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幼儿园儿谣《过端午》的评课笔记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9-25 00:00
标题:
幼儿园儿谣《过端午》的评课笔记
奥尔夫音乐:《过端午》(小班第一课时)
一、活动目标
1、学念儿谣,通过儿谣感应拍子与节奏。
2、让幼儿懂得“五月五”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
3、让幼儿体验节日愉快的气氛。
二、活动准备
挂图、实物“粽子”、铃鼓、CD碟片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实物“粽子”,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好吃的东西?(粽子) 妈妈在什么时候包粽子给你们吃呢?(端午节)
(二)向幼儿简单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出示挂图)
:包粽子,喝雄黄酒,做香包,挂艾草,赛龙舟。
(三)学念儿谣《过端午》
1、幼儿与教师一同欣赏音乐。
2、老师示范念语词律动,幼儿模仿。
3、配合CD, 幼儿跟老师一起念语词做律动,间奏部分做划船动作。
4拍子练习: 教师在黑板上按拍子画泡泡,幼儿看着泡泡边念语词边模拍(拍子);配合CD。
5、节奏练习:在泡泡里画出儿谣节奏线,配合CD幼儿跟老师一起拍念语词节奏。
6、幼儿尝试用脚踏拍子,同步手拍节奏,配合CD。(四)游戏《铃鼓龙船》,幼儿每人一只铃鼓
1、边念儿谣边用铃鼓拍节奏,间奏处用铃鼓当龙船划。
2、路线:用铃鼓排成一排,幼儿跟教师走节奏离开教室。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9-25 00:00
“奥尔夫”音乐《过端午》的评课笔记
优 点
1、能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实物”粽子引入课题,很好。
2、教师教态比较自然、大方,课堂调控能力较强
应思考的问题:
1、音乐素材的分析
对音乐素材的细致分析是教师组织音乐活动的最基本的能力。拿到一个作品后,教师首先要对其中的音乐元素进行分析,如作品中关键的音乐元素是什么(即孩子要掌握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是什么)、音乐元素对幼儿的发展的意义是什么、如何操作才能使幼儿感兴趣等等,只有在分析作品、熟悉作品的基础上形成的活动才能适合幼儿的学习,也才能真正体现音乐教育的价值所在。
2、活动目标的定位
目标是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活动目标定位好了,活动过程的思路也就清晰了。本次活动中,教师对活动目标的制定不是很贴切,没有凸显音乐活动的本体目标。通过对本作品的分析,作为一节音乐课,儿谣《过端午》的重点应该是“感应拍子和节奏”而不是“学念儿谣”,因此活动目标1应定为在“在语词律动中感应拍子和节奏”。同时,在目标2、3的制定上显得宽泛、操作性不强。
3、音乐教育的基础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聆听音乐是幼儿对音乐基本的感受和体验的方式。因此,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让幼儿充分地听音乐、充分地去感受音乐,让幼儿在主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理解音乐、学习新知识。在本次活动中,教师的意识过强,幼儿机械学习,幼儿的主体性没有充分地调动起来,这不利于幼儿新知识的学习。
4、音乐活动的设计
完整优质的音乐活动设计应基于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再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及教师本身的教学风格而形成。幼儿学习音乐一般经历四个阶段,即经验(音乐)—探索—创造—认知,各环节之间是循序渐进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学思路应该是很清晰的。本次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思路不是很清晰,各环节间的过渡不是很自然,每一环节(尤其是语词律动环节)都匆匆而过、草草收场,孩子的经验没有得到提升,活动的价值没有得以体现。
5、音乐活动的策略
对3—4岁孩子而言,模仿是他们学习的重要手段,因此,活动中教师的示范应力求准确、明显,注意用夸张的肢体、表情、语言来感染幼儿,从而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