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馒头发霉了》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0-26 23:53
标题: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馒头发霉了》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
江苏教育出版社第一章第三节课《馒头发霉了》
作者及工作单位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午井镇吕家庄小学      张娟娟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中的第3课。教材选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发霉的馒头”作为探究材料,意在激发学生对霉的探究兴趣,并以此作为探究课题,引导学生走进并了解霉菌家族。教材分为四个部分,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体现科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在了解了霉的基础上,探究霉产生的条件,研究霉的产生到底于哪些因素有关系。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性格活泼,课堂气氛活跃,底子扎实,他们都很喜欢上科学课,尤其喜欢探索科学的奥妙。在这节课中,我想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发霉的馒头进行观察,加深学习认识,加深印象,对以往的知识进行巩固。他们习惯于多讨论、多动手,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2、能够用图和文字表示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霉菌是一种真菌,是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种微生物;
2、知道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原因,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
3、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人类对霉菌的研究和利用;
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凭借已有的经验对霉菌产生的条件进行假设,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然后在课外做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能够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0-26 23:53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0-26 23:54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准备一块馒头,想办法让它长毛,你们做了吗?
2.提问:你们知道馒头上长的是什么吗?
3.小结:同学们都知道是馒头长毛就是馒头发霉了,那么,霉到底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板书课题:馒头发霉了)
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准备情况。

学生回答
调动学生对已有的对霉的认识
二、观察馒头或其他物品上的霉
1.出示观察记录表,指导学生观察,填表。
2.小结:霉也是一种微生物。霉有多种颜色,在空气、土壤、动植物体内以及食物中都可以找到它。
学生充分观察后,填写表格,进行集体交流。
学生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相互补充。
利用放大镜、显微镜进一步认识观察霉。
三、组织学生阅读资料——《霉的功与过》
1.谈话:关于霉,大家或许还想知道更多。那就请你们阅读教材第9页上的资料。
2.教师适当补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拓宽对霉菌的了解。
3.提问:生活中你们还见到过哪些物体发霉了?
4.谈话:同学们对霉菌有了一定的了解,关于霉,你们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一起研究呢?
5.小结:在刚才的交流中,大家都想研究霉菌产生的条件这一问题,课后我们就一起去探究霉产生的条件。
学生阅读教材第9页上的资料。



学生自由回答。

小组内交流问题,集体汇报,选择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为研究的内容
进一步了解有关霉菌的知识并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3.馒头发霉了

霉的生长条件:

    温度

    湿度

    阳光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0-26 23:53
教学反思
发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食物或其它物品发霉的例子经常可见,霉是什么?为什么会发霉?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霉一定是有害的吗?这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且乐于探究的问题。本节课我注重从学生生活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观察了馒头发霉的现象,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微生物学的兴趣。教学设计上分为:课前布置任务-观察霉菌-拓展生活—实际应用几个板块。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究了馒头等食物发霉的起因,猜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追溯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到了探究和发现的乐趣。课堂效果显著,学生兴趣浓,课堂气氛活跃。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不断探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