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步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导入新课 (2分钟) | 展示一组图片,找出图中的相交线、平行线 | 观察、 讨论、 交流、 个别回答 | 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几何知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相交线、行线的几何图形。使新知识建立在周围环境的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增强对相交线、平行线的生活原型的认识,建立直观 | |||||||||||||||||||||||||||||
二、目标展示 (1分钟) | 展示目标 | 齐读 | 让学生清楚知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 |||||||||||||||||||||||||||||
三、自学指导(一) (8分钟) | 1.出示剪刀,提出问题 (1)一把张开的剪刀,你能联想出什么样的几何图形? (2)你能用几何语言描述这个图形吗? 2.指导学生得出图形并在黑板上画出标准图形,提出问题? (1)把形成的四个角两两相配,确定每对角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并依据位置关系将它们分类。 第一类: ∠1与∠2,∠2与∠3,∠3与∠4,∠4与∠1. 第二类:∠1与∠3,∠2与∠4. (2)从位置上分析、归纳每一类角的特征。 第一类: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第二类: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对顶角。 | 观察张开的剪刀,独立思考,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 口述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 | 通过生活中的情景抽象出几何图形,并发现对顶角、邻补角。培养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让学生经历从图形到符号的转换过程,使学生加深对对顶角、邻补角概念的理解,积累一些图形研究 的经验和方法。 | |||||||||||||||||||||||||||||
四、自学指导(二) (11分钟) | 1、 让学生度量每一个角的大小,并判断每一类角的大小关系。 第一类:互补———邻补角 第一类:相等———对顶角 2、问题1:变换两条直线的位置,对顶角还相等吗?请写出你的猜想。 猜想:“对顶角相等” 问题2:为什么“对顶角相等”? 说理:因为∠1与∠2互补,∠3与∠2互补又因为“同角的补角相等”所以:∠1=∠3 同样可得:∠2=∠4 性质:对顶角相等 | 分小组用量角器量四个角的度数 思考 讨论 交流 思考 口述说理过程 | 通过画图、分类、归纳、说理这一完整的认识过程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认识到实验几何的重要性。 能要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初步体会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 |||||||||||||||||||||||||||||
五、当堂训练 (20分钟) | 1.下面图中的∠1与∠2是不是对顶角?简要说明理由。
∠1=37°那么∠2=__,
3.如图已知AB、CD、EF交于点O。 (1)如果∠1=20°, ∠BOC=80°那么∠2=__。 (2)如果∠AOC=2∠BOC,
4.直线a、b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5.找出图中∠AOE的对顶角及邻补角,若没有请画出。
| 独立完成后,点评。 思考 独立 完成 独立完成 学生板演 观察思考讨论交流 | 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的参与到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中来,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理解他人的观点,在交流中获益。 通过一道开放性的习题,由直观的几何图形巩固学生对对顶角、邻补角概念的理解。通过画图提高空间想像能力,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同时也起到对本节课的小结作用。 | |||||||||||||||||||||||||||||
六、课堂小结 (3分钟) |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 个别回答 |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总结,通过知识反馈,优化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 |||||||||||||||||||||||||||||
七、课后作业 | 布置作业: P8-2,P9-7 | 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的空间,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反思学习过程的习惯。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