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92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降次——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开课教学设计和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09:31: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1.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是解法中的通法,它的推导建立在直接开平方法的基础上,它又是公式法的基础,同时一元二次方程又是今后学生学习二次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可以对已学过的二次根式、完全平方式等知识加以巩固。
2.     本节课由简到难展开学习,使学生认识配方法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具体解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将成为本节课的重中之重。
学情分析
1.知识掌握上,学生学习了平方根的意义、完全平方式,这对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奠定了基础。
2.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出发,唤起学生想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解方程的欲望。
3.学生学习本节的障碍,学生对配方法怎样配系数是个难点,老师应予简单明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理解配方法,会利用配方法对一元二次式进行配方。
数学思考:1.通过对比、转化,总结得出配方法的一般过程,提高推理能力。
2.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是否为1的分类处理,锻炼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解决问题:1.会用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发现不同方程的转化方式,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
情感态度:    通过配方法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配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09:31: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0-22 09:32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与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
问题
要使一块长方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m,并且面积为16㎡,场地的长和宽应各是多少?
(1)如何设未知数?并根据题目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所列方程和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方程有何联系与区别?



(3)你能由方程的解法联想到怎样解方程吗?







【活动2】
问题1
填上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


问题2
在上面等式的左边,常数项和一次项系数有什么关系?





(课件展示场地的图形)
教师提出问题(1)
学生独立完成。不难得出答案。请一两位
同学回答,教师演示答案,即
①     设场地的宽为x米,长为(x+6)米;
②     所列方程为 .
③     如何解这个方程?
教师提出问题(2)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教师深入学生的讨论中,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注意其观察能力与语言的准确性,并引导
其得出:
①     方程的等号左边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可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决;

(学生解答并演示)
②     方程的等号左边不是一个完全平方式,但其二次项.与一次项和方程中相应部分完全相同。

教师提出问题(3)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意见;
学生找出常数项,教师演示配方过程,完成方程由不可解到可解的转化,师生共同完成后续步骤。
(逐步给出教科书中的框图)
请一两位学生总结基本步骤。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适当辅导。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予以归纳:
对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时,一般在方程两边各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       活动1的学习效果;

(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要适当;

(3)       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4)       学生语言表述的准确性。



问题(1)中选择以解决问题作为本课的开端,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对比,发现问题,设置矛盾冲突,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问题(2)中两个方程的对比才是本课真正的导入。通过对比学生很容易发现两个方程之间的一些联系与区别,进而引发联想,促使学生继续探究。




问题(3)中,学生利用问题(2)中两个方程的对比去联想、去总结、去尝试,在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的引导下,解决了一个新的数学问题。这个过程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配方法的关键在于如何配方,随着解题的不断深入,学生必然不满足于单纯表面的发现,或者是凭经验去寻找答案,而更希望是通过理性的思维去推理,问题(2)的给出就是提醒和引导学生去做进一步的探究。


配方法的使用在中学数学中是非常广泛的,在此研究配方规律有利于学生在今后学习中熟练使用配方法。这种教学过程对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活动3】
问题1
解方程
你有什么新发现?如何处理?







问题2
解方程
你有什么新发现?如何处理?






布置作业:
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
(2);
(3);
(4)。



教师提出问题1:
学生分组解答,会发现:①本题需要将一次项移项到等号左边;②单纯应用在方程两边各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的方法,不能达到使
方程的等号左边是一个完全平方式的目的。
教师引导学生回到活动2去观察特征。学生讨论总结,得出活动2的结论是针对二次项系数为1的议程的,那么,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方程如何处理?
学生继续讨论,并发表见解。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需要利用等式的性质将二次项系数化1。
教师提出问题2。
学生分组解答,会发现:配方后出现完全平方式等于负数的情况。
教师提示: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它说明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无实数根。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后应重点关注:
(1)               解题思路是否清晰,解题过程是否规范;
(2)               能否熟练运用配方法解决不同特征的一元二次方程。





在活动2中,学生对配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实际上这种认识还很片面,不具有普遍性和完整性。
要将配方法应用于一般性的题中,针对不同的条件,不同的环境,会出现很好新的问题:如二次项系数不1的方程如何配方;配方后的方程无意义如何处理等。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给出问题12,实际上是给学生设置两个疑问。
学生伴随着不断的质疑、解疑,不但完善了学生的思维,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注意到数学的严谨性,熟悉了一种数学方法的学习过程,也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学生巩固、提高。通过课后作业,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可以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加以启发,引导他们探索其他的解法,从而为下一节课的内容进行铺垫。
板书设计
一、提出问题
二、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1、移项;
                                  2、二次项系数化1;
3、配方;
4、开方;
5、写出方程的解。
三、巩固练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09:31:53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教学方式以教师启发讲授,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为主,并与体验学习相结合,使学生不但学到了认识知识、总结规律的方法,也使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合作的精神。但其中也还有些许遗憾:①学生在课堂上思考得比较多,但是思考的深度不够,同学之间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且没有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运用。②本节课绝大多数同学能够集中注意力,但是还是有少部分同学的注意力一直没有被所吸引,没有认真思考和交流。
2、在教学中最关键的是让学生掌握配方。配方的对象是含有未知数的二次三项式,其理论依据是完全平方式,配方的方法是通过添项: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对学生来说,要理解和掌握它,确实感到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及课后批改中发现学生出现以下几个问题:①在利用添项来使等式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公式时,等式的右边忘了加。解决的办法是加强等式的性质;②在开平方这一步骤中,学生要么只有正、没有负,要么右边忘了开方。解决的办法是再现平方根的意义,不断练习;③当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的系数不为1时,在添项这一步骤时,没有将系数化为1,就直接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解决的办法是规范配方法的步骤,教师提醒配方前二次项的系数是不是为1,为1才可以配方,不为1,要先化为1才可以配方。
3、我所教的九(5)班是一个普通班,学生基础不扎实,对完全平方式掌握不熟练。一节课40分钟上这节课感觉时间有些紧,一些学生对二次项的系数是1的方程还可以用配方法解,但对解二次项的系数不是1的方程就觉得困难。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将分两节上,一节先练好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的系数是1的方程,第二节再练解二次项的系数不是1的方程。
4、今后的教学还是要狠抓双基,强化计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19: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