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一面》同步练习作业题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9 17:20
标题: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一面》同步练习作业题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一面》同步练习作业题
《一面》练习设计一
一、默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本文表示时间的语句。
2、画出本文表示地点的语句。
3、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这篇文章记事写人,重点放在写人上,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
三、全文以空行隔开,分两部分。
1、第一部分共38段,主要内容可概述为三层:“我”去内山书店的原因,内山老板热情接待“我”,“我”有幸见了鲁迅“一面”。根据上述概括将第一部分划分为四种不同的层次,请指出正确的一种,并说明理由。( )
A、⑴ ⑵ ⒄ ⒅
B、⑴ ⑵ ⑶ ⒅ ⒆
C、⑴ ⑵ ⑶ ⒄ ⒅ 38
D、⑴ ⑵ ⑸ ⒄ ⒅ 38
2、有人认为删去第二部分,文章会更精练、更集中、更符合回忆录的写法。你觉得这种意见对不对?为什么?
答:
四、作者的笔触引着我们进入内山书店:像摄影机一样实录往事;焦点聚在鲁迅身上,形象光彩照人。
1、口头介绍下列“镜头”:
书店的全景 书架一角的近景 一本书的特写
2、看看作者对鲁迅外貌的描写是如何由远及近、从粗到细,逐步“摄制”成的。
五、回忆性文章的用语,常蕴含着作者的深情。请结合括号里的提示,揣摩加黑词语的含义和感情色彩。
1、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理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结结巴巴”本意指口吃,用在这里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一种神态和感情?“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要“向四周望”?为什么“没有蹦出”鲁迅的名字?这又表现出作者的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公司为防止我们“揩油”,衣衫上一只袋都没有缝)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为什么不直接写“掏出那块银元”,而要加上“带着体温的”这样起修饰作用的定语?为什么要强调说明“他的手多瘦啊”,“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作者这时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恭敬地鞠了一躬”,作者这时又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六、下边是本文开头三处伏笔,试指出下文与这三处伏笔的照应之处。
1、“我”本来要去接班,但还要等半个钟头。
2、“我”是一个因为繁重的劳动而“困软得很”的穷售票员。
3、“我”不到别处,而到内山书店去歇歇。
七、破折号在本文中有如下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提示,③表插说,④表话题转换,⑤表话没说完。请辨析下边的例子:
1、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
2、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
3、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胡辨出……( )
4、一个矮小而结实的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
5、……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
6、“哦!您,您就是——”( )
7、我……摸摸里衫上的袋——袋里只剩一块多钱……( )
8、那种正直而慈详的眼光,使我立该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
9、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
答案
一、 1、 一九三二年秋天,一天中午,还要等半个钟头的样子,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一九三六年十月。
2、 上海,虹口公园,内山书店,店里,店后面长台子旁边,南面,北面,里面,书店的门。
3、 起因:接班还要等半个钟头,到内山书店躲雨,歇歇。经过: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与鲁迅会面、交谈并接受赠书。结果:从“一面”中受到巨大鼓舞和影响。
二、 这篇文章着重刻画人物。文章中虽有不少记事的成分,但这些记事是为了交代时代背景、描写人物出现的具体环境,记事还是为了刻画人物。重点放在人物刻画上,意在突出主要人物鲁迅的高尚品格;这也正是这篇文章记叙的重点。
三、 1、 (C),正确,符合主要内容的概述。(A),不对,第⑴段只交代了年代、地点和人物,没有交代“我”去内山书店的原因,不符合主要内容第一层的概述。(B),不对,第⑾段写鲁迅出来,已属于第三层的开头。(D),不对,第③④两段已属于第二层的开头部分。
2、 这种意见不对。第二部分既是沉痛的悼念,又是冷静的思索,表现了“一面”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这部分的抒情和议论,画龙点睛的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四、 ⑴ 书店的全景:“店里空荡荡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店后面长台子旁边有两个人用日本话在谈笑。”书架一角的近景:“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一本书的特写:“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
五 1、 “结结巴巴”,显示出作者突然发现自己崇敬、热爱的鲁迅先生就站在身边,一种深感激动的神态和幸福的心情,难于用言语来表达。作者要“向四周望一望”,表现出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和险恶,怕有密探之流在旁边。作者阿累,当时是“左翼剧联”成员、中共地下党员,养成了高度警惕的习惯。“没有蹦出”鲁迅先生的名字,一是当时环境的险恶,不能暴露鲁迅;二是作者有意强压自己的感情,竭力保护鲁迅。这表现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由衷敬爱之情。
2、 “带着体温的”银元,表明这是作者艰苦劳动所得,虽少却很珍贵。“他的手多瘦啊”,意在表现鲁迅忧国忧民,操劳一生,作出了极大的自我牺牲。“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是作者被鲁迅的崇高品质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所深深感动。“恭敬地鞠了一躬”,是作者对鲁迅的由衷感谢和崇敬。
六、 1、 暗示与鲁迅会面的时间短暂,给下文“我”与鲁迅仅见“一面”所受到的巨大鼓舞和影响,埋下伏笔。
2、 给下文“我”买书缺钱产生困窘,由鲁迅帮助解决,因而更加崇敬鲁迅,埋下伏笔。
3、“我”是个进步青年,内山书店出售进步书刊,“我”到内山书店歇歇,翻阅书籍,能汲取知识和力量。这为下文看到鲁迅译著,会见鲁迅,埋下伏笔。
七 1、 (⑤)
2、 (④)
3、 (③)
4、 (①)
5、 (④)
6、 (⑤)
7、 (①)
8、 (①)
9、 (②)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