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一、 创设情境,感知特征 1、 谈话引入 (例1) 2、 初步感知 3、 寻找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三、尝试制图,加深理解 1、 明确制图步骤 2、 尝试制图 (例2) 3、 交流评价 师课件演示绘图过程。 4、 解决问题,分析预测 四、运用实践,合理推测 五、课堂总结: | 1、课件出示参观人数数据。提问:这么多数据,看起来不太方便。怎样整理,可以使这些数据更清楚呢? 2、(出示条形统计图),说说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的好处是什么? 3、(出示折线统计图)。 (1)提问:你发现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电脑出示问题) (2)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3)教学肯定学生的积级表现,总结指出:折线统计图的折线是由线段将一些点顺次连结构成的。 (4)请学生比较上述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提问: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 出示某羽绒服店销售情况统计图。 2、 提问: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如果你是该厂的销售经理或顾客看到图中的信息会做出什么决策? 1、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的学习,来说说你的收获,谈谈你的心情。 2、布置作业。 | 1、学生根据提问回答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认识折线统计图,并知其特点和作用。 3、学生讨论交流 4、学生相互讨论,引导学生相互补充,教师适当点拨,最后总结。 | 1、通过与学生谈话交流,播放科技馆有关图片为引子激发兴趣,巧妙地复习了条形统计图的特征,折线统计图的出示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2、以“科技馆的工作人员为什么制成折线统计图而不制成条形统计图”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认识折线统计图,并知其特点和作用。让学生找生活中的统计图,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完全放手让学生经历“讨论制图步骤——独立制图——展示交流——分析预测”的全过程,加深了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 |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 ||||
折线统计图 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的情况 制图方法:描点、标数、连线。 分析趋势——合理推测——服务生活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