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2012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5
标题: 2012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本套2012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免费下载秋季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资源。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案下载方法:右键点击下面的教案附件,选择目标另存为,保存在桌面上或你的电脑上解压缩即可使用!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rar (0 Bytes, 下载次数: 38765)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5
课题  可爱的校园      总课时第 1课时

教学内容:可爱的校园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 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序化。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
活动一:我们的校园
1.在我们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们的校园里有操场,我们的学校里有老师,我们的学校里有小朋友……)
2.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我看到了1个老师,我看到了3座楼,我看到了一年级有7个班,有6个年级,有好多小朋友……)
教师:对了!你们说的真好!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许多的树、许多的花、许多的教室和老师,我们要在校园里共同生活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大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好吗?    
活动二:动物王国的校园
教师: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都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想)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小动物
(1)你们都看到有哪些小动物来上学了?(小熊、小松鼠、小兔子)
(2)你们能数一数这些小动物都有几只吗?(有6只小熊)
(3)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是6只小熊吗?(师生共同数)
(4)有几只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
(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
(6)它们的老师是谁呀?(大象)
(7)有几位老师呀?(1位)
3.用带有数量的话说一说
在动物王国的学校里你还看到了什么?能用带有数量的话说说吗?
怎么数就能不丢不落?(可以把数过的标上记号,也可以从左到右数……)
4.观察静物
教师:你还看到校园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量来表示?
5.小结
(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我们参观的时候是看到什么说什么,你们觉得是不是有点乱呢?
(2)教师:有没有更好的参观办法呢?
(3)教师:如果你是学校的小主人,你会怎样带领我们参观呢?
(从门口开始往里走、从上到下看、从左到右、按照数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4)教师:我们就请你们这些小向导带领我们进行参观。
活动三:有序观察
1.由门口开始参观
门外:看到了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
门口:有1只大象,它是这里的老师
门上:有5个大字(欢迎新同学)
门边:有7朵花
学校里和学校外一共有6只小熊
学校里:有3个教室
天上:飞着9只小鸟、10只蝴蝶
学校后面有8棵松树
2.从上到下看
天上:9只小鸟,10只蝴蝶
中间:8棵松树、3间房子
地上:跑着小动物有6只小熊、4只小松鼠、2只小兔子、1头大象
门的附近:门上有5个字—欢迎新同学,门边的栅栏旁有7朵花
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左边开始有花,左右一共有7朵花,1位大象老师、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5个字、3间教室、6只小熊、9只小鸟、10只蝴蝶、8棵松树。
4.按照数量从小到大
1头大象 2只小兔子  3间教室  4只小松鼠 5个字 6只小熊
7朵花  8棵松树   9只小鸟    10只蝴蝶
5.小结
你们都是非常合格的小向导,按照一定的顺序带着我们参观了可爱的校园,我们以后就可以用这些方法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
板书设计:
可爱的校园
6只小熊          9只小鸟      
7朵花            1头大象
教学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5


第  一  单元、课题   快乐的家园  总课时第 2课时
教学内容:           快乐的家园
教学目标:
        1.对“1”进行认识,并且从1引申到2、3、4的学习。
        2.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1、2、3、4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1.了解1、2、3、4代表什么。
2.了解1、2、3、4代表什么。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你们知道古代人是怎么数数的吗?(演示课件:结绳计数)
2.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吗?
活动(二)
1.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座美丽的小山村去旅游(板书“1”),你们想去吗?乡村的早晨非常美,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2.(演示课件:美丽的山村)请你们仔细观察,1可以表示什么?(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学生可能说:一条狗、一棵树、一艘船、一间房、一个小孩、一座山、一个太阳、一户人家、一棵草、一个萝卜、一筐萝卜、一条小路、一条河、一群鸟……
4.平时,你还在什么时候会说到或用到“1”?
5、谁能总结一下,“1”都可以表示什么?
(1即可以表示个体,又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集合,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
活动(三)       
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用到2、3、4等数字,这些又可以表示什么呢?
活动(四)
1.建小足球队:学校的操场多宽敞啊,你们想不想去活动活动?我们就来组建一支小足球队。
2.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数字,(数字朝下)谁愿意参加足球队,请你抽取一张数字纸片,把它贴在胸前。(10个同学贴好数字,按上台顺序站成一排)
3.同学们,台上有几名运动员?他们衣服上的数表示什么?
4.如果让他们排成一队,可以怎么排?(学生讨论)
方法一:                           方法二
1、2、3、4、5、6、7、8、9、10 :       1、3、5、7、9、2、4、6、8、10
方法三:10、9、8、7、6、5、4、3、2、1
(学生说出其中一种,台上小队员排队)
5.老师扮演记者采访:请问,你是几号运动员?你排在第几个?
6.请同学扮演小记者,向运动员提问。
7.除了这种方法,你还有别的办法帮他们排队吗?
(10人一组活动:把自己座位里的数字贴在胸前,然后大家讨论可以怎样排队,站成一队)
8.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是怎么排队的?其它小组可以当小记者提问。
活动(五)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打算向谁学习他的什么优点?
板书设计:
快乐的家园

个体          这类个体的集合,
1可以表示
很大的物体          很小的物体
教学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5

玩  具         总课时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数学生熟识的玩具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2. 学会书写数字。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数字。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数一数,说一说
1. 小组内数一数,说一说图上都有些什么?
2. 小组汇报。
二、写一写
1. 师示范,生书写。
2. 生描红,师巡视。
3. 同桌互相比较、评比。
三、练一练
1. 写数
⑴生独立看图完成,师巡视。
⑵小组内交流,分别说一说每幅图中各个数所表示的意思。
⑶小组内评比,对于优胜者给予奖励。
2. 看数画线
⑴理解题意。
⑵生独立完成。
⑶同桌交流。
⑷集体订正。
3. 数一数、填一填
⑴理解题意。
⑵小组讨论。
⑶小组汇报。
四、小结:
板书设计:
玩具
                            1  2  3  4  5
课后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5

第  一  单元、课题  玩具   总课时第 4课时
教学内容,玩具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体会数的意义,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3,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数数、读数、写数,初步体会数序的含义。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数字。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看图数数。
  教师谈话:“淘气”和“笑笑”玩的高兴及了,妈妈给他们准备了一些水果。
  出示水果图

教师提问:都有那些水果?各有多少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明确:1、3、5叫单数,2、4叫双数。
2.比一比。
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3.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用?
教师谈话:2个好朋友刚吃过水果,动画片开始了。
出示火车图

教师提问:他们在干什么?“淘气”说老虎在第一节,“笑笑”说熊猫排第一节,他们谁说的对?小松鼠在第几节?大象呢?
二、总结:说说这节课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板书设计:            
玩   具
1  2  3  4  5
教学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5

第  一  单元、课题  小猫钓鱼 总课时第 5课时

教学内容,小猫钓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三个含义,通过直尺认识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写0,培养学生书写能力。
3、引导学生观察图,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理解0的三个含义。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你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
  (放录音,听故事。)
  二、观察画面,引入新课
  (一)出示主题图。

  教师:你猜猜故事里的小猫是哪一只?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别的小猫钓了多少条,你们知道吗?你们能把这些数写在下面的田格里吗?
  1.出示图片。

  (1)学生在书上写数。
  (2)展示。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教师:小黄猫一只也没钓着,在他的下面应该写几呢?(写 0)
  2.出示图片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0”的认识。
  (板书:0的认识)
  教师:你们的知识可真丰富!0也和1、2、3这些数一样,也是一个数。
  师指着小猫下面的0问:在这里0表示什么呢?
  (二)感知0的另两种含义。
  教师:你还在哪见过0?
  我们在直尺上发现了0,请同学们拿出直尺看一看。
  1.出示图片

  教师: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
  (这些数是按顺序排列的,从0 开始的)
  这个0表示什么呢?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谁来说说你们组的意见?
  小结: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开始,起点的意思。
  2.出示图片
  教师:在温度计上也有0,这个0又是什么意思?
  教师:0度是水变成冰的温度,当温度下降到0度时水就开始结冰了。
  3.出示图片。

  教师:0度可以这样表示。
  三、学习写0。
  (一)教师:我们在这么多地方见过0,0是怎样写出来的,请看黑板。
  1.教师演示:0的写法
  2.边演示边讲解:
  0是一笔写成,起笔在右上边线中间偏上一点,向上碰到上边线,再向左下写,写到横竖中线焦点的地方,与竖中线接触,然后向右下拐,到下边线中间偏左的地方与下线接触,再往上拐到中线附近,与右边线接触,再继续向上,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接。
  教师:请你用手指和课件演示一起写一遍。
  学生书空
  (二)出示图片

  1.学生练习书写。
  2.出示学生作品。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1.教师:你能把下面的空格写完吗?
    教师:哪种写法对呢?为什么?
  (这两种方法都对,第一种是接着写的,第二种是照样子写的.)
教师:你们写得真棒!在写好字的同时,还注意了写字的姿势。下面我们一起来休息一下。
板书设计:
小猫钓鱼

表示:一个也没有
0        刻度
基准
        
教学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5

第  一  单元、课题小猫钓鱼  总课时第 6课时
教学内容:小猫钓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三个含义,通过直尺认识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写0,培养学生书写能力。
3, 引导学生观察图,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理解0的三个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堂练习
  (一)出示图片:请你从0开始,按顺序把这些数连起来。

  教师:你们画出的是什么呢?(小熊举重)
  谁还想把你的作品 给大家看看?
  (二)出示图片:怎样数得快?

  教师:请你先想想,怎样数快,再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快。
  (指名演示怎样数.)
二、课堂小结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0呢?
板书设计:
                     小猫钓鱼
                 0的用处: 尺子
                           电梯
教学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5

第  一  单元、课题   文  具  总课时第 7课时
教学内容:文具
教学目标:
        1.        根据现实情境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6~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6~10各数。
        3.        初步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
1、正确地读、写6~10各数。
2、根据现实情境,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谁来到我们教室了?(出示大象博士的图片)
生:大象博士.
师:对!今天大象博士通过网络来看望我们小朋友,他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个个都很聪明,爱动脑筋、爱提问。他想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吗?
生:有!
师:好!老师也为你们加油鼓劲!首先,大象博士先请你们拿出文具盒,打开看看自己的文具盒里有哪些学习用品?(指名学生说一说)
二、提出数学问题
师:下面请一位小朋友上讲台,从自己的文具盒里大胆地提数学问题,请其他小朋友回答,注意要把问题出示在实物投影上。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加以引导,然后同桌互相提问。)
三、学习6 - 10各数。
1、出示情境,提出问题。
师:大象博士说:“你真棒!你真棒!”(课件演示)同时他带来了小象的文具盒,他把文具盒里的学习用品都画在了图上(课件出示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学生各自观察思考)
2、小组交流图意。
3、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4、学生独立地数一数。
5、再连一连。(课件演示正确结果)
6、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连的。
7、写一写。
(1)教师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书写6~10各数。
(2)写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师:我们已经学完了1~10各数,大象博士想知道你们家的电话号码,能正确,规范地写出来才给他看吗?谁写得好,大象博士就会表扬他。
四、实践应用。
师:刚才大象博士看了小朋友们写的数,太满意了,夸小朋友们真聪明,真能干。(课件演示)但是你们先别得意,大象博士还要继续考考你们,你们还愿意接受他的挑战吗?如果要向大象博士投降的小朋友请举手。——好!我们奋勇往前!
(1)看数画线。(完成书本第1题) 
a、弄清图意,让学生说图中画的是什么意思。
b、让学生独立完成。
c、学生汇报结果,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2)数一数,画O,再写出数。(完成书本第2题)
(3)填数。(完成书本第3题)
a、从10数到1.(同桌互数)
b、从10写到1.
五、小结。
师:大象博士说今天他甭提有多高兴了(课件演示画面),我们班的小朋友真的是个个聪明、即爱动脑筋又爱提数学问题,他很喜欢和你们一起上数学课。你们呢?那你们跟大象博士说一说,今天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文   具
6  7  8  9  10
教学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5


快乐的午餐    总第8课时
教学内容:        快乐的午餐(比多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数一数、比一比、画一画的活动中,直观认识两个数量(10以内)间的相等与不等关系。
2、能力目标:结合动手操作活动,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积累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
3、情感目标:继续学习并养成认真倾听,有序操作,大胆表达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教学难点        :结合动手操作活动,积累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主题图:一群小松鼠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动物餐厅,准备美餐一顿,爱动脑筋的小松鼠发现了好多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板书:快乐的午餐
二、操作感知,感悟“一一对应”
1、让学生动手操作,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
①盘子够吗?学生说出后,你是怎么知道的?6和6一样多。要比较物体的多少可以数数;也可以一个对一个的进行比较。老师这里有松鼠和盘子图,我们一起来摆一摆,看看盘子到底够吗?一只松鼠要发一个盘子,那我们就把一个盘子对着一只松鼠摆,一个对着一个。
②勺子够吗?餐厅里的勺子够吗?我们一起来摆一摆。指名学生摆一摆。
③杯子够吗?有了盘子勺子,还要给每只小松鼠准备杯子,餐厅里的杯子够吗?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先读一读小动物说的话,然后小组演一演,借助学具摆一摆,最后全班交流
2、看图让学生说一说哪个最多、那个最少。理解“多少、同样多、最多、最少”的含义。
三、练习反馈,强化思维
1、拍手游戏,前后呼应。
如:师拍3下,你和我一样多。生相应拍手3下。
师拍4下,你比我多。生相应拍手5下。(指名说)
师拍4下,你比我少。生相应拍手3下。(指名说)
2、画一画。完成教材“练一练”的第1题。
引导学生先读每道题的要求,再按要求画。画完后,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3、完成教材“练一练”第2、3题。
4、完成教材“练一练”第4题。
四、课堂小结
回忆下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快乐的午餐
比多少
同样多 最多 最少
教学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5


第  一  单元、课题    动物乐园   总课时第9课时
教学内容:动物乐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比较多少的方法。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
2、会用“〉”、“〈” 、“=”表示比较的结果 。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听过骆驼和羊的故事吗?骆驼和羊通过比较,知道了高有高的好处,矮也有矮的好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比较”,内容也和骆驼和羊的故事一样有趣。
二、引导操作, 探究新知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等汇报的时候再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
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
(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4、设疑激趣
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
(2)汇报:我准备把……和……进行比较。
5、探究方法
(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师:咱们先把熊和鹿做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
动手操作: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直接根据数量多少来比较,还可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展示、交流: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猜一猜: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么进行比较的?   (如果学生不懂得表述“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发表意见。)
认识 “=”
揭示同样多: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只数一样,我们就说:它们的只数?(“同样多”、“一样多”、……)熊有4只用数表示写几?鹿也有4只,用几表示?4和4同样多或者说相等,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相等关系?谁知道? 谁会写“=”?  板书:  4 = 4      读作:4等于4
(2)认识“>”、“<”(兔和猴比、猴和鸟比……)
师:接下来你们想把哪两种动物进行比较?这两种动物谁多?怎么比较?比的结果是什么?可以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①独立思考   ②小组交流       ③ 全班交流
怎么比?{引导学生表述:--比—多(少)}
师: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你们知道吗?谁会写“>”?这个式子5>3怎么读?(5大于3);  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可以用“>”表示吗?应用什么符号表示? 这个式子怎么读? 3<5(3小于5)。
指导书写:“>”、“<”
练习使用“>”、“<”  (练习中引导学生想办法分辨记忆“>”、“<”)
引导发现: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有的孩子说:口子大的朝大数;有的孩子说:开口朝左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的是小于号;还有的孩子说:想到把“箭号”的一横去掉就是大于号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住: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练习与拓展
(1)师:在这么多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小鸟最少,小兔最多)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请同桌交流: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也可以用数字说一说它们比的结果。
(2)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
(3)独立完成第13页练习题
小猴比小熊少   3  〇 4      小鹿比小兔-----        4 〇 5
小熊比小猴多   4  〇3        小兔比小鹿-----        5 〇 4
最多             最少
(4)填一填:
7  〇 3    4  〇 9    3  〇 3    5  〇 8    10  〇1
2 〉□    6 〉□     6 = □    □= 8     □和□< 9  (这几道题,发数字卡片给小朋友,认为合适的都可以到台上来。)
板书设计:               
动物乐园
                      小于 <   大于 >   等于 =
                      开口对大数    尖尖对小数
教学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6


第二单元 比较     

过生日           总课时第10课时
教学内容:过生日(比大小),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比较的方法,初步了解比较的思维方法。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初步感知直接比较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关心父母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掌握了“”多“少”“最多”“最少”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的方法,会用多种方法比较。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小朋友们,你们过生日时妈妈会买什么?今天是小红的生日,看,他们在开生日会呢?(课件出示)
2、        观察主题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二、        合作研讨,探索新知
1、        小红将蛋糕切成了3块,也将西瓜切成了3块。
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那一块最大,哪块最小。
2、        接着观察主题图,你发现桌上的杯子有什么不同?
(1)        出示3个大小不同的杯子。
(2)        分别往3个杯子中倒上水,3杯水的高度一致。
(3)        你现在能一眼看出哪杯装得最多吗?
A、        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B、        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C、        教师小结
3、        动手操作,比较多少
(1)4人小组,每组两个不同的瓶子;
(2)提问:请你猜一猜那个瓶子里装的饮料多。
(3)动手试一试。
(4)各组演示比较的方法,
学生观察后说出自己看到的一些东西。
学生观察后,说出谁最大,谁最小。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学生活动
小组演示汇报。
三、        加深理解,拓展延伸
1、        出示教材p19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2、        出示教材p19第4题
(1)        说说图意,并说说你要向淘气学习什么。
(2)        谁喝得多?说一说理由。
3、        完成教材p19第5题
学生独立试一试,集体评讲。
四、        全课总结
通过小红的生日聚会,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板书设计:            
  过生日
                        比大小
教学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6

下课啦   总课时第11课时
教学内容: 下课啦(比高矮、长短),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懂得比较垂直(水平)摆放的物体长度叫高矮(长短),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爱(有长有短)。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探索操作,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高矮与长短。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高矮、长短的概念
教学难点, 高矮、长短的比较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几根长短不同的尺子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出示几组高矮不同的物体的图片,引导:他们一样高吗?为什么?
2、你是怎么知道到的?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刚才的例子,随意标出高矮,有学生判断对错,并说一说为什么?
(1)、你知道怎样比较物体的高矮吗?以你身边熟悉的物体为例,探究出方法来。
(2)、汇报交流
(3)、强调:比两个认的高矮时,一定要站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不能踮脚跟。
2、那么,要是需要给学生甲乙丙丁四人比高矮,又该用什么方法呢?请同学们认真讨论,并进行实际论证。
(1)学生汇报后给予肯定,并选择最佳方案。
(2)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估计、猜测,然后回答。
(3)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学生分组活动,经历有猜测动手验证的过程,探究比较物体、人之间谁高谁矮的方法。
学生分小组汇报交流。
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并进行认真的实验操作,总结出比较多个人高矮的方法。
我们可以用刚才总结出的比高矮的的方法来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吗?学生猜测并讨论。
拿出学具(两根绳子)比一比,并说一说怎样比他们的长度。
学生活动,比绳长,并总结方法。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强调:一定要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并拉直,在比另一端。)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p21“练一练”第1 、2、3、4题
课堂总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下课啦
比高矮   长短
课后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6

跷跷板     总课时第12  课时

教学内容: 跷跷板(比轻重),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2、能力目标: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会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学难点, 轻重的含义以及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小实验,感受重量
1、引入:今天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有兴趣吗?
将一名同学叫到讲台上,两臂侧平举。将不同重量的两个书包同时放到手臂上。
2、提问:大家观察这位同学,你发现了什么?
3、提问2:问做实验的同学,你有什么感受?
4、引出“轻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轻重”的知识(板书课题:跷跷板)
二、互动探究
1.说一说:看图说一说谁轻谁重?
①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学生说出:往下沉得说明比较重,往上翘的说明比较轻。
②看第二图:这次小老虎又跟其它的小朋友玩了,这次谁重?
提问:根据这副图,你能用“谁比谁轻”或“谁比谁重”说一句话吗?
提问:你能说一说,在他们三个当中,谁最重,谁最轻?,
请一名同学到台上感受感受两个书包的轻重,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哪个轻、哪个重。
生:狮子比老虎重
生:跷跷板重的一端会下降
生:老虎比豹子重,狮子比老虎重,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2.掂一掂、比一比
①操作1:把你的数学书拿到一只手上,练习本拿到另一只手上,两手同时掂一掂,比一比,练习本和数学书谁比谁重,谁比谁轻?
②操作2:再拿出铅笔盒和语文书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谁轻、谁重?
3.猜一猜、称一称
出示:大小差不多的梨和苹果各一个
提问: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判断出究竟谁轻谁重?(出示天枰   来称一称)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23页“练一练”1---4题
四、小结:同学们,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跷跷板(比轻重)
        狮子比老虎重   老虎比豹子重
        老虎比狮子轻   豹子比老虎轻
教学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6

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
一共有多少   总第 13   课时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24~26页“一共有多少”。
教学目标:
1.        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加法的意义。
2.        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3.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意义及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铅笔情境)。
师:今天老师请到了咱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位好朋友跟咱们大家一起来上这节数学课,大家想知道她是谁吗?
生:想!
师: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先出示图1)同学们快看,大家还记得她吗?
生:记得,是笑笑!
师:恩!同学们真棒!那大家快看看,笑笑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啊?
生:铅笔。
师:非常好!再请大家仔细地看一看笑笑是怎样拿铅笔的呀?
生1:笑笑一只手拿了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了2支铅笔。
师:说得真好!(接着出示图2)同学们再看,从这幅图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2:笑笑把她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了一起。
师:说得真棒!接下来请大家数数“当笑笑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一起之后,她的手里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生:一共有5支铅笔。
师:好!同学们真棒!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小棒代替铅笔跟着老师也像笑笑这样来表演一下!
生:(师和生一起模仿笑笑场景,边做边说:一只手里有3根小棒,另一只手里有2根小棒,把两只手里的小棒合到一起,一共有5根小棒)
师:恩!同学们刚刚表现得都很棒!个个精神都很饱满!希望接下来同学们能够表现得更加好!
师:说到这里,可能已经有同学猜到了,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的课题就是《一共有多少》 【板书课题《一共有多少》】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到公园去看一看,去看看那里的小熊猫们都在干些什么。
二、讲授新课。
1、观察情境图,描述图意(熊猫情境)
师:同学们请看,熊猫们都在干什么呢?
生3: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有2只熊猫在玩皮球。
师:恩!说得真棒!
师:老师接下来用圆片代替熊猫,把它们请到咱们的黑板上来好吗?
生:好!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想一想:“公园里一共有多少只熊猫?”
师:这个问题你们都会解答吗?
生:一共有5只熊猫。
师:很好!咱们同学都很棒!一下就说出来答案。咱们现在就一起来看一看,是不是一共有5只熊猫。 (将2个圆片移到3个圆片处,即把它们合起来,再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数一数)
师:看来咱们同学刚才都答对了!真棒!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大家愿意帮帮老师吗?
生:愿意!
师:恩!很好!看来咱们同学都很乐于帮助别人。其实啊!老师是在想,可不可以用咱们的数字去解决咱们刚才的那个问题呢?
生:可以!
师:恩!同学们很棒!首先咱们来看,吃竹子的3只熊猫可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点名回答)
生4:用数字3来表示。
师:恩!很棒!那玩皮球的那2只熊猫又应该用哪个数字表示呢?
生5:用数字2来表示。
师:恩!说得真好!接下来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咱们是怎么做得呀?
生:把吃竹子的这3只熊猫和玩皮球的那2只熊猫合起来。
师:诶,大家想想,该怎么合呢?(诶!对了,要用到咱们数学里的一个符号“+”)
师:大家认识这个符号吗?
生:认识,加号(板书)
师:恩!合起来之后一共就有5只熊猫。(板书“=5”)
师:大家请看,这是一个加法算式,大家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学生齐读两遍“3加2等于5”)
师:好了!大家想一想,3+2=5这个加法算式,除了可以表示咱们公园里的熊猫之外,你还能想到什么?(生自由说一说)
师:恩!同学们都很棒!看来咱们同学们刚才的知识都掌握的不错,下面老师可要出题考考大家了,请同学们看清楚哦。
2、摆一摆,算一算
师:(出示课本第24页“摆一摆,算一算”题目),让学生们用小棒结合图中的情境摆一摆,说一说。
三、练习巩固(课本第25页练一练第1、2题)请学生翻开书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师:到这里,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就快要结束了,谁来说一说:“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
3+2=5
读作:3加2等于5.
课后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好玩、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所以他们喜欢通过操作学具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从而获得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经验的不同,学生对加法的理解以及计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学生已经能够快速计算10以内的加法,可是有的学生还没有上过学前班,计算能力会稍差一些。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6

第  三  单元、课题    还剩下多少   总课时第  14  课时
教学内容:           还剩下多少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体会减法的含义并且能够应用。
        2、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是本小节的教学重点。
2、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出示图片:金鱼图和绵羊图
    
  1、请你根据图意列式。
  2、教师总结。
  (1)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
  (2)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
  (3)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
  (二)教师设疑
  我们知道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我们用加法计算;如果我想: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我们该怎样计算呢?
  二、学习减法
  (一)看图自主理解减法含义
  1、出示图片:主题图

  (1)请你自己想一想,这幅图什么意思?
  (2)小组内说一说。
  (3)你知道怎样解答吗?
  2、全班讨论。
  3、教师小结。
  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记做减号。
  从5个里面减去2个,还剩3个,写作:5-2 =3。
  (二)反馈
  1、出示图片:做一做1

  2、出示图片:做一做2

  3、出示图片:小刺猬拿苹果

  (三)小结
  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
  三、练习
  (一)出示图片:手指图

  (二)出示图片:小鸟摘果子

  (三)出示图片:老鼠做数学

四、小结
今天我们接触了减法,你知道什么时候运用减法进行计算吗?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还剩下多少?
             2+3=5   5—1=4   5—3=2
教学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6

第  三  单元、课题     可爱的小猫 总课时第 15   课时
教学内容          可爱的小猫
教学目标       
        1、通过给小明过生日这个故事情节,
        2、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零的减法算式。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减法得数是零的含义。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造情境
  (一)出示图片:生日图1

  教师谈话:今天是10月12日,是小明的生日,很多小朋友都给他过生日来了,小明不仅准备了生日蛋糕,还准备了小朋友们爱吃的东西.他知道小朋友们最爱吃的是鱼,于是,他就去河里钓了一兜鱼,(出示图片:生日图2)回到家中,把鱼倒进了盆里。(出示图片:生日图3)。
    
  二、活动二:观察思考学习新知识
  (一)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们猜想到什么?
  (二)根据盆里鱼的条数和小猫吃的鱼,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看哪个组列的算式多,并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思。
  (三)小结:我们通过猜想画面的意思列出了这么多的算式,那么这些算式都是减法算式,利用减法我们解决了还剩下多少的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思考问题的结果。
  (四)教师:每一组同学都有×-×=0这个算式,这个算式表示盆里没有一条鱼了.这时,小明又急又气,只好让爸爸、妈妈到超市再买几条鱼。(出示图片:生日图4)

  (五)教师谈话:这时小明和小朋友们下楼做游戏去了。(出示图片:套圈图)
         
  (出示图片:吹泡泡)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在这些游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我们在玩游戏中也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活动三:结合实际巩固启发思维
  (一)小朋友们正玩的高兴的时候,这时爸爸妈妈把美味餐准备好了,招呼小朋友们上楼吃饭。
  (二)老师:我们为小明唱一首生日快乐歌吧!(出示图片:数学故事)

  从这幅画面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四、本课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你们 一样高兴,因为通过给小明过生日,我们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能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可爱的小猫
3—1=2    1+4=5
2—1=1    5—1=4
1—1=0
教学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6


练习一      总第16课时
教学目的:
1.熟练掌握 5 以内加减法的口算。
2.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及互逆关系。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5以内加减法的口算。
难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具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你们好好回忆一下,还有哪些地方有问题需要老师和同学帮忙?小组讨论之后,把问题汇总一下告诉大家。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关注学生参与程度。
组织交流,汇总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哪些算式的得数是O?哪些算式的得数是1?哪些算式的得数是2?哪些算式的得数是3?哪些算式的得数是4?哪些算式的得数是5?
师:同学提的这些问题都很有研究的价值,你们的水平好高哇!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我们这节练习课要总结的主要内容了,同学们可要积极参与哦。
设计意图:作为一节阶段性练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二 探究新知
1.帮助我们计算5以内加减法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觉得用什么方法我们能准确地进行列式计算呢?
学生可能会说:
•看图画容易列式,看图数一数就能写出正确的得数。
•图中的物体如果是两堆,算一共有多少就用加法计算;图中的物体如果划掉了一些或者用虚线圈起来一些,就是用总数减去划掉的或圈起来的,用减法计算。
•可以摆花片或者画图形帮助我们计算。
•还可以数手指帮助我们计算加减法。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先看懂题意,要求我们算什么,再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的方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请打开教材第32页,看第3题,做一做。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然后组织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这一阶段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是为今后学习6~10的加减法计算打基础,又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总结意识,为逐步自我提高奠定基础。
2.以得数为准进行归类。
师:老师手里有一些卡片,上面写着我们学过的加减法算式,我们现在就以得数为准,挑出其中得数是0的算式。(把卡片贴在黑板上展示)
学生经过计算能选出来:0+0=0 1-1=0 2-2=0 3-3=0 4-4= 0 5-5=0
师:得数是1的算式呢?
学生经过计算就能顺利地按要求挑选算式,这样就能把算式以得数为准进行归类。其他问题的教学方法与上面的类似。
3、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练习一
4+1=5    5—2=3
5—3=2
作业布置:    32页第4题。
课后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6

课题:   猜数游戏      (共 1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的:
1.经历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3.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棋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玩一个小游戏?看谁最聪明。(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师:看老师手里有多少颗棋子?(让学生数一数)老师拿出了几颗,你们猜猜老师手里现在有几颗棋子?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示学生“还少了一些”或“多了些”引导学生猜数)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学习10以内的数时间不长,对数的认识及数数均不是十分熟悉,因此这样安排单手猜数的游戏活动,既可以复习10以内的数,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师:刚才同学们很投入啊,做得很好!现在老师拿了一些棋子放在两只手里,你们看看发现了什么?
    生:一只手有4颗棋子,另一只手有2颗棋子。
    师:现在老师把两只手握在一起了,你说一共有多少颗棋子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会说:
    •1、2、3、4、5、6,一共有6颗棋子。
    •4之后是5、6,一共有6颗棋子。
    •4+2=6,可以画图形数出来。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跟6有关的问题的解决办法。(板书课题:得数是6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猜数游戏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为下面解决问题做准备。
二 探究新知
   1.猜一猜。
    师:现在老师的两只手里一共有6颗棋子,请同学们数一数老师的这只手里有几颗棋子(3颗),那么老师的另一只手握着几颗棋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会说:
    •先摆6颗棋子,再拿走其中的3颗棋子,就还剩3颗棋子。
    •先画6个圆表示这6颗棋子,划掉其中的3个圆表示拿走了3颗,就还剩下3颗。
    •可以列式算出来:6—3—3。
    (学生的回答只要意思对,教师就要给予鼓励)
    2.分一分,填一填。
    师:现在老师想把手里的6颗棋子,分别放在两只手里面,你有哪些分法?
    生1:可以一只手里面放O颗,另一只手里面放6颗。
    生2:可以一只手里面放1颗,另一只手里面放5颗。
    生3:可以一只手里面放2颗,另一只手里面放4颗。
生4:可以一只手里面放3颗,另一只手里面也放3颗。
    生5:可以一只手里面放4颗,另一只手里面放2颗。
    生6:可以一只手里面放5颗,另一只手里面放1颗。
生7:可以一只手里面放6颗,另一只手里面放O颗。
    (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要记录下来)
    师:打开教材第34页,根据你们的分法能填好这个表格吗?试试看。
    学生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3.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说一说”插图)
师:看图后你明白了什么?说一说。
    在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1:左边盘子里有2个苹果,右边盘子里有4个苹果,一共有6个苹果。
三、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得数是几的加减法?
谁能说一说列举几个算式?
板书设计:
猜数游戏(6的加减法)
6 1 2 3 4 5
5 4 3 2 1
课后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6

课题:     背土豆          (共 1  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目的:
1.经历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3.能应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棋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很多孩子都很喜欢吃土豆,你们喜欢吗?小老鼠也很喜欢吃土豆,你瞧!(出示课件:教材第36页情景图)
    师:谁能把图中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啊!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讲故事。
    师:是啊,小老鼠找到了7个土豆,它高兴极了,急忙装在口袋里背上就跑,结果还丢了1个土豆。同学们发现了不少数学信息呢。这里面就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板书课题:背土豆)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导入新课,在观察情景图的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准备工作。
二探究新知
1.“背土豆”中的问题。
师:现在同学们仔细看看第一幅图,看有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两堆土豆,一堆有5个,另一堆有2个。
      师:那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
    生:小老鼠一共可以背走几个土豆呢?
    师:这也是老师想知道的问题?根据我们以前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想该怎么解决呢?
    生:左边有5个,右边有2个,一共有7个,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算,用加法,列式是5+2—7。
    师:说得很好。但是小老鼠并没有背走那么多。不信你仔细看第二幅图,小老鼠的口袋上有一个大洞,口袋里掉出了1个土豆,还剩多少呢?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学生可能会这样:
  •摆出7颗棋子代表7个土豆,掉了1个,就去掉其中的1颗棋子,所以7—1—6,还剩6个土豆。
    •可以画7个圆表示7个土豆,掉了1个,就去掉其中的1个圆,所以7一I一6,也是还剩6个十百
  2.口袋上的洞……
  师:小老鼠的口袋里最初装了7个土豆,外边i个也没有了,就是说外面有0个土豆(边说边板书算式记录);当小老鼠的口袋里掉出了1个土豆的时候,里面有几个土豆?用算式该怎么记录?
    生:里面还剩6个土豆,算式是7—1—6。
    师:如果每次都从口袋里掉出1个土豆,你能用算式记录下每一次的结果吗?可以用你手里的棋子摆一摆,再写算式记录下来。
    学生边摆棋子边记录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师:如果一直这样漏下去,等小老鼠回到家的时候,口袋里就1个也没有了。现在把你记录的算式跟大家说说吧!
    汇报交流后,填写教材第36页表格。
    3.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说一说”插图)
    师:看图后你明白了什么?说一说。
    在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1:原来大鱼缸里有5条小金鱼,现在又放进2条,这样鱼缸里面一共有7条小金鱼。
    生2:原来有7个鸡蛋,已经有2个鸡蛋孵出了小鸡,现在还剩5个鸡蛋没有孵出小鸡。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用棋子演示“背土豆”游戏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记录,使学生懂得数学算式是记录活动的简单符号,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计算的能力,更让学生明白了7的组成,进一步体会到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三、总结
    师:同学们,能把前面学习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应用到“得数是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计算”中,这种举一反三的能力是越来越棒了,希望今后能巧妙地加以运用,帮你解决更多的问题!
板书设计:
背土豆(得数7的加减法)
7 1 2 3 4 5 6
6 5 4 3 2 1
课后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6

课题:  跳  绳     (共  1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的:
1.逐步养成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2.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列出不同的算式。
    3.会正确计算“8”和“9”的加减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计算“8”和“9”的加减
     难点:逐步养成观察、思考、动手指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课件,花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吗?知道跳绳有什么好处吗?老师也喜欢跳绳,跳绳是一项锻炼身体的运动,也是小朋友们课间活动的娱乐方式之一。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跟跳绳照片。(课件出示)
    师:大家看他们跳得多开心哪!仔细观察这幅图,你都发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计算“8”的加减法。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现在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式计算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自己解答。
师:我看许多同学都写好了。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刚才同学们说出图中的不少信息,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桌讨论一下。
2.分一分,填一填。
学生动手操作,摆花片,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说一说。
  师:谁能说说“3+5”还可以表示什么?
4、巩固练习。
教材第39页“试一试”
板书设计:
             跳绳(8、9的加减法)
8 0 1 2 3 4 5 6 7 8
8 7 6 5 4 3 2 1 0
9 0 1 2 3 4 5 6 7 8 9
9 8 7 6 5 4 3 2 1 0
作业设计:
    在得数是9的算式后面画“v”,在得数是8的算式后面画“O”。
    2+7(    )  5+3(    )  6+3(    )  9—9(    )  2+6(    )  4+5(    )
课后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6

课题:  可爱的企鹅            (共 1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的:
    1.巩固8和9的加减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
    2.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看图1:1述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巩固8和9的加减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领略一番南极冰天雪地的奇观,看可爱的小企鹅一摇一摆地向大家走来了。(出示课件:教材第41页情景图)
    师: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由这些数学信息你想到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自己想到的问题吗?
二、探究新知
1、师:这些可爱的小企鹅非常调皮,你看这是怎么了?(出示课件:教材第41页第二幅图)
师:是啊,冰山后面有几只呢?列式算一算,告诉老师。
2、引导学生画图,列式。
3、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课本42页“练一练”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可爱的企鹅
              5+3=8     3+5=8
                 8-2=6
作业设计:
    看图说一说,再列式计算
课后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6

课题:  小鸡吃食        (共 1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的:
    1.在具体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
     2.初步掌握“10”的加减法,并能正耐
     3.发展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得数是10 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难点:整理出10的加减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小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小动物,今天这些小鸡也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情景图)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问题?
师:说得非常好,谁能列式解答?
二、探究新课
1.10的加减法。
师:这些小鸡跑到盘子那开始吃食了,同学们再仔细看看,又能发现什么?
师:说说你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这么多呢,大家帮着解决一下吧,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10的组成。
学生小组合作在计数器上拨10个珠子,然后分成两部分,
看有哪些分法?填在教材第43页的表格里。
3、巩固练习
课本44页的“练一练”
三、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小鸡吃食(10的加减法)
1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9 8 7 6 5 4 3 2 1 0
作业设计:
    连一连,合成10
         ②     ⑦       ⑤
①                          ⑨
      ⑥                     ④
        ⑤      ⑧     ③
课后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6

乘    车           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观察能力。
2、通过模拟上下车的情景,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3、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步式题运算顺序的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边观察、边说、边算,感知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具准备:电脑,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做游戏:
(1)同学们坐过公共汽车吗?每当汽车一到站,就会有上车、下车的人。那我们来做一个“乘车”游戏,愿意吗?
(2)现在我和同学们合作表演上车的情境。咱们把讲台看作是汽车,老师呢,就是售票员,谁愿意来当司机呢?  
(3)现在汽车上有2个人,我们要出发了。嘟嘟嘟,……桥北站到了,上车的同学请上车,(先上来了3个同学)嘟嘟嘟,……电力公司站到了,上车的同学请上车,(又上来了2个同学)同学们想一想:你从游戏中看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
3、出示课题?
二、根据汇报,解决问题: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汇报问题。
3、汇报讨论结果,根据汇报板书:
(2+1+4=7)或(2+3+2=7)
4、汇报思维过程,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2+1+4=7)或(2+3+2=7)
5、(电脑出示图2、图3)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边观察、边讨论、边提问题、边解决。
(板书)=
6、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其它有关数学问题,独立解决。
三、实践应用,巩固拓展:
1、说一说,算一算
(1)观察图,把三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列出算式算一算。
2、口算。
3、(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思维过程。
4、说一说,填一填。
(1)同桌两人交流。
(2)汇报结果。
四、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模拟”、“观察”、“讨论”、“计算”,初步理解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并掌握了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课后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7

课题:   练习二        (共 1 课时,第  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二(1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教材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2.在运算过程中提高口算速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数学综合素养。
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把10以内的加减法都学完了,想想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疑问呢?
   学生可能回答:•我知道了在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画图形,可以摆小棒、摆花片。
    •我知道了可以用算式记隶我们分物体的过程。
    •对于看图列式有什么窍门吗?
    •怎样才能算得又对又快呢?
师:同学们是既有收获又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这很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知道学习,知道学习才会有进步。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些问题,相信只要你好好学就会有收获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收获和不足,为练习课层次的提升做准备。让学生有点压力,努力学习,慢慢进步。
二、探究新知:
    1.看图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第5题)
(1)师:仔细观察第一幅图、第二幅图,看有什么相同之
处?
   生1:物体都是两堆的。
生2:有两堆物体的图问一共有多少,就用加法列式;如果知道总数了,问其中一堆的数量,就用减法列式,让总数减去知道的那一堆的数量就是要问的那一堆的数量。
师:总结得很好。这样看来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看图列式的窍门了。试试看,能做对吗?
学生写好后,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想法。
(2)师:仔细看看第三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图中不是分成堆的物体。
生2:但是图中仍然是告诉我们总数是6人,能看见2人,问号表示问我们船里有几人。就是知道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算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师:对啊,知道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算另一部分是多少,就是从总数里面去掉已知的部分,用减法计算。快试试看。点名学生汇报结果。(重点放在前面对也类问题有疑问的
学生身上)
(3)师:看第四幅图,你们谁能给大家讲,像这样的该怎么办呢?
    生1:跟物体分成两堆的一样,用加法算。
生2:三堆物体应该是问一共有多少的,就把这三个数相
加,用连加计算。
    师:说得对,所以这道题应该是3+2+5=10。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的疑问有选择地详细讲解,分析习题,突出重点。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纠总结,本身就是学生梳理知识使之构建系统化知识结构的过程,促使学生能力有所提高,
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2.口算练习。
师:要想算得又快又准,就要平时多加练习,形成技能技巧才行。我们看教材第48页第4题,同学们自己算一算,比一比,看谁是冠军。
学生做题比赛,教师观察学生计算方法,适时指导。
结果交流。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经过今天的练习,相信你们掌握了看图的技巧,知道了图中的问号在一侧,表示问其中的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如果问号在大括号的边上就表示算一共有多少,用加
法计算。今后要更加努力哟!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口+口=口
B类
   6+2=(    ) -1=(    )-4=
(    )+5=(    )+1=(     )                                                   
(考查知识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力要求: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课后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7

课题:   做个加法表    (共 1 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做个加法表。(教材第5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
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学具: 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以前是老师给你们讲,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
师: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
师:老师已经把我们学过的加法算式都整理在了卡片上,我们要想把这些整理好,就要仔细看看,好好想一想先确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学生可能会说:
  •找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0的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4。
。。。。。。
师:其实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但是总结得不够好,应该说我们可以以得数为标准进行分类或者以算式里面的数为标准进行整理,都可以。不过老师有一个更好的办法,那就是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竖着把得数相同的算式摆成一列;横着也按顺序把含有同一个数的算式摆成一排,这样就能整理成一个表格了。大家看(出示不完整的加法表),这个加法表还不完整,老师已经摆了一些加法算式卡片,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整理学习过的知识,为防止学生在整理加法表时,不知如何填写,先引导学生明确整理的依据和标准,并给出部分例子做参考,降低教学难度,调动学生的积
极主动性。
    学生会发现: •第一列两个数相加都是10。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对,想一想第二列往下写哪个算式呢?
    学生可能猜测  •第二列两个数相加都是9。往下写9+0,8+1……
师:按课前划分的小组,每个小组在一起仿照这个开始整理,完成这个表格吧!
学生认真看明白后,动手把相应的算式卡片放人表格里,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关注小组分工是否明确, 组织交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2.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可能发现:
•横着看第一排算式都是加0,第二排都是加1,第三排都是加2……
•竖着看第一列算式得数是10,第二列算式的得数是9,第三列算式的得数是8……
•从右上到左下斜着看,每个算式的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算式多1,得数比前一个算式多1。
•每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就增加1,算式的得数相等。
设计意图:表中算式的排列有明显的规律,也有隐含的规律,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加法算式的方法,下一节课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来整理减法算式,好好想想该怎么做。
板书设计:
10以内加法表
10 9 8 7 6 5 4 3 2 1 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0
9+1 8+1 7+1 6+1 5+1 4+1 3+1 2+1 1+1 0+1
8+2 7+2 6+2 5+2 4+2 3+2 2+2 1+2 0+2  
7+3 6+3 5+3 4+3 3+3 2+3 1+3 0+3   
6+4 5+4 4+4 3+4 2+4 1+4 0+4   
5+5 4+5 3+5 2+5 1+5 0+5     
4+6 3+6 2+6 1+6 0+6      
3+7 2+7 1+7 0+7      
2+8 1+8 0+8        
1+9 0+9         
0+10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我会算。
1+9=    8—5=    6—5=    2+6=
8—4=    10一7=   7—4=    4+6=
(考查知识点:i0以内的加减法;能力要求: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B类
找规律。3+O 3+1___3+3___
(考查知识点:10以内的加法表中规律;能力要求:能够观察找出规律并仿照写算式)
课后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7


课题:做个减法表(共   1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的: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减法表的过程。
2、能把10以内的减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减法表中,能发现
减法表的简单规律,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3、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减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准备:10以内减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运用小组合作完成了对10以内加法表的整理,大家整理得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10以内的减法表,仍然由同学们自己来进行整理,你们有信心做好吗?
    设计意图:加法表的整理方式与减法表的整理方式有相同之处。由加法表引入,为进行减法表整理作了思维方式上的铺垫。
  1.整理减法表。
  师:同学们看一看教材第51页笑笑做的减法表,你们发现这些算式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吗?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分工进行整理。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后,分工整理。教师巡视,重点指导整理有困难的小组,必要时作为参与者和同学合作整理。
    师:请各组介绍一下你们整理的减法表。
    设计意图:交流为学生创设了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和分享他人学习成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
    2.探索规律。
    师:观察我们整理的减法表,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学生可能回答:
    •第一排都是10减几,也就是10减l~10各数;第二排都是9减1~9各数;第三行都是8减1~8各数……
    •从上往下看,后一个算式的两个数字都比前一个算式的少1,得数相等。
    •从右上往左下看,后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不变,得数减少1。
    师: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都已经进行了整理,相信同学们的口算能力一定有了很大的进步。
下面,我们来个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出示口算卡:1+7 5+3 9+0 8+2 4+3
    9—7  8—4  7—3  6—4  9—6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就学完了,需要多加练习才能算得更快更准,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课下多练习别骄傲。
板书设计:
               10以内的减法表
               
作业设计:
一根10米长的绳子,第一次前去6米,第二次前去3米,这根绳子短了多少米?
(考查知识点: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能力要求:能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7

课题:整理与复习(一)(共  1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的:
1、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2、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
3、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
难点: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半个学期过去了,同学们学会了什么呢?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疑问?学生可能回答:
我学会了数1—10的数。
我学会了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
我学会了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在作比较的时候,我有时分不出来,有什么好办法呢?
加法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减法又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
师:同学们还真学会了不少知识。对于你们的问题,我们结合具体事例大家一起来解决吧!
设计意图:作为一节阶段性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复习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作比较。
师:瞧!小兔请客了,快来帮忙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图一)
师:有几只小兔?椅子够吗?杯子呢?谁想到办法解决了?
生1:画“0,,表示小兔的只数,画‘‘\/”表示椅子数,画“△”表示杯子数,画的时候一个一个对齐。很容易就比较出来了,椅子不够,杯子够了。

生2:可以分着数一数,小兔有6只,椅子有5把,杯子有8个,小兔多,椅子少,这样就知道椅子不够;小兔少,杯子多,这就说明杯子够了。
    师:同学们说的这两种办法都很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就
    师:那怎么比轻重、高矮呢?来帮淘气解决一下问题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图二)
    生1:从第一幅图中的天平上看出,3个橘子和1个萝卜一样重,说明萝卜重,橘子轻。
    生2:从第二幅图中的天平可以看出,3个萝卜和1个菠萝一样重,说明萝卜轻,菠萝重。
    生3:这样可得出橘子比萝卜轻?萝卜比菠萝轻,也就是说橘子最轻,菠萝最重。
师:分析得很有条理,真棒1再看看这三个小朋友谁最高?谁最矮
    生1:小红和小明都在跟淘气比。
  生2:淘气就像一把尺子,是他们比较的依据。
    生3:小红比淘气矮,小明比淘气高,说明小明最高,小红最矮。
    师:小红、小明都是以淘气为标准,跟淘气作比较,这时候我们可以说淘气成了作比较的标准尺度,跟他比就能知道谁高谁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总结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    ’
    2.数的计算。
    师:说一说,3在生活中可以表示什么?0呢?
    生1:数字3可以表示3个人,3棵树,3盆花。
    生2:数字0可以表示一个也没有。
    生3:数字0还以表示开始,表示起点,比如直尺上的0。
生4:数字0还可以表示基准,比如温度计上的0。……
师:你们知道算式3+7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吗?9—1呢?
生1:算式3-[-7可以算3个女同学和7个男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生2:也可以计算3朵黄花,7朵红花,一共有几朵花?
生3:老师我知道了,这个加法算式是解决求“一共有多少”的问题的。
师:真棒!总结得真好!还有呢?
生4:算式9—1可以算树上有9只小鸟,飞走了1只,还剩多少只?
生5:还可以表示9个苹果吃了1个,还剩下几个?
生6:哦,原来这个减法算式是解决“还剩下多少”的问题的。
师:同学们总结得真好!继续努力。来做几道计算题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回家”)
学生完成计算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咖法计算,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减
法计算,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总结得真好,知道了怎么作比较,知道了加法能解决“一共有多少”的问题,减法可以解决“还剩多少”的问题,想想你还有哪些疑问,下节课我们继续。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一)
  作比较  >   =   <             一共有多少?      +
                                还剩下多少?      -
       0表示: 一个也没有   起点   基准             
作业设计:
教材第55页第6—8题。
(考查知识点:作比较;能力要求:能对同类事物作出比较,会比较数的大小,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7


《整理与复习二》
教学内容: 整理与复习(二)        (共 1 课时,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不同的数数方法。
2.结合具体的情景图,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
   系,初步认识到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的情景图,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难点: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看看这几位同学在激烈的讨论什么呢?我们也一起参加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图一)
学生可能回答:
•他们在互相说自己学会了什么。
•他们在说自己满意的是什么。 。
•他们在说自己表现好的方面。
•我学会了好几种数数的方法。
•我能从情景图中收集数学信息,还会提出问题。
•我也会提问题,还会解决问题呢。
师:同学们还真学会了不少知识呢。这说明你们在长大,这些成绩都是大家的成长足迹,只要我们每天都努力,相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取得的成绩,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的整理,这本身就是一种提高,能激发学生继续努力学习的动力,因此引入新课借助了情景图让学生参与讨论,鼓足了学生学习的劲头。
二、探究新知:
1.提出的问题。
师:同学们,虽然我们有些进步,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要记住“学无止境”,意思就是说学习是学不完的、是不能停止的。想想还有我们没有解决的问题吗?你有哪些疑问呢?记录下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慢慢找答案。
师:看看这些同学的疑问,你是怎么想的?(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图二)
学生可能回答:
•我也不知道0是不是最小的数。
•生活中的数应该很多很多,就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完。
•有最小的数吗?有最大的数吗?它们是多少呢7
.加法可以换成减法,减法也可以换成加法。就像我左手伸出3个手指,右手伸出2个手指,一共是5个手指,写成算式是3+2=5,也可以写成2+3=.5;还是这5个手指,我收回右手的2个,就剩左手的3个,写成算式就是5--2=3,同样如果收回左手的3个,剩下右手的2个就是5--3—2。
师:说得真好,知道加法和减法可以互换,还举出了实例,真棒!举例子也是我们学习中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你也可以用事例证明你的说法是正确的。来,接着说。
•我也纳闷,为什么一大堆棉花还没有一小块铁重呢?
•物体的轻重跟什么有关呢7 .
师:这些问题如果现在你还没有找到答案,那就要努力学习,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会一个一个攻破这些难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思考,为后期学习注入动力。
2.解决问题。
师:不明白的问题先记录下来,日后逐渐解决。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为了应用,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领悟“学以致用”的道理。
师:同学们真是长大了,知道自己的成功之处,更难能可贵的是发现了自己不懂的问题,确定了自己今后要努力学习攻克这些难题,加油哟。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二)
                      成长的足迹: 问题:
                 我学会了…… 0是最小的数吗?
                 最小的数是几?最大的呢?
作业设计:课本55、56 页
课后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7

第四单元   分类

整理房间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活动,注重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1、同学们,老师认识一个小姑娘,她的名字叫豆豆,最近豆豆搬了新家,大家想不想到她家去看一看呢?现在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到豆豆家去参观。
  2、出示挂图,内容是一个乱七八糟的房间。
  (1)看过豆豆的房间后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2)的确太乱了,那我们一起帮助豆豆整理房间好吗?
  3、活动一
  (1)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商量怎样帮助豆豆整理房间。说说你们是怎样整理房间的,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2)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3)小结:大家把学习用品放在了一起,把玩具放在了一起,把衣服放在了一起,像这样把物品分类摆放,房间显得整齐多了!大家以后要养成自己动手整理房间的好习惯,做一个勤快的好孩子!豆豆虚心地接受了大家的批评,现在她已经把房间整理好了,不信大家去瞧瞧!放录像或出示挂图,内容是整理好的房间,与前图进行对比。
  4、活动二
  (1)刚才我们替豆豆整理了房间。豆豆妈妈买菜回来后,看到豆豆把房间收拾得整齐干净,夸她真能干!豆豆接过妈妈手中的拎兜,要帮妈妈把买来的东西进行分类。你知道豆豆是怎样分的吗?试着自己动手分一分。
  (2)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将桌上的蔬菜水果进行分类。
  (3)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说说你们组是怎么做的、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5、活动三
  (1)吃过午饭,豆豆一家到动物园游玩儿。豆豆在动物园看到下面这些动物(出示书中“练一练”第1题的动物头饰)。请几个同学戴上这些头饰,并模仿小动物的动作或叫声。
(2)你能把这些小动物分类吗?说说你是根据什么分的。
  (3)有的同学把这些小动物分成两类,其中一类是会飞的,另一类是不会飞的。请你按照这种方法把会飞的小动物涂上颜色。
  6、活动四
  (1)老师知道大家最喜欢做游戏了,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小游戏,请大家听清楚游戏规则,看看老师发给大家的三个牌子上分别写着什么。(玩具、文具、服装鞋帽)
  (2)老师这有很多东西(准备好书中“练一练”第3题的实物),你认为它是哪一类的,就把哪个牌子举起来。明白了吗?
  (3)小结:我们把这些东西分成了三类,哪三类呢?
  7、活动五
  (1)你能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把教室里的人分分类吗?
  (如:老师、学生;戴眼镜的、没戴眼镜的;脚上穿皮鞋的、穿布鞋的;男的、女的;……)
  二、全课小结。
  我们今天帮助豆豆整理了房间,还做了一些分类游戏。我们要养成爱劳动,讲卫生的好习惯。现在老师看到大家的桌子上有点乱,请大家把桌面上的东西收拾收拾,比一比,谁的动作最快!
  三、课后实践作业。
回家后,自己主动整理一下房间,明天向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板书设计:
整理房间
文具
玩具
衣物
  课后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7

2、一起来分类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中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知道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体会分类的作用。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兴趣,培养操作、合作、表达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验分类多样性。
  1、猜谜语。
  四四方方一口箱,书本文具里面藏,每天上学离不了,它是我们的好伙伴。
  2、对了,小朋友们每天都要带着书包来上学,陈老师想知道你们的书包都是谁整理的呀?
  3、噢,除了一两个小朋友是爸爸妈妈帮助整理的以外,大部分小朋友都是自己整理的呀,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孩子!
  4、整理书包比赛。(动手整理自己的书包。)
  (1)小朋友们平时都整理过书包,先请大家和同小组的小朋友们商量一下,打算怎么整理自己的书包。
  (2)小朋友们开始互相讨论。
  (3)小组汇报整理的情况:有按大小分的,有按语数分的,有按书本分的。
  5、组织学生看书。
  6、小结什么是分类,以及分类有什么好处。
  二、分一分。
  1、分人物头像。
  (1)请小朋友们以四人为一组,互相讨论看这么多的客人,该怎样分类,按什么分,分成几组,陈老师看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好,方法最多。
  (2)学生边说教师边归纳,边根据分的情况动手把黑板上的人物头像移动分类。
  (3)分的结果大致有以下几种:按男女分;按年龄分;按是否戴眼镜分;按是否扎辫子分;按领子形状分;按是否系红领巾分……
  2、分动物。
  (可以按生活环境、大小来分。)
  (1)老师要带大家一起来看可爱的动物,藏在袋子里,请小朋友们打开袋子取出图片。
  (2)生取出图片看到动物后进行分类。
  (3)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
  3、分几何图形。
  (可以按颜色、大小、形状来分。)
  你们有本领给这些图形也分分类吗?这回有个要求,请小朋友们自己先独立地思考,想想我要怎么分,按什么分,分几类,看哪个小朋友想的方法又多又合理。
  4、分算式。你们能给这些算式也分分类吗?怎样分?
  三、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新本领――分类。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它呢?
  小朋友们以后在生活中还会经常用到。
板书设计:
一起来分类
语文           数学
颜色           形状
课后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7


第五  单元    位置与顺序、

前后    总课时第    课时
教学内容        前  后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是重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下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是难点。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数字卡片,四驱赛车。
教学过程:
一、学前预备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室里(活动一)
    同学们,在教室里你能说出你座位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吗?
2、数字卡片(活动二)
请10个同学,每人手里拿着数字卡,按1、2、3……的顺序站好,请你说说你前边的数字是几,你后边的数字又是几?你前边有几个数字,你后边是谁?你后边的数字又是几?你前边有几个数字,你后边有几个数字?
3、排队(活动三)
请出一组同学站好队,请你说说你前边是谁?你前边有几个人?你后边是谁?你后边有几个人?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1、森林运动会——跑步(多媒体课件)
(1)秋天时节,一年一度的森林运动会开始了,我们先来看跑步场上都有谁在比赛?(电脑显示)谁来说说它们的名次?
(2)请同学们再来说说谁在小鹿后面?小松鼠的前边是谁?……
(3)如果5个小动物继续赛跑,其前后顺序有可能变化,请同学们说说将会怎样变化?在跑步场上,小兔子接受了上次跑步骄傲失败的教训,这次它使了了全身的力气,它会跑第几名?大家(小组讨论)。
(4)我们也来一个跑步比赛。(赛跑活动)。
2、森林运动场的第二赛场——赛车场。
(1)        赛车运动员都有哪几位呢?
(2)        就目前的比赛情况,谁排在最前边?谁排最后边?2号车是第几名?5号车是第几名?3号车在几号车的前面?在几号车的后面?
3、(1)师:比赛继续进行,糟糕!排在第一的2号车出现了故障,怎么办?
师:赛车场上,小猫的汽车突然出了问题,你们猜猜看,谁会是第一,它的后边又是谁呢?
(2)、想一想,你们能提出来什么问题?
4、赛车比赛(准备5辆四驱赛车)
请五名同学进行赛车比赛,5名同学的赛车的名次会不断变化,请同学们及时说出他们的名次,还要说出这个同学的前边是谁,后边是谁?(师生共同活动)。
三、巩固练习,扩展思维。第63页的2、3题。。
四、思维创造训练
第63页的“数学故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地编故事)。
请同学们看图编故事,开始小兔和乌龟谁在前谁在后?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们 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各种活动,体会用前、后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前、后来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希望同学们在平时多注意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
板书设计:         
  前  后
                   森林运动会
教学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7

第  五  单元、课题  第二节 上下 总课时第    课时

教学内容:        上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是重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是难点。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 前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大自然奥妙无穷,发生了许多许多有趣的事情(电脑显示)。松树林里有一棵茂盛的大松树,树上结满了松籽,饱满的松籽引来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它来采松籽。这时,从远处飞来一只小鸟,站在树枝上不停地唱歌,树爷爷问小松鼠:“你的上面是谁呀?”“你的下面是谁呀?”
二、掌握新知、合作探究
活动一:(电脑显示)先出现小鸟和小兔图,把松鼠从情境中去掉,重点观察小鸟和小兔的上、下位置关系。
(学生小组活动,充分自主地说出小鸟和小兔的位置关系)说出谁在谁在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1、再出现三个小动物的位置关系(电脑显示)。(通过小童话剧的情节揭示小动物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老师扮演松树爷爷说:“小松鼠,你的上边是谁呀?”学生扮演小松鼠说:“我的上边是小鸟”。(在这里老师要强调学生语言的完整性)
“你的下边是谁?”
“小兔的上面是谁,下面是谁呀?”
“小兔在小鸟的哪面?”
“小鸟在小兔的哪面?”
“小松鼠,你在小兔的哪面?”
“小松鼠,你在小鸟的哪面?”
2、大家小组合作,在一起讨论一下,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如果小松鼠和小鸟交换位置,又该怎样呢?
3、如果森林的医生啄木鸟也落在这棵松树上,该怎样描述这些小动物的位置呢?(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完成)
活动二:摸鼻子,眼睛游戏
学生用右手食指指住鼻子尖,老师喊让学生自己摸,喊:“嘴巴!”学生指嘴巴,老师喊“眼睛”学生摸“眼睛”,摸完以后同桌说出“眼睛”“鼻子”“嘴巴”三者的关系。(自由发言)。
活动三: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生活中的上、下位置关系。
活动四:请同学们说一说教室中物品的上下位置关系。
三、巩固练习、扩展思维。
1、说一说65页3题(投影片)
2、请你分房子(第65页的4题)(设影片)(要求把确定的位置与简单的推理结合起来)
3、第59页的5题:小红住在小英楼上,小英住在小兰楼上,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观察”“说一说”“摆一摆”等活动,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小动物及其物体上下的位置关系,也已经体验到:一个物体的上下位置不是绝对真理的,而是相对的,并且还可以变化。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这样上下关系的例子,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我们身边的数学吧!
板书设计 :           
上    下
位置关系
教学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7


第  五  单元、课题  第三节 左右 总课时第   课时

教学内容:        左右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是重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观察的习惯是难点。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
教学过程: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我们用哪只手写字?请你举手。(右手)
  2、把你左边的耳朵给我看。(同学们的头向右转)再让我看看你右边的耳朵。(同学们的头向左转)
3、用大家的右手摸摸左耳,再用左手摸摸右耳。
4、用大家的左腿抬起来,用大家的右腿跺一下地。
5、用大家的左手摸左腿,右手摸右腿。
6、同桌相互握手(用右手握对方的右手)
  二、感知身边的左右。
  1、左边的同学举左手,右边的同学举右手。
2、请你说说你的左边都有谁?你的右边都有谁?
3、请10个同学排成一排,请问:从左边数小华排第几?他又排第几?小华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三、摆一摆
1、让学生按一定顺序把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摆好。
2、让学生从左数看橡皮是第几个?
3、让学生从右数看橡皮是第几个?
4、尺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5、交换一下位置,再让学生说说橡皮的位置。
  四、找一找
电脑显示:这里有7、8、9、三户人家,小明的家在左边,请大家找一找,几号是小明的家?
  五、做一做
1、把语文书放在数学书下面。
2、把尺子放在娄学书的左边。
3、把铅笔放在数学书的右边。
  六、走一走
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一个小组按“靠右手”上楼梯,一个小组按“靠右手”下楼梯,然后让两个小组交换体验。
七、练一练教材67页第4题。
板书设计:        
左   右

左手   右手
教学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7

第  五  单元、课题  教室 总课时第    课时
教学内容:        教室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教室的真实情景,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物体的位置,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地表达。
        2、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3、进一步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仔细地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是重点;引导学生进行仔细地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是难点。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教室挂图。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组织学生观察“教室”挂图。
1、小明和我们一样大,是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他在另一个学校上学,你们想不想看看他的教室是什么样子?(出示“教室”挂图)
2、你认为他的教室怎么样?
(干净、整齐、有电视……)
3、和我们的教室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
4、想像自己站在图中,面向黑板,请你说出物体的位置。
(教室的前面是块黑板,黑板上面有红旗,红旗的两边有字,在我的左边有窗户,右边有门,我的后面……)
二、活动二:说说自己的教室
1、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看教室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前面有黑板、红旗、讲桌、老师……)
2、再看看教室的左边、右边分别有什么?(左边有窗户、暖气……右边有……)
3、教室的上面、下面各有什么?(上面有天花板、吊灯……下面有地板……)
三、活动三:说说自己的家
按一定的顺序说说你的家里的物品是怎样摆的?(同桌互相说,指定几名学生给大家说)
四、活动四:说说你的文具盒
指一指,说一说你的文具盒的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
五、活动五:
    指定一个座位,请同学们说说从讲台到指定座位的路线,怎么走?有几条?
六、活动六:画一画
教材69页 练一练第2题
板书设计:           
教  室
教学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7


第  六  单元、   认识图形   

认识图形          总课时第         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讨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物体,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的能力是重点;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是难点。
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       
课前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激情导入,初步掌握认识物体的方法.
  (一)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小朋友,一只小猫和一只小狗,你们欢迎他们吗?
  1.出示图片:小猫和小狗
        
  2.小狗说:“谢谢大家.”小猫说:“在学习前我想提一个问题,你们能记住我们吗?
  请快想想,怎样才能记住我们.”
  (二)学生讨论
  1.如何记住一只小猫?又如何记住一只小狗?
  2.学生反馈:小猫矮矮的、胖胖的、黄色的猫.
  小狗高高的、瘦瘦的.
  3.小结:要记住它们的特点.
  二、活动二:练习分类
  小狗说: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体想请你们帮个忙,给它们分类.
  (一)出示图片:物体分类
  (二)分组讨论
  1.四人分小组讨论,边发表意见边演示课桌上的物品.
  2.学生演示自己不同的分类方法.出示图片:分类方法一、分类方法二
  三、活动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小狗说: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物品好吗?
  教师板书:认识物体
  (一)认识长方体
  1.出示图片:长方体
  2.小狗问:它是什么样子?
  3.每一名同学从自己口袋里拿出一件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数一数有几个面,摸一摸每个面一样大吗?每一个面是什么形的?起个什么名字?
  4.学生反馈长方体的形状特点
  (1)有六个面;
  (2)有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的四个面是长方形,还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四个面是一样大的,还有两个面一样大.(教师板书:长方体)
  (二)认识正方体
  1.出示图片:正方体
  2.小猫问:这个物体是长方体吗?
  有什么特点?
  与长方体有什么不同.起个什么名字?
  3.学生分小组讨论
  4.学生反馈正方体的特点
  正方体六个面,六个面都是正方形.(教师板书:正方体)
  5.你是怎么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6.在你的生活中哪些东西是长方体?哪些东西是正方体的呢?
  四、活动四:认识圆柱体和球
  (一)认识圆柱体和球
  1.出示图片:圆柱体、球
  2.小狗问:你的桌面上还有什么物体呀?它们有什么特点?
  3.学生小组讨论
  4.学生反馈
  圆柱体有两个面是圆形的,球上没有一个平面.
  教师板书:圆柱、球
  5.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柱体的?那些物体是球体的?
  (二)小结
  今天我们和小猫和小狗一齐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我们一齐把它们的名字读一遍.(教师指图形,学生举物体,说名字.)
  (三)出示图片:找朋友
    
  五、活动五:做游戏 “摸一摸、 猜一猜”
  游戏介绍:将所有的物体全部放在课桌上,小组中的每个人轮流用围巾蒙住眼睛,用手摸物体并猜出是什么物体,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六、活动六:小小建筑师
  1、用桌上的物体搭建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
  2、学生反馈.
  七、总结
  今天你们认识了哪些物体?怎么记住它们?我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物体吗?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体    球
教学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7


第  六  单元    我说你做    总课时第    课时

教学内容 :我说你做
教学目标:       
1、通过“你说我摆”的游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2、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是难点。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积木、机器人。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搭积木游戏
  (一)搭积木
  1.教师:你们玩过积木吗?
  这是老师用积木搭的物体,你们觉得有意思吗?
  你能搭出同样的物体吗?(老师挡住所搭物体)
  2.教师叙述所搭物体的位置,学生动手搭.
  3.比一比谁搭得最象?
  (二)自由活动
  1.前后两人一组,后面的同学搭好后,说给前面同学听,比一比谁搭得好.
  2.说和摆的同学交换.
  二、活动二:练一练.
  (一)出示图片:练一练
    
  1.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
  (二)出示图片:机器人
    
  1.数一数,机器人身上有哪些物体组成的?
  2.每种物体有几个?
  (三)出示图片:猜猜看
    
  1.图中各有几个小正方体?
  2.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思考:用同样大的小正方形,摆长方体,可以怎样摆?摆正方体呢?
小结: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我说你做

教学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7

第七单元   加与减(二)

                       1、   古人计数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         古人计数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
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是重点;对“数位”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       
课前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这么多精美的礼品,一会儿将把它们奖给今天表现最好的那些同学,我们来看看老师准备了多少个奖品.(师生一起数,个数大于10)咦?这大于10的数该怎样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活动一:建立数位概念.
一、数一数,有几只羊,用小棒代表羊的只数,需要几根小棒?(课件:主题图)
  (一)数小棒
  1.老师手里有几根小棒?我们来数一数,1、2、3、4、5、6、7、8、9、10.
  2.一根一根数,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1.现在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个十.
  3.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4.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
  (1)现在是几根小棒?  
  (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
  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
  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12~20各数.
  三、活动二:快速拨数.
  (一)师生互练
  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
  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
  (二)生生互练
  一人说数,另一人拨出,并说一说.两人互换再练.
  四、活动三:对口令.
  (一)师生互对
  例:教师说16,学生对1个十和6个一.
  教师说1个十和7个一,学生对17.
  (二)生生互对
  五、活动四:填、读尺子上的数.
  (一)出示图片:写一写

  师生一起将尺子上的数补充完整.
  (二)教师提问
  1.比15小比11大的数有那些?
  2.17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
  ……
  3.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六、活动五:
找一找生活中的11~20各数,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
  找一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或用到了11~20各数.
七、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古人计数
            10+1=11     10+9=19    10+10=20
教学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7

古人计数  2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掌握口算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初步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及加、减法各部分名称。
  2、 明确加减法之间的内在关系,为教学用凑十法计算加法和利用加法计算减法打下基础。
  3、 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十加几及相应减法。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计算
教学准备: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
  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
  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1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19。
  2个十是( )。
  2、 易老师带来了一些花,奖给表现好的小朋友。瞧,花朵上还有算式呢!这些算式中哪些已经学过了,哪些还没有学?
  (学生分类)8+1 10+1 2+6 7-3 8+10 11-10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板书课题)
  二、新知教学
  1、 实物出示实物出示一捆小棒和三根小棒。
  看到这幅图你能列出四个算式吗?动笔写一写。
  汇报:10+3=13 3+10=13
  13-10=3 13-3=10
  观察思考:这些算式的计算有什么特点?
  小结:10加几就得十几,十几减10得几,十几减几得10.
  2、 拨数。
  学生齐声介绍计数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个位拨几颗珠子就是表示几个一,十位拨几课珠子就表示几个十。
  10+5= 18-10= 6+10= 17-7= 11+3= 14-2=
  3、 介绍加、减法各部分名称:
  3 + 10 = 13 13 - 3 = 10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一个加数是 ,另一个加数是  ,和是   。
  三、巩固练习。
  1、 听写算式。
  被减数是16,减数是10,差是几?
  一个加数是12,另一个加数是4,和是几?
  一个加数是10,和是18,另一个加数是几?
  差是3,被减数和减数可能是几?
2、 在○里填>、<或=。
  10+3○12 13-10○3
  5+10○18 11+2○14
  四、 总结
  小朋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1、师生对口令。
      2、数学游戏P90.
板书设计:        
古人计数
             12     14      2<4      12<14        
10+3=13      6+10=16
课后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8


第 七  单元、课题  第二节 搭积木 总课时第     课时
教学内容:         搭积木
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是重点;
难点: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是难点。
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操作法。       
课前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板书:10+5=15  16-2=14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1)明明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明明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
  (2)丁丁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2=14.
  (二)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明明和丁丁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一)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10+7=17
  17-7=10
  17-10=7
  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
  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一根还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十根还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
三、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动脑思考的结果.
板书设计:      
搭积木  1
             3+2=5      13+2=15     
教学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8

第 七  单元、课题   搭积木 总课时第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搭积木
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是重点;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是难点。
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操作法。       
课前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整理归类.
  (一)找规律   
  1.根据我们列出的算式进行整理,你们能找到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吗?
  2.小组合作交流.
  3.指名列出算式,集体反馈.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二)教师小结
  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挥集体的智慧,同时找到了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及方法,你们真了不起,希望你们继续发扬这种探索精神.
  二、活动二:结合实际巩固练习
  (一)出示图片:说一说4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
  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加法算式.
  (二)出示图片:说一说5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
  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减法算式.
  三、教师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吗?我和你们一样高兴,因为,我们在玩中也学到了
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板书设计:         
搭积木
             12+3=15     12+6=18     12+4=16
              2+3=5        2+6=8       2+4=6
教学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8

第 七  单元、课题  第三节 有几瓶牛奶 总课时第    课时
教学内容        有几瓶牛奶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9+?的进位加法是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凑十法的意义是难点。
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操作法。        、
课前准备:        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宠物小精灵皮卡丘)你们认识它吗?喜不喜欢皮卡丘?今天皮卡丘就来到了我们的课上和我们一起学习。
2.游戏
(1)下面皮卡丘请我们同桌的小朋友先来做个凑十的拍手游戏:
你拍1,我拍9,我们都是好朋友。
你拍2,我拍8,团结起来力量大。
你拍3,我拍7,我们从小爱学习。
你拍4,我拍6,说话老实不吹牛。
你拍5,我拍5,两数凑十不马虎。
(2)提问:
师:看到7。  生:想到3。
师:看到1。  生:想到9。
师:看到4。  生:想到6。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谈话引入:
出示“有几瓶牛奶“图
师:小猴子不知道两个箱子里有几瓶牛奶,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
2、探究算法
(1)四人小组,学习研究(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a.小明:我是用小棒数出来的,1,2,3……14,一共14瓶。
b.小东:我用的是加法,9+5,把9凑成10。先从5瓶里拿出1瓶,和9瓶放在一起,是10瓶,10+4=14
        
                                           9 + 5  =
                                           
                                                    1   4
教师板书:     9 + 5 = 14

                       1 4  
               
10
c.小华:我也用加法,9+5,把5凑成10。从9里拿出5,和5 放在一起是10瓶,10+4=14
      
                                              9 + 5 =
                     
                                            4   5
把9分成4和5
教师板书:       9 + 5 =14

4 5

                     10
d.小娟:我和大家的方法都不一样,是用计数器算出来的,先拨9个,再拨1个,是一个十,把个位上的10个拨去,在十位上拨上1,再在个位上拨上4个,是14个。
3、新课小结:
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说一说,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去计算。
4、体会算法。
试一试(72页) 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的算法。
师:我发现有些小朋友算得很快,你们能把你算得快的秘密告诉大家吗?
师:你的发现真是了不起!(全班表扬)我们不仅要看题仔细,多练,还要学会去找它里面藏着的小秘密,这样才能算得又快又好。
三、巩固提高,发展思维。
1.圈一圈,算一算:完成73页1题。
   (学生在圈的时候,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如拆大数或拆小数等。教师应该鼓励用不同的方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让其通过实物操作帮助理解问题。
2.看一看,说一说:完成73页2题。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然后独立完成。)
3.数学游戏:完成73页游戏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和你的同学说说,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
板书设计:
  9 + 5 = 14       9 + 5 =14

       1 4           4 5
               
   10                10

教学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8

第 七  单元    第四节 有几棵树 总课时第   课时
教学内容:        有几棵树
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2、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3、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是重点;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是难点。
教学方法:        观察法、操作法。        课 前
教学准备:计数器、小黑板、小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
  1.出示图片:主题图

  2.教师谈话
  树林中有一些小树,分两排种植,少先队员大哥哥、大姐姐们要为小数浇水,第一排有8棵树,第二排中了6棵树,你知道大哥哥、大姐姐们工需要为多少棵树浇水吗?
  二、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
  (一)教学“8+?”
  1.根据问题,同学自己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出示图片:说一说1和说一说2)
  
  (二)比较
  1.计算对比
  9 + 6 = 15
  8 + 6 = 14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吗?我们再看几组,先计算,如果有收获请你验证你的想法,
  如果没有,请你继续总结.
  2.口算
  9+9 =  9+8 =  9+7 =  9+6 =
  9+5 =  9+4 =  9+3 =  9+2 =           
  8+9 =  8+8 =  8+7 =  8+6 =
  8+5 =  8+4 =  8+3 =
  3.小组交流心得.
  4.全班交流小结.
  9加几就减1,8加几就减2.
  5.反馈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快.(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
  8+8      7+8     8+4      
  5+8      8+6     8+3            
  8+5      2+8     4+8      
  8+7      9+8     8+9
3+8      6+8     8+2
板书设计:8+6=14       8+6=14

      2 4        4 4
教学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8

第 七  单元、课题   有几棵树 总课时第     课时
教学内容:        有几棵树
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2、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3、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重难点:       
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是重点;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是难点。
教学方法        :观察法、操作法。
课前准备        :计数器、小黑板、小棒。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一)出示图片:摆一摆,算一算
    
  (二)出示图片:蝴蝶

  (三)出示图片:蜻蜓

  (四)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蕴含的数学问题(如:种树问题、游戏问题、银行问题),
  选一些挑战性问题大家进行讨论,并加以解决,使之深刻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课外研究.
  7+(   )   6+(   )  
  有什么办法计算更快?
三、巩固练习
课本82页第3、4、5题
板书设计:  
有几棵树
         8+5=13      6+8=14      8+8=16
教学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8

  
有几只小鸟    总第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同学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加法算式, 并算出得数。
2.掌握6和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3.使同学能够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内容 第45~46页内容和“做一做”,练习七的第4~8题。
教学准备 :课件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8和10的加法,谁能说出,计算方法。
   (2)开火车,快速说出结果。
二、新授
(一)、出示主题图
1、学生观察,列式,计算,。
2、说出计算方法。
(把其中一个数分开,使其中一个数与另一个加数的和为10,,然后再与另一个数相加。)
7 + 6 =13     7 +  6 = 13
3   3      3   4
  3、做一做,说一说。
     凑10法
4、圈一圈,算一算。
先圈出10,再把剩下的加上。
5、练习。
接着往下算
三、巩固练习
1、  84页第1题
先看图,观察,在列式。
用方法计算结果。
2、第2题,
学生自己做,汇报结果。
全班交流。
3、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84页第3题。
4、小结
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7 + 6 =13     7 +  6 = 13
3   3      3   4
课后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01:38

练习三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和不进家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能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法。
教学难点: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举例子复习不进位加法与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思考过程)
二、基本练习
指导完成第3题。
(1)、独立完成。
(2)、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三、变式练习
1、指导完成第1题。
(1)、指导看懂题意。
(2)、学生完成后交流结果。
2、指导第2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完成后校对结果。
3、指导第7题。
(1)、明确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
4、指导第6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完成后校对结果。
四、提高练习
1、 指导第5题。
(1)、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开火车,说答案。
五、开放性练习。(指导第9题)
1、先独立解题。
2、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怎样才能把算式更好地写出来?
3、交流。
六、总结
本节课你解决了那些问题?
板书设计:
                 练习三
        
课后反思:
作者: 天边鱼    时间: 2012-11-25 20:34
admin 发表于 2012-10-23 01:38
练习三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和不进家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谢谢了,可是怎么没有第八单元以及后面的内容啊
作者: 山竹岭    时间: 2012-12-17 13:20
资源共享,万分感谢!
作者: jgs884107447    时间: 2015-5-2 18:46
谢谢分享!!!
作者: 1076595613    时间: 2019-5-6 21:02
很好的教案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