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0-17 07:27
标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一、教材分析:
《运动与摩擦力》是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了重力、弹力、反冲力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课教学,要让学生建立起有关摩擦力的科学概念,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重要因素,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二、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技能,基本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加之此前了解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力,学会了测量力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较抽象的摩擦力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2、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过程与方法:
1、 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2、 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3、 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认准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新旧轮胎的对比、新旧鞋底的对比。(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会磨损花纹)。
汽车在路面上行驰,人走路都会跟路面产生摩擦,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运动与摩擦力》。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生活入手导入新课,不仅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也会让学生感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物体运动与摩擦力:
1、什么是摩擦力。
请同学们把手放在桌面上拖动,体会一下手有什么感觉?用了多大的力?把手离开桌面做同样的运动,感觉用了多大的力?对比一下,两次用力大小有什么不同?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汇报:
   师小结:噢!原来是你的手在桌面上拖动时,有一种力在阻碍你运动呀!我们把这种力就称为摩擦力,那你们知道科学家对这个力是怎么下定义的吗?
   课件出示: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因此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设计意图】:此活动让学生从感知、体验摩擦力入手,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自己总结出摩擦力的概念。
什么摩擦力我们已经知道了,那么摩擦力的大小可以测量吗?
2、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阅读课本第79页第8自然段,看看摩擦力的大小如何测量。
教师演示并讲解: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相当于是它受到的摩擦力;拉力要使物体运动起来,就像拔河比赛的一方,摩擦力阻碍物体运动,像拔河比赛的另一方,当拉力加大到刚能克服摩擦力的阻碍作用时,物体就运动起来了。想一想,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呢?
学生分组活动:测量几种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课的教学的重点,教师采用演示讲解得教学方法,有利于突破难点,同时让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感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大小是相等的。
通过测量,你们看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一样吗?它们受到的摩擦力与什么有关系呢?
(三):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学生讨论影响摩擦力大小得因素。
2、学生汇报。
3、确定研究问题。
看来,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还不少,本节课我们就选择其中的“接触面和重量”来研究吧!
4、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状况的关系。
(1)、推测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状况的关系。
(2 )、设计实验检验推测。
   出示材料:钩码、测力计、沙纸。
   讨论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不改变什么条件,怎么办?
   汇报实验计划。
   教师小结:这组对比实验我们要改变的条件是:接触面光滑程度,不改变的条件是:钩码的数量。
(3)、学生分组活动,完成课本第81页表格。
(4)、汇报交流活动结果,得出结论:
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5、 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1)、推测“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2)、设计实验验证推测。
(3)、分组活动,完成81页表格。
(4)、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小。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采用“提出问题——推测结果——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四步完成,不仅使学生经历了完整的探究过程,也让学生形成了认准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培养了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
摩擦力的大小除与接触面的状况,物体的轻重有关系外,还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课外试试。
板书设计: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0-17 07:28
运动与摩擦力

               
                                   

                                                                                                接触面光滑程度   光滑小   粗糙大

`-                                                                   摩擦力的大小'               
                           
                                                                                                 轻 重     轻 小   重 大
                           

六、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表格及方案如下: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自我
评价
小组成员评价
教师评价

情绪状态

A、学习兴趣浓厚,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B、对所学内容比较感兴趣,有一定的好奇心。
C、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没有好奇心。





参与状态



A、积极参加学习活动,认真观察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B、参加了学习活动,参与了观察和实验,没有自己动手操作,发言不够主动。
C、没有参与活动,成了旁观者。





交往状态

A、认真讨论和交流,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友好分工,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B、参加了讨论和交流,对别人的看法不太在意,只顾讲述自己的观点。
C、没有参与讨论和交流,不倾听别人的看法,也不陈述自己的观点。





思维状态

A、能围绕讨论的问题积极动脑思考,在活动的过程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某些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敢于质疑。
B、认真思考,但思维容易受他人影响,缺少独到之处。
C、不认真思考,人云亦云。



备注
A (5分)     B(4分)    C(3分)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0-17 07:28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节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学习获得知识的探究课。是一节能够充分体现“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组织教学”这一核心理念的课程。
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精心准备学习材料,确保收集到可靠的证据
收集证据是科学探究的关键环节,当我们引导学生收集证据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证据的可靠性。教学中,在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之间的关系时,为学生准备了玻璃板和砂纸两种截然不同的接触面,利用这样的材料进行探究,学生很容易获得可靠的数据,从而获得科学的结论。
2、要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有效调控。
新的科学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生成新的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有时会扯得太远,有时会钻进牛角尖……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有效调控。教师要关注着每个孩子的一举一动,扯得太远的要帮助他们回到主题上来,钻进牛角尖的,要帮助他们跳出来,及时解决他们在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探究有实效。比如本课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进行了两个方面问题的研究,其中“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之间的关系”是本课的一个研究重点,在这个探究活动中,学生会进行一些不正确的操作,这要教师细心指导。
3、 要处理好“扶”和“放”的关系。
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关系”和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前一个探究活动,教师可以采用“扶”的方法,从提出问题到猜想和假设到设计方案、收集证据、获得结论,引领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那么在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就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这样由“扶”到“放”学生掌握了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了科学探究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加有效。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