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组织教学 | 师生互相问好,老师弹唱 . . 12 3 4 / 5— / 15 0 / 1 5 0 / 54 32 /1—/ 同学 你 好 你好 你好 老师 你 好。 | 听音乐进教室。 | 让学生进入音乐课堂状态。 | |||
导入新课 |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家乡的歌曲,一首江苏民歌《杨柳青》。(出示乐谱) | 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 ||||
师范唱歌谱, 生回答后师小结:这样的五个音构成了中国特有的民族五声调式,江苏民歌大多是以五声调式的形式出现的。 | 请学生思考: 曲调是由哪几个音构成的? | 将江苏民歌的基本知识巧妙融入歌曲教学中,学生乐于接受。 | ||||
节节奏练习 | 教师用da范唱节奏,再用手拍节奏,最后让学生拍唱节奏。 | 拍唱节奏。 | 通过进行音程训练,为教唱歌谱服务,将双基教学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 |||
1、唱到歌曲中“1 1 1 0/”处,拍手三次。 | 2、集体完整地唱歌曲(跟伴奏唱,边唱边用打击乐器伴奏)。 一部分同学边唱边伴奏,另一部分同学随音乐舞蹈。 | |||||
解解决难点 | (1)师再次演唱歌谱,生可轻声跟唱,要求在“11 10”处轻拍节奏,并可用肢体语言(如:拍手、拍腿、捻指等)来表现。 (2)师在黑板上出示“11 10”并与“11 1”作比较,设问:“11 10”在演唱时应注意什么?产生了怎样的情绪?(快乐的) | 学生思考,回答。 | 通过用肢体语言轻拍节奏,让他们逐步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轻松解决难点。 | |||
《杨柳青》这首歌是农民劳动时创造的,旋律比较欢快,反映了他们的心情怎样? (2)师启发学生完整地、愉快地唱歌谱,提示声音的对比。 (3)指导学生随伴奏带唱谱,并在“11 10”处拍节奏。 | 学生随伴奏带唱谱,并在“11 10”处拍节奏。 | |||||
学学唱歌词 | (1)教唱第一段歌词。 师:春天正是麦苗拔节生长的时候,需要大量的养分,农民们经常会挑担到田里施肥,盼望着有个好收成。请听听老师是怎么样来唱的?(师唱歌曲前两句) 师:你们想来唱一唱吗?(师教唱前两句) 师:走在田间小路上,农民看到了路边美丽的景色,不由哼起了小曲。(师演唱衬词部分,生拍节奏。) 我们一起来唱唱吧! 师小结:这样的词在歌曲中称为衬词。江苏民歌里经常有衬词,可以更好地衬托歌曲的情绪。 指导学生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提醒学生衬词处可唱得轻快些。 (2)教唱第二段歌词。 师:我们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第二段歌词。各组成员相互交流,把已会的歌词唱给大家听听,还有哪些不会唱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供大家一起研究。 师生交流学习成果,若无问题,师可将乐句故意唱错让学生纠正。 | 学生跟随老师唱。 | 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发现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体现了教学的双主性,增添了学习的趣味性。 | |||
学多种形式演唱 | 师:清晨当我们走在旷野里纵情歌唱时会从远处传来什么声音? (回声) 师简介轮唱,指导学生将第一段歌词前半部分用轮唱的形式表现回声,后半部分齐唱。(注意提醒学生强弱力度的变化) 师:刚才我们唱的是同一个声部,感觉有点单薄,能否创编简单的二部合唱使得旋律更丰满呢? 生交流,师小结:农民劳动时为了缓解疲劳,有的打号子、有的哼小曲,两种音响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天然的合唱效果。可将号子声加入歌曲中演唱,形成合唱。 将男、女生分为两个声部进行合唱。 | 生交流。 男、女生分为两个声部进行合唱。 | 大胆尝试将声乐中的多种演唱形式融入民歌的教学中,让他们感受到音乐魅力。 | |||
拓展延伸——欣赏江苏民歌 | 师:唱过清新、活泼的扬州民歌《杨柳青》,我们再来欣赏一组江苏各地的民歌。 (1)欣赏《紫竹调》 设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欣赏《无锡景》 设问:歌曲采用的什么演唱形式?(女声独唱)为什么? 小结:女声独唱更能细腻地表达民歌的感情。 | (1)欣赏《紫竹调》 (2)欣赏《无锡景》 | ||||
新课总结——归纳江苏民歌 |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江苏民歌的特点?(生交流) 2.师总结:江苏民歌既像亭台楼阁、又像小桥流水,给人清新活泼、细腻柔美的感受。 | |||||
结束新课 | 播放扬州方言演唱《杨柳青》 | |||||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 ||||||
简谱挂图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