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24.2.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0-22 09:18
标题: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24.2.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材分析

圆的教学在平面几何中乃至整个中学教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又比较广泛,又是在学习了圆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的直线和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作铺垫的一节课,在今后的解题及几何证明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一,初二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分析力,归纳力和根据他们的特点,通过复习旧知引入这节课内容,通过点与圆的相对运动,揭示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对探索过程的反思,进一步强化对分类和化归思想的认识。   

                          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OP=d,则有:点P在圆外<=>d>r;点P在圆上<=>d=r;点P在圆内<=>d<r及其运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结论

   2.难点: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0-22 09:19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一】
复习
    1.圆的两种定义是什么?
    2.你能至少举例两个说明圆是如何形成的?
    3.圆形成后圆上这些点到圆心的距离如何?
    4.如果在圆外有一点呢?圆内呢?请你画图想一想.
检查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
    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好铺垫
【活动二】探索新知
由上面的画图以及所学知识,可知:    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为OP=d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      点P在圆外<=>d>r
P在圆上<=>d=r
P在圆内<=>d<r
观察思考, 体验数学建模思想
通过对新知识形成过程,进一步强化对分类和化归思想的认识
【活动三】
应用新知1
1⊙O的半径10cmABC三点到圆心的距离分别为8cm10cm12cm,则点ABC⊙O的位置关系是:
A在           
B在            
C
参与计算,初步应用新知
尝试理论指导实践,体验成功
【活动四】
应用新知2
问2:已知矩形ABCD的边AB=3厘米,AD=4厘米
(1)以点A为圆心,3厘米为半径作圆A,则点BCD与圆A的位置关系如何?
(2)以点A为圆心,4厘米为半径作圆A,则点BCD与圆A的位置关系如何?
(3)以点A为圆心,5厘米为半径作圆A,则点BCD与圆A的位置关系如何?
学生探索完成提出的问题
参与计算,体验成功
【活动四】
应用新知3
   问3:在⊙O中,点M⊙O的最小距离为3,最大距离是19,那么⊙O的半径为(         )
问题答案不完整,只得出一种答案
参与计算,体验成功
【活动五】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你对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了什么收获和体会?
   学生总结和反思
帮助学生理清知识
【活动五】
布置作业
课本P101习题 1
巩固知识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24.2.1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P在圆外 <=> d>r
      点P在圆上 <=> d=r
      点P在圆内 <=> d<r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0-22 09:19
教学反思

     在《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中,我从复习旧知引入,让学生了解到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变化,从而分析归纳出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紧接着引导学生探索三种位置关系下圆心到点的距离与圆半径的大小关系,并联系实际,由应用新知2、3 进行练习,最后达到解决实际问题。对比以前在上《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时,通过复习旧知引入和创设情境引入比较,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效果要好一点,这可从学生课堂练习表现出来,学生掌握知识要好些,通过创设情境引入,可以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课堂更活跃,但从学生课堂练习来看,收效不算很好。


作者: luyg1968    时间: 2014-11-17 19:05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