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在自然数的运算中,使用的模型及其价值参考答案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1-8 13:49
标题:
在自然数的运算中,使用的模型及其价值参考答案
==一、小学数学中数的认识的内容
二、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自然数
(一)小学数学教材中自然数的基本学习路线
逐一计数---按群计数---初步体会位值和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类比进行“数”的扩充,再次体会位值和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
10以内数的认识——学生第一次学习“数”,逐一计数:一个一个有序的数数,建立数与实物对应关系,初步体会由物体数量抽象到数字符号的过程。
10~20数的认识——位值建立的重要阶段,逐一计数到按群计数:(十个作为一个整体的新的数数经历)初步建立十进制概念; 第一次认识及使用计数器抽象出计数单位“个、十”。
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体会十进位值制: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不同的计数单位上的数表示不同的意义。实物到模型的过渡,体会10个、10个数简便,抽象出新的计数单位“百”。
万以内数的认识(生活中的大数)——借助直观模型,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形成简单数位顺表。
亿以内数的认识(认识更大的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更大的计数单位;通过模型进一步理解,各单位间十进关系;梳理所有计数单位的数学模型;完善数位顺序表。
(二)小学数学教材中自然数学具的开发——直观化的、齐性的、结构化的
1. 小木棒、第纳斯木块、方格纸等
2. 计数器、带“数位表”的珠子
3. 数线与数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越早引入“数轴”越好.(弗氏)“数尺”\“数线”\“数轴”;游戏:向前走几步?学生有丰富经验.
(三)小学生的计数自然数的过程
唱数——整体记忆或背诵:简单唱数、高级唱数
简单唱数,指的是特别是学前儿童不理解数概念本身含义,就在唱数时还会出错。
高级唱数是指学生理解数概念含义后,能够灵活正数、倒数、跳数等。唱数是为了和点数区分。
点数——数词和所数物体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眼、手、口协调
一个完整的计数过程依靠三项活动
① 想知道有多少;
② 依次触摸或指点;
③ 依次说出数词。
三、几个重要概念——十进制、位值制
认真研读教材会发现不论是数的组成、读写、还是比较大小都是围绕“计数单位”、“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位值制”展开的,它们是自然数认识单元的核心,也是记数法的核心。在复习课中建构概念网就要抓住这三个核心概念。
计数单位产生于人类弄清物品数量的需要,最初人们使用的是计数单位“一”,为了数(shǔ)更多物品的数量,把若干个计数单位“一”合在一起,产生更大的新的计数单位,如果把10个计数单位“一”合成新的计数单位,就是十进制,相邻计数单位就是十进关系。10进制是最常见的,此外,历史上还曾经使用过以2、5、8、12、16、20、60等为基数的进位制。
位值制的特点是较高单位不需要创设新的符号,一个数码表示什么数值,由它所处的位置决定。现在通行的印度—阿拉伯记数法,是十进位值制记数法。任何一个数理论上都可以表示成: ,只用10个数码,就可将任何数表示出来。
对数的组成的认识有赖于找准计数单位并数清其个数,而读数无非也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把计数单位及其个数读出来,写数不过是把计数单位隐藏起来,只按照约定的规则从左到右数位依次降低记下计数单位的个数,而个数究竟代表的是多大,由其所在的位置决定,就是位值制。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人类最妙的发明之一(马克思语),也是人类追求数学简洁美的体现。同样,数的大小比较,比的就是计数单位和计数单位的个数。可见,三者是数概念教学的核心和主线,在万以内数的复习课中就需要突出“计数单位”、“十进制”、“位值制”在本章知识中的重要地位。
基于以上思考,围绕“计数单位”、“十进制”和“位值制”,用好直观学具,设计有价值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如下:第一,数位顺序表作为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仍保留整理数位顺序表的活动,不仅为下一活动做铺垫,也为后续大数的学习孕伏。第二,以“数位表上摆珠子”作为主活动,通过主活动贯穿所有知识点,进而完成知识复习。分为两个层次:层次1:依照指示摆数。用五个珠子能摆出的“最大四位数”、“接近5000的数”、“最大三位数”、“最小四位数”、“数位上都有圆片的数”并通过对具体摆数方法的追问,引发学生感悟计数单位及计数单位的个数对数大小的决定作用。通过对数字5000与500、1112,2111的对比,深化对位值思想。通过500,5000,4100,1004解决有零的数的读法和写法。在按照要求摆数过程中,体会数与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层次2:随意摆数,进一步理解数的大小由小珠子所在的位置决定,感受用少量的珠子摆出大量数的神奇。第三,“数轴上给数找家”活动保留。先使用学生摆出的数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锻炼孩子数学表达能力,而后在数轴上标数,进一步发展学生对数之间相对大小关系的感知。
四、数感和数感的培养
数感主要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1. 对“数”的多模式表征
2. 对“个数”与“数量”的感悟
包括在实际背景中提到一个数时,能将其与现实背景中的数量联系起来,并判断其是否合理。
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对“个数”的估计:
(1)学生的生活经验非常重要。(有天生的成分)
(2)教“方法”:“分份”、估计每一份的数量、有这样的几份。(一份大约多少,以此为标准去估计)
(3)现实生活中有意义地运用。良好的“数感”是儿童形成数量概念、理解并掌握运算规则、应用数字及运算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基础。
4.如何培养学生的量感?
(1)建立“单位”的观念。(寻找“标准”)
(2)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体验“标准”大小)
(3)“单位”的累加(重视操作过程,加深体验。不要过早地形式化——什么时候出“公式”?)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