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1、复习提问---创设情境 | 演示动画:将一等腰三角形对折,启发学生共同回忆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复习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如果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为圆心,腰长为半径作圆,得到的圆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呢? |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 通过情境设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营造一个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的氛围。 | |||
2、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 让学生用自制的圆形纸片对折,观察,思考:圆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 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合作交流,得到结论:圆是轴对称图形 |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 |||
请学生在自己的圆形纸片中作图:(1)任意作一条弦AB,(2)过圆心作AB的垂线得直径CD交AB于点E。 板书课题:垂直于弦的直径 | 结论:(1)CD⊥AB (2)CD是直径 思考:CD还有其他性质吗? 猜想:线段相等、弧相等 归纳命题: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并让学生领略到圆的对称美 | ||||
2、讲解新课,控求新知 | 命题的题设:垂直于弦的直径。 命题的结论: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板书: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 分小组合作证明命题。引导学生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圆的轴对称性两方面证明。 | 增加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思维碰撞,对数学有最深切的感受,通过合作交流,体会成功的乐趣。 | |||
分解记忆,巩固定理 | 这样记定理:直线CD①过圆心②垂直于弦③平分弦④平分弦所对的优弧⑤平分弦所对的劣弧 | 题组一:判断正误,快速抢答 (1)直径平分弦;(×) (2)垂直于弦的直线平分弦;(×) (3)垂直于弦的半径平分弦(√) | 加深对定理的理解,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避免学生记混.有利于解决易错易混淆的题目,也有利于垂径定理的应用 | |||
例题示范,变式练习 | 【例1】如图,在⊙O中,若弦AB的长为8cm,圆心O到AB的距离为3cm,求⊙O的半径。 分析:因为已知“圆心O到AB的距离为3cm”,所以要作辅助线OE⊥AB;因为要求半径,所以还要连结OA。 |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 学习弦心距的作法,强调在垂径定理的应用中,用半径、半弦和弦心距构造直角三角形的重要作用性 | |||
【变式一】在上图中,若⊙O的半径为10cm,OE=6cm,则AB=。 【思考】若圆的半径为R,一条弦长为a,圆心到弦的距离为d,则R、a、d三者之间的关系式是。 | 学生板演 | 调整难度,让学生学有所获,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垂径定理是证明线段相等的依据。 | ||||
实际应用 | 例2:同学们,这座桥是我国隋代工匠李春建造的赵州桥(如图)。因它位于现在的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赵县(古称赵州)而得名,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它的结构是当时世界桥梁界的首创,这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智慧。 实际例题:赵州桥的桥拱呈圆弧形的(如图1),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长)为37.4米,拱高(弧的中点到弦AB的距离,也叫弓形高)为7.2米。请问:桥拱的半径(即弧AB所在圆的半径)是多少? | O 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 | 结合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其中。 | |||
师生小结,纳入系统 | 1.定理的三种基本图形——如图1、2、3。 2.计算中三个量的关系——如图4,。 3.证明中常用的辅助线——作弦心距。 图1 图2 图3 图4 | 与老师一起总结归纳所学知识 | 让学生通过归纳探究,使知识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培养他们思维的严谨性和深刻性,提高他们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 |||
课后作业 | 1.如图5,在⊙O的半径为50mm,弦AB=50mm,则点O到AB的距离为,∠AOB=度。 2.作图题:经过已知⊙O内的已知点A作弦,使它以点A为中点(如图6)。 3.如图7,两个圆都以点O为圆心,求证:AC=BD。 图5 图6 图7 | 巩固所学,拓展思维。作业适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 ||||
板书设计 | ||||||
垂直于弦的直径 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这样记定理:直线CD①过圆心 ②垂直于弦③平分弦 ④平分弦所对的优弧⑤平分弦所对的劣弧 思考:若圆的半径为R,一条弦长为a, 圆心到弦的距离为d,则R、a、d三者之间的关系式是 。 | 例1 (学生口述,老师板演) 变式1 (学生板演) 例2 (老师画图分析,学生动手写过程) | 课堂小结 作业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