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警惕“探究教学”的误区
[打印本页]
作者:
hlzds
时间:
2008-12-19 09:49
标题:
警惕“探究教学”的误区
江苏省连云港市墟沟实验小学 傅海洋
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让我们发现了在经历探究活动中学生身上焕发出的巨大的学习潜质。探究教学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才能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内化知识完成学习任务,才能使活动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一种学习习惯。但有不少教师对探究教学认识有偏差,致使课堂中的探究教学泛化、教学行为变形。
笔者在一次“深化课程改革汇课活动”中接触了这样一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
教师:小朋友,怎样记“树”字?
学生1:树,左中右结构,左边“木”字旁,中间“又”字,右边一个“寸”字,合起来就是“树”字。
教师:还有其它记忆方法吗?
学生2:树,“村”字中间放个“又”字,合起来就是“树”字。
教师:真聪明,还有其他记忆方法吗?
学生3:树,左边是“权”字,右边是“寸”,合起来是“树”字。
教师:很好,还有其它记忆方法吗?
学生4:树,左边是“松”字去掉“公”,右边是“对”字,合起来是“树”字。
教师:不错,还有其它记忆方法吗?
学生5:树,右边是“林”字半边,右边是“对”字,合起来是“树”字。
教师:了不起,还有其它记忆方法吗?
学生6:树,左边是“机”字去掉“几”,右边是“对”字,合起来是“树”字。
教师:太好了,还有其它记忆方法吗?
学生7:树,左边是“村”字去掉“寸”,右边是“过”字去掉“走之底”,合起来是“树”字。
教师:真聪明,还有其它记忆方法吗?
……
从课堂教学看,教师采用了“探究教学”的教法,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了探究,并且也有对生字字形结构分析的成果,但这种“发现”、“探究”有价值吗?对学生识记生字有帮助吗?
笔者认为,小学生不同于成人,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一般不可能自觉地学习,他们不是科学家,他们的探究活动是幼稚的,是漫无目的的。不同的学生学习行动和学习策略是不同的,有些学生主要是视觉学习者,有些学生是听觉学习者,有些学生则是触觉学习者。有些学生的学习偏重印刷文字的,通过读书会轻而易举地学习;有些学生是“群体相互影响”学习者,在与他人相互影响时会学的最好。他们开展探究活动,需要教师的精心、有效的引导。问题的方向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起点,教师对教学任务要心中有数,要注意问题的有效性,要沿着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进行教学,否则学生的探究就迷失了方向。不难看出上述教学中教师为了体现“教”的启发性、“学”的创造性,但由于对探究教学的认识模糊,结果把本来简单的学习任务,弄得学生朝着复杂的方向发展。我们知道,探究式教学的实质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探究活动更应该减少歧路,精简岔道,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要体现,方向要正确,教学目标务必弄清楚,教师要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向导,以便于学生集中精力探究问题。尽量避免让学生经历众多的迷途,进而打通学生解决问题的道路,直到问题解决。而在上述课堂教学中,我们却看不到教师有效的“引领”,相反的教师不但不为学生铺平前进的道路,反而因泛化的探究使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了,虽然学生在这样的探究中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但他们的探究活动相对学习任务来说是盲目的,换句话说他们的探究对完成学习任务几乎没有帮助。此时他们的兴趣仅仅是单纯的“表现欲”,没有转化为有意识地建构知识的探究学习,学生的思维“云里雾里”地漫游,本来很容易形成的知识构建变得越来越困难了。当然,课堂上学生这种探究的热情需要保护,但教师必须当机立断巧妙地扭转教学方向,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否则,如此泛化的探究不但不能帮助学生识字,反而使学生对生字的识记越来越复杂,越学越糊涂!
课改倡导各科教学要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但笔者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学科知识都适合探究性学习方式,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模式和特点,教学中教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背景、实际应用和作用。教师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导师,应该具有广泛、多元、开放的眼光,结合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引领学生有效地探究未知的领域,要鼓励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那些诸如体现事物名称、概念等陈述性知识就不需要学生花费时间去进行所谓的探究,学生只需要通过听教师讲述、自己阅读、意会理解等方式就完全可以掌握的。不需要探究的问题而进行探究,东施效颦、无病呻吟,是对探究教学的作用及价值的贬损和摧毁,导致探究教学的浅层化、庸俗化。这样泛化的“探究教学”不可取!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