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乡土教材太“快餐 [打印本页]

作者: 百花齐放    时间: 2008-12-14 20:45
标题: 乡土教材太“快餐
“还记得你说家是唯一的城堡……乡间的歌谣永远的依靠,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一唱起周杰伦的《稻香》,哪个90后的孩子不是张口就来,可真要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家乡,大部分孩子又都会语塞,说不清楚家乡到底为什么美好。  学生对家乡没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亲切感,这和他们的阅历不足有关,更和我们的教育薄弱相关。据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调查,虽然目前乡土材料在学生教材中篇幅大增,但学生真正阅读这些内容的时间却非常有限。尤其是在中学,孩子根本就没时间和精力来“阅读”家乡。
  12月11日,省内一批专家学者专门聚到一起,讨论如何从另一个角度把“乡土文化”种植到学生的情感土壤里去。这场研讨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教育报刊总社教师周刊联合主办。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程的一部分主导权下放到了学校和教师手里,省里一下子涌现出了不少主打“乡土品牌”的教师和一系列以各地材料为基本素材的校本教材。这些教材的出现确实让人觉得耳目一新。但此后,当各个县市都开始推广标榜“家乡美”的乡土教材时,家长们就能明显感觉到这些教材的表面性。多数乡土教材都只停留在悉数本地特产、美景、小吃等方面,是快餐文化的典型。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周谷平认为:“当务之急是把乡土教育提升到精神层面。”
  杭州外国语学校校长助理沈启正老师结合一线经验说,虽然各校都在搞乡土教育,但多流于形式,没有切实跻身到教学系统中。其实,在高中教育中随处可见乡土教育的平台。
  例如,在新课改实行后,各高中都要求修满一定的学分才能毕业,并且不同学校有不同学分要求。这就要求各校通过开设选修课来满足学生修学分的要求,恰是在这个环节,形成了高中教学一块空白。
  “高中选修课一周只有一次,时间容量很小,老师没法开宏大的课题与学生做深入讨论。所以,现在很多高中的选修课开了围棋、象棋等一些技能型的课程,我觉得很不合适,这类课程最好在小学、初中阶段开设,益智又娱乐。到了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大量补充精神营养,从这个角度看,贯穿本土精神的乡土文化就是个非常不错的材料。”沈启正说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