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一、谈话入题,激发兴趣。 二、揭题看图,添补内容。 三、学习例文,掌握方法。四、选择景物,练习说话。五、汇报交流,互评互改。六、补充开头,加上结尾。 |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与同学交流,去总结学习方法。老师只是起到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 | 学生能把图上的一处景物描写具体,做到动静结合,用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 学生能会写一篇写景物类的习作。 | ||
板书设计 | |||||
挂 图 例 文 习 作 写什么? 小 鱼 这 里 真 美 (景物) 怎么写? (图示)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
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写景物类的习作,而且能运用学过的一些词句。学得比较轻松,很乐意写作文。 | |||||
教学反思 | |||||
1、以《新课程标准》的习作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为指导。 2、深入的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重难点,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环节:复习、入题、看图、说图、例文、仿写、练习等,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让学生由不会到学会,由学会到运用,这也是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 3、在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特点,展开合理想象,学会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把内容写具体”这个重难点内容时,主要是运用比较直观、形象的图示方法,用形象的符号来提示学生把景色写美,把动物写活。很自然地突出了教学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4、以总结传授方法为主,形成作文类别的模块,每个模块又有一个基本结构图,这样,长期积累下来,学生就没有害怕作文的心理了,每当学生看到习作要求时,只要判断出是写什么的,他的心里马上就会出现一个结构图,也是列作文提纲的过程,学生很快就能写作了,也不会离题了。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比较乐意多写作文,远远超出了《课标》的“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的要求。 5、本节课是一节镇级探讨课,得到当时听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都认为是一节很好的习作示范课。学生学得比较轻松,学得比较扎实。假如让我重新上一次,我会上得更好。 |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