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数学用字母表示数听课感想笔记评课记录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9-26 10:37
标题: 小学数学用字母表示数听课感想笔记评课记录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9-26 10:37 编辑

观摩课《用字母表示数》听课体会
学生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抽象、显得较枯燥的。而且用字母表示数的许多知识和规则与小学生原来的认识和习惯是不同的,而这些知识和规则又是学习简易方程以及将来学习代数的主要基础。本节课基本上是放手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生先合作讨论,然后自主完成,最后再拿出来大家交流。这种学习方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认为老师在这一环节处理的很恰当,值得我学习。另外本节课学生在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中自由地发表各自的想法、观点,使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也轻松。在玩中学,乐中悟,充分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再一次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乐趣。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9-26 10:37
《用字母表示数》听课反思
听了江苏青年名师张奇华老师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听完了课,久久不能平静,同样的内容,为什么这样的课如行云流水,如阳春白雪,所有的环节那么自然,那么和谐,那么体现出数学文化的味道,这恐怕是值得我们很多人反思的。下面就几个片段谈谈我的一些反思。
       片段一:
      师:我这里有一个储蓄罐,里面放了5个硬币,可以贴一个标签吗?
      生:贴一个5.
     师:另外一个储蓄罐,你们猜猜有多少钱?老师顺手摇了摇。
     生:10元、15元、20元、25元,学生纷纷猜出了自己认为的数字。
     师:看来这个里面的钱还不好猜,用一个什么来表示呢?贴一个标签写多少呢?
     生:?、a、x
    师:那么我们选择一个a,那么这两个储蓄罐的钱一共是多少呢?
    生1:a+5
    生2:a+5=b
    生3: a+5=x
    生4:只要是字母都行。
    生5:a5
    师:“+”号呢?丢了吗?是不是a+5不像个结果,而a5像结果呢?实际上a+5=a+5,左边的a+5,表示第一个储蓄罐的钱加第二个储蓄罐的钱,右边的表示什么呢?
       教师把第一个储蓄罐的钱倒出来,然后往另外一个储蓄罐里放,边放边让学生数,a+1、a+2、a+3、a+4、a+5。
   师:右边的a+5是什么呢?
  生:是结果。
   师:对了,那么应该怎么读呢?左边读的慢一些,右边读的快一些......
  
【反思:这是一个过程,一个字母表示未知数,字母式表示运算、结果、数量、关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参与整个活动,在活动中一点点渗透字母式的功能,学生经历了过程,收获了经验,渗透了文化,建立了思想,给人的感觉是那么清新、那么的自然、那么的和谐、那么的无痕。】

    片段二:

   练习:1、有一个罐有a块糖,拿走8块,还有多少?

              2、有一个罐有a块糖,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多少个?

              3、有一个罐有a块糖,3罐有多少个?

  生1:a-8

  生2:a÷4

生3:a×3     3×a

师:第3道题中的“×”就和字母中的x一样,很容易混淆,含字母的乘法算式一般怎么办呢?

教师环视教室,只有一个学生举手,教师随即打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仔细默读几条规定,之后边看规定,边做练习。

     【反思:教师为什么不叫起那个举手的学生呢?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思考的环节,一个学生举手,说明只有一个学生可能会,也可能不会,这个环节中的知识是研究数学中的一个规定,规定是不需要探究的,它就是一个规定,理解就是了,所以教师安排了自己默读,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个环节体现的非常好。新课程实施以来,很多老师该讲的不讲了,什么都让学生探究,合作,实际上对于这些规定最好的方法就是学生自己去阅读、理解。】

       仅仅是两个片段就足以给我们很深的启发:

      一是对课标的理解。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教师在“四基”方面的综合体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经验和基本方法,这就是差距,当我们还在纠结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如何呈现的时候,江苏的课已经在通过“四基”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性素养了。

     二是对数学的理解。在张老师的课堂中,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传递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更多的是数学文化层面的东西。我们很多时候看到课堂上教师处理的是过程与结果、讲授与自学、生活与知识、猜测与推理等辩证的关系,这些在我们的课堂上很难捕捉到。

    三是对数学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今天这节课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9-26 10:38
《用字母表示数》听课后的感受
  今天早晨来到学校,接到领导的电话,第三节课要去三小听课,这时在忙乱中通知完本组成员,在自己上了二节课后,第二节一下就和一个组的同仁们一起赴康巴什三小听课,还是有一点点的晚了,去了课已经开始了,我们悄悄的进入后,坐下来听课了。

       这个老师代的也是五年级的课程,正好我也是,去了后,发现原来就听过这位老师的课,那节课讲的真好,今天有幸再次聆听。真的很高兴。

       这个老师先是通过游戏引入,游戏是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青蛙两张嘴---,让学生顺着往下说,最后让学生用一个符号或者一个字母来表示说一说,然后引出课题《用字母表示数》,接下让学生自学课本,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虽然自己还没有教学这节课了,听完后让自己的教学也有了一定的感触,先说一说这节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听了这位老师的课,让那个我恍然大悟,我们不能小看孩子的能力,有些时候孩子想的可比你全面,这位老师对课本的把握和利用和到位,一节课基本上都是由自己探究和自学课本来完成的,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慢慢去培养孩子的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孩子们不知学会了知识,而且是学会了能力,真正得到锻炼。

       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想法:虽然教师进行了精心的备课,可是学生就是不能明白你的思路,看似简单的一节课,最后上下来后发现学生不明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使得一节课的效果没有达到。这时想起今天组内评课的时候,一个老师说:“在上次听这位老师的课,那节课讲的真好,现在再一次听,发现老师的进步不是很大,而在这几天我们组内进行的听课中发现老师们的进步很大”,是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只有我们认真备课,打磨课堂,多听课,多学习,有朝一日我们每一个人的课都会向精品课靠近的。加油!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9-26 10:39
     《用字母表示数》的听课感想

                                                                  符亰燕

                                                                              

        小学生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抽象、显得较枯燥的。而且用字母表示数的许多知识和规则与小学生原来的认识和习惯是不同的,而这些知识和规则又是学习简易方程以及将来学习代数的主要基础。而在教学这一课时总是把我不好,这一次听了王老师的这节课,茅塞顿开。王老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旧知迁移诱导到新知学习,让学生完成了认知上的一次飞跃。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说说我对王老师这节课的认识:
       一、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王老师这节课恰当地运用了学生身边的教学素材,比如:母子年龄、儿歌等,这些的设计使原来抽象的字母变得具体与富有情趣,并且王老师还现场提取数学信息,创设了老师和学生年龄对比的这一有趣的生活情境,营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这就切合了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原来的认知基础上的。
        二、重视学生自主与合作,讨论与交流的学习。
      这节课王老师基本上是放手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比如本节课中,教师提出:选用一个你自己喜欢的字母来表示自己的年龄,并用这个字母来表示你爸爸、妈妈等身边熟悉的人的年龄。学生先合作讨论,然后自主完成,最后再拿出来大家交流。这种学习方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认为王老师在这一环节处理的很恰当,值得我学习。
        三、教师和学生都处在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
      另外 本节课王老师精心创设了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由地发表各自的想法、观点,使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也轻松。比如:一个环节,教师采用了“数青蛙”的儿歌。课堂进行到此学生已有些疲劳,在此采用儿歌“数青蛙”,给学生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玩中学,乐中悟,充分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再一次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乐趣。
        全课教学设计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层层深入。既重视了知识本身的建构,又重视了课堂结构的建构,充分体现了学生从“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意义建构的学习过程,是一节“新、趣、活、实”的好课,也是我们学习好范例。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9-26 10:39
《用字母表示数》听课体会

南通市实验小学    朱莹



4月22日,海门育才小学举办的“有效教学   高效课堂”研讨活动呈现出的九节精彩课例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施伟主任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的不少启示。



一、找准学习的起点

由于学生对字母表示数并非一片空白,在先前的学习和作业中已有所接触,如运算律的归纳,算式谜的填写等。这是教学中可以利用学习资源。过去的教学常常从生活或是从儿歌中引入,学生的生活经验被充分运用了,但认知经验未能有效唤起,仿佛推倒原有的知识大厦,重新构建新的框架,这并非有效教学的最佳路径。本课从生活中的几个简单事例的谈话入手,如老师的身高、体重,从邮箱地址中寻找老师的姓名等,让学生初步感受字母可以表示一定的信息,但并非让学生的感知就此停止,而是很快将话题目转向字母的数学功能,即可以表示数。通过两道含有字母的算式“A+5=7  10—B=4”,唤醒学生对字母功能的一切感知,包括数学的、非数学的,使学生在探究新知前头脑中就树立了一种鲜明的符号感。接下来的自主学习,学生能很快将视点聚焦于如何利用字母,及字母在三道例题中表示的意思。



二、有效的合作交流

该课的小组合作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如何使合作交流不流于形式,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施主任巧妙地运用了“小组加分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课始当施主任出示这块小黑板时,我还暗想:自己平时的课中有时也会用这种类似于小组竞赛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往往随着教学的深入就忽略了它的即时评价功能,由于未能进行实时评价和指导,这种小组竞赛的方法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不知今天施主任的这块小黑板会不会成为一个摆设呢?

于是在接下来的小组交流中,我特别关注施主任对学生合作的指导和加分小黑板的运用。 “这里的加分可多了,赶紧加油啊!”“你们觉得哪个小组回答得最好?”“这个小组不但发言很热烈,听得也很认真!”“这个小组能提出不同的想法,应该把分送给他们”…… 施主任通过适时地点评、及时的鼓励、巧妙地引领,使这块小黑板不但成了小组间相互竞争的记分牌,还在不经意中教会了学生如何有效的合作。看似不经意的点评,给了学困生勇气,给优秀生提出了挑战,也在无形中向学生传递着小组合作学习的要领——大胆参与、善于倾听、敢于创新,独立思考。这些宝贵的思维品质和本课的知识学习同等重要。



这是一堂朴素的数学课,但朴素之中却不时闪烁着一个个亮点,教师的个人魅力如同“一根根金丝编织在课堂的经纬里”,这不是轻易可以模仿的,只有深入解读教材、了解学生、充分预设、关注学生、灵活机智,才能使看似简单的课堂形成强有力的“磁场”,将听课者的思维牢牢吸引,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理想境界。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9-26 10:40
有幸听了吴燕霞校长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收获颇多。对“学程导航”教学范式有了更新的体会。在传统的教学观和教学实践中,把教学过程简化为老师讲、学生听或老师与一个学生一问一答、其他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吴校长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并结合教学进程给各小组评分,以不断激发孩子的学习的参与热情,向我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的数学课。

给我印象最深的吴校长充分展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魅力,而且每一个层次的学习的都是目标清楚,任务明确。最可取的一点就是有意识地在每一次的错误校正后,即时跟进相关题目再练习,加深了对这个知识点的巩固。例如在课堂的第一个环节,吴校长出示两个方程,说:今天,老师请来了两条神奇的算式,想不想见识一下?接着出示:a+5=7,10-b=4。你知道a表示几吗?b呢?问:这两道题有什么神奇之处?(有字母)师说:知道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吗?你想用什么方法去解决?顺着学生带着疑惑的表情明确:自学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同时明确“自学提示”(投影),1.轻声朗读书本的所有内容,边读边思考自学提示,完成书上所有的填空和问题。2.书本倒数三行的内容要多读多理解,记住写法和读法。从这自学提示可看出,自学引导非常明确,而且指出了哪些需要细读,并带着解决任务的需要去读,可以想见学生阅读的有效性。接着吴老师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并提出要求(投影):1.依次交流书本上的填空和问题,组内统一答案,2.说说字母和数相乘和字母与字母相乘的写法和读法。教师深入到孩子的交流中,去发现好的交流小组,在小组交流后再表扬,并说了好在什么地方。以此不断地让孩子学习到应如何交流才是好的交流 ,吴老师始终抓住了学习方法的引导。

    这样的自学、讨论、交流给学生创设了思考空间。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数学学习的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吴老师在课堂上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自学、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活动,发现规律,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组织小组学习是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的一个课题。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9-26 10:40
听课随感

    今天在安广小学听了段海波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感触很深。一句话,这才是男老师上课的风采。

成功之处重点体现在四点:

1、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确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方法,并且能够运用字母表示数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取值,这些知识点都很明确。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找不变量、抓关系来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数量关系这一知识点可谓“定位准确”。

2、  层次清晰、环节紧凑:首先让学生明确用字母表示数的好处,体验了它的必要性与简洁性。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又明确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数量关系。第三在理解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式子来解决常见问题。最后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计算公式和定律。 这样的教学层层递进、步步为营,注重了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使课堂教学充满数学味。

3、  注重实效,解决实际问题:我们现在看一节课的成功与不足,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考虑,但侧重点应放在学生身上,学生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而教师在这节课中训练点体现得是否明显?解决了什么问题?在这节课中,教师没有无病呻吟,为了表现而表现。比如在课的导入方面,干净利落,直奔主题,体验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与简洁性;在学生探究“用字母可以表示什么数”时,教师适时地提出了“字母表示不确定的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么一说就为后面学习的“什么是方程”作了铺垫,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未知数”的含义;再比如教师再问学生“用字母表示教师的年龄,式子是什么意思?后又问了“用字母表示学生的年龄,那么式子表示什么意思“?这样的设计有放有收,真正理解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4、  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明显:整节课中自主、合作、创新的新课程理念能够得以体现,学生能自己学的、教师绝对不讲,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通过猜测、验证理解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及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并且主动用这些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另外学生在比较、反思中感受了对应思想。

两点不足:

1、  后期情绪不高, 所以显得教学有些平淡。

2、  应变能力要加强。比如教师在教学a×3=a.3=3.a时教师强行将学生的思路牵引过来,a.3 不同于a·3,其实我认为可以从关系进行解释,即把a换成具体的数。

有不当之处还请指正。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9-26 10:41
《用字母表示数》评课稿

    课程标准要求本课教学要让学生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小学生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抽象、显得较枯燥的。而且用字母表示数的许多知识和规则与小学生原来的认识和习惯是不同的,而这些知识和规则又是学习简易方程以及将来学习代数的主要基础。张文宇的这节课,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找准了知识的切入点,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旧知迁移诱导到新知学习,完成了认知上的一次飞跃。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说说我对这节课的认识:

整节课张老师设计思路非常清晰,层次清楚,通过具体的数字向用抽象的字母来表示,过渡自然,逐步渗透了代数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感,为后面学习方程做好了铺垫。



    讲授、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安排合理,练习有效地达到了巩固、反馈的目的。尤其是判断练习,每一道题都很有代表性,学生在判断过程中逐步巩固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基本要求,达到了辨析的目的,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扎实、深刻。



    教师在教学中点拨、评价及时,语言恰当精彩。比如,

一是创设情境,运用柯南这一侦探人物,以寻找宝藏为主线,激发学生兴趣。新的课程标准里说,数学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原来的认知基础上的,张老师这节课恰当地运用了学生身边的教学素材,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体验探索的欲望和学习兴趣。从具体的数到用字母表示数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对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也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在这里操作和观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需要通过     活动去实现对它们的理解和掌握。这是符合生自身年龄特征,特别是思维特点对学习方式的,也正是这种客观制约性决定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操作感知的学习策略。课的开始教师用        创设问题情境,                              。接下来让学生              。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一种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是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方法。数学方法是以数学为工具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数学方法中都包含着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本质的认识,体现数学思想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由知识转化成能力的桥梁。学生先合作讨论,然后自主完成,最后再拿出来大家交流。这种学习方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认为张老师在这一环节处理的很恰当,值得我学习。





三是体现数学文化。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通过数学文化的学习,学生将初步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开阔视野,寻求数学进步的历史轨迹,激发对于数学创新原动力的认识,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

(1)注重数学的评价语言



在探究新知过程中,学生得出了用算式来表示,张老师引导学生



体现了数学语言的评价特色。



3、练习设计巧妙,训练扎实。

张老师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有层次、有坡度、有新意的习题,并且都是以生活为素材,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学生解决了一个个现实问题。



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从内容本身看比较枯燥,而教师抓住用字母公式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点,巧妙的引出,通过教师的介绍揭示了用字母表示算式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了用字母表示算式的重要性和广泛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地方:



1、公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数学文化。而教师重点是介绍了公式,是否可以对其产生的背景和科学家本身作更多的介绍来增加数学文化的渗透。



2、在最后的故事中,确实对学生有一定的触动,在数学与语文资源的整合中,还需要进行推敲和思考,如何使人文熏陶与数学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9-26 10:41
《用字母表示数》评课稿

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看似浅显、平淡,但它是由具体的数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抽象化的过程,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思想;2、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和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3、在经历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符号意识,提高抽象思维能力;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用符号体现数学抽象性的简洁美。上周二,聆听了毛露琼老师精心准备的《用字母表示数》,收获很大,下面我结合这节课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创设了合理有趣的教学情境,为有效教学服务

    首先,毛老师通过课前谈话和出示大量生活中常见的,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体会字母可以表示一个特定的未知数。接着,毛老师创设了用小棒摆三角形的情景,使学生亲身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抽象概括过程,并使学生在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便性的同时,感受在具体情境中的字母的取值范围。

    然后,毛老师设计了一个神奇的数学魔盒。让学生在玩中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数、以及数量间的关系,有效地解决了小学生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一大难点。魔盒本身是蕴含函数思想的一个载体,但这一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联的游戏场景,激起了学生极大的探究欲望,学生对探寻魔盒的奥秘充满了向往。学生探究、验证魔盒奥秘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在主动探究如何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过程。同时根据魔盒吐出来的数的规律,请学生继续联想,可以想到什么,使学生体会到——无论怎么变化,输出的数总数比输入的数多25,这样的过程进一步巩固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数量关系这一知识点,同时也体现了由“特殊----一般----特殊”的研究数学知识的过程,又便于让学生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一个结果,这是学生学习这一部分知识最难理解的。

二、是体现数学文化。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毛老师在第4环节——拓展应用,完善建构中,请学生以“a乘4”为主角编故事,随后又引入了关于用字母表示数的历史故事,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开阔视野,寻求数学进步的历史轨迹,激发对于数学创新原动力的认识,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

三、形式巩固字母与数字相结合的简便写法。第三题的填一填:通过让学生练习在不同情境中用字母表示数,使学生明白:1、按照习惯一些特定的量常用一个固定的字母来表示。例如:用V表示速度,用c表示周长,用S表示面积等,一般不要任意选用。2、在同一个情境中要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不同的的量。

另外,我想说的是毛老师由课始至课尾,一直激情澎湃,坐在教室最后的我能感受到由她身上散发的那种热情与感染力,这一点尤其需要我好好学习。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9-26 10:42
《用字母表示数》评课

            听了周海香老师的数学课《用字母表示数》,让我受益匪浅。我们知道小学生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抽象、显得较枯燥的。而且用字母表示数的许多知识和规则与小学生原来的认识和习惯是不同的,而这些知识和规则又是学习简易方程以及将来学习代数的主要基础。周老师的这节课,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找准了知识的切入点,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旧知迁移诱导到新知学习,完成了认知上的一次飞跃。

        本课的设计虽然没有精美的课件,但教学设计层次清楚,环环相扣。首先,由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出“字母可以表示数”,接着通过比较发现“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更加地简洁、明了”,最后通过“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充分挖掘“用字母表示数”的深刻内涵,整节课中学生始终在探索、发现,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之中。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抽象概括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本节课中,练习的设计朴实、巧妙,学生兴趣浓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9-26 10:42
《用字母表示数》评课
  《用字母表示数》是小学生在认识上由具体的数到用字母表示数的过渡。对于他们来说这节课是很抽象、显得较枯燥的。这节课的内容与以前的认识和习惯都有很大的不同点,而这些知识又是以后学习方程的关键。李小慧老师的这节课,充分利用学生的观察、想象的能力,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这在认知上完成了一次飞跃。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说说我对这节课的认识:

1 紧密联系生活。

李老师的这节课在小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恰当的利用了儿歌“数青蛙”:一只青蛙,一张嘴······这首朗朗上口的儿歌,轻易地把同学们带进了今天的课堂,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认为这是一个成功的引入。

2 设计合理、新颖

李老师的课从数青蛙开始,接着是猜一猜,算一算,这样的设计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一般的探索规律即:观察、猜想、验证。而在设计练习的时候,无论是猜年龄,还是买饮料,即联系实际,又比较新颖。

3 注重与学生合作交流

这节课的重点是学生自主探究,从学生的观察体会出发,自主探索,接着是同组之间的交流。比如李老师提出的关于猜爸爸的年龄这一内容,就是让学生先自己想想,然后同组之间队员的讨论,把讨论内容记录下来。我自己认为这种设计非常的好,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4 我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把公式用字母表示重点强调一下,加强学生对于字母表示数的理解。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9-26 10:42
《用字母表示数》评课

     -----刘国恒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施展自己的才智,享受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王艳芝老师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具体表现在:

1、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应用与改进的过程。王老师始终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身边的数学素材。用学生都熟悉的美国的缩写,肯德基标志KFC,中央电视台台标CCTV,扑克牌中的A、J、K和汽车牌照等等,既激发兴趣,又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可谓“一举两得”。这也正是尊重了学生的知识起点和生活经验,促进了学生认知的自我构建。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也应该多设置情境,才能激起学生一节课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2、教师与学生都处在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

学生在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中自由地发表各自的想法、观点。王老师采用了“数青蛙”的儿歌来展开教学,给学生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玩中学,乐中悟,充分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也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乐趣。在公式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试着完成,然后汇报结果,在得出C=A×4;A×A=A的平方时,教师能很好处理简写乘号或省略乘号时怎么表示及A的平方表示意义。

不足之处就是王老师没有很好的调控时间分配,导致练习时间过少,没有起到巩固知识的效果,另外有的练习题设计先难后易没有尊重学生认识规律。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