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一、复习旧知 | 播放课件 1、什么叫平行四边形?(课件2)什么叫梯形?(课件3)2、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有什么区别?(课件4) | 逐一观看课件(课件2、3、4) 并回答提问 | 巩固上节课知识 | |
二、动手操作 感受新知 | 1.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同学们已经学过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那么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呢? (1)教师演示。教师拿出一个用四根木条钉成的长方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为什么没有变?(课件5) (2)对比。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它容易变形,也就是不稳定性。 你能举出例子日常生活中应用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这一性质的应用吗? | (1)动手操作。学生自己把准备的长方形框拉成了平行四边形,并动手测量一下两线对边是否还平行。 (2)归纳。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学生观看课件对比 学生回答后出示课件(课件6、7) | 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学习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特征 | |
三:探究新知 |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分的名称。 (1)认识并找出相对应的底平行四边形的底。折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引导高和底。(课件8) (2) 画平行四边形的高。(课件9、10、11) 2.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 (1)结合图说明,说一说梯形各个部分的名称。(课件13) 总结:梯形的高只能从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中任意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 3、认识等腰梯形。教师播放课件 | 学生观看课件并跟随讲解一起画。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底的定义。从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点足之间的线段叫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观看课件并回答:提问:梯形的高是从哪一边到哪一边的垂线?高能不能画在腰上?分清梯形的底和腰。 再想一想,你怎样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梯形的底和腰是根据对否平行来区分的。 (1)小组研究:每组一个等腰梯形,研究它的特点。 (2)小组交流汇报。 对折后两腰相等,并且重合。用尺子测量后,也同样得到两腰相等的特征。(课件17) | 教师讲解后, (1).学生动手画高,72页“做一做”第2题。73页1题。 (2).画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高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课件12) 完成72页做一做2,73页1题 。在梯形中试画高。(课件14、15、16) 概括。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 |
四、巩固练习 | 1、73页3题。剪一剪。 在平行四边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都是梯形。 在梯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有一个是平行四边形。那么另一个图形是什么形呢?在梯形里画一条线,把它分割成两个梯形。 | 学生回答后播放课件(课件18) 学生回答后播放课件(课件19) | 所学知识的拓展,开拓学生的思维,感受学习乐趣。 | |
五、课堂小结: | 你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 学生谈收获和体会 | 让同学及时回顾本节课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进行反馈,系统输理知识点,做到当堂学习当堂巩固,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 |
六、作业: | ||||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 ||||
全部课件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
1、在课堂上教师奖励、用语言鼓励学生 2、学生互相鼓励、评价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练习进行鼓励、表扬等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