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陈涉世家》优秀教案和教学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0-6 16:55
标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陈涉世家》优秀教案和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陈涉世家》选自《史记 陈涉世家》的前半部分。作者司马迁用“不虚美,不隐恶”的世家笔法如实描述了两千多年前爆发的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学习,让学生增长历史知识,学习古人的智慧、胆识和节操,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上,对文言实词、虚词的一词多义和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的语法现象及常见的文言句式有了初步的认识,积累和掌握,形成了一定的文言文语感能力。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字词不是太难掌握,我只需提前布置预习,再在课堂上通过学生反复朗读,同桌邻桌上台展示分享,教师再在此基础上提示点拨就可以。

                     
教学目标
1.了解《史记》及有关常识。了解关于古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和变格。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2.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3.学习本文成功地塑造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形象和注重剪裁详略得当以突出重点的写法。
4.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国家多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陈涉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历史意义。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国家多作贡献。
过程与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必然性。掌握本文重点语句、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和文言判断句式以及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等。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突破方法:反复朗读,讨论交流,集体归纳
难点:对多义词不同含义的理解以及对文中有关迷信活动的正确理解。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揣摩人物语言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0-6 16:55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0-6 16:55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




1  导课:同学们,大家学过中国古代历史,能说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于哪个朝代,起义的领袖是谁吗?这场起义它揭开了推翻秦王朝革命战争的序幕。它是怎样爆发、策划和组织领导的?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记载这场农民起义情况的课文——《陈涉世家》
2、让学生根据预习以及以往掌握的文言文词、句式和语感能力及借助课文注释阅读课文,思考:
⑴《史记》是一部什么书?
陈胜吴广起义发生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
分段叫学生展示课文内容的学习情况(字词和文段大意)
教师巡回指导阅读并参加同桌之间的讨论。
3、按学习小组分别回答问题。

5、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2分钟)
6、学生分角色表演(2分钟)
7、教师讲评并作讲解。
8、让学生自主分析课文的结构并检查分析情况。
课文第一部分第1段写了什么内容?作用是啥?
唐雎在怎样的背景下出使秦国的?
课文的第二部分(34段)写唐雎同秦王斗争的几个回合?分别是什么?
课文的第三部分(5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取得了胜利,是情节的结局。你从哪些描写中看出来?
9、教师评价并补充。
10、由于唐雎的不畏强暴敢于斗争赢得了胜利,他个人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对这个胜利你怎么看?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1、学生聆听,进入情境。
2、根据教师的要求自主阅读课文,作圈点评。
3、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讨论阅读思考,并互相评价(同桌之间 ).
4、按学习小组讨论阅读思考,并推荐小组发言人。
5、倾听各小组的发言和教师的评价,根据个人实际做笔记。
教师归纳: 史记》是汉代司马迁编写的一部史书,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自黄帝之汉武帝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史记》史料翔实,文笔流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称之为“世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培养学生自己探究学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提高学生概括发言的水平,培养学会评价的习惯和整体把握阅读的能力。

锻炼学生展示探究结果的能力、胆量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


1、             根据人物说话语气、人物性格,集体朗读课文。思考:

(1)起义原因是什么?在文段中划出有关语句。

(2)陈胜、吴广是怎样谋划起义的?怎样看待他们所采取的迷信手段

(3)陈胜是农民起义领袖,作者对这一历史人物持什么态度?并说说理由。



讨论明确:直接原因是苛重的劳役和残酷的刑法。“发闾左適戍渔阳900人”,一次征发就900人,可见当时徭役之重;“失期,法皆斩”,说明秦法苛酷,从而表明起义是统治者逼出来的。
1、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天下苦秦久矣”,道出了秦王朝的残酷统治及广大平民百姓的怨恨之情。
2、分析了当时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提出借扶苏、项燕之名“为天下唱”的主张。
3、为起义制造舆论。采用“丹书鱼腹”“篝火狐鸣”等迷信方式,这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采取的斗争策略,说明陈胜、吴广的足智多谋。
作者对陈胜是肯定和赞扬的。“世家”是《史记》中为那些对全局有影响的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司马迁将陈胜与一般王侯齐观,可见对他首先发难的功绩是予以充分肯定的


引导学生领会课文基本内容,并把握人物性格塑造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


1、讨论本文的主题思想

提问:陈胜是农民起义领袖,作者对这一历史人物持什么态度?并说说理由。
学生思考讨论后展示最后又教师小结。

2、讨论本文的写作特色
学生讨论、指名发言交流,其余评价,教师小结:






2



3、                                          



教师明确小结:
一、作者对陈胜是肯定和赞扬的。“世家”是《史记》中为那些对全局有影响的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司马迁将陈胜与一般王侯齐观,可见对他首先发难的功绩是予以充分肯定的。
二、1.围绕中心来选材组材。文章围绕着秦末农民起义这一中心事件,详略得当地记叙了起义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作者首先简略地交代了主人公陈胜的身世和抱负,继而详写起义的原因、谋划情况、起义的经过及取得的胜利。条理清楚,主次分明。
2.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全文共写了三次对话。第1段陈胜与同伴们的对话,表现了他远大的志向和反抗意识;第2段陈胜与吴广的对话,反映了他们善于斗争的智慧和才能;第3段陈胜与戍卒的对话,表现出陈胜反抗阶级压迫的英雄气概。不仅如此,作者还善于根据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处境,写出对话的语气。如“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与“等死,死国可乎?”两句,皆为疑问句,但语气表达方式同中有异,前句“也”相当于“啊”,表达的语气肯定意味强些,表现了“佣耕者”对陈胜的话根本不相信;后句“乎”表达的语气委婉些,含有征询的意味。从而生动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教会学生学会总结

四、
文,


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基础训练册》上的题目。
2.书面整理本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的字。



掌握知识, 形成能力。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直接:失期,法皆斩
                   原因
谋划起义             根本:太难下苦秦久久矣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3.gif                策略——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舆论 (鱼腹藏书 篝火弧鸣)
                起义开始情形
                      起义迅猛发展
                    
                    各地响应起义-杀之以应陈涉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你能否正确地读出文中人物的说话语气,体会出人物的性格。
2   你能否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出现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几个特殊句式。
3   你能否运用历史知识和课文描述来分析人物形象。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0-6 16:55
教学反思

教学该课之前,感觉比较“恐怖”,相对于学生以前学过的文言文来说,文章实在是太长了。本身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就有一种畏惧心理,这样的一篇文言文又何从入手呢?于是,花了半个午自修的时间让学生先给文章中的生字词注音,然后读顺课文,因为学生回家后根本不会主动去读一篇文章的。接下来的第一课时,在整体感知的时候,学生多多少少能谈出点自己的理解,这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初步基础。在过程中结合学生体验,引起了学生相当的兴趣,很多学生都急于更深地了解与文章所述事件的有关历史。当此之时,我想,如果历史教材的编排能与语文相配合,那学习的效果将会好得多,两门课程的学习将是相互促进的。其实再难的文言文,只要认真读了,肯定多少会有一点理解;而学生现在非常欠缺的就是自主学习精神,学习方面非常被动。而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否需要自小学以来各门课程老师的共同努力?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