边读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如庐山云雾的特点?然后在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3、根据老师的提示找出具体描写庐山云雾特点的语句,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 4、通过抓住重点的词句“千姿百态” “笼罩”“缠绕”“弥漫”“瞬息万变”引导想象、感受庐山云雾的美。 5.动手同时,抓住重点词语,背诵课文。在理解总-分的构段法后,自己尝试着进行习作。 6.以读带悟,体味“流连忘返”。 | 1、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设疑,把学生引领到课堂上来。抓住神奇在何处?学生就产生了阅读期待,就会迫不及待的读书。 2、 通过读、悟、感受语言的美,更感受庐山的美。学生读中悟、悟中读,入情入景,忘却自我。 3、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抓住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 4、学生在动手的还动脑,培养其的迁移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把内心所向化为自己的语言,情真实意地写一处自己喜爱的景物。从而做到读写结合。 | |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 ||||
14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总----分) 瞬息万变 (总----分)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