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桃花源记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28 17:50
标题:
桃花源记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者: 林萍
桃花源记
本文文字较为简易,且故事性较强,可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对于难懂的字词,教师稍作点拨即可。同时,要加强诵读练习,积累文中的成语及有价值的词汇,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另外,要让学生多收集资料,既要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又要看出他的无法克服的思想矛盾,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写法。教学中不妨运用视听及多媒体技术,采用诵读、讨论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激情增趣,领会情感,学懂课文。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汇。
3.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4、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理想勇往直前。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背诵课文。理解、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
难点:理解陶渊明笔下的这个扑朔迷离的桃源胜景的目的,正确评价“桃源式”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有一群人在秦朝时躲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那时候起,这群人就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直到东晋末年才被一个渔人发现。这个隐匿了五六百年的神秘地方就是桃花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的世界,去感受它的神奇吧!
二、检查预习
1.展示学生收集到的有关资料。
(在平时的常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搜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归纳总结。)
多媒体显示:
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陶渊明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格的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2.请同桌检查对方注音、解词等预习情况。
豁然开朗(huò) 屋舍俨然(yǎn) 阡陌交通(qiān mò)
黄发垂髫(tiáo) 便要还家(yāo) 刘子骥(jì) 诣太守(yì)
三、诵读和复述
1.课件展示[显示课题],配乐朗读。
2.请一位同学朗读,要求读出感情,咬准字音。
(读完后由同学做适当评价)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3.全班同学结合注解默读课文,准确把握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五分钟后请同学复述大意,复述时可适当增加自己的想象。复述不完整可由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据此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明确:课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可以按照逢桃花源、访桃花源、寻桃花源的顺序来复述。)
4.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然后反复自由朗读。
四、疏通词句
1、请学生找出文章中难解的、注解中没提到的、应特别予以重视的字词。
2、掌握课文注释的词语。(补充如下)
为业:靠……谋生。缘:沿。夹岸:夹着溪流两岸。杂:别的。
鲜美:鲜艳美丽。异:诧异。穷:穷尽。舍:舍弃,放弃。
豁然:开通、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平旷:平坦开阔。属:类。
悉:全。信然自乐:喜悦,心满意足。所从来:从哪儿来。咸:都。
问讯:打听消息。先世:祖先。妻子:妻子儿女。邑人:同乡人。
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焉:于之,从这里。间隔:断绝了往
来。皆:都。叹惋:感叹,惋惜。延:请。语告:告诉(他)说。
不足:不值得。既:已经。志:做记号。诣:拜见。如此:像这样。
遣:派。欣然:高兴地。
(教师可适当给学生讲解词语古今异义现象、词类活用现象等,但不宜细讲。有些词语应尽可能联系以前所学知识及相关知识,展开联想、加深理解。)
多媒体显示:
①古今异义词:
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芳草鲜美)
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阡陌交通)
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来此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魏晋)
今义:不管(连词)
缘 古义:沿 (缘溪行)
今义:缘故,缘分
延 古义:请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今义:延长、延伸
津 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后遂无问津者)
今义:口液
②一词多义
舍:舍弃 (便舍船) 房子 (屋舍俨然)
寻:寻找 (寻向所志) 不久 (寻病终)
志:做标记(处处志之) 标记(寻向所志)
向:以前(寻向所志) 对着(眈眈相向)
3、请学生找出难译的语句讨论作答。
(此项活动意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敢于直面疑难、大胆探索的热情。)4、学生合作完成全文通译(老师分任务到小组,再由小组上自由分配任务到个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五、布置作业
1.初步背诵全文。
2.积累文言词汇。
3.摘录一些谈理想的名人名言。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28 17:50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展示课件图片欣赏](云南风景名胜:文山文笔塔、丘北普者黑、富宁驼娘江、砚山裕仙湖、广南八宝田及世外桃源、麻栗坡老山、)欣赏完这一幅幅优美的图片,无不让人心生向往。
[展示课件]有一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
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今天让我们一起再访桃花源。
二、指名配乐朗读
(积极引导,充分评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勤读诗文的好习惯。)听了这位同学的精彩朗读,更增添了我们对桃花源的无比向往之情,也许同学们还有更多问题需要解决呢!
三、时空连线。[多媒体显示]
[各位同学,我向大家宣布一个好消息,今天我把远离我们1400多年曾到访桃源的渔人和桃源村里人请到了我们的课堂,现在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上台,也许我们有许多的问题等着他们来解答,现在请大家开怀畅“问”吧!]
众人为采访者,另指名二人为受访者(村里人,渔人).将课文内容展现出来。(准备好渔人、村长的服装、道具及回答同学们的问题的答案)
学前预设:
渔人你是怎么进入桃花源的?桃花源的景色怎么样?里面的人生活习惯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村里人你好,你们桃花源里有最高统治者吗?你们村民之间会有邻里不和打架斗殴偷窃的情况发生吗?你们为什么热情接待了渔人,又不让他告诉别的人?……
好,感谢两位先生为我们作耐心细致的解答。[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利用刚学过的口语交际“访谈”,让学生分别担任采访者和受访者(村里人,渔人),通过一问一答,来熟悉课文内容,这样避免了单调繁琐的串讲课文。]
四、概括桃花源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多媒体显示]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点击课件显示:美丽、神秘、幸福
1.桃花源美在何处?请以“这里 美,你看 。”为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例:这里屋舍美,你看房屋整整齐齐。)
学前预设:略
总结:桃花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桃花源美在环境幽雅,风景秀丽,美在资源丰富,美在静谧祥和。
2.桃花源神秘在何处?
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
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3.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
①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
②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
③渔人(侧面烘托):杀鸡作食,皆出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桃花源幸福表现在生活和平安定,丰衣足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检查了上节课翻译落实的情况,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了解,从整体上把握了全文内容。)
五、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主题
1.桃花源美在风景秀丽,美在民风淳朴,美在生活幸福,美在平等自由。不过,请同学们想—想,在东晋时代,这么美的地方真的存在吗?
2.有人说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
(本环节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他们去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学情预估:
问题一:
1.桃花源美在风景秀丽,美在民风淳朴,美在生活幸福,美在平等自由。不过,请同学们想—想,在东晋时代,这么美的地方真的存在吗?
生l:我认为不可能存在。因为当时政治黑暗,兵祸连绵,民不聊生,是个十分黑暗的社会,“桃花源”是由于作者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厌倦而虚构出的如仙境般的地方,它反映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生2:我认为桃花源是不存在的,社会动荡不安,官僚阶级贪污腐败,人民受着压迫,不会有这样的地方存在。并且后来渔人因失约而找不到桃花源的情节也暗示了这一点。
生3:我认为有可能存在,即使现在还有人迹罕至的地方,何况在一千年之前呢?
生4:我认为有可能存在,因为东晋虽然是个纷乱之世,不过,在这战乱频发的乱世之中,人们向往和平,肯定会有人带领心地善良的人,来到这与世无争的桃源绝境。冥冥之中,命运只让热爱这美丽且愿意保护这美丽地方的人来到这儿,享受美好生活。
问题二:
2、有人说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
生l:我认为陶渊明写《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的表现。在当时黑暗的社会,有人就心甘情愿地沉沦下去,有人则努力地去争取美好的生活,而陶渊明正是这后一种人的一个代表。他的《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唤起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大家都努力争取美好的生活。
生2:我认为陶渊明创造这样一个桃花源,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但渔人、太守和刘子骥最终都未找到桃花源的情节,暗示了桃花源的可望不可即,也体现了他的消极心态。
生3:我认为陶渊明是消极逃避现实的。因为在这乱世之中,作者的心已疲倦,厌烦了这混乱之世。想找到那样一个世外桃源,躲人桃源之中。
生4:我认为陶渊明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的,要不然他不会将桃花源写得那么美好,宛若仙境。这说明他心中还是向往美好生活的。
六、全文总结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那样一个战乱频仍,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黑暗社会里,深感痛苦和不满。但是要想改变社会现状又根本不可能,于是他只好弃官归隐,沽身自好,安贫乐道。他憧憬着那种没有君主、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劳动、风气淳朴、平等自由的理想社会,本文正是这种理想的生动写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农民的意志和愿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疑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这种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否定,也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思想。作者也明知这只是一种空想,无非借此寄托自己超然高举之思,开头、结尾的写法对此都有所暗示,桃源究在何处,没有具体点明,人们想再访也不可得。
七、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近了陶渊明,了解了陶渊明。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还带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他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否定,还是值得肯定的。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多少年过去了,于东晋时代相比,如今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不必去追求陶渊明笔下那可望不可及的桃花源因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已经涌现了许多不是桃花园却胜似桃园的人间仙境,不信请看:
[展示课件图片欣赏]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往一种没有剥削与压迫的幸福美好生活,这是我们应学习的。古人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当关注社会,树立一种远大的理想,将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创造更多更美的桃源。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完成书后思考练习。
2.写作练习
《我心中的桃花源》字数不限。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