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8-12-23 07:57:00
|
只看该作者
二、真意与本质形成于循循善诱之中
【片断】
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循环小数的现象后。
师:这两个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呀?(指除出来的商)
生:他们都除不尽。
师:那他们有没有不同的地方?
生:有,那个从小数的第一位起就一样的,(指着说)那个从小数的第二位起,两个数两个数都一样的。
师:你们看过他们每次除的余数了吗?(边说边指着)
生:第一个是9、10不断变,第二是10、12不断变。
师:这与以前认识的数有什么不同。
生:老师,我知道它是循环小数。
师:嗯!不错,像这样的小数我们就叫它循环小数。
接下来,学生在老师一步一步循循善诱的引导下,逐步发现循环小数的特点,掌握循环小数的表达方式。
案例是一位老教师上的课,教学中没有任何花架子,也没有任何所谓的新意,有的只是教师认真而又执着的引导,踏实而又实在的精神。正是有了教师这份认真而又执着,为学生的学习铺下了前行的路标,学生才能发现循环小数的特点,掌握循环小数的表达方式。而这一切又恰恰正好充分体现了教学的真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掌握相应的知识。
三、快乐与学习融会于喃喃细语之中
【片断】
师:同学们,我们把拿来的盒子以小组为单位,合起来分一分类,行吗?
生:行!
学生开心地“玩”起了分盒子的游戏,不一会儿就有不少小组按自己的想法分出了相应的类来。
师:那个组能把分好的汇报一下呢?
生:我们,我们。
生1:拿出一个长方体说,这是长方形。
师:同学们,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不同意。
师:为什么呀?
生:老师,这是长方体,我从书上看到的。
师:嗯!你真不错。
师:(出示一个圆柱体说)你有这样的形状吗?
生:我有,我有。
师:你摸一摸,说说有什么感受。
生1:粗粗的,特别滑。
师:什么特别滑呀。
生:像肥皂那样,滑滑的。(下面学生大笑,老师也笑了。)
师:大家说是这样吗?
生2:(一边在桌上滚一边说)也能在桌子上滚的。
师:嗯!是的,我们把这样的形状物体叫做圆柱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