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人音版五年级第十册 第六单元《京韵》中表演曲目《蝈蝈和蛐蛐》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0-31 10:28
标题: 人音版五年级第十册 第六单元《京韵》中表演曲目《蝈蝈和蛐蛐》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
人音版 第十册 第六单元 《京韵》中表演曲目《蝈蝈和蛐蛐》

作者及工作单位
  孙清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王村小学

教材分析

音乐课《蝈蝈与蛐蛐》是人音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0册第六单元《京韵》中的一首表演曲目。 《蝈蝈和蛐蛐》是一首叙述性的诙谐歌曲。歌曲以拟人化的手法,讽刺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它俩相互吹捧、相互比说大话,“越吹越得意”“越侃越入迷”,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以此来告诫人们,要踏踏实实、千万不能浮浮夸夸,要做一个诚实的人。歌曲的曲调汲取于北方戏曲(如京剧)、说唱(如评书)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以趣味性与理论性为一体,学生在演唱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表现这“小哥俩”的丑态,边唱边表演去体验音乐的诙谐性。

学情分析

我所执教的五年级学生在歌唱能力、音乐知识、音乐表现、感受和创造性活动方面已经有了积淀,学生对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比较感兴趣,有尝试新事物的愿望,同时对京剧相关内容有过了解,对国粹艺术怀有浓厚的兴趣。孩子们活泼好动,善于表现。本节课的音乐形象(蝈蝈、蛐蛐、大公鸡)尤其受到男孩子的喜爱,表现起来更加自然、洒脱。歌曲诙谐、幽默的风格容易被学生接受,并且在学习和表演中始终让孩子们抱有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充分体会国粹艺术的传承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目标:遵从“音乐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以聆听为主,从体验入手,兴趣爱好为动力,使学生能够简单的了解京剧,同时学会演唱京韵儿歌。

知识与能力目标:充分利用本课幽默但具寓意的歌词及教师的表演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合作学习为主要的模式,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认识蝈蝈和蛐蛐,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准确演唱歌曲,注意顿音记号、休止符的演唱。

教学难点:用风趣、幽默、诙谐的情绪表演《蝈蝈和蛐蛐》。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0-31 10:28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0-31 10:32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向同学们问好

向老师问好

课堂常规

二、欣赏导入:京剧《穆桂英挂帅》选段——“猛听得……”

1、提问:老师播放的这段视频是什么?
2、请学生说一说通过预习了解到的有关京剧的知识。(出示单元课题 “京韵”)
3、教师简介京剧。
4、、调动情绪,提出课题:京韵儿歌《蝈蝈和蛐蛐》
   激趣:你对京剧感兴趣吗?
   师: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学起来是很要下一番功夫的,为了满足广大京剧爱好者的需求,作曲家巧妙的将京剧元素与歌曲结合起来,创作出很多的京韵歌曲,很有特点。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介绍这样一首京韵儿歌。

1、学生交流有关京剧的知识
2、感受、了解京韵

初步了解和感受京韵

三、学习《蝈蝈和蛐蛐》

1、聆听教师范唱:(第一次全曲聆听)
2、聆听音频范唱:(第二次全曲聆听)
  请学生为歌曲分乐段。
3、自主听唱,学唱第一乐段
  音乐知识和演唱难点:跳音记号。
4、自主听唱,学唱第二乐段。
音乐知识和演唱难点:二分休止符。
(提示学生可以在二分休止符处做一个亮相动作。)
情绪把握:这一乐段主要表现的是它们俩个相互说大话,很风趣,要唱出它们的得意劲。
学生尝试边表演边唱。
5、自主听唱, 学唱第三乐段
音乐知识和演唱难点:八分休止符。
情绪把握:(1)第一、二个乐句拖得很长,有京剧拖腔的韵味。
(2)“没想到走来一只大公鸡”前面恰恰当运用了一个八分休止符,弱拍起唱,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大公鸡来的突然,要准确把握节奏和吃惊的情绪。
6、 带着演唱情绪完整演唱全曲。

自主听唱;在教师指导下体会音乐形象,从声音、表情、动作等方面塑造人物

学会歌曲,并反复玩味,从唱会——唱熟——会唱——表演唱

四、拓展

分角色设计表演
1、帮助学生分析角色。
2、布置活动内容:分角色为歌曲设计表演。
3、小组设计表演。
4、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展示:


学生分组设计分角色的表演

1、提高学生参与率,提升音乐表现力、创造力。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给学生展示的平台。

五评价

学生对同学的表演进行评价。

自评互评

发展学生评价和鉴赏的能力。

六、小结

1、请学生说一说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2、结束语

回顾本节课内容

巩固本节课内容,并鼓励学生关心国粹。发展国粹。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京韵
                                                              蝈蝈和蛐蛐

                      字正腔圆                                                            调音记号
二分休止符
                      圆润饱满                                                            八分休止符




京韵蝈蝈和蛐蛐
字正腔圆圆润饱满
·     跳音记号       二分休止符       八分休止符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0-31 10:28
教学反思

音乐课《蝈蝈与蛐蛐》是人音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0册第六单元《京韵》中的一首表演曲目。

《蝈蝈和蛐蛐》是一首叙述性的诙谐歌曲。歌曲以拟人化的手法,讽刺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它俩相互吹捧、相互比说大话,“越吹越得意”“越侃越入迷”,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以此来告诫人们,要踏踏实实、千万不能浮浮夸夸,要做一个诚实的人。歌曲的曲调汲取于北方戏曲(如京剧)、说唱(如评书)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以趣味性与理论性为一体,学生在演唱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表现这“小哥俩”的丑态,边唱边表演去体验音乐的诙谐性。

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我国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京剧风格与韵味,以审美为核心,使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活动中简单了解了京剧及京韵儿歌的特点,充分体会国粹艺术的传承价值,进一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同时充分利用本课幽默但具寓意的歌词及教师的表演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认识蝈蝈和蛐蛐,并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音乐活动自然生动,学生乐于参与,给了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发展了学生的音乐能力。

这首歌曲篇幅较长,难度较大,为了使学生能够高效的学习,我通过播放视频、图片、教师范唱、表演等引导学生通过听、说、模仿来进行整体感知和分段学习,并制定四层目标:1、在学生掌握了旋律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清唱,细细的品味京腔京韵;2、引导学生通过体验人物心理在表情和声音的力度上达到与人物契合;3、对表演性较强的乐句,引导学生用动作强化人物性格,已达到更高层次的音乐表现力。4、分角色表演,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达到对音乐作品的再创造。

这节课学生能与老师积极配合,并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大胆体验。教学效果比较理想,教学目标完成良好。

亮点:

1、整节课能紧紧围绕京韵和歌曲,反复让学生玩味、体验,螺旋上升式的提高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掌握、表现,对歌曲的京韵风格把握的比较到位。

2、教师的示范、身形体态,给学生了很好的借鉴作用,学生从教师的表演中获得了大量的感性经验,帮助他去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

3、环节设计环环紧扣,层层递进,学生能力提高比较明显。

4、注意到全体学生和特长生的共同发展,大部分的表演时学生共同完成的,特长生在有舞台调动的表演环节发挥了自己的特长,有了展示的舞台,反过来又调动全体学生共同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不足之处:

由于时间关系,在学生表演完后,组织的自评互评环节有些仓促,学生看到了优点也看到了问题,可以让发现问题的学生来展示一下自己的表现,对学生的相互学习会更有促进作用,今后会注意这方面的能力培养。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