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54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冷热与温度》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18:18: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对冷热现象有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然而这种认识较多地停留在感觉层面,容易受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影响,与物体的实际温度产生较大的误差,这便是错觉。科学测量排斥错觉,故而,本课将学生装从感觉上的冷热感受引向测量上的温度,教会学生测量温度,并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使学生懂得精确测量的重要并养成测量的探究习惯。

学情分析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三个部分:
第一:认识温度计的作用。教材首先按排了一个经典实验——将手指分别插入冷、热水中5秒钟后,再同时放入温水杯内,体会两个手指的感觉。接着请学生就这个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学生将在卡通人的提示下很快悟到,光凭手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要想比较物体的冷热要用一个科学仪器,并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引导学生懂得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定物体的温度。
第二: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测定水温的关键是温度计的液泡不能接触杯壁和杯底,读数时不能将将温度计拿到杯外,要等到温度计液柱静止时再读取数据。为使学生牢固掌握温度计的用法,教材还安排学生测量前面三杯水的温度,使学生在测量中练习、巩固,并为下一部分的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第三:探究热水的降温规律。热水变凉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然而学生可能从未想到过其中的规律及其蕴涵的科学道理,这一部分重在进一步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特别是连续观察与记录的能力,并通过指导学生绘制曲线图 、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发现热水降温先快后慢的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去探究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实验结束后,还要求学生通过讨论来解释这个现象,探讨出这个规律是由温度差比造成的,这是培养学生科学分析和推理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学目标

1.知道用温度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2.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3.能够连续测量热水的温度变化并分时段记录数据。
4.能根据记录的数据概括热水变凉的规律。
5.能耐心、细致地观察和记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难点: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规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18:19: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0-27 18:19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的行为

创设情境
引入主题

认识温度计的作用

谈话导入

让学生亲自实验三种水

自主合作
初步探知

发放并完成冷热与温度——问题生成评价单

指导学生观察,表述记录

小组讨论、探究,并描述感觉,小组合作并展示汇报

问题训练
小组评价

发放问题训练评价单

指导纠错适时评价。

小组长组织组内完成后在小组内评价。

规范辅导
提升能力

创设评价情境

指导纠错适时评价。创设评价情境

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其他学生补充或质疑。

能力拓展
思维训练

连续测量热水的降温情况

归纳梳理。

小组讨论交流、展示、汇报、评价。

总结归纳
提升意义

提问收获情况

适时点拨。

大胆谈收获、谈感受



板书设计



              冷热与温度
                  轻拿轻放
   温度计使用     液泡浸水中
                  与视线平
   热水降温规律      先快后慢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冷热与温度》问题生成------评价单
同学们,请根据预习内容,认真思考完成下列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合作探究后把你的想法展示给大家。
1.要想知道物体的温度,你能用什么方法?
2.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3.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在降温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你会发现什么?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老师评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18:20:01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准备的很充分,学生准备的也很充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高,动手操作能力强,实验操作都很到位,学生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也正确,但是学生对热水降温规律的理解,为什么是“先快后慢”还是理解的不到位,我想主要是学生平时观察事物的局限性和知识的积累有关,今后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展教学,希望他们能更多地了解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提高打好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2 14:5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