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研修课教学设计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1-10 19:19
标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研修课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42页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懂得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能够运用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感受图形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营养知识的能力。

学情分析

1、学生已学过一些平面图行的特征,已形成一定的空间。

2、自然界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情感基础。

3、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地展开讨论,具有一定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够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难点: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探究。

教学准备:长方形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

出示长方形,让学生思考。

                        

   



提问:长方形的四边有什么特点?(对边相等,有两条长的边和两条短边,较长的一组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叫做长方形的宽。)

板书:



                           长

宽                     宽  

           长                        

2、谈话引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长方形的知识,一起来解决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板书课题:长方形的周长

二、探究新知

1、讨论长方形的周长

(1)如何判断长方形的周长

(四条线段相加的总和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2)出示长方形,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它们的周长

(创设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2、探究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测量

出示长方形,让学生量一量长方形的长和宽,引导学生说明长方形的特征,因为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我们只要量出一条长和一条宽就可以了。

(2)引导学生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8厘米



                4厘米                              



已知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要求它的周长应该怎么计算,怎样计算才简便。巡视,将学生的不同算法写在黑板上,

① 8+4+8+4=24(厘米)

② 8+8+4+4=24(厘米)

③ 8×2+4×2=24(厘米)

④(8+4)×2=24(厘米)

组织学生以上的算式进行讨论;第一种算法是把4条边的长度加起来,算出周长。第二种算法是两条长的和加两条宽的和,算出周长。第三种算法是把两条长与两条宽的和改写为乘法,再算出周长。第四种算法是先算出一条长和易天宽的和,再去乘以2,即是长与宽的和的2倍。

(3)比较

通过以上的计算,周长的结果都是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哪种方法最简便,从过程得知:第四种的方法最简便

(4)指导看书

让学生看教材42的内容,说说他们的做法正确吗?哪种做法最简便?

小结: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就必须知道它的长和宽,用长加宽的和乘以2就可以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创设意图: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通过同学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灵活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42页“做一做”的第一题

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2)指导完成教材42页的第二题

引导学生利用“(长+宽)×2”的方法进行解答。

(创设意图: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把知识的巩固提高建立在解决现实问题的情境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用好数学的积极性)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长 方 形 的 周 长      

                      8厘米



4厘米





(8+4)×2=24(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