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10-7 14:58:41
|
只看该作者
环节三:
谈话:老师这儿有6个小熊卡片,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等老师分好了,再睁开眼睛,看看谁能钻到老师的心里去,猜到老师是怎样分的?
出示:6个小熊卡片,每2个一份。
学生小组讨论,分组汇报:
可能是:6个小熊卡片,每2个一份,分成了3份;也可能是6个小熊卡片,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2个。
师:这两种分法有什么共同特点吗?(都是平均分)
师: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6个小熊卡片,每2个一份,分成了( )份; 6个小熊卡片,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 )个;每2个小熊卡片一份,分成了3份,一共有( )个。
小结:看图不仅可以看出是怎样分的,还可以根据分法求出总数。
【课后反思】
认识平均分是学习除法的重要基础,平均分的认识对后续的除法学习非常重要。但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的二年级学生对平均分配缺乏丰富的感性认识,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也有限,清晰分辨两种分法的不同对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
本节课,在教师一步步引导下,通过看、想、说、摆、猜、提问题一系列有趣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丰富学生对平均分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两种分法文字表达的含义,从而把语言文字的表达,和具体操作的过程联系起来,在脑海里建立起平均分在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对两种分法不同的过程和共同的结果有了深入清晰的认识。突破了平均分的难点,认识除法也就水到渠成了。
认识平均分重在一个“分”字,引导学生用实物来分,是必经的一个过程。但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用实物来分会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在学生进行适当的实物均分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用线段、圆圈、三角形等简单图形代替实物,画出分法。这样既可以巩固、深化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又向学生渗透了简单、明了、高效的符号化思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