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WORD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6 01:53
标题: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WORD
本套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合集WORD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资源。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案下载方法:
右键点击下面的教案附件,选择目标另存为,保存在桌面上或你的电脑上解压缩即可使用!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rar
(264.67 KB, 下载次数: 6139)
2012-9-6 01:53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6 01:54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学科的教学工作以新课标新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积极实践“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大胆创新中学习,促进儿童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努力培植学习型、探究型、合作型的创新人才。
本次教学班级为五(1)班,全班40人,原有语文基础较好,但本班后进生也比较多。平时教学时要特别关注后进生的培养和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内容包括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活动4个部分,共分为8个单元。
本册阅读课文共30篇,其中讲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3篇,大都是新编课文,以相对集中的话题分为8个单元。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蕴涵人文精神,文质兼美,浅近生动,读来朗朗上口,富有儿童隋趣,有利于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课文配有与内容相关的图画,画面精美,图文对应,有利于促进儿童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思维的发展。
本册安排4次口语交际,每课单列,分别编排在4个单元的课文之后。口语交际内容均来自儿童现实生活,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儿童的表达欲望,丰富表达内容。每课包括三个部分:课题——提示交际内容;文字材料——提供交际环境;提示语——引出交际话题,提示交际步骤。这种呈现方式,有利于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设计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交际互动,初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际的能力。
本册安排8次习作。习作内容来源于单元话题、课文内容以及儿童生活。这有利于儿童将知识积累迁移到习作内容中去,有利于调动儿童生活经验,使他们有话可写。习作呈现方式简洁明了。提示语提出习作范围、方法或步骤。这种呈现方式,有利于教师设计教学程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语文活动”作为一个板块,安排在每个单元的后面,共8次。它不只是单元内容的复习和巩固,还是通过“语文活动”整合其他板块,并适当地拓展、延伸。在综合学习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活动”设置以下三个栏目:1.“万花筒”——重在综合运用。内容有关联词、阅读、叠词、填空、辨析词义、近义词、词语归类、变换句式等。题型活泼、新颖,贴近儿童生活,能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2.“百宝箱”——重在积累感悟。内容以诗词、名言、词语、对联为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引领学生在诵读与积累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3.“大舞台”——重在拓展延伸。内容有手抄报、调查报告、关爱动物、画坛趣事、汽车王国、家庭辩论会、蹦跳的汉字、电视访谈等。这是展示学生学习成果,进射创新火花的平台。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味创造的快乐,享受成功的愉悦。
三、教学目标:
1.全册共认识常用汉字211个,其中会写138个。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质疑问难。
4.能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并联系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指定的课文。
10.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1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1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1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简要转述。
1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1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1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17.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18.养成留心观察周围
19.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达。
20.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21.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22.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23.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共同讨论。
24.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25.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课件|教案|试卷|无需注册
26.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四、教学措施:
1.识字教学应根据课文中生字的数量多少、难易程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并指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形成独立识字能力。
2.凭借课文,联系生活,结合图画,利用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语文实践。
3.加强朗读,从读入手,以读带讲。在读中把握文章记叙顺序和主要内容,在读中感悟,从读中理解,在读中了解段的构成,初步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
4.增强主体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习过程,加强训练,夯实基础,促进发展。
5.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体现人文情怀。
6.提倡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留有余地,拓展空间,发展个性。
7.把握口语交际的编排意图和内容设计,借助提示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交际活动。
8.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宽活动内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口语训练。
9.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问。
10.注意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在交际互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交谈的能力。
11.提倡有创意地使用教材,注意在教学活动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2.把握习作的编排及板块设计的意图,发挥教材优势,注重习作过程的指导。
13.根据习作内容,联系学生实际,创设习作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14.从观察人手,先说后写,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15.改革习作教学的方式,启迪学生的思维,拓宽习作的时空,倡导生活作文。
16.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
17.结合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学习与运用。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在巩固、迁移、深化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8.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19.联系学生自身经验,沟通学生生活的具体性、丰富性与学习语文的抽象性、典型性之间的渠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开拓语文学习的新视野。
20.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活动的过程,强调合作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五.教学进度;
本册教科书内容包括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活动4个部分,共分为8个单元。其中精读课文一般2-3课时,略读课文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语文活动”1-2课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6 01:54
教学目的: 1.认识、会写“呢、龄、敏、遗、沐、躯”6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一首诗。
3.理解诗歌内容,学习充满情趣的语言,激发对祖国妈妈
的无比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一首诗。 2.难点:学习朴实有趣的语言,体会诗歌内涵,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 具 生字卡片或字幕投影仪
(一)谈话导人
有一个人,我们大家都称呼她为‘妈妈’,同学们这样称呼她,老师这样称呼她,爸爸妈妈这样称呼她,连爷爷奶奶也这样称呼她。她就是我们共同的妈妈——祖国妈妈。今天我们学习一组诗——《说给祖国妈妈的悄悄话》。作者给祖国妈妈说了哪些悄悄话呢?请大家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并说说每首诗的主要内容。
2.交流反馈,学习字词。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指名朗读课文,听读正音,也可以简单谈谈每首诗的主要内容。
本课安排了6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可以采用集中识字的方式识字。
作为高年段的学生,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主识字,运用自己认为合适的识记方法。
字音上,“呢”的声母是鼻音,“龄”的声母是边音,可比较认读。“敏”的韵母是前鼻音,“龄”的韵母是后鼻音,读的时候要注意正音,把音读准。
字形上,“呢、龄、敏、遗、沐、躯”均为左右结构的字,可以用拆字法记忆字形,也可以利用熟字进行对比记忆。
如“呢”与“呢”相似,左边为“日”;“敏”是“繁”的上半部等。“遗”为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先内后外,里边的“贵”上部为“虫”字少一点,不要多加了点。在书写时,要注意左右结构的字的比例,“呢、沐、躯”为左窄右宽,“敏”为左宽右窄,“龄”左右等宽。
字义的理解,应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或找近义词的方法自主揣摩,也可凭借工具书自主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供参考:
亲呢:十分亲密。
德高望重:成语。品德高尚,声誉卓著。
遗著:死者生前留下来的著作。
沐浴:原指洗澡,比喻受润泽。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边读课文,边感知内容,体会。
交流,反馈。
带着情感体验再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把收获总结一下吧!
教
后
记 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课件|教案|试卷|无需注册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2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1 说给祖国妈妈的悄悄话
教学目的: 1.认识、会写“呢、龄、敏、遗、沐、躯”6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一首诗。
3.理解诗歌内容,学习充满情趣的语言,激发对祖国妈妈
的无比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一首诗。 2.难点:学习朴实有趣的语言,体会诗歌内涵,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 具 生字卡片或字幕投影仪
(一)复习引入
1、认读、听写生字。
2、说说课文的内容。
(二)感悟理解,指导朗读
学生边读边想:作者对祖国妈妈说了哪些悄悄话?你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诗句?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些“悄悄话”?在诗旁简单写下自己的体会,然后再交流讨论。
1.《称呼》一诗通俗易懂,语言富有儿童隋趣。前三句以儿童特有的视角写出了“我”、“爸爸”、“爷爷”三代人都称呼祖国为“母亲”,祖国母亲有千千万万的儿女。“母亲”这一称呼将祖国与“我们”的距离拉近,更加形象化了。最后一句,则以自己是“母亲”最年幼的儿子感到无限光荣,爱国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教学时以自读自悟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即可。
指导朗读时,前三句要读出儿童的天真、童稚;第四句要读出激动的语气;最后一句要读出自豪的语气。
2.《年龄》一诗第一句用“德高望重的老人”写出了祖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用“火红的青春”写出了祖国今天的新面貌,改革开放带来的新变化。
让学生谈谈为什么说祖国“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却又“焕发出火红的青春”。
第二句让学生先从课外收集的资料中谈谈方志敏的遗著(如《可爱的中国》等),再由教师补充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到新中国成立这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再谈谈今天改革开放带来的成就、新变化,从而激发学生建设大中国的决心、信心,学习第三句诗。
朗读时,要让学生带着情感体验去朗读,一、二句诗的前半句宜稍慢,低沉些,后半句宜稍快,第三句宜高亢些。
3.《画像》一诗应重点指导理解“于是,我想到了好多好多的英雄,他们是骨子里最像您的中国娃。我正决定照他们的模样,把您的形象描画”。可让学生谈谈对祖国的印象,谈谈祖国的英雄儿女,他们有哪些优秀的品格。最后两句写要画张自画像,来代表祖国,这表达了自己愿意继承优良传统,将中华儿女的优秀品格发扬光大。
4.这组诗读时朗朗上口,可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诗句自由诵读,熟读成诵后可当堂背诵。
(四)拓展延伸,激发情趣
对于祖国妈妈,你有哪些悄悄话要说呢?学做小诗人,可模仿课文写,也可以自主写作,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
附板书设计:
1说给祖国妈妈的悄悄话
①称呼——祖国妈妈
说给祖国妈妈的悄悄话{②年龄——越活越年轻
③画像——长得像妈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3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 2 香港有棵老榕树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6 01:54
教学目的: 1.认识、会写“湾、港、榕、筑、商、挪、签、吨、扭、
赢”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香港人爱树护树的赞美之情,
激发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了解这棵榕树的昂贵之处。 2.难点:理解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和内涵,明白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
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
教 具 CAI图片 资料
(一)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1.播放CAI图片,教师配以动情的解说,介绍香港的这棵老榕树,把学生带人情境当中。提问:喜欢这棵大榕树吗?想对它了解得更多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作家舒乙先生写的《香港有棵老榕树》。
2.借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了解些什么?和学生一起梳理问题,带着问题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自学生字词
1.初读课文时,教师提出自读要求: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查字典,也可以与同学讨论。
(3)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学生字,教师检查朗读时相机检测反馈。
字音上,“港、榕、商、赢”的韵母都是后鼻音,发音时注意舌根隆起,把音发准;“挪、扭”的声母是鼻音;“筑”的声母是翘舌音,注意正音。
字形上,“湾、港、榕、挪、吨、扭”均为左右结构的字,在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的比例,把字写得均衡匀称,富有美感。“赢”字笔画繁多,提醒学生写得紧凑,张弛有度。在记忆字形时,引导学生采用拆分部件法和猜字谜记忆法,特别强调“商”字下框中由部件“八”和“口”组成,可与“摘”比较记忆;“赢”字的字谜如:一字五部件,亡口月贝凡,败者猜不着,胜得可占先。
字义的理解可引导学生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自主感悟为主,也可鼓励学生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辅助理解。
3. 理解词语的意思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恍然大悟:成语。恍然,猛然醒悟的样子。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举世瞩目:瞩目,注视。指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
别扭:不顺心,不相投。
可持续发展:指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统一发展,这种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长远利益。
4.在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说一说:
你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4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2 香港有棵老榕树
教学目的: 1.认识、会写“湾、港、榕、筑、商、挪、签、吨、扭、
赢”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香港人爱树护树的赞美之情,
激发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了解这棵榕树的昂贵之处。 2.难点:理解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和内涵,明白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
教 具 CAI图片 资料
(一)复习引入
1、认读、听写生字。
2、说说课文的内容。
(二)感悟理解,指导朗读
1.初读课文,先让学生说一说对这棵树的初步认识:
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榕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并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意在重点介绍榕树的昂贵。
2.了解这棵树的昂贵之处是本篇课文教学的重点。
香港人为了让这棵见证了香港百年沧桑的老榕树不被砍伐,不被移走,而采取了最昂贵的保护措施。以“这棵树究竟贵在何处”引导学生默读、思考,并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第二自然段用一个问句巧妙地过渡:“树,活的树,又不卖,何言其贵”,既承接了上文的意思,又揭示了下文的写作意图,也恰到好处地激起了读者的兴趣。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语言表达的艺术性,提高表达能力。
(2)第七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对这棵榕树实施的保护措施。“直径18米、深10米……花了两千多万港币”,引导学生从所列数字直观感受其昂贵。
(3)第八自然段描写了太古大厦落成之后,现代文明和自然景色和谐共处的独特景观。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并引导学生想象这幅奇特壮观的图画,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欣赏图片和录像,让学生从这独特的景观感受其昂贵,感受其物有所值。
3.让学生弄明白“走可持续发展的路是保证香港繁荣昌盛的前提”,“只有懂得爱植物和尊敬植物的地方,才是真正领悟人的价值的地方,才是能在地球上创造奇迹的地方”。因此,在教学中,提供一些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深入了解香港。指导学生抓住相关语句好好品味朗读,可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使学生领悟得透彻明白。
(1)第十自然段写到了一位老作家访问香港时的感受,作者为什么要提这段往事?要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对比“榕圃”与“钢筋水泥的森林”,对比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知道香港社会的进步并不是无限制地利用和挖掘自然资源,而是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为子孙后代造福。
(2)第十二自然段是作者对这棵老榕树的美好祝愿,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深情朗读,读出对榕树的喜爱,读出对榕树的祝福。要让学生明白这不光是作者对榕树的祝福,更是作者对世人的希望,希望有更多的“榕树”得到这样的“超级待遇”。
(3)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句子的含义。先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最后老师总结: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其进步与文明很大程度取决于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是否爱护和尊敬动植物;只有意识到这一点,人类才可以意识到自身真正的价值——不是向大自然无节制地掘取,而是要合理开发利用,用自己的大脑和双手去创造;只有意识到这一点,人类才能创造奇迹。
4.指导朗读要结合对句子的理解,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情动而读,动情地读。朗读时要轻缓抒情,表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表达出对榕树的喜爱和尊敬。
(四)拓展延伸,语言训练
1.依据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感受,填空:这是一棵的榕树,我愿它——。
2.老榕树得到如此关照,会有什么想法呢?以“老榕树的话”为题写一段话。
3.你想对香港有更多的了解吗?选择一个有关香港的主题,上网查找资料。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6 01:54
附板书设计:
2香港有棵老榕树
超级待遇
/ \、
香港人 老榕树
\ /
明智远见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5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3 城市的明眸
教学目的: 1.认读“眸、辟、韵、矗、廊、禹、襟”7个生字;辨析多
音字“似、旋、分”。
2.理解课文内容,欣赏青岛的各种雕塑,体会作者对青岛
及其建设者的赞美之情。
3.了解课文详略得当、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重点难点: 欣赏青岛的各种雕塑,明白为什么说它是城市的明眸,体会作者对青岛建设者的赞美之情。学习课文详略得当、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2.难点:学习课文详略得当、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教 具 图片 资料
(一)借题质疑,导人新课
本课课题新颖,可从课题人手导人新课。
上课伊始,教师板书“明眸”两字,并教学生读准“眸”字并说说“明眸”的意思,即明亮的眼睛。接着板书“城市的明眸”。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如:“城市的明眸”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城市的明眸?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也可以播放一段青岛的风光片,重点突出青岛的雕塑,让学生谈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从而导人新课。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
“韵、禹”是整体认读音节;“廊”是后鼻音,“襟”是前鼻音,注意读准。
2.本课有3个多音字,注意辨别。
似 旋 分
(三)自学交流,引导思考
本文为略读课文,以学生自学为主。可抓住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寻找答案,使学生能把握、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第1题,交流讨论:“城市的明眸”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城市的明眸?
交流时,引导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青岛”比喻成“新妆的丽人”,将“精美的城市雕塑”比喻成“丽人的明眸”,所以“城市的明眸”指的是精美的城市雕塑。最后一自然段又强调正因为有了这些雕塑,为高楼林立的城市增添了许多风景,“倍加亮丽了青岛”,使她不再单调乏味,而是充满了生命力,眼睛为心灵之窗,“永恒地展示着自己的个性”,多么“使人迷恋”,所以说它是“城市的明眸”。
教师结合文章的开头、结尾,讲述文章首尾呼应的写作特点。
2.学生已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但对精美的城市雕塑还没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应继续让学生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练习第2题。
交流讨论:课文介绍了哪些雕塑园区?写得最详细的是哪一个雕塑园?
课文主要介绍了文化名人雕塑园、五四广场“五月的风”、海韵园等,写得最详细的是海涛园。写海涛园先是介绍了主体雕塑“天地问”,又介绍了最令人动心的“世纪长廊”,以及令人感动的盲文说明图的设计细节。
作者不但写出了海涛园雕塑的特点——雄伟大气,立意不俗,令人感受到设计者的匠心独运和历史文化氛围的熏陶,同时还突出了设计者的人文关怀——铜牌制作的盲文说明图,不忘给盲人装上一双“明眸”——能够通过触摸感受此间的美丽。
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青岛雕塑的文字或图片资料,通过展示和欣赏,使学生感受中华五千年悠久文化的强烈震撼。
(四)感情朗读,读中悟情
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朗读。
指导朗读时要读出对青岛雕塑的赞美之情,更要读出对青岛建设者的赞美之情。
(五)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青岛的雕塑各具特色,你能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写你周围或你看到过的一座雕塑吗?
2.你对“世纪长廊”十二根圆柱上雕刻的历史故事感兴趣吗?选择其中一个故事的主要画面,用自己的话把它再现出来。
附板书设计:
3城市的明眸
精美的雕塑
名 海 海 海 海
人 风 韵 趣 涛
园 园 园 园 园
\————————————————————
建设者的聪明才智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6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 名字中的语文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6 01:54
教学目的: l_通过调查、交流、查阅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表
达能力。
2.创设情境,分块活动,人人参与,促进学生积累语言、
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3.通过活动,增进同学问的友谊。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探讨名字中的语文现象,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难点:根据同学名字的特点赠言,培养表达能力。
2.难点:根据同学名字的特点赠言,培养表达能力。l_重点:引导学生探讨名字中的语文现象,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2.难点:根据同学名字的特点赠言,培养表达能力。
文字的魅力。
2.难点:根据同学名字的特点赠言,培养表达能力。
教 具 广泛收集我国古今名人名字的轶闻。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每个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向父母等长辈调查自己名字的来历、意义等,看谁获得的相关信息多。
2.广泛收集我国古今名人名字的轶闻。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简单询问检查学生课前为本次口语交际所做的准备工作。
问:你喜欢自己的名字吗?你为什么不满意自己的名字?你想给自己取什么更好的名字?……
(调动起学生的情绪,然后用幽默或感人的语言给学生讲述自己名字的有关故事,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
2.小组交流。
(1)就小组成员名字中不懂的字义向本人提问。
(2)把长辈给自己起名时发生的故事说给小组成员听。
(3)说说当你知道父母为自己起名的用意后有什么感受。
3.猜想性评价。
教师在黑板上列举若干(不是随意的,应事先做好分类)本班学生的名字,请本人所在小组之外的学生根据字面对这个名字进行猜想性评价,由本人最后加以验证。教师相机进行归纳。
(1)以出生时间(生年、生月、生日、生辰)取名的;
(2)以出生地点取名的;
(3)以出生情景取名的;
(4)以美好的期望(有所作为、人格高尚、性格优良、人生顺利、生活幸福、健康长寿、姿容秀美等)取名的;
(5)以灵感取名的;
(6)以个人爱好取名的;
(7)以人生追求取名的;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之间的互相了解,从中了解父母对子女的殷切期望,感受名字所散发出来的文化气息。
4.创意性表达。
你对班上谁的名字最感兴趣?在充分了解对方名字的前提下,根据其特点写赠言,然后全班交流评价,评出最佳赠言。
例如:
文学骏——
愿你像一匹骏马,在文学的道路上飞奔向前!不管道路怎样坎坷,旅途如何漫长,你都要无所畏惧地奔跑,再奔跑,直至抵达胜利的终点。
金航——
愿你是个永不言败的远航者,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满载着“金子”凯旋。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写赠言,亦庄亦谐,既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又通过创意性的表达,让学生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5.交流平台。
(1)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我国古今名人名字的轶闻。
(2)把大家收集到的资料装订成册,课后传阅。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7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 家 乡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6 01:54
教学目的: 1.学习本组课文的写作方法,并适当运用在自己的习作
当中。
2.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
3.认识家乡,了解家乡,培养热爱家乡的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难点:抓住最有特色的内容写具体。
教 具 家乡风景的照片,或者一种家乡的特产。
l.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策略一:出示一组有关家乡的精彩图片,播放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策略二:开展争做家乡“形象大使”活动,向外来的客人介绍自己的家乡。
2.审题立意,拓宽思路。
(1)回顾引路。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组课文《香港有棵老榕树》、《城市的明眸》的写作特点,可以以自己最喜欢的一篇课文为例,谈谈作者是怎样抓住最有特色的内容写具体的,运用了哪些方法表达了自己的感悟。
(2)引导交流。
指导学生简单地介绍自己的家乡在哪里,说说家乡有哪些让自己感到自豪的地方。
(3)明确习作要求。
阅读课本中的习作提示,小组交流了解本次习作要求:可以写家乡的风景、家乡的人或物、家乡的新鲜事;学习课文的写法,抓住最有特色的内容写具体,表达自己喜爱家乡的感情。
(4)交流方法,启发选材。
根据学生所选题材的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如,介绍家乡风景的为一组,介绍家乡特产的为一组,介绍家乡新鲜事的为一组……
组织学生组内交流,互相提出优点,指出不足,帮助改进,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加深对家乡的了解。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明确本次习作着眼点。
如:介绍家乡的风景,应抓住景物的特点,按一定顺序描写,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写景物时要把自己的感受写进去。
介绍家乡的特产,应抓住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等,把事物的特征反映出来。不但要做到“言之有物”,同时还要做到“言之有序”。可以按事物的特点来安排材料,采用总分、分总、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来安排内容。
介绍家乡的变化,应抓住变化最大的一两方面来写,不必面面俱到。可通过对变化前后不同面貌的描写,通过对一些具体的事例的叙述,使文章内容生动具体。
3.构思准备
学生构思,准备作文。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8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 家 乡
教学目的: 1.学习本组课文的写作方法,并适当运用在自己的习作
当中。
2.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
3.认识家乡,了解家乡,培养热爱家乡的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难点:抓住最有特色的内容写具体。
教 具 家乡风景的照片,或者一种家乡的特产。
一.构思成文
1.学生独立完成习作。
教师在学生习作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教师巡视,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二.自主评析,修改完善。
1.学生交流习作初稿,学生评议。
2.教师指导点评。
3.教师提出修改建议,教授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
(1)粗读全文,看内容是否符合本次习作要求,选材是否得当。
(2)细读全文,看字是否写正确了,标点符号对了没有,语言是否通顺。
(3)精读全文,看内容是否具体,有没有表达出喜爱家乡的感情。
4.交流习作,展示成果
(1)班级举办一次“爱我家乡”的习作专刊。
(2)引导学生从他人的习作中受到启发,进一步了解家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三.范文示例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6 01:54
湘江风光
我的家乡就在湘江边,我爱迷人的湘江。
清晨,湘江披着一层薄薄的白纱,这时的湘江好似穿着婚纱的少女,一副害羞的样子,若隐若现。太阳慢慢升起来了,一缕霞光映在恬静的江面上,把正在睡梦中的湘江唤醒了。太阳越升越高,魔术般地把江水从起初的淡黄色变成了现在绿莹莹的颜色。
中午,船只来往于江面上,划出一道道波纹。微风轻轻地抚摸着江水,拨弄起一卷卷温柔的波浪。看,贝壳乘着浪花电车跑上岸,在沙滩上晒太阳,它们就是江水送给我们的小礼物呀!听,江水在唱歌呢,“哗哗……刷刷……”它总是这么活力十足,仿佛是一个爱玩耍的孩子。
傍晚,夕阳把湘江映照得金黄,水面上波光粼粼,就像水底有个挖不完的金矿。太阳慢慢地下山了,江水也在慢慢地变幻着自己的色彩,从金黄一直到深蓝。夜晚的湘江比白天更热闹,沿江风光带上,老夫妻悠闲地散步,孩童们追逐嬉闹,年轻人开心畅谈,连遛弯的小狗也格外活泼……
夜深了,人们纷纷回家,湘江也显得有些疲倦。晚风轻轻地掠过江面,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在给湘江唱催眠曲。湘江渐渐地睡着了,它需要好好地休息,好迎接新的一天。
啊!湘江,是你让我们的家乡更加美丽,我爱你——迷人的湘江。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9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4留住今天的太阳
教学目的: l_认识、会写“哩、策、或”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怎样珍惜时间。
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如何把握住时间。体会“尽管人不可能真的留住太阳,但是人可以…非常大”这句话的含义。
教 具 有关“惜时”的佳句、事例,CAI课件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教师朗诵《明日歌》《今日歌》。时间飞快流逝,惜时应从今日始。古人懂得了这个道理,并告诫我们今人。现代人也有“爱惜时间”的故事。今天,我们一同去听故事,领悟珍惜时间的方法吧!
1.教师出示课题。
2.学生读题。
3.读题质疑。
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l_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2)小组合作探究。
2.师生共同探讨,汇报初读结果。
(1)指名读课文,提醒学生专注地听读,发现错误,及时正音。
(2)交流自己在读书中的收获,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
如:分组读、指名读等。
(3)共同学习、巩固字词。
字音上,“哩”是轻声,“策”是平舌音。
字形上,提醒学生注意“策”的下面部分与“束”比较,不要封口;“或”与“成”对比学习,帮助记忆。
字义上,本文生字词很少,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释义。
以下词语的意思供参考:
眨巴:方言。眼一开一闭。
奇想:形容想法非常奇特。
良策:高明的计策;好的办法。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10 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4留住今天的太阳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6 01:55
教学目的: l_认识、会写“哩、策、或”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怎样珍惜时间。
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如何把握住时间。体会“尽管人不可能真的留住太阳,但是人可以…非常大”这句话的含义。
教 具 有关“惜时”的佳句、事例,CAI课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听写生字。
2、说说课文的内容。
(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l_分清层次,理清脉络。
(1) 以课题为眼,引导学生针对质疑,理清文章脉络。
(2) 交流汇报。
“我”对“今天的太阳”充满奇想——想要“留住今天的太阳” —一留住了“今天的太阳”一—懂得怎样“留住今天的太阳”。
2.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七至第十二自然段,思考:今天的太阳和明天的太阳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自读自悟。
小组交流。
共同明确。
“尽管明天太阳还会醒来,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
“我”渐渐体验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淡淡悲伤——虽然每天都会有“新”的太阳从东方升起,但是时间一旦过去,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通过讨论使学生感受时光流逝所带来的感伤,体会作者的这种心情。
朗读时,声调应低沉些,带有一丝淡淡的哀愁。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十三至第十八自然段,思考:怎样才能“留住今天的太阳”?
小组交流探究。
共同明确。
①“尽管我一时还不太明白,但我知道,今天自己的确留住了太阳。”
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虽然当时的“我”并不懂外婆话语中的深层含义:留住今天的太阳就是珍惜时间,但“我”发现,往日,当我做完作业时,太阳就下山了,而今天的太阳还离山峰一丈多高,“我”的确是留住了“今天的太阳”,欣喜若狂之中,不禁高兴得跳了起来。
朗读时,体会“我”既“迷惘”又“高兴”的心情。声调略高些,速度略快些,要有一种“留住今天的太阳”的喜悦。
②“尽管人不可能真的留住太阳,但是人可以比太阳走得快一步或两步,甚至三步四步,这几步看起来似乎很微小,但意义却非常大。”
这句话充满了人生的哲理。它启迪着我们,要想“留住今天的太阳”,就要走在时间的前面,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珍惜时间,这就是获得成功的秘诀。
人或许永远留不住时间,但可以比原来节省一些,甚至更多,积少成多,用这些时间就有可能创造很多东西,甚至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可以让一个人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光辉的一瞬。
教师通过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理解。
指导学生在体验到了时间的珍贵和“留住今天的太阳”的快乐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受。
3.朗读感悟,学习语言。
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与外婆共有三次对话。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读课文,在体会人物情感的基础上读出不同的语气。
引导学生从“笑吟吟、一脸的笑、慈爱地抚摸着、肯定地点点头、温和、微笑着”这些表示神态、动作的词句中,体会外婆是一位慈爱的老人。朗读外婆的话时,声调要平缓,要表现出对外孙的怜爱。
朗读“我”的话时引导学生把握住“我”的情感的变化:第一次对话时“我”“充满奇想”;第二次对话时“我”半信半疑;第三次对话时“我”先是着急且悲哀,随之是即将知晓答案前的急切与喜悦。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学完本课后,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拓展活动,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1.你能留住“今天的太阳”吗?交流自己的做法。
2.珍惜时间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美德。你知道哪些名人、伟人珍惜时间的故事或珍惜时间的格言吗?
3.把自己感受最深或最喜欢的惜时名言贴在桌角或床头,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留住今天的太阳”。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11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5※送报的少年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6 01:55
教学目的: 1.认读“捷、聊、腼、腆、鞠、躬”6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对比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送报少年的懂事、吃苦、向上的品质,懂得从现在起就应该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送报少年懂事、吃苦、向上的品质。2.难点:了解对比的写作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难点:了解对比的写作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 具 收集有自强精神的人物故事。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我们的成长经历往往会影响我们的一生。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度过我们的童年?是一直在父母的呵护下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还是从小自立自强,懂得感恩?读完这篇课文——《送报的少年》后,或许大家会有所启发。
(二)理清文章脉络,学习生字词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在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表示时间推移的字词,理清文章脉络。
开端——放暑假的时候。
发展——7月下旬的一天。
高潮和结局——转眼到了8月底。
2.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字音上,“聊”的声母是边音;“躬”的韵母是后鼻音;“腆”的声母是“t”不是“d”。
字义上,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供参考:
轻捷:轻快敏捷。
淋漓:形容湿淋淋地往下滴的样子。
腼腆: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滂沱:形容雨很大的样子。
嗫嚅:形容想说话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样子。
(三)自读自悟,交流体会
这篇文章给我们刻画了两个不同的少年。一个是懂事、吃苦、向上的送报少年;一个是懒散又自视清高的城市少年。教学时结合课后练习第1题“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两位少年的印象”为切人点组织教学活动。
l_感受送报少年的懂事、吃苦、向上的品质。 引导学生围绕“送报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也可以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想。随后组织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1)“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 “不论……都……”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少年是个恪守信誉的人。当学生提出这句话时,教师引导学生紧扣“晴天雨天”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少年恪守信誉事例的句段——
①“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正是因为少年的乐观,积极向上,所以即便是“骄阳似火”, 少年的乐观,积极向上,所以即便是“骄阳似火”,即便是“大汗淋漓”,他都能以苦为乐,看起来“无忧无虑”。他像是一位阳光少年,用铃声传递着他的“快活”,向人们展示着他的笑脸。
②“他浑身衣服湿透,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不能骑了,报纸也弄湿了……’’’
这段话运用白描的手法展现了送报少年受伤后依然出现在“我”家门口的情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的震撼。在这里,教师引导学生想象送报少年摔倒时的情景——他当时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进一步感受少年的诚实守信。读少年的话时,应带着自责与难过的心情,句末省略号包含有恳求得到谅解的意思。
(2)“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因此,他每天得上下近万级台阶。”
这段话里面有三组数据:凌晨5点、两百多户人家、近万级台阶。透过这组数据,少年送报的艰辛情形真实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少年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3)“我爸摔伤了,身体刚刚康复,行动可能慢一点,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从这里,我们了解到了少年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同时感受到他成熟、懂事的性格。一个彬彬有礼、不卑不亢的少年跃然纸上。
2.体会对比的写作手法。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儿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随后组织全班交流,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8点多钟了,他还穿着睡衣,蜷缩在空调呼呼作响的卧室里。每天几乎都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啜饮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
②“儿子大笑起来:‘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还要出国留学!’’’ 透过文字的描述,我们看到了一个既懒散又自视清高的少年。送报少年“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而他“8点多钟了”,还需要“千呼万唤”;送报少年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他每天就是“不停地换电视频道”……他与送报少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起到了反衬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从小就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承担责任,往往比较任性,不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行为。学完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开展一些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
l_结合课后练习第2题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他可能有些什么心事呢?
2.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开展“爸爸妈妈我能行”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12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6 一棵大树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6 01:55
教学目的: l_认识、会写“需、歉、锯、爽、私”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树”的无
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德。
3.懂得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学会感恩,学会关爱。
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树”的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德。
教 具 CAI课件
(一)谈话导人,整体感知
l_导人:这会是一棵怎样的大树呢?
学完课文后,我们将会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教师相机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男孩随年龄的增长不断地向大树提出不同要求,直至大树一无所有的故事。
(二)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堂上集中识字,也可随文识字。
字音上,“爽”的声母是翘舌音,“私”的声母是平舌音。
字形上,“需”与“耍”可比较记忆;“歉”是形声字,左边的声旁“兼”最后一笔改点;“爽”是会意字,笔顺遵循“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规则,先写横、左边两个小叉、右边两个小叉,再写撇和捺。
本课难理解的词语不多,阅读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供参考:
抱歉:心中不安,觉得对不住别人。
爽快:舒适畅快;痛快。
无私:不自私。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吧!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13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6 一棵大树
教学目的: l_认识、会写“需、歉、锯、爽、私”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树”的无
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德。
3.懂得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学会感恩,学会关爱。
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树”的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德。
教 具 CAI课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听写词语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1)故事情节随男孩年龄的增大分几个阶段?
(2)每个阶段描写的情景是怎样的?
(3)大树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
(4)怎样去朗读?
(5)大树、男孩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印象?
2.小组交流,推荐班内汇报。
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四次会面:少年、成年、成年、老年。
(l)_(少年)男孩与大树的第一次会面:
当“孤独”的大树看到小男孩时,他一定是快乐的。当男孩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离开后,大树感到很“幸福”,这种幸福源于大树对男孩无私的奉献与爱。只要心爱的朋友高兴了,他就会感到“幸福”。
朗读大树的话时,要注意表现出久别重逢的惊喜,以及得知男孩面临困扰时的怜爱。
(2).(成人)男孩与大树的第二次会面:
当“悲伤”的大树见到男孩后,“高兴得颤抖起来”,由“颤抖”可见大树的激动。因为男孩已经“很久很久”没来过了,此时的他依然希望能让男孩“快活快活”,为此他舍弃了自己的树枝,只要心爱的朋友满意了,他就会感到“高兴”。
朗读大树的话时,要体会大树见到男孩时的激动,以及能奉献出自己的树枝,让男孩“满意”的高兴。
(3).(成人)男孩与大树的第三次会面:
这一次的会面离上一次“好久好久”,大树却仍很“兴奋”,这种兴奋源于大树对男孩深深的爱与思念。此时的他已经只剩下树干了,他不知自己还能带给男孩怎样的快乐,因而只是“轻轻地”发出邀请,他曾经被男孩拒绝过两次了,他内心深处害怕遭受男孩的再次拒绝。当他得知男孩的愿望后,为了让男孩“快乐”,又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树干。看到男孩的离开,大树既为满足了孩子的要求而感到“欣慰”, 又为男孩只顾自己,不顾大树的孤独而“难过”。此时的大树,心中一定有很多很多话想跟男孩说,
他会说些什么呢?这里可以结合课后选做题引导学生练笔。
此时大树的语气已不如开始那样自信、愉悦,而男孩经历了生活中的坎坷也很伤感、失望,在朗读时要注意表现他们不同的心境。
4.(老年)男孩与大树的第四次会面:
这次的会面中大树总是在诉说“抱歉”,因为他已经一无所有了,再也不能为“男孩”带来“快乐”了,当“男孩”说出自己的想法后,他“爽快”地邀请男孩坐下休息,大树的一片爱心在“爽快”二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部分学习中,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段:
(1)“树说:‘我没有果子了。’……他说:‘我太累,不想爬树。’’’
结合课后练习第2题进行理解,课文中始终把说话人放在句子的最前面。树说:“我没有……”,他说:“我……不……”。这样内容紧密相关、结构相似、语气相同的六个句子连续说出来,既能全面深刻地表达作者的主要意图,又能为读者创造了一个感人肺腑的境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朗读时要注意表现出大树因自己一无所有而担心不能再次“给予”的不安;“男孩”因年纪大了而身心疲惫。
(2)“他坐在树墩上,……他仿佛……看见了树下一个快乐的孩子……”
与文章开头“男孩爱这棵大树,树感到很快乐”相呼应。是男孩对过去快乐时光的回忆。从“轻轻地抚摸、仿佛看见”这些词,我们感受到此时年老的他心中生出丝丝悔意,在他的心目中,“很高很高”的不仅仅是大树本身,更是大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品质。
这段话最后的省略号,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遐想空间。在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训练: 他仿佛看见了……看见了……看见了……
(四)总结升华,加深认识
课文让我们认识了一棵因爱而给予,因给予而快乐的大树。而长大后的男孩很少来看大树,就是在仅有的几次见面中,男孩每一次对大树开口说话,都离不开一个“要”字。在这里,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此事的看法。还可以让学生完成对课题的补充:一棵——的大树,或是另起一个标题,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懂得感恩图报。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这篇文章在奉献与索取、爱与被爱之间,留给读者很深远的遐想空间。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开展以下活动:
l_讨论:在生活中,谁最像这棵“大树”?(当学生说到父母、大自然时,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懂得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懂得人与人该如何相处。
2.活动: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哪些人给过我们帮助?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向他们表示感谢。(可以采取写、画、说、做等形式。)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14 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7※短文两篇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6 01:55
教学目的: l_认读“豫、桩、怖、砸、嘱”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隋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爱”的真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重点难点: l_重点:认读生字,理解课文内容。2.难点: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2.难点: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体验人间至爱
亲情。
教 具 亲情故事
(一)阅读《深夜摆渡》
l_导人新课。
从课题人手,了解“摆渡”就是用船载人或物过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初读感知,学习生字词。
本文生字很少,只有2个要求会认的字,可以随文识字。
字音上,“桩”的声母是翘舌音,三拼音节,要提醒学生读准。本课有1个多音字“解”,以下读音、组词供参考:
解数
解{ 解渴
押解
字义上,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理解词义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和运用。以下词语的意思供参考:
水流湍急:水流急速。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浑身解数:所有的本领。
3.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交流:通过读文,你解决了刚才针对课题提出的什么疑问?在此基础上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4.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引导学生围绕课后练习第1题开展自主阅读的活动,在书上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段,在小组交流体会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感知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课后练习第2题也可以在这个环节中得到解决。
(1)“天上没有月亮,只有几颗寒星闪着微弱的光。……石根一横(h6ng)心,从牙缝里挤出一个低沉有力的字:‘走!’。 当时的自然条件对于要横渡黄河的人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光线“微弱”,黄河“正值大汛,水流湍急,波涛汹涌”,情况十分恶劣。一个“都”字有力地告诉读者此时出船危险系数之大。 面对汹涌的河水,石根“犹豫”了,此时,石根心里想了些什么?教师可就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最后石根还是决定送大夫过河了。从“一横心、挤、低沉有力”这几个词我们可以看出石根下了很大的决心,虽然他深知自己即将面临的危险,但他急人之所急,更想帮助大夫去救治垂危的病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石根是一位善良爽直的人。
大夫难道不知道自己将面临的危险吗?可他仍“央求”着,从“央求”一词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位大夫的眼里只有病人,环境再恶劣也阻挡不了他救人的愿望。
朗读时要注意表现出当时情况的危险。“走!”要读得干脆、有力,表现出石根的决心。
(2)“黄河边涛声隆隆,河水似一条巨龙上下翻腾,气势夺人。”
“隆隆”声音之大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河流量之大,水流之急。接着,句中用了一个比喻句形象地展示了黄河水夺人的“气势”。这些描述都是为了让人们感受到当时渡河情况的危险。
(3)“暗淡的星光下,小船在波涛中起伏,如同风中摇摆的树叶。……大夫紧张得几乎昏了过去。”
将小船比喻为“风中摇摆的树叶”,可见小船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从石根的一系列动作“咬紧牙关、紧张地注视、使出浑身解数、拼命地划着桨”以及大夫的“紧张”,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当时凶险的情景。
5.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你觉得石根和大夫是怎样的人?
(2)读了课文结尾,你有什么想法?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15 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7※短文两篇
教学目的: l_认读“豫、桩、怖、砸、嘱”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隋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爱”的真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重点难点: l_重点:认读生字,理解课文内容。2.难点: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2.难点: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体验人间至爱
亲情。
教 具 亲情故事
(二)阅读《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
1.导人新课。
教师可从“9•11”事件的简单介绍中导人新课,还可从课题人手,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围绕课题展开想象,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本文有3个要求会认的字,可随文识字。
字音上,“砸”的声母是平舌音“z”,“嘱”的声母是翘舌音“zh,,,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区分。
字义上,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在实践中积累词语。以下词语的意思供参考:
震耳欲聋:成语。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悲痛欲绝:绝:气息中止。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泪流满面:眼泪流了一脸。形容极度悲伤。
3.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学习本文时,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提问设置悬念,环环相扣,由浅人深,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思考:是谁遇难?遭遇了什么灾难?
从“熊熊的大火”、“震耳欲聋”的爆裂声中,爱德华知道自己已没有生还的可
能。在生死关头,他拨了三个电话。从“知道时间不多了”,“想起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我们可以感受到在他心目中这三个电话是一个比一个更为重要。此时,可以引导学生猜测:这三个电话分别是给谁的呢?同时说出自己的理由。
(2)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思考:爱德华的电话打给谁了?
爱德华的第一个电话打给了他的助手,第二个电话打给了他的律师。最重要的“第三个电话是打给谁的?说了些什么?”助手与律师都认为与财产有关。教师可以就此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开展辩论。
(3)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五至七自然段,思考:第三个电话是打给谁的?说了什么?
当得知第三个电话是打给爱德华母亲的时候,引导学生猜测那句话的内容。
揭示电话内容的答案后,引导学生从爱德华临终前那句“妈妈,我爱你”中体会儿子对母亲的深情。再也没有比这更珍贵的献给母亲的礼物了。从爱德华母亲的嘴里,我们同样感受到她对儿子的深爱。面对律师,她完全可以撒谎,将儿子庞大的遗产独揽于个人身上,但是她没有,她选择了接受儿子临终前留给他的
无价之宝——五个包含真情的字:“妈妈,我爱你”。
在真相大白之后,律师会是怎样的震惊,他的行动又何尝不是世态炎凉的写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当律师得知电话的内容后,他会想些什么呢?
4.拓展延伸。
(1)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围绕这一教学目标,可在课后引导学生收集关于亲情的文章,并写下读后的体会。
(2)我们每个人都很爱自己的父母,可我们常常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客观原因忘记了向他们表达自己的关爱。从现在开始,好好地去陪陪自己的父母。开展“爸爸妈妈,我爱你们!”的主题活动。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16-17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泪 水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6 01:55
教学目的: 1.明确习作要求,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素材。
2.能把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突出感受最
深的地方,注意情感的自然流露。
3.从自己难忘的经历中获得启发。
重点难点: 1.重点:说真话、心里话;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2.难点: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具体。
清楚。
教 具 学生回忆与流泪有关的经历,在家中与家人进行交流。
第一课时
1.营造氛围,巧设情境。
策略一:回顾课文,调动情感。以《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中律师的身份诉说自己的经历,让学生感受到律师流下的是感动的泪水,以此打开学生思路。
策略二:小游戏激趣。教师出示图片——一位哭泣的小姑娘,引导学生猜一猜她为什么会哭,借此引出本次习作话题。
2.回忆选材,拓展思路。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以“泪水”为话题,交流自己流泪的经历。此环节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回忆:
(1)因为什么事别人误解了你,你委屈地流下了眼泪?
(2)你经历过什么难忘的事,让倍受感动的你流下了激动的泪?
(3)是什么事使你如此高兴,以至于你眼中闪烁着幸福的泪花?
(4)你做错过什么事情,当你含着悔悟的泪水时,你是否已从错事中吸取了什么教训?
根据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互相交流,从中受到启发,获得灵感,打开思路。
3.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习作提示,了解这次习作的要求:选择自己亲身经历、感受最深的事情写;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具体;题目自拟。
第二课时
(1)点拨指导。
回顾本单元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怎样才能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听一听其他同学的建议。
学生交流后,教师应加以整理,让学生明白:写作时,要注意将记叙文的六要素交代清楚,重点是将经过部分写具体,对人物的动作、语言以及自己的感受要进行细致地刻画,这样写出来的故事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学生独立习作。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附板书设计:
泪水
喜悦、感动、幸福、伤心、委屈、失望、同情、…..-
写清楚,写具体。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18 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泪 水
教学目的: 1.明确习作要求,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素材。
2.能把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突出感受最
深的地方,注意情感的自然流露。
3.从自己难忘的经历中获得启发。
重点难点: 1.重点:说真话、心里话;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2.难点: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具体。
清楚。
教 具 学生回忆与流泪有关的经历,在家中与家人进行交流。
一.自改互改,完善习作。
(1)小组交流。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诵读自己的文章,组内互评:哪位同学写得好,好在哪里?指出同学的不足并提出合理建议。
(2)集体交流。学习小组推荐优秀习作,全班学生共同评议。还可以让学生毛遂自荐,读一读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段落,请其他同学进行品评。
(3)修改完善。
二.范文示例
其实我很冤
我们家丢钱了。
一个上午过去,连钱的影子也没看见,爸爸妈妈老是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这时的我心里有着说不出的紧张与害怕,心想:爸妈是在怀疑我吗?看样子是,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心里产生了许多疑问。“小军,你有没有看见过我的钱啊?”妈妈问。爸爸逼近我说:“妈妈的钱是不是你拿的快说!”这时的爸妈怎么越看越
像饿得发慌的老狐狸看见小山羊一样,像要把我给吃了似的。我噙着委屈的眼泪说:“妈妈,钱不是我拿的,您为什么会认为是我?”妈妈用严厉的目光盯着我说:“我没记错的话,在你五岁的时候曾拿过家里的两元钱去买棒冰,被你爸爸发现
后,你还撒谎说是奶奶给的。竟然把我五岁的事都拿出来说。妈妈开始指责起来:“你这孩子,书不好好读却学别人偷东西,长大还得了,我非打死你不可!”妈妈刚要举起的手被一只大手拦住了,是爸爸。爸爸说:“算了,过去就过去吧!”然后对我说:“小军,把钱拿出来就算了。”我不语,爸爸看着生气地说:“你不拿出来,我可不帮你。”我想:我没拿要我怎么把钱拿出来。后来爸爸失望地走了,我被妈妈打了一顿。 事情过去几天,妈妈在找衣服时找到了那50元钱,真相大白,原来是妈妈太粗心,把钱放在衣柜里忘了拿出来。这时妈妈向我投来了一瞥,这目光带有一点歉意,一点点因自己的大意而不好意思。我呆呆地站在那里,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19 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8忆秦娥•娄山关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6 01:55
教学目的: 1.认识、会写“娥、娄、蹄、咽”4个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理解词的大意。2.难点: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 具 了解词的写作背景。《长征》片头曲。
(一)了解背景,感知内容
1.学生课前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并介绍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教师补充。
遵义会议(1935年1月16—18日)确立了毛主席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中国革命,挽救了党。此后红军稍事休整,开始北上,准备从四川的泸州、宜宾之间渡过长江,和川陕根据地的四方面军会师北上。这时蒋介石调重兵进行追击和阻截。中央红军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乘贵州境内空虚之际,出敌不意地改变了行军方向,冲破了阻敌,又挥戈东去,再渡赤水河,重占桐梓、娄山关和遵义。1935年1月25日傍晚至26日清晨,在娄山关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共歼灭和击溃敌人两个师又八个团,是长征途中第一次大胜仗。毛主席这首词是在攻克娄山关以后写的。
2.课文注释中提到的“忆秦娥”为词牌名,相传唐代诗人李白曾作《忆秦娥》词,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由此得名。
3.音乐欣赏(播放电视连续剧《长征》片头曲),烘托气氛,由此导人新课。(二)理解词意,朗读背诵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和背诵。
(1)学生按自己的理解试读课文。
(2)小组之间自行交叉评价朗读效果。
(3)教师指出理解作品对于朗读的重要性。
2.读中质疑,了解词意。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把课文读熟,大体了解词意。教师可启发学生讲讲词的大意,对讲错的地方,师生互相补充修正。
上阕:
(1)“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西风吹得很猛烈,广阔的天空传来群雁的叫声,霜降的清晨,残月还斜挂在天边。
(2)“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在残月点缀着寒霜的清晨,马蹄声急促细碎,军号声时断时续,低沉呜咽。
下阕:
(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不要说雄伟的娄山关像铁一样坚固,如今却被红军战士大踏步地从它的头顶上越过。
(4)“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从娄山关越过,放眼望去,连绵起伏的苍翠山峦,好像翻腾着的大海,彩色浓丽的夕阳好像一团殷红的鲜血。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朗读指导可在学生基本了解词意、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进行,指导的基本方式可参考这样的模式进行:
学生自由练读一指名试读一示范指导一脱稿诵读。
(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示范指导以及对学生的评价是学生读好课文的关键。所以教师在教学之前一定要认真读一读这首词,作好示范的准备。)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20 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8忆秦娥•娄山关
教学目的: 1.认识、会写“娥、娄、蹄、咽”4个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理解词的大意。2.难点: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 具 了解词的写作背景。《长征》片头曲。
一. 复习巩固
1. 检查诵读情况。
2. 解释词语。
二.品读词句,体会意境
1.学生自由朗读诗句,读中感悟,体会意境。
2.小组交流。
3.师生共同补充修正。
上阕:
第一句:点明了红军进军娄山关的时间、气候和环境。一个“烈”字,写出了风势之猛,衬托出红军战士不畏寒风冷霜、艰苦行军的革命精神。脚下冰霜凝地,头上残月当空,耳闻雁叫凄厉,拂晓行军途中的气氛是多么的紧张啊。
第二句:“霜晨月”是重复第二句的最后三个字,起着承上启下和加重气氛的作用,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艰苦、气候的恶劣,再通过对听觉感受的描写,渲染那种豪壮激越的气氛,更加突出了英勇挺进、一往无前的红军铁流。
下阕:
第三句:这句是全诗的重点。唐代诗人李白曾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诗句,娄山关虽地势险要,坚固如铁,但在红军面前算得了什么!“漫道”二字,表现了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英雄气概。此句既是歌颂娄山关战役的辉煌
战绩,抒发跨越娄山关关口的豪迈情怀,表达把长征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也是对遵义会议所取得的胜利的热烈赞颂。“而今迈步从头越”意味着我们将开始新的战斗历程,意味着中国革命从此开始新的一页。引导学生对“漫道”一词进行质疑,是“慢慢走”、“不必说”还是“漫长的道路”,引发学生讨论。
第四句:“从头越”的重复比第一句“从头越”多了一层意思,突出写了胜利完成任务后的心情。这种心情是通过写自然景色反映出来的。通过这样的视觉感受,形象地写出了红军战胜雄关天险、战胜众多敌人之后,登上顶峰所见到的天宽地阔、上红下碧的雄伟景象,由此衬托出红军高昂的情绪、开阔的心胸,表达出红军经过英勇奋战取得胜利后的喜悦心情。
教学时结合课本图画直观感受。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反复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词的节奏、韵律,品味浓郁的感情,体味词的意境美。整首词以写景起,又以写景结,通过描写清晨与傍晚的具有典型特征的景物,烘托出苍凉、肃穆、凝重、雄浑的意境,表现了词人重领兵权时丰富而复杂的心情。
4.指导学生朗读。
可注重创设情境,如展示图片、播放视频或者适当的音乐等。课后练习题中要求学生读诗句,通过想象画面来体会意境,也是引导学生人情入境朗读的好方法。
朗读时要注意上阕与下阕的节奏不同。上阕写景,是动中写静,
三.拓展升华。
1.读这篇课文,你头脑中浮现出什么画面?
2.选读毛泽东的诗词,感受毛泽东诗词的风格。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21 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 9 牧童评画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6 01:55
教学目的: 1.认识、会写“蜀、嵩、轴、锦、囊、曝、乃、谬、矣”9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处”。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联系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牧童善于观察、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难点: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教 具 成语故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学生不看课后译文自由读读全文,让学生初步感受一下古文的特点。
2.老师简要地介绍一点古文的特点和学习它的意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本文提供动力。
3.出示课题。
4.质疑,导入新课。
(二)疏通全文,理解内容
1.结合注释,理解内容。
(1)学生对照课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
(2)课后提供了一篇附文,帮助学生对应古文整体了解故事内容。
2.讨论交流,质疑问难。
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交流自己初学课文的感受和收获,提出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疑问,然后小组讨论解决,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本课多音字“处”可通过组词加以辨析。
Chu(处理)(处决)
处﹛
Chu(到处)(处所)
3.整体了解故事内容。
4.感受人物精神。
(三)课堂小结
初识文言文,一定有很多收益吧!总结一下吧!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22 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 9 牧童评画
教学目的: 1.认识、会写“蜀、嵩、轴、锦、囊、曝、乃、谬、矣”9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处”。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联系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牧童善于观察、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难点: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教 具 成语故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
2.解释词语。
3.讲述故事。
(二)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l_范读。
教师在教学本课之前一定要认真读课文,尽量做到能够背诵。给学生示范时,要做到有声有色,流畅自如。
2.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读文时,应着重强调速度放慢,停顿得当,读出语气,甚至于摇头晃脑,直到能够背诵。以下停顿供教师参考:
蜀中/有杜处士,好(hao)书画,所宝/以百数(shu)。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日:“此画/斗(dou)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人/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指导学生读牧童的话,要读出“拊掌大笑”的语气,可要求学生边读边做动作。“谬”字应读得重而长,以强调画家的错误。
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牧童善于观察、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3.学生朗读,背诵。
(1)学生自读,背诵。
(2)同桌交换检查背诵。
(3)全班交流,推选做示范背诵。
(4)全班齐诵。
(三)拓展延伸,培养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可向学生推荐几篇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文言文,特别是一些学生熟知的成语故事,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
附板书设计:
9 牧童评画
拊掌大笑 尤所爱
牧童 斗牛困 处士
谬矣 (掉尾而斗) 然之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23 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 10※ 书圣王羲之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6 01:55
教学目的: 1.认读“肴、斟、羲、熏、逸”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以故事作为开头的写作方法。
3.学习王羲之专心致志、勤学苦练的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2.难点:感悟王羲之书法艺术成就来之不易。
教 具 课件
(一)故事导人,感知书圣
1.教师口述开篇故事。
2.点明“文士”既是“书圣”王羲之,书法作品即《兰亭集序》。
3.让学生体会这样开头的好处。有条件的话,教师可出示《兰亭集序》书法作品的课件或字帖,让学生对“书圣”的作品有直观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教师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为什么能够成为我国书法史上为人景仰的一座高峰?
教师可从学生的回答中,归纳出如下几点,从而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自小受到文学艺术熏陶;2.创造独具特色的书法新体;3.善于从动物身上学习书法规律;4.专心致志,勤学苦练。
(三)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1.字音上,要注意“斟”是翘舌音、前鼻韵母;“肴”的声母是“y”不是“x”,要把字音读准。
2.文中涉及书法艺术的四字词语较多,可引导学生积累。
文人墨客 笔墨纸砚 佳作纷呈 提笔疾书 一挥而就 雄健有力 自然潇洒 出神人化 各具神韵 独具特色 运用自如 笔势开放 富于变化 专心致志 勤学苦练
3.对于词义的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查找工具书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供参考:
文人墨客:泛指文人、文士。
佳肴:美味的食品。
矫健:强健有力。
飘逸:洒脱自然;优雅不俗。
(四)朗读欣赏,感悟书法艺术
课文中有不少描写王羲之书法创作的过程以及他的作品的介绍。这些语段生动、传神,可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
1.“只见一位文士,取过蚕茧纸、鼠须笔,迎着和暖的春风,兴致勃勃地提笔疾书,一挥而就。”
这段话描绘了王羲之创作《兰亭集序》的过程,寥寥数笔,把王羲之自然潇洒的创作过程出神人化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浮现出王羲之书写的画面,并通过边读边做动作来感悟当时的场景。
2.“他认为运笔时,要如白鹅两掌齐力拨水,这才能运用自如,使全身精力都贯注于笔端。”
“白鹅两掌齐力拨水”形象地说明了运笔的用腕技巧。清代有位书法家曾作诗日:“全身精力到毫端,定台先将两足安。悟人鹅群行水势,方知五指力齐难。”由此可见王羲之钻研书法之深。
3.“他的书法,笔势开放,富于变化,有时如浮云般飘逸,有时像惊龙般矫健,而结构又十分严谨。”
这段话形象地描绘了王羲之书法作品的特色。教学这段,教师可使用课件分别展示《兰亭集序》中的20个“之”字,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体会书法艺术的美。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朗读,要求学生把他们体会到的这种“美”读出来。
(五)联系实际,学习书圣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就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得来的,这是与他善于思考、专心致志、勤奋好学分不开的。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课文,联系实际,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收获。
(六)课后练习第2题要求学生体会“如”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思。第1句中的“如”是假设的意思,可以替换成“如果”;第2句中的“如”是“如同,好像”的意思。
附板书设计:
教
后
记 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课件|教案|试卷|无需注册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24 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11※毛遂自荐
教学目的: 1.认读“荐、遂、锥、颖、晌、辱、慨”7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3.培养学生善于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品质。
重点难点: 1.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学习课文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 具 收集成语
(一)激趣导人
1.学生展示收集的成语。
2.教师指出很多成语来自历史故事,如“望梅止渴”、“负荆请罪”等等。
3.教师从这些成语人手导人新课。
4.简要介绍司马迁的《史记》以及“毛遂”这个人物。
(二)自学生字
1.初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注意“遂”是平舌音;“频”是后鼻音;“锥”是翘舌音;“晌”的声母是“sh,,不是“x”;“慨”读第三声,不读第四声。
2.遇到不理解的词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查找工具书以及质疑讨论解决。
3.交流汇报。
以下词语的意思供参考:
盟约:缔结同盟时所订立的誓约或条约。
推荐:把好的人或事物向人或组织介绍,希望采用或接受。
锥子:有尖头的用来钻孔的工具。
脱颖而出:成语。比喻遇到机会,人的才能全部显露出来。
不知所措:不知道手脚如何放置才好。形容着急或发窘。
奇耻大辱:极大的耻辱。
(三)自学交流,角色朗读
1.自由读课文,感悟课文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2.交流汇报。
(1)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毛遂与平原君的对话体现了毛遂善于抓住机会展示自己,这也为他自己将来的成功迈开了第一步。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学习毛遂这种敢于推荐自己的精神。
毛遂与楚王的对话体现了毛遂的勇敢机智,博学多才,他能审时度势,运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将楚王说得心服口服。
(2)从人物的动作描写上表现人物的特点。
当平原君叫毛遂还是留下的时候,毛遂是“马上”说,说明毛遂珍惜机会,遇到机会不会轻易放过。
当平原君与楚王的谈判陷入僵局时,毛遂“用手按着佩剑把手,大步跨上宫殿的台阶”,充分说明了毛遂机智勇敢的特点。
本文着重描写了两次对话:毛遂与平原君的对话;毛遂与楚王的对话。这两次对话人物语言鲜明,适合于学生分角色朗读。
指导朗读时,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分别读出毛遂自信、勇敢、慷慨激昂的语气;读平原君的话,要读出他轻慢的语气;读楚王的话,应读出楚王由威严到羞愧的变化过程。
(四)联系实际,培养自信
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2.开展一次“竞选班干部”的班队活动,采取“毛遂自荐”的方式竞选班干部。竞选结束后,要求学生把自己在班队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据闻、所想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25-26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 习作3 最喜欢的卡通人物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6 01:55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展开充分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指导学生通过一两件事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学会通过
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刻画,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
3.在习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用一两件事介绍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或根据卡通人物编一个童话故事。难: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刻画,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
教 具 收集卡通人物的有关资料。教师收集卡通人物形象,制作精美课件。
第一课时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卡通片激趣。启发学生讲一讲自己看过的卡通片,把学生带人卡通王国,让他们感到卡通人物就像兄弟姐妹一样陪伴自己成长,自己就生活在他们中间,有很多故事要讲。
(2)以主题活动——评选“最受欢迎的卡通人物”为契机,引出学生最喜欢的卡通人物。此环节旨在写前激趣和拓展思路。
2.启发选材,开拓思路。
(1).开展“我说你猜”的活动——由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卡通人物的特点(如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请其余同学猜一猜他是谁。
(2).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你喜欢这位卡通人物的原因是什么?
3.审题立意,读写结合。
(1)学生阅读本课的习作要求,画出重要的提示并与同桌交流。
(2)明确习作要求。
用一两件小事介绍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
也可以选取两三个卡通人物,编写一个童话故事;题目自拟。
(3)组织学生与同桌交流:
自己最喜欢的卡通人物有什么特点?
准备通过哪几件事情介绍他?
(4)教师举例点拨:
哪吒:不畏强暴——看到龙三太子敖炳仗势欺人能够与其斗争;
敢作敢当——当四海龙王要以陈塘关百姓性命作为要挟的时候,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百姓和家人的安宁;
聪明机智——哪吒和小龙女穿越大海沟,在龙三太子的藏宝库里,找到了混天绫。
4.引导学生构思。
假如可以穿越时空,你想让哪些卡通人物相遇?他们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又是在哪儿展开的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 此环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畅所欲言,为学生创设充分的想象空间。)
第二课时
一.回顾例文。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书圣王羲之》、《毛遂自荐》,文中作者抓住了人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组织学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抓住人物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细致描写的?
2.交流方法。
3.教师加以整理,让学生了解:
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特点是一种最基本的写作方法。
二.构思成文。
1. 学生独立构思。
2. 起草成文。
3.学生修改初稿。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27 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 习作3 最喜欢的卡通人物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6 01:55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展开充分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指导学生通过一两件事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学会通过
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刻画,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
3.在习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用一两件事介绍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或根据卡通人物编一个童话故事。难: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刻画,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
教 具 收集卡通人物的有关资料。教师收集卡通人物形象,制作精美课件。
一.评价激励
(1)互动评价。
采用小组互评、教师抽评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有针对性地组织全班同学对各层次学生的习作进行集体评议,欣赏成功之处,提出建议,修改不足,共同提高。
(2)修改完善。
引导学生针对评价建议,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二.范文示例
猪八戒学外语
猪八戒助唐僧西天取经回来后,日子过得优哉游哉,每日除了吃就是睡,除了睡就是吃,好不快活。
这天,八戒闲来无事,决定驾云到天宫拜访太上老君。他看到老君书桌上放着一摞厚厚的书,随手翻翻一本的封面问道:“老君,这是什么天书啊?俺老猪可啥也看不懂。”
“这都不知道?我正在学外语,今年玉帝给我们每个神仙都安排了一次去国外旅游的好机会,不学好外语,怎么和外国人交流?”
一听说要去国外,想到那花花世界,猪八戒的眼睛都发光了:“噢?有我的份吗?”
“有!不过你得先学好外语。要不你去找你的大师兄,他现在的外语水平可不是吹的,一个字——棒!”
“嘿!好你个猴精,什么都比俺老猪时髦!”猪八戒心中不禁懊恼起来,去不了国外玩可就亏大了,他决定赶紧开始学外语。
猪八戒来到花果山水帘洞,只见水帘洞上方新挂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花果山外语培训班”。猪八戒进去一看,不由眼睛瞪得老大,惊叫起来:“哇!这么多神仙都来了,真是名不虚传。”八戒一见悟空,便媚笑着说:“猴哥,可真有你的!也教教俺老猪吧!”“你这呆子也来学外语,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
了!”孙悟空讽刺道。“猴哥,你别取笑俺老猪呀!俺也有勤快的时候嘛!”“好,从明天开始,每天早上7点学到11点,只要你能坚持,不出三个月,你就能熟
练地和洋人交流啦!”“真的?”猪八戒眨巴着眼睛,半信半疑。“当然了,俺老孙哪回骗你?”猪八戒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今天日头高了,肚子唱起了空城计,咱哥俩先喝上一杯再说!”话还没落音,猪八戒人已经闪到厨房,找起吃的来了。孙悟空在一旁连连摇头。
第二天,猪八戒起了个大早,来到了外语培训班。一开始,悟空先教他熟悉字母,要他将字母表背下来。看着那26个字母,八戒扇扇耳朵,挠挠脑门,眼珠子直往上翻,真愁呀!到后来,他实在不耐烦了,再加上早上吃得太少,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他瞅准机会,偷偷地溜回家大吃了一顿。
第三天,猪八戒整整迟到了一个小时,上课的时候,他东游西逛,就是不能安下心来。孙悟空揪着他的耳朵让他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好好儿看书,他还不住地抱怨:“猴哥啊,这可比咱们西天取经累多了!”
第四天,八戒居然迟到了两个小时,还带了很多的零食,全被悟空没收了。
到了第五天,他索性说他肚子痛,躺在家里呼呼睡起了大觉。
不久,其他神仙都学会了外语,争着出国长见识,而猪八戒连26个字母都没认全,只能望洋兴叹!众神仙中流传开一段顺口溜:猪八戒吃西瓜,十个一分钟;猪八戒学外语,难于取真经!
三.誊写习作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28 课时
第1 课 时 课题: 12地球信箱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6 01:55
教学目的: 1认识会写“箱”“邮”“圣”“脊”“梁”“腹”“煤”“迸”“拂”
学习4个新词:圣洁 脊梁 迸发 只热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新词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 具 字卡
教 学 过 程
一. 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地球与我们人类关系密切,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对地球了解多少?要对地球说些什么心里话?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家园》。
1. 教师板书课题。
2. 学生读题。
3. 启发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4. 教师梳理学生疑问:
1) 什么是“地球信箱“?
2) 地球信箱里会有什么信件?
3) 地球信箱是怎样的信箱?
5. 导入新课: 让我们一起阅读课文,找到答案。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读通全文,读准字音,读懂词语,读通句子。
2. 交流自读情况。
1) 注意读音:
都是后鼻韵母:箱 圣 梁
“脊梁“读为ji liang “仿佛”读为fang fu
2) 注意自形,比较认读。
箱 ( ) 梁( ) 复 ( ) 煤( )
相 ( ) 粱( ) 腹 ( ) 媒( )
佛 ( )\ 进( )
拂 ( ) 迸( )
3)读懂词语
圣洁:神圣而纯洁
脊梁:脊背
迸发:有内而外的突然发生。
炙热:极热。
3. 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2) 交流汇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 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 学生阅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在课文上标出来。
2. 交流整理
四. 课堂小结略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29 课时
第2 课 时 课题: 12地球信箱
教学目的: 1. 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的感情,了解写作方法。
2. 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感悟作者的情感,了解写作方法
教 具
教 学 过 程
一. 复习导入
1. 检查听写词语
2.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 这节课,我们就去感悟作者的感情,了解写作方法。
二. 感悟理解,指导朗读。
1. 巧设问题,品读理解。
1) 地球这个大信箱里都有些什么爱的信件?都是谁写给谁的?
交流:
落叶写给大地母亲
太阳写给大地
冬天写给春天
遥远的过去写给今天
2) 你最喜欢那一封信?为什么?
出示问题后,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 那里有它刚一泛绿,就开始写给大地母亲的思念。叶儿越写越多,叶片越写越大,直到把碧绿写成了黄色,才把满载的情思,托付秋风邮发。“
这两句,采用拟人得手法,把叶片生长凋落的过程,当成落也写给大地母亲的信。发信的使者是“秋风”。多么精巧恰当的比拟啊!读起来十分形象生动,令人感觉含英爵华。
3) 这些多情的信件给作者和读者怎样的启发?
学生自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感悟。
交流汇报:
课文的中心:呼吁人们保护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2情理交融,诵读吟咏。
1) 指导朗读:
课文2~5自然段,要读的轻柔舒缓,读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第6自然段要读得稍微激昂,语速稍快一点。
2) 学生朗读,读中感悟,升华情感。
3) 指明朗读
4) 全班齐读
5) 自由朗读
3体会写法
1)。读2~5自然段开头,体会好处及写法
他们都是个段总起句,全段都围绕这句来写,这样写是重点突出。
三.拓展延伸
学生写一封爱的信笺,写给沙漠、荒山。
板书设计:
12地球信箱
落叶
地球信箱 { 云 } 爱的信件
煤
雪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30 课时
第1课 时 课题: 13 醉麂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6 01:55
教学目的: 1.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得意思
2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缸 诱 腥 枕 脂 掏 稍 坪矩
教 具 字卡
教 学 过 程
一. 揭示课题
有一只动物,它离开妈妈,离开岩洞,跑出了山林,它去到哪里?它会
活下来吗?这节课我们将去揭晓。
1. 教师播放课件: 子的图片
2. 质疑:这是什么动物?
3. 交流简介
4. 出示课题
5. 学生读题质疑:读了课题,有什么问题?
6. 我们将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通读全文 ,读准子音,读懂词语读通句子。
2. 交流自学情况。
1) 注意读音:
后鼻韵母:缸gang 腥 xing 坪ping
前鼻韵母:棉mian 枕zhen
声母是翘舌音:脂zhi
2) 注意字形:
都是左右结构:诱 腥 棉 枕 脂 掏 稍 坪 左窄又宽
注意字意:
熨熨贴贴:舒舒服服,形容十分惬意。
规规矩矩:行为端正老实。本课形容小学生上课十分认真的样子。
3. 读课文简要概括主要内容。
1) 学生读课文,在课文中圈点标注。
2) 学生交流。
三. 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 学生快速读课文,思考:课文中那些地方你特别喜欢?在课文上标出来,并
写出感情。
2)学生交流 整理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主要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吧!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31 课时
第2 课 时 课题: 13 醉麂
教学目的: 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感受小黄 的可爱,体会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感受小黄 的可爱
教 具 资料
教 学 过 程
一. 复习导入
1. 听写生字词
2.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 指名朗读。
二. 朗读品位,感受意境。
1. 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学生反复吟诵品味,感受语句品位,感受字里行间流露的和谐美好的情愫。
2. 品读理解。
1) 自读理解,画出课文描写小黄 的句子,品位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 ?
2) 交流讨论:
小黄 顺着开满粉蓝~一会儿又惊起几只翠绿的蚱蜢。
写小黄 在草地上嬉戏的情景,“逗着” “踢着” “惊起”这些词让我们
体会到小黄 可爱淘气,像极了一个活泼天真的孩子,让人情不自禁的喜爱它。
小黄 闻到这股诱人的酒香~贪谗的吃起来。
啊,小黄 可从来没吃过这么美味的东西~流口水。
这两段话中,“欢蹦连乱跳” “有舔一舔” “贪谗” “嘎嘣嘎嘣响” “满嘴流口水”等词语让我们体会到小黄 吃到好吃的草莓 `花瓣酒和豌豆粒后那高兴贪谗的样子。多么活泼可爱的小 子啊!
小黄 知道~跑进教室~
让我们体会的小黄 十分善解人意聪明。
3) 积累优美语句,感受动物与自然`动物与人类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
3. 解决难题:课文为什么以“醉 “为题?
1) 学生反复读课文,说说小黄 一共醉了几次,找出描写小黄 醉了的句子读读,
再谈体会。
2) 交流体会。
小黄 突然感到一种踩在棉花上的感觉 ~睡了个甜觉。
写小黄 的醉态,醉后奇妙的感觉。
小黄 记起了~还是忍不住大嚼起来。
小黄 知道~静静的听老师讲课。
这是一种醉态,醉在小学生们学习氛围里,醉在自然界和谐美妙的关系里。
三. 拓展延伸
假如你和小黄 在一起,你会对它说些什么?你会为它做些什么?
写一段话,表达出对小黄 的喜爱之情。
四.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小黄 的可爱,还感受到些什么?写一写,说一说。
板书设计:
13 醉麂
喝草莓酒
醉麂{ 吃豌豆粒 } 人与自然和谐美妙
听孩子们上课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32 课时
第14 课 1 时 课题:14 小鸟和守林老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6 01:56
教学目的: 1. 认识会写“ 捕”“询”“论”“吠”“痕”“硕”“蒲”“盏”
10个生字,理解词语。
2.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教 具 字卡
教 学 过 程
一. 揭示课题
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和人之间的真挚的情感。
1. 板书课题
2. 出示课文插图
3. 交流感悟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 学生通读全文,读准字音,读懂词语,读通句子。
2. 交流自读情况
1). 注意读音:
捕 bu 询 xun 论lun 吠 fei 痕hen
蒲 pu 盏zhan 译yi 衔xian 硕shuo
捕的声母是bu,
硕的声母是shuo
“询论痕盏衔”都是前鼻音
3) 注意字形
3. 读课文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 自渎课文,思考: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 交流汇报
描写一位守林老人保护树林和鸟,赢得了鸟的信赖 喜爱 和尊重的故事。
三. 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自由阅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使你感动?在课文中圈点批注。
四.课堂小结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33 课时
第14 课2 时 课题: 14 小鸟和守林老人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鸟和守林老人之间纯洁的友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 感受小鸟和老人之间的纯洁友情,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 具
教 学 过 程
一. 复习导入
1. 检查听写词语
2. 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 这节课,我们将去感受老人和鸟之间的真情,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 品读感悟
1. 围绕课后练习第二题“画出使你感动的句子,细细品位,并与同学
流自己的感受 ,自渎课文,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
2. 交流感悟
A. 守林老人让我们感动,如:
那天,来了一伙偷砍树木得人~~老人是一尊真正的山神。
通过对老人动作的描写,写出了老人对树林和小鸟细心照顾和真心
喜欢,令人感动。
1) 老人走在浓密的树荫里~~是一盏明亮的神灯
描写老人的外表,通过两个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小鸟们对老人的喜爱,极作者对老人的尊重。
2) 老人呵呵的笑着~~伸手接住了这珍贵的馈赠
朴素的话语,写出了老人真心呵护小鸟,说明小鸟信任老人的原因,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B. 小鸟让我们感动。如:
1) 谁也没邀谁~~树叶和树枝都在轻轻拂动。
2) 鸟儿们衔来无数的花瓣~~撒满了弯弯的山路。
从中体会到小鸟对老人的眷恋`不舍。
C. 小鸟们情感变化让我感动,如:
起初怀疑的句子:起初鸟儿们非常惊诧~~打猎的吧!
相信的句子:很快,鸟儿们发现~~是它们天堂的保护神
喜爱的句子:鸟儿们开始拜访老人的小屋~~您好您好
尊敬和依恋的句子:课文最后三段
小鸟的情感变化,是因为老人对小鸟的关爱。借小鸟的视角揭示一个道理:只要人类真心爱护动物,爱护大自然,就一定能赢得它们的尊敬和信赖,一定能和大自然和谐美好的生活下去。
3. 体会“时间在树叶上写下许多故事,许多故事深深的嵌进了树的年轮”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1) 学生通读全文,思考感悟
2) 交流汇报
过渡的作用,交代了随时间的流逝,小鸟与守林老人的情
谊日益深厚。引出下文写小鸟对守林老人的眷恋不舍。
三. 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守林老人的孩子,当你看到这样的情景时,你会有什么感受?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34 课时
第15 课1 时 课题: 15* 知音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6 01:56
教学目的: 1. 认读“鹦”“鹉”“惶”“怔”4个生字,
2.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联系有关语句说说谁是鸟的知音,体会作者劝告人们真心爱护鸟儿的情感
重点难点: 为什么说少年才是鸟的知音
教 具 收集故事
教 学 过 程
一. 激趣导入
1. 简介“高山流水觅知音”这个故事
2. 理解“知音”一词的含义,指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3. 板书课题
4. 质疑:到底谁是谁的知音?
二.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 自由读课文,读通顺
2. 分角色读课文中的对话,弄清分别是谁说的话。
三. 自学交流,指导朗读
1.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第一题
2. 交流讨论:联系有关语句说说谁是鸟的知音?
找出下列不同的句子,比较朗读:
1) 面对养鸟老人的问题:我这鸟叫的怎样?围观的观众和少年不同回答的句子。
2) 养鸟老人和围观者听到少年背古诗前后不同的表现。
这些句子告诉我们:少年才是画眉的知音。
3. 读句子,体会文中标点的用法。
1) 我这鸟儿叫的怎么样?
2) 我怎么听着着鸟唱的不是美歌呀!
比较明确,第一句的问号表示疑问,需要回答,第二句的问号表示反问,不需回答,表示的是否定的意思。
3) 第二组
真实美鸟唱美歌呀!
唱的是忧愁的歌,痛苦的歌!
两句的惊叹都表示语气强烈,但第一句是赞扬的语气,而第二句是申诉的语气
4. 感情朗读
朗读1`2自然段时,要读出清晨公园的热闹,画眉的惹人喜爱。
分角色读时,读出画眉对笼外世界的向往和渴望,读出围观者从哄笑到没做声的情感变化。
四. 总结拓展
1. 教师总结
2. 拓展想象:老人最后会怎么做呢?为什么?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35 课时
第 课1 时 课题: 习作 4 动物朋友
教学目的: 1.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动物,扎住它的特点进行描写。
2.按顺序写,无论写外形特点,还是写活动,习性,都要想好习作顺序
3.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 通过1`2件事写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特点
教 具
教 学 过 程
一. 谈话激趣
1. 谜语导入。
出示谜语“小姑娘满身黑,秋去江南出来归,从小立志除害虫,身带剪刀满天飞。”让学生猜谜底,并说出理由,引导学生了解,这则谜语抓住了燕子的特征,所以很快猜到了谜语。
2. 学生畅谈自己喜欢的动物,简介动物的特征。
二. 写作指导
1. 回忆本单元课文中学习了哪些与动物有关的文章,简单说说这些动物的特征
2. 拓宽思路,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口述自己喜欢的动物,如外形
动作`习性趣闻。
3. 教师归纳写动物应注意几点:
A. 按照从外形到活动,有条理,有层次的观察和描写。
B. 通过对动物动作神态习性的细节描写来突出动物的特点体会和想象它们的情绪变化,恰当运用拟人
C. 写出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可通过具体
事例的描写,在字里行间自然的流露出来,也可直接抒情。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6 01:56
教学目的: 修改习作,完善习作
重点难点: 修改作文
教 具
教 学 过 程
一.学生交流习作初稿
1、 学生朗读习作初稿
2、 学生欣赏,习作好在哪里?哪些地方使你深受感动?
3、 找出习作的精彩之处,说说是怎样具体表达真情实感的。
4、 提出修改意见
二 、 学生修改习作
1. 欣赏自己的习作,找出习作的精彩之处和不足之处。
2. 检查习作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
3. 进行修改
4. 小组内交流评议
5. 再次修改
三. 誊写习作
将作文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四.范文示例。
霸道的“皇太后”
我特别喜欢母鸡,家里曾养过六七只,其中一只又大又霸道,人称“皇太后”。“皇太后”全身披着金黄色的“披纱”,头戴一顶鲜红的“后冠”,还有一对灵敏的小眼睛,可谓神气十足,威风八面。
记得有一次,我抓了一大把米喂它们,“皇太后”扑扇着翅膀飞奔过来,最先抢到我的面前,那眼神似乎在说:“小主人,你来得正好,快喂喂我吧!我都快饿死了!”见它这副馋样,我乐悠悠地把米放进槽里。“皇太后”立即跳到槽前,做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架势。它专挑大颗的吃,吃一阵后又转过头冲着别的鸡“咯咯”地叫,好像在说:“急啥,等我吃饱了再说……”瞅准一个空子,“黄妈妈”偷偷啄了一颗掉在地上的米,正想啄第二颗时被发现了,“皇太后”一下跳到“黄妈妈”的背上,用力地啄着,“黄妈妈”疼得直叫唤……
还有一次,“皇太后”边散步边“咯咯咯咯”地哼着小曲。或许是它饿了,当它看到邻居家的聪聪手中的牛肉干时,眼睛都直了,迟疑了片刻,就向聪聪手中的牛肉发起了猛攻。聪聪连忙追打“皇太后”。“皇太后”见势不妙,蹿进了旁边的竹林里。它不甘心地拍打着翅膀“咯咯”地叫了几声,好像在说:“可恶,你这个小毛孩连我也敢打!”聪聪刚放下心来,正想把牛肉放进嘴里,“皇太后”又来了。这次,它更大胆了。只见它气冲冲地拍打起翅膀,伸长脖子敏捷地往上跳,边跳边啄。牛肉没啄到,聪聪的手倒被“皇太后”啄破了皮。聪聪边哭边拾起地上的石子狠狠地向“皇太后”扔了过去,“皇太后”见无机可乘,只好灰
溜溜地逃了。
哎!我家的“皇太后”就这个德性,谁叫它是“皇太后”呢?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37 课时
第 16 课 时时时 课题:16 生态金字塔
教学目的: 1.认识、会写“链、狮、蜘、蛛、恰、基、础、赖、供、
遵”10个生字。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了解生态金字塔的有关知识。
教 具 字卡
(一)激发兴趣,了解内容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在上课伊始和学生交流有关生物世界食物链的相关资料,从而找准时机,引入新课。
初读课文时,鼓励学生运用轻声读、默读、同桌合作读等多种方式通读课文,交流读书收获。力求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层次:文章先介绍什么是生态金字塔;然后介绍它的三个营养级;最后介绍生态金字塔给人类的启示。
(二)自学生字,点拨指导
五年级学生自学能力强,能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生字。可要求学生选择最简单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对重点的字词,教师仍需进行点拨或重点强调,以引起学生注意。
字音上,“狮、蜘、蛛、础”的声母是翘舌音;“遵”的声母是平舌音;“链、赖”的声母是边音。
字形上,需要教师重点强调的是“链”和“遵”字的写法。“链”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形声字,因为与金属有关,是“金字旁”,笔顺上特别要注意的是先写两边后中间。“遵”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首先是要注意不要丢掉中间的一小横,其次就是要和“尊敬”的“尊”区别开来,可以通过组词、理解词义来区分这两个字。
字义上,教师应把比较难理解的词语板书出来,让学生读一读,并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它们的意思。如:效率、承载、法则、惩罚。另外,课文中提到的动植物名称有的比较难读,教师可以寻找相应的图片对照理解,反复读熟,这是将课文读通读顺读好的前提。以下词语的意思供参考:
浮游生物:悬浮于水层中个体很小的生物,行动能力微弱,全受水流支配,如水母、藻类
食物链:乙吃甲,丙吃乙,丁吃丙……这种一连串的食与被食的关系,叫食物链。草食动物吃绿色植物,肉食动物吃草食动物,是最基本的食物链。
基础: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
法则:即规律。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并且决定着事物必然向着某种趋向发展。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6 01:56
教学目的: 了解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增强爱护大自然、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的意识,激发探索生物世界的兴趣。
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 具 资料
教 学 过 程
一. 复习导入
1. 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 概括课文的大意
二.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自读自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设计生态金字塔示意图的形式,并通过比较各组所画的生态金字塔,理解:什么是生物世界的食物链?
生态金字塔是怎么回事?
它有哪几个营养级?
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在对生态金字塔有了准确了解后,引导学生深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画出课文中介绍生物世界食物链、生态金字塔相关知识的重点词句,认真揣摩。
说一说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2.画出自己觉得特别有意思的词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教师可将课后练习第2题“读一读,比较带点词的异同”放到这个环节,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启发学生去寻找相关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
3.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重点段落:
第一、二、四、五自然段,讨论探究这几个自然段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每段的最后一句起什么作用,它与前面句子有什么联系,从而感悟作者
在布局谋篇上的独特。这也是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的好办法。
三.畅谈感受,发出倡议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认真朗读结尾段,然后引导学生畅谈自己读后的感受,或想象人类将遭到大自然哪些方面的惩罚,或谈谈人类应该为保持生态金字塔的平衡作出哪些努力。最后,可以班级的名义,向学校全体同学发出倡议,写出倡议书,进一步增强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板书设计:
16生态金字塔
肉食动物
爱护大自然 ﹛ 草食动物 ﹜ 维持生态平衡
绿色植物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39 课时
第17 课1 时 17 白鳍豚
什么作用,它与前面句子有什么联系,从而感悟作者在布局谋篇
上的独特。这也是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的好办法。
(四)畅谈感受,发出倡议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认真朗读结尾段,然后引导
学生畅谈自己读后的感受,或想象人类将遭到大自然哪些方面的
惩罚,或谈谈人类应该为保持生态金字塔的平衡作出哪些努力。
最后,可以班级的名义,向学校全体同学发出倡议,写出倡议
书,进一步增强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五)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爱护大自然
16生态金字塔
五、参考资料
维持生态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6 01:56
教学目的:
1.认识、会写“鳍、劈、哺、豚、析、质、肺、潜、卵、
迁”10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新词
迁”10个生字。
迁”10个生字。
迁”10个生字。
教 具 字卡
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可在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所描写的景象,将学生带人情境,自然地导人新课。也可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白鳍豚的相关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学生字,读顺课文
1.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共10个,都可通过学生自学完成。教师可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学,然后当堂进行听写比赛,以提高学生自学的效率,并根据学生听写的情况,对出现错误较多的生字进行重点学习和强调。
字音上,“鳍”不要读作“ji”,“哺”不要读作“pu”,“潜”不要读作“qian”,“卵”不要读作“nuan”。
字形上,“鳍”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部分又是上下结构,笔画较多,写的时候要写得紧凑一点;“鱼”部最后一笔改提。“豚”字注意右边不要多加一点。“肺”字特别要强调右边不是“集市”的“市”字,最后一笔竖贯穿上下,这点很容易被学生视。“卵”字主要是告诉学生怎样围绕竖中线将这个字写美,左部最后一笔是撇不是点,右部最后一笔是点不是竖,教师可将这个字在黑板上进行范写,再让学生多写几遍练习。
2.学完生字后,教师可让学生小声读读课文,将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并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读后全班交流,对重点词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3.以赛读的形式检查学生朗读的情况和对各个自然段意思的理解情况。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将难读的地方读顺,并理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和文章的层次。教师可将课后练习第1题放到这一环节当中。
1)、赛读
2)、理顺层次
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白鳍豚?
3)、齐读课文,边读边悟
三.课堂小结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40 课时
第17课2 时 17 白鳍豚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2.激发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白鳍豚的特点
教 具 图片
教 学 过 程
一、 复习巩固
1、 听写生字
2、 口述课文的内容
二 、精读感悟
本文是从两个方面来介绍白鳍豚的:
第一至七自然段介绍白鳍豚是哺乳动物而不是鱼;
第八、九自然段则介绍白鳍豚的进化过程,表明它是原始鲸类的活化石。
1.第一部分的学习,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表格,来比较分析白鳍豚和鱼类的区别。
在学生引用相关语句的时候,教师要相机进行说明方法的指导。本文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作比较。
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去读,在读中感悟文章的说明方法,体会作者这样进行比较的好处,使大家对白鳍豚有更深的印象。
2.第二部分的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白鳍豚演讲团”的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当做白鳍豚,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进化过程。在活动中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说明方法的目的。
3.课文学完后,可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这篇课文的说明方法与《生态金字塔》有什么异同?
三.朗读记忆,拓展延伸
1.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白鳍豚在哪些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再把这些句子读给大家听,比赛看谁能把他读的快速记下来。通过这样的形式,将枯燥困难的背诵变得有趣而简单。
2.教师可出示有关白鳍豚的资料袋,引导学生对白鳍豚的知识进行探索,并激发学生以“白鳍豚的自述”为题写一篇关于白鳍豚自我介绍的短文。
四.参考资料
白鳍豚哺乳纲,鲸目,淡水豚科。体长1.5~2.5米,嘴长约30厘米;上下颔共有130多枚圆锥形的同型齿。头圆有短颈,有背鳍。体背面淡蓝灰色,腹面白色,鳍白色。以鱼类为食。栖息在中国长江中下游一带,洞庭湖、鄱阳湖及钱塘江也有发现。冬季常三五只成群。能发超声波,有回声定位能力。是中国特产珍贵动物,数量稀少,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附板书设计: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41 课时
第18 课1 时 课题:18 ﹡ 我爱在树林中漫步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6 01:56
教学目的:
1.认读“焕、氧、碳、囱、嚣”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爱在树林中漫步的原因。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热情。
重点难点: 了解我在树林中漫步的原因
教 具 图片
教 学 过 程
(一)自读自悟,读中悟法
本文为略读课文,建议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文章的说明方法,在读中激发学生爱护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热情。
读的方式也应该多种多样,建议将朗读、默读、速读结合起来,把个人自读与小组合作研读结合起来。
(二)理清层次,体会写法
1.理清层次。
教师以“‘我’为什么爱在树林中漫步”这个问题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
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非常清晰,第一至四自然段的开头第一句就是“我”爱在树林中漫步的原因,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结构层次上的特点,快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并动笔画记,有感情地朗读。
2.体会写法。
在理清文章层次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教师先引导学生回顾在前两篇说明文中学到了哪些说明的方法,在本文中又学到了哪些说明方法,可结合课后练习第2题。
3.激情朗读。
可让学生选择文中优美的语句或者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进行激情朗读。如第一自然段讲绿色的作用,可先让学生欣赏几张美图,或配上一段优美的音乐,
将学生带入“绿色的诗一般的境界里”,再进行朗读。第三自然段的朗读,教师可补充说明绿色植物给人类带来的好处,让学生读出对绿色植物深深的谢意。
在激情朗读的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让学生感受这样写不但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还使读者读来更亲切。
(三)交流回顾,总结延伸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回顾本组三篇课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比较它们的异同,并总结说明文章的特点。
教师可在课外收集一些有代表性、有特色的说明文读给学生听,以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去。
板书设计:
丰富的绿色
我爱在林 ﹛ 清新的空气﹜ 亲近自然 身心舒适
中漫步 茂密的树冠
鸟叫和虫鸣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42 课时
第19 课1 时 课题: 19 生命的感动
教学目的: 1.认识、会写“钩、浸、玫、瑰、姆、疤、疗、孕”8个
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教 具 字卡
教 学 过 程
一、 揭示课题
有一个女儿在她生日的那天,妈妈拿出几件她小时候用过的物品,她竟然深受感动为什么呢?
下面我们学习《生命的感动》。
1、 揭示出示课题
学生读题,质疑。
2、 师:生命的感动是什么样的感动?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读顺,在读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旁做上记号。
2.本课生字的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随机检测反馈。
字音上,“浸”的韵母是前鼻音,声母是“j”而不是“q”,要提醒学生注意。“玫瑰”一词连读时,“瑰”发轻声。
字形的分析要充分利用形声字的结构特点,还可以通过形近字对比加深记忆。
要重点强调:“钩”不要写成了“钓”;“瑰”第十画从“白”中直接撇下,不可分为两笔; “孕”的起笔是“、”,不可分为两笔。
不理解的词语可根据上下文或查字典自学,也可以让学生质疑,然后师生共同讨论。:
郑重其事:成语。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6 01:56
沉浸:浸入水中,多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不可思议: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孱弱:(身体)瘦弱。
三.自读课文,概括内容,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
说一说主要内容:
小时侯用过的物品勾起了一家人的美好的回忆,作者感觉到自己始终被爱包围 ,身受感动,从心底发出“尊重因爱而孕育的生命”的感叹。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亲人对自己的爱。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谈谈使自己受感动的内容。
重点难点: 理解“我将尊重因爱而孕育的所有生命”这句话。
教 具
教 学 过 程
一、 复习导入
1、 听写生字词
2、 口述课文内容
二、 再读课文,体会感动
1.讨论交流,感受关爱。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读来倍感亲切。可要求学生细细品读,画出使自己感动的内容。然后师生讨论交流,感受亲人对自己的关爱。
①“爸爸在一边笑,他似乎沉浸在我小时候天真可爱的乐趣中……有女儿真好!”
“我”在焦急地等待中一出生,爸爸便将爱倾注给了这个新生命。可以从这些地方看出:第一眼见到“我”,便开心得没法说;对于小婴儿的模样,他一连用了两个比喻句来表达自己的欣喜:“像草叶上的露珠一样轻柔”,“像玫瑰花瓣一样美丽”;他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你是爱与美的珍品”,“有女儿真好”。
教学这一段,可先让学生边自由读课文,边画出体现爸爸喜爱“我”的词语或句子;然后反复品读,体会爸爸当时的心情;最后可以让学生谈一谈,女儿听到爸爸的这些赞美,会是怎样的心情。
②“寒冬腊月,你用的尿布都是先放在我怀里暖热了才给你用的。”
爸爸的话只谈到了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但却于细微处体现了爸爸对“我”无私的关怀,而此时“我”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这暖暖的温度,怎么不让人怦然心动呢。
③“还有一次,我从木马上摔下来造成脑震荡,妈妈每天以泪洗面,在医院陪伴我度过漫长的治疗时间。”
教学这句话,可让学生讨论:“我”摔伤了,为什么不描写“我”因伤而哭,却强调妈妈每天“以泪洗面”呢?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女儿是妈妈的心头肉,“我”摔伤后是痛在身上,而妈妈是痛在心里。
④“在我成长的岁月里,妈妈将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凝聚在我的身上,她为我唱歌、为我朗读诗歌和童话,音乐和诗歌融入了我幼小的心灵。”
这段话说明了妈妈不光关注着“我”身体上的成长,更关注着“我”心灵的健康成长,尽可能多的让“我”感受着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教学这段话可通过朗读和联系生活实际来让学生加深理解。
2.朗读感悟,感受幸福。
通过师生共同讨论,交流使自己受感动的内容。还要通过朗读来强化这些感悟。朗读指导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情感融入文字、融人情境,最终实现人情入境地读,在读中深切体会亲人对自己的爱。
3.联系实际,分享幸福。
作者所写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来理解学习本文。比如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亲人是怎样关心自己的事例,让同学共同分享自己的幸福。学生说话时,教师要注意仔细倾听,如果有学生讲到有如课文中提到的“怦然心动”的细节时,教师要着重表扬,以打开大家的思路,去发现亲人给自己的关爱。
三.换位思考,突破难点
作者望着孩童时用过的物品,回忆起自己十多年生命中的点 点滴滴,感受着亲人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被深深地感动了,禁不住眼睛有些湿润。作者想到了要回报自己的父母,但父母对自己的爱如滔滔长河,报之不尽。总结全文时,可设计以下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我将尊重因爱而孕育的所有生命”这句话的意义。
(1)父母的爱像空气一样包围着我们,常常也会像空气一样被我们所忽略,请举例说说。
(2)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父母的爱,我们又是怎样爱父母的呢?
小结:亲人对自己的爱是无私的,是不需要任何回报的。在爱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不但要学会如何接受爱,更要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因爱孕育出的所有生命,都是值得人尊重的。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44-45 课时
第 课1 时 课题: 习作5 人类的现代生活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6 01:56
教学目的: 1、 观察生活,唤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按一定的顺序具体描写事物的变化
3、 根据习作的内容自拟题目
重点难点: 按一定的顺序描写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 具
教 学 过 程
一、 阅读导入
1、 学生阅读有关现代科学技术的文学作品如:《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2、 交流阅读感悟
二、 教师指导
1、 指导拟题
A、 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语句做题目。
B、 用标明主题的语句做题目。
C、 用文章中记叙的主要人物或事物的名字做题目。
2、 指导审题
A、 学生认真阅读习作提示,想想本次的习作提示,有什么具体要求。
B、 总结本次的习作主题:人类的现代生活,从衣食住行交往方式等方面选择一个内容。
3、 指导选材
A、 让学生互相启发,广开思路。
B、 从衣食住行交往方式等方面归纳。
C、 学生自由选择,独自构思。
4、 习作指导
A、 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连句成段。
可以按时间推移的自然顺序为主线连句成段,安排段落层次。
可以按照方位、处所转换的顺序来记叙,连句成段。
B、 可以运用对比,把同一事物的新旧两个方面对比。
C、 注意写具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学生习作
2.修改完善习作
一、 学习构思,完成习作初稿
1、 拟写题目
2、 选择材料
3、 确定说明顺序,运用说明方法
二、 学生交流习作初稿
1、 学生朗读习作
2、 学生欣赏习作:好在哪?不好在哪?
3、 提出修改建议
三、 学生修改习作
1、 对照欣赏自己的习作,找出精彩的地方,不足之处
2、 进行修改
3、 小组内评议
四、誊写作文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46-47 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 语文活动
教学目的: 1、 学会分类积累词语,丰富语言,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
2、 读读背背,积累新词
重点难点: 积累词语
教 具 资料
教 学 过 程
一、 万话筒
1、 我会写
A、 出示:焦急、迫不及待、像热锅上的蚂蚁 的卡片,学生认读
B、 学生思考交流:这些词来表示什么很急切
C、 仿写词语
D、 交流汇报
E、 积累词语,制作卡片
2、 我会学
1、 学生阅读短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说文中的说明方法。
A、 列数字:这座金字塔高146.5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大厦
B、 举例子:现在的尼罗河下游,散步着约80座金字塔,其中最大得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
3、 交流自己获得的信息
A、 体会埃及人民建造金字塔的艰辛和伟大
B、 体会埃及人民的智慧
4、 学生写话练习
二、 百宝箱
出示词语,读读背背,了解词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开展“大街上车来车往”的活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对身边事物的了解。
教学过程:
一、 收集资料
1、 学生收集资料
2、 交流汇报
二、 选择尝试介绍
1、 学生选则自己喜欢的一种汽车,了解这种汽车
2、 为汽车写个自我介绍
3、 交流汇报
4、 点评
三、 办展览
1、 将全班同学的图文资料收集起来,配上自我介绍
2、 学生观摩汽车展
交流观感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48 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 20 淡淡的茉莉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6 01:56
教学目的: 1.认识、会写“胀、茉、莉、谎、嘱、帘、罩、弥、朦、胧”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咽、奔”;积累叠词。
2.朗读课文;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3.感受父母之间相濡以沫的关爱,体验人间真情,学会关爱别人。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对字词句的品析,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品味语言蕴涵的情感。
教 具 收集茉莉花的图片或实物,了解茉莉花的特点。
一.揭示课题
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莫过于父母对子女的爱,然而有一种爱却让我们体会了另一种人间真情,那就是父母之间相濡以沫的关爱。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感受这另一种人间真情。
1.出示课题,出示图片或实物。
2.学生读题,看图片或实物,交流对茉莉的特点的了解。
3.理解课题:父母之间的爱如茉莉,“淡淡的”,即平淡无奇,却幽香、纯净。
二、初读课文,感受茉莉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探究。
3.师生共同探讨,汇报初读结果。
(1)本课生字较多,可安排集中识字。
字音上,“胀、谎、朦、胧”的韵母都是后鼻音;“嘱”和“罩”的声母是翘舌音。多音字“咽”在本文中读第四声(咽下去),另一个读音为第一声(咽喉); “奔”在本文中读第四声(投奔),另一个读音为第一声(奔驰)。
字形上,应注意“谎”字右中部不要多加一点,“胧”字右部不要丢掉一撇,“罩”字下面是“卓”而不是“桌”,“嘱”的右下部与“离”的下部相区分。
本课难理解的词语不多,阅读时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理解,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供参考:
恬静:安静;宁静。
静谧:安静。
袅袅娜娜:本课指茉莉花淡淡的幽香缭绕着。
(2)要求学生初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描写茉莉的词语。通过读这些词语,进一步让学生感受茉莉花的特点。
平淡无奇 一股清香 洁白纯净 缕缕幽香 袅袅娜娜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49 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 20 淡淡的茉莉
教学目的: 1.认识、会写“胀、茉、莉、谎、嘱、帘、罩、弥、朦、胧”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咽、奔”;积累叠词。
2.朗读课文;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3.感受父母之间相濡以沫的关爱,体验人间真情,学会关爱别人。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对字词句的品析,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品味语言蕴涵的情感。
教 具 收集茉莉花的图片或实物,了解茉莉花的特点。
一、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词,辨析多音字。
2.口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再读课文,品味爱心
1.整体感知,感悟爱心。
学生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词语,可再次要求学生默读完课文后,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谈谈自己最大的感受,以此初步感知父母问的相互关爱。
2.抓住线索,体会作者用意。
课文以“淡淡的茉莉”为题,开头、中间和结尾都写了茉莉花。也就是说:作者以茉莉为线索,贯穿全文。茉莉花香是淡淡的,但沁人心脾。而爸爸妈妈之间的那份爱,也如同茉莉花一样,平淡而美好。
3.关注细节,体会爱心。
课文通过妈妈生病住院这一事例表现了父母问的相互关爱。而父母问的关爱更浸润在课文的细节中,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语,甚至一个眼神,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幽深的真情。要让学生通过字词句去品味,感受茉莉般的温情与爱。可要求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最能表现爱的细节的词句。在旁边空白处写出自己的感受,并标注批语。然后小组交流。
①“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的。’’’
在妈妈看来,让出差回来的爸爸吃上亲手包的饺子比自己生病了更为重要。妈妈的这句话,说明她把爸爸一直放在心里,胜过了自己。
②“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就直奔医院。”
“奔”字在这里怎么理解?它与“走”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可让学生通过比较朗读来感悟爸爸得知妈妈生病住院后焦急的心情。
③“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从“妈妈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可以感悟到妈妈虽然生病
了,但有爸爸的关心和照顾,她感到温暖和幸福;从爸爸“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可以感悟到爸爸对妈妈无微不至的关心。
这一自然段描绘了感人的画面与情景,“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个“探”字和一个“笼罩”,渲染了这温馨感人的气氛。指导学生朗读这一段文字,应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让这幅画面浮现在学生的脑海里。也可通过配乐朗读让学生进入境界。
④“他抬起头,轻轻放下妈妈的手,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门边,把我拉了出去。”
从“轻轻”、“蹑手蹑脚”、“拉”这一系列动词可以看出爸爸生怕惊醒了妈妈,体现了爸爸对妈妈的爱。
⑤“爸爸边打哈欠边说:‘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
爸爸说自己夜里睡得很沉,但是他是边打着哈欠说这些话的,联系前面提到的“爸爸憔悴的脸和布满血丝的眼睛”,可以知道:爸爸为了能够照顾好妈妈,他一夜没有睡好;妈妈为了不惊动爸爸以致手脚都麻木了,同样也没有睡好。这些细节透露出他们相濡以沫的关爱。
三、联系实际,记录真爱
《淡淡的茉莉》向我们讲述了爸爸与妈妈之间那份如茉莉一样平淡而美好的爱。爱,无处不在,有时就在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神情、一个个日常的生活细节里。生活中从来都不缺少爱,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的眼睛和一颗关注细节的心。其实,这样的爱不仅仅是在夫妻之间。教师可让学生回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家人或邻里之间的温馨时刻,先互相说一说,交流交流,再让学生写下来。
四、课后练习第2题要求学生分类摘抄叠词,有描写动作的,有描写茉莉花淡淡香气的等。这些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在抄写中积累。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50 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 21※你能行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6 01:56
教学目的: 1.认读“嗯、辅、憋、馨、戳、眶、锻”7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养自信心,增强自理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2.难点:在读中感悟妈妈的用意。
教 具 生字卡片
(一)整体感知,自学生字
1.学生初读课文时,要求画出不认识的字,通过看拼音和查字典等方法自学生字。其中,“嗯”在文中表示答应,应读第四声;“眶”读“kuang”不读“kuang”;“蓦”读“mo”不读
“mu”;“馨”的韵母是前鼻音;“戳”的声母是翘舌音。
2.读完课文后,可让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再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以此整体感知全文。
(二)交流讨论,理解内容
要求学生再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同学之间交流体会。
“我相信:你能行!珍惜这次锻炼的机会吧!祝你成功!”
比赛前,妈妈没有辅导“我”、帮助“我”,并不是她不关心“我”了,而是想通过这次锻炼的机会,树立“我”的自信心,培养“我”的自理能力。
“我忽然觉得,应该用母亲来称呼我的妈妈。因为,母亲,不仅仅是妈妈。”
一般来说,“母亲”和“妈妈”是同义词,但是通过这件事,作者觉得“母亲”这个词包含的内容更加宽广,更加神圣。母亲这个词不仅体现了长辈对“我”的养育和关爱,还体现着对“我”成长的关注和教育。
(三)感情朗读,体会母爱
课文中的对话有三次,可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第一次对话是课文一开始,妈妈表示支持“我”去参加主持人比赛,但一切都要“我”自己做主,并且不再辅导“我”,我不得不压抑住内心的渴望,决定“自己干”。读好这段对话,要读出“我”失望和酸溜溜的语气,而妈妈的语气要读得平淡、自然。
第二次对话是“我”回忆两年前参加市普通话比赛时妈妈灯下辅导我的温馨情景。朗读这段对话,可让学生回忆自己有没有类似被家长爱怜地戳戳鼻尖
的经历,带着这份情感融人文中的情境中,读出“我”的开心和妈妈对“我”的怜爱,亲切而又耐心的指导。对方言区学生还可利用课文内容给学生正音,读好前鼻音和后鼻音。
第三次对话的内容是“我”一个人去参加比赛时与另外一家人对话的情景。读这一段对话,要读出“我”敢于一个人来参加比赛的自信和骄傲。读老人的话,要读出由“怀疑”到“赞许”的变化。读女孩的话,要读出她撒娇的语气,更衬托出我的自信和骄傲。
(四)联系实际,培养自信
学完课文,可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一谈自己曾经克服困难、自主完成一项任务的经历,从而培养学生自信和自理的意识。并教育学生:自信并不是盲目的胆大,那只是莽撞,自信要有充分的准备和锻炼。课文中的“我”为了完成好任务,一个人设计了元旦联欢会的内容,写好串联词,并且默记在心,而且还在交通图上找到去比赛地的路线,这一切,都为自己的自信和成功打下了基础。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51 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 22 ※ 扫大街的父亲
教学目的: 1.认读“兮、歧、避、嘲、趟”5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父亲对儿子的爱,感受亲情。
3.培养尊重劳动人民的品质。
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理解父亲对儿子的爱。
2.难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 具 收集故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生字不多,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2.初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
扫大街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要求学生读后将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通过父亲留给我们的初步印象整体感知全文。
(1)父亲是一个工作负责的人。从“弯着身子、干干净净”等词句可以看出来。
(2)父亲是一个关心儿子的人。从“拿钱给儿子交学费和寄宿费”、“调整扫大街的时间”和“默默关注家长会”等事例可以看出。
(3)父亲是一个忠厚朴实的人。从父亲穿着打扮、神态表情以及他为数不多的话语中可以感受出来。
(二)再读课文,理解父亲
本文描写父亲的语言不多,但从他的动作、神态等可以感受到父亲还有很多话没有说出来。教学中,教师可启发学生补充没有说出来的话,以理解父亲的内心世界:
1.“半晌,父亲从屋角的床板下,拿出一个小纸包,递给我说:‘给,
这是学费和寄宿费,你快去学校交了吧。’’’
父子住在一起多少能省下一笔钱,但挤在这里住,条件确实太差,为了孩子的学习,还是决定让他寄宿。只要省吃俭用,就能熬过去。
2.“我看不见父亲脸上的表情,漆黑的夜里,只有他手上的烟锅一红一红的。”
这段描写发生在“我”对父亲说“别在我上课前扫街了,人家知道了,会嘲笑我……”之后,虽然看不清父亲的表情,但从“他手上的烟锅一红一红的”可以推测出父亲的内心活动非常复杂:别人看不起扫大街的还可以理解,自己的亲生儿子也觉得父亲的工作丢人,是有些想不通。但是,为了儿子,父亲最后还是决定起得更早,尽量在别人出门之前把大街扫干净。
3.“父亲背过脸去,一声不吭地坐到了床上。”
父亲含辛茹苦,省吃俭用,努力工作,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子有出息。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表现得怎样,父亲是多么盼望着和学校老师交流交流,了解情况。好容易才有了一次家长会,可是,孩子却不想要父亲参加。“父亲背过脸去”,是不想让儿子看到自己失望的神情。父亲并没有向儿子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只是“一声不吭”地坐到床上,体现了父亲忠厚善良的品质。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52 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 22 ※ 扫大街的父亲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6 01:56
教学目的: 1.认读“兮、歧、避、嘲、趟”5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父亲对儿子的爱,感受亲情。
3.培养尊重劳动人民的品质。
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理解父亲对儿子的爱。
2.难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 具 收集故事
一、复习巩固
1.检查认读生字
2.用一句话概括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发挥想象,补充“空白”
“我冲出教室,将父亲拉进来,对老师说:‘这是我爹。’掌声又一次响了起来……”
掌声又一次响起来之后,老师会说什么?家长会说什么?同学们会说什么?我和父亲又分别会有什么表现?课文中只是用了一个省略号来表示。这是课文中的“空白”,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补充这些“空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可以教育学生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
三、前后对比,朗读感悟
课文中两次写到了作者流泪,但是各有不同。
第一次流泪是在作者要求父亲别在上课前扫街,怕同学看见会嘲笑自己之后。
在父亲的含辛茹苦面前,自己的虚荣心占了上风,明知话一说出口会伤父亲的心但还是说了,父亲的沉默、夜的漆黑更加重了作者的自责,所以这是自责的泪;
四、课堂小结
第二次流泪是因为教室外父亲的身影感动了自己,这是感动的泪;同时作者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是悔恨的泪。
教师可引导学生前后对照,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53 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 习作6 身边的老人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写人的方法。
2.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
反映人物的特点。
重点难点: 1.重点:选用典型事例描写一位老人。
2.难点:写出人物的特点。
教 具 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自己身边一位老人的具体事例,并且对他(她)进行进一步的观察、了解。
一、指导“写什么”。
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教师可启发学生从回忆自己的生活人手,帮助确定写作的素材。
例如可采用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经常见到一些老人。在这些老人中,有你熟悉的,有你喜欢的,还有令你敬佩的……能不能把他(她)介绍给老师呢?你所要介绍的这位老人哪些事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呢?
教师可组织小组互议,让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启发。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要介绍的人,自拟习作题目。必要时,教师可提供一组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在自拟题目时,教师要教给学生有关拟题的方法。如:可按人物性格特点拟题(《爷爷是个养花迷》),可按人物品质特点拟题(《不服老的姥姥》),也可按典型事例拟题(《外公戒烟》)等等。
二、指导“怎么写”。
(1)领悟写法。
在学过的课文中,有不少是描写老人的,教师可启发学生从学过的写人的课文中领悟写法:在这些课文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同桌先讨论一下,然后一起来交流。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从读过的优秀习作中领悟写法:同学们在课外读过许多有关描写老人的优秀习作,想一想,哪些习
作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篇向大家介绍一下。
(2)归纳写法。
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从学过的课文和读过的优秀习作中,
你认为要写好一位老人,必须注意哪几个方面呢?然后教师揭示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第一,要抓住具体的事写人,可以是“一人一事一品质”,可以是“一人多事一品质”,也可以是“一人多事多品质”;第二,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特点。
(3)具体指导。
记事写人:要选择有代表性的生动事例来写。要写出事情的发展过程,使人物的形象逐步完整。要把事情写具体,这样人物形象才能丰满起来。文章的开头可以对人物作简要的介绍。
外貌描写:主要是对人物外形特征的描写。包括对老人的服装、打扮、相貌、神情、身材、体态等方面的描写。
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对话、交谈以及语气。成功的语言描写能恰当地表现人物的身份、年龄、思想、品质、作风和个性特点。描写人物语言时,要注意符合人物的身份,表现人物
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相互问的关系。
动作描写:善于抓住人物具有特点的动作,恰当地运用动词,从而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具有活力。
三、学生构思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54 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 习作6 身边的老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6 01:57
教学目的: i. 学生习作。
ii. 修改完善习作。
重点难点: 学生如何修改习作。
教 具 习作范文
一、 学生构思,完成初稿
1. 拟题。
2. 选择材料。
3. 确定写人方法。
4. 完成习作初稿。
二、 学生交流习作初稿
1. 学生朗读习作。
2. 学生欣赏习作。
3. 找出习作的精彩之处。
4. 提出修改建议。
三、 学生修改习作
四、 誊写习作。
五、 例文赏析
卖报的老人
每天我经过巷口时都会看见一位卖报的老人。
老人双目失明,紧闭的眼睛深深地凹陷着,满头银发,衣服干净整齐。他总坐在一张小凳上,一根细竹竿斜靠着腿,各式各样的报纸整齐地叠放在一张塑料布上。
老人常常让我想起自己失明的外公。我也尽量克制着自己提前到达的阅读欲望,与街边许多的报刊亭匆匆地擦肩而过,只到老人那里买上几份报纸回家。老
人迅速地“捏”出钱的大小,然后忙着找零。他的顾客很多,我相信多数是冲着老人的残疾而来的。
时间久了,我和老人也渐渐熟识了起来,从断断续续的谈话中得知老人就住在附近。他没有子女,老伴也体弱多病,老两口就靠老人卖报的微薄收入度日,生活得很是艰辛。每天早晨,老人准时从一个报刊亭拿来已经分好的各类报纸,然后趁着上班的高峰期多卖上几份。黄昏时候,他又早早地在巷口守候着归家的人们。老人的顾客们也都很自觉,都是自己拿报,而且尽量备好零钱,为老人省去了不少麻烦。
一个寒冷的冬夜,我因为有事耽搁挺晚才回家,我夹紧衣服快步往家里赶。走到巷口,我又看到了老人熟悉的身影——瘦弱的他蜷缩在一件黄色的军大衣里,面前的报纸还剩下不少。我走上前去跟他搭话,老人听出了我的声音,告诉我可能是因为天气的原因,今天的报纸卖得不好。我拿了几份报纸,故意递给他一张二十元的票子,老人摸索着手里那些零碎的纸票,我连忙说:“不用找了,天这么冷,您就早点回家吧!”老人忙摆手说:“谢谢你的好意,挣个钱都不容易啊,报钱明天再来给吧,再说还有好几个老主顾还没来拿报纸呢。”听着我呼气的声音,老人还嘱咐着我天太冷赶快回家。他把二十块钱直直地伸到了我的面前。看着他坚定的样子,我只能默默地把钱接了过来。
走了几步,我转身再看老人寒夜中独守的身影,心里酸酸的,几乎要落下泪来了。
参考资料
头发 白发苍苍 满头银发 两鬓染霜 头发稀疏
眼睛 眼睛布满血丝 会说话的眼睛 慈祥的目光眼睛 眯成一条缝 眼泡浮肿 炯炯有神
面容 清瘦的脸 古铜色的脸 布满皱纹的脸 满脸憔悴 脸色苍白 童颜鹤发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55 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 23 古诗二首
教学目的: 1.认识、会写“爆、屠、滨”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了解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
难点:理解诗句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 具 磁带
(一)阅读《元日》
l、唤起体验,谈话导入。
先通过谈话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如:你喜欢过年吗?你知道过年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吗?然后出示一组春联或过年的画面,启发学生回忆过春节那种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情景,再引出诗题导入新课: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开始,叫做“元日”,即春节。
2、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初读古诗的目的是认识生字,读通诗句,并借助字典或课文的注释,大致理解诗意。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学法:学古诗都有哪些基本方法?接着师生共同归纳学法,让学生按“读准字音一读通诗句一理解意思一展开想象”四个步骤自学。最后检查自学情况,全班交流初读成果,并相机进行指导。
(1)运用多种朗读方式检查古诗读通读顺的情况,教师也可以通过范读,指导读出节奏。
(2)检查生字“爆、屠”的自学情况,注意从形声字的特点去引导学生掌握识记方法。“爆”的声母是“b”,不要读成了“p”“爆”字应注意右边“暴”的最后五笔为“竖钩、点、提、撇、点”,不要写成了“水”。
(3)出示词语卡片:“爆竹、屠苏、瞳瞳日、新桃、旧符”,读后理解或质疑。
(4)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抓住关键字词,借助字典或课文的注释,结合课文插图,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致意思。
(5)鼓励学生质疑,大胆提出不懂的问题,同学之间互相解决。
3、品读古诗,想象画面。
可以充分利用课本图画、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将画面与诗文对照,也可以通过展开想象,来理解古诗描绘的辞旧迎新、欢度佳节的热闹场景。
从整体人手,提问:读了这首古诗,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吗?作者择取了哪些过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景?(燃爆竹、饮屠苏、迎红日、换新符。)你是从哪些诗句中知道的?
(1)品读“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温暖的春风中,人们燃放爆竹,举杯畅饮屠苏酒。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交流感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仿佛听到了噼噼啪啪的爆竹声,小孩子玩耍的嬉闹声,大人们举杯相碰时的祝福声……仿佛看到了五彩缤纷的烟花点亮夜空、小孩们灿烂的笑颜、人们走家串户互相拜年……仿佛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习习春风、喜庆的过年气氛……)
可采用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男女生呼应读等形式,把你此刻的感受读出来。
一读,读出欣喜、兴奋;
二读,读出温暖、希望;
三读,读出送旧迎新的喜庆。
(2)品读“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千家万户都照进了温暖而明亮的阳光,让人觉得前途一片光明,充满了希望。可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形式,读出这种充满光明、充满希望的感觉。
“总把新桃换旧符”,人们的这个举动有什么含义吗?(除旧布新,表达祝福。)指导学生带着深深的祝福来读,可采用齐读、男女生呼应读等形式,尝试动作表演朗读。
(3)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以下供参考: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迎来了新的一年,人们畅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着和暖的春风扑面而来,好不惬意!就在旭日东升、阳光普照大地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崭新的一年。
4.反复诵读,体悟诗情。
(1)播放有关过年的喜庆画面,进一步感受春节的欢乐祥和,让学生有感情地再读课文。
(2)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人写诗,往往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元日》一诗是王安石拜相推行新政时写的。在新年的第一天早晨,诗人听到噼噼啪啪的爆竹声,感受着春风轻拂脸面,看着初升的太阳普照大地,人们欣喜地高挂新的门神,联想到自己可以推行变法、除旧布新,可以实施强国富民的抱负时,诗人感觉信心倍增,意气风发,眼前仿佛展现出一派无限光明的前景。
(3)齐读古诗。
5.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诗歌描绘的景象画一幅画。
(3)古诗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民俗风情画卷,上网或通过课外阅读了解有关春节的风俗,大家交流。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6 01:57
教学目的: 1.认识、会写“爆、屠、滨”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了解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
难点:理解诗句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 具 磁带 幻灯片
(二)阅读《春日》
古诗的学习要以诵读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读,在自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范读、配音乐读等。教师指导学生边读边体会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对诗句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不必死抠词义,在粗通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内容。最后,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下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以歌(如《春天在哪里》)引诗,激发情绪。
(2)以文(如朱自清的《春》)引诗,营造气氛。
(幻灯片出示文章片断,配乐朗诵。)“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3)以忆(回忆学过的知识)引诗,调动积累。
由此导入新课,解释课题,再提出:让我们来看看古代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使学生对诗句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2.朗读古诗,初知大意。
(1)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指导朗读时,重点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节奏感。可以结合看图、想象情境来感悟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所想所感,再通过诵读把自己理解和感悟到的情感表达出来。通读时教师要作必要的指导,注意词与词之间的节奏,有快有慢,要有变化:需强调的内容要读重音,比如“寻芳”、“光景”、“新”、“东风”、“总是”、“春”。以下供参考: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扫清障碍,了解大意。
本诗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是“滨”,韵母是前鼻音。即水边,与水有关,故“三点水”旁。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看注释、查工具书、小组讨论等形式,说说这
首古诗的大意,及不明白的地方。理解诗句内容,不要拘泥于字面上的直译,只要学生凭借自己的理解,把意思说清楚即可。如,“春风徐徐吹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因为有了东风,才会有万紫千红的春天”;“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的景象都是由春风点染而成的”;“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要想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这几种表达都可以。
3.想象意境,品读全诗。
根据诗句特点,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理解古诗的内容,突破难点。
(1)品读“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可以把自己当做一个游客,在晴朗的日子里,到河边去看新奇的春景,想一想当时的景致是怎样的,心情是怎样的。
多种形式朗读诗句,读出诗人临水观景时的心情(喜悦、兴奋、舒畅、得意……)。
(2)品读“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让学生想象在春风的吹拂下万紫千红的景象,从而体会诗句内容。(“东风面”,春风的面貌,因我国春夏季多为东南风,故称春风为东风。)
说说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嫩黄、碧绿、紫罗兰、鹅黄、玫瑰红……)引导学生发现春的色彩是说不完道不尽的,千言万语归一句:万紫千红总是春。你想用怎样的颜色去描绘它?投影出示:“我要用——(颜色),描绘——;我要用——(颜色),描绘——;我要用——(颜色),描绘 ……”
“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一富有哲理的诗句,已成为一切初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多种形式朗读诗句,读出诗人对大自然勃勃生机的由衷赞叹。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地来到泗水河畔,放眼望去,风光无限,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只因为有了这春风,到处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
4.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1)配合适当的动作吟诵古诗。
(2)尝试背诵,互相评价。
(3)课外收集关于“春天”的词句或诗文,积累语言。
(4)创作一首春天的诗,或画一幅春天的画,或以《春日》为题写一篇短文。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57 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 24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的: 1.认识、会写“寇、晋、榴、崖、斩、钉、截、攀、罢、
豪”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拧、磨”;正确读写并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气概,感悟他们
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牺牲的精神。
3.学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有详有略的叙述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 具 图片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可以借助相关图片或播放相关影像直观感受,调动学生情绪,引入课题。也可以通过教师激昂或感人的语言讲述故事发生的背景,将学生带入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年代。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从《狼牙山五壮士》这个课题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3)质疑释疑,悬念导入: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是何等之壮呢?
2.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全班交流,检查自学情况。
以下词语的意思供参考:
全神贯注: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斩钉截铁:比喻处事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居高临下: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据的地势有利。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
气壮山河:形容气魄像高山那样雄伟、豪迈。
(3)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小组合作探讨交流,给课文分段并拟小标题。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详略得当。全文共十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6 01:57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 (接受任务)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诱敌上山)
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五壮士为拖住敌人,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第四、五自然段):五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直至弹药耗尽。 (顶峰歼敌)
第五部分(第六至十自然段):五壮士英勇跳崖。(英勇跳崖)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58 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 24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的: 1.认识、会写“寇、晋、榴、崖、斩、钉、截、攀、罢、
豪”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拧、磨”;正确读写并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气概,感悟他们
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牺牲的精神。
3.学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有详有略的叙述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 具 图片
1、品读文本,体会精神。
抓住题眼中的“壮”字,品读课文,谈谈五壮士之“壮”表现在哪些地方。可以让学生在文中画出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说说这些词句为什么能打动自己。教师相机对课文中的重点句段进行指导,并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
(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五壮士已经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但是如果他们马上去追赶部队,就会暴露目标,以致前功尽弃。因此他们决心把敌人引上绝路,并做好了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思想准备。一个“走”字,体现了班长的果敢与绝决,饱含着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深切的爱,表现了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这里,没有写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了他们的心理状态(“热血沸腾”)和动作(“紧跟”),
行动一致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2)“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日寇头上砸去。”
为什么把石头比做“雹子”?弹药即将耗尽,石头便是武器,依仗地势,指向明确,密集而迅猛。感悟五壮士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朗读时,要读出这股战斗豪情。
(3)“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壮烈豪迈的口号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对党和人民的无比热爱与忠诚。这种恨与爱交织在一起,是党所领导下的军队的力量之源,是抗战取得胜利的保证。
此外,还有五壮士歼敌时的群像描写,五壮士屹立主峰眺望等句子,还可结合课本图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层层品味感悟,体会五壮士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壮志”;诱敌上山,英勇杀敌的“壮行”;生死抉择时的“壮举”以及英勇跳崖的“壮烈”。
2、朗读指导,感情升华。在学生理解感悟课文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语句、段落,采用指名读、自我与相互推荐读、分组读、齐读、配乐读、看图画读、范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的来说,本文朗读的感情基调是以颂扬的语气为主,语调比较高昂,有些词语要读得略重一些,叙述性的语句语调要平缓。
3、理性思索,呼唤和平。
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网页上,有这样一句显目标题:“让战争成为过去,让和平书写未来”。这就是中国人民最真诚、最坚定的心声。
在和平年代,爱国并不一定要流血牺牲,爱国也并不一定非轰轰烈烈,引导学生不忘国耻,做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59 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 2 5 ※ 老人和他的儿子
教学目的: 1.认读“攒、锁、雇、置、蓄、刨、砖”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复述课文。
3.通过学习,理解老人的良苦用心,懂得拥有勤劳俭朴、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比拥有钱财更重要的道理。
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复述课文。2.难点:理解老人的良苦用心,懂得人生的道理。
教 具 录音机 磁带
(一)创设情境,导人课题
1.播放《劳动最光荣》音乐,师生齐唱儿歌。然后针对“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等歌词进行探讨交流,相机导人课文学习。
2.可以就学生的家务劳动情况进行现场调查,或者从课文题目人手,设疑激趣:老人和他的儿子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由此导人新课。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难懂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本课要求认读7个生字。“攒、锁”的声母是平舌音;“置、砖”的声母是翘舌音;“锁、砖”是三拼音节;“雇”的声母是“g”,不是“h,,;“蓄”读“xu”,不要读成了“chu”;“刨”的声母是“p”,不是“b,。7个生字都是形声字,可引导学生结合形声字规律进行识记。
本课不容易理解的词语不多,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自主理解,也可以用找近义词的方法,弄懂词义。
以下词语的意思供参考: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该用的时候也不用。小气,不大方。
周济:接济,救济。
乐善好施:成语。爱做好事,喜欢施舍。
不翼而飞:成语。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
痛不欲生:成语。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伤到了极点。 热泪盈眶:成语。因为非常高兴、感动或感激,眼眶里充满了泪水。
教诲:教导。
2.引导学生根据故事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理清文章层次,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八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发生,老人担心儿子坐享其成、不会持家而制造家财被盗的假象;
第二部分(第九至十二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儿子靠辛勤劳动挣钱养家,节约俭朴,生活一天比一天富足的过程,老人从内心感到由衷的高兴;
第三部分(第十三至二十六自然段):老人终于放下心来,道出了事实的真相。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60 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 2 5 ※ 老人和他的儿子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6 01:57
教学目的: 1.认读“攒、锁、雇、置、蓄、刨、砖”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复述课文。
3.通过学习,理解老人的良苦用心,懂得拥有勤劳俭朴、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比拥有钱财更重要的道理。
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复述课文。2.难点:理解老人的良苦用心,懂得人生的道理。
教 具 幻灯
一、合作研读,理解感悟
1.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思考探讨:
(1)为什么老人要制造家财被盗的假象? (2)儿子是如何看待家财丢失的?又是怎样用具体的行动去创造幸福生活的? (3)老人为什么道出事实真相?儿子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吗?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重点引导学生品读关键词语、关键句子,感受老人和儿子的内心世界,感悟人物的内在品质。
(1)描写老人的句子:
①“一辈子辛勤劳苦,积攒了不少家财。他并不吝啬,经常周济穷人。”
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文中的哪些词语打动了你?(辛勤劳苦、并不吝啬、经常、周济。)
②“当父亲从儿子手里接过一块面包时,激动得流下了热泪。”“父亲高兴得热泪盈眶,他完全赞同儿子的计划。”
父亲两次流下热泪,这是什么样的泪水?(感动、高兴、感激……)此时父亲心里会想些什么?说说自己的理解。
(2)描写儿子的句子:
①“儿子很可惜财宝,但是他更疼爱痛不欲生的父亲:‘爸爸,咱们去干活,还会把钱挣回来的!’’’“到了中午,他领到了一半工钱,买了个小面包,急忙去找父亲分着吃。”
儿子对待钱财的态度怎样,对待父亲的态度又有什么不同?
②“一天天过去了,儿子有什么活儿就干什么活儿。”“儿子靠辛勤劳动,来养活自己和父亲,他有了一点积余,就一分一分地攒起来。”
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儿子,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勤劳俭朴。)
③“瞧,我攒的钱够买一匹马和一辆马车了。用马车干活既省劲,又能多挣钱。”“我想开一个小铺子。这样,我们就会像从前一样慢慢置起家产来。我不敢肯定能跟从前一样富有,但只要能平平安安,体面地过日子,也就心满意足了。”
儿子除了勤劳俭朴、孝敬老人,你觉得他还有哪些优点值得学习?(长远实际的生活规划、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④“儿子走到父亲面前,吻了吻他的手,激动地说:‘爸爸,谢谢您给我的教诲。这比您留给我的钱财更重要。’’’
儿子为什么激动,是见到了“失”而复得的财宝,还是感动于父亲的良苦用心?你认为老人给儿子的教诲是什么,它真的比钱财更重要吗?
4.指导朗读。
课文的对话很多,很生动,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人物的心理,通过朗读再现老人制造假象时的良苦用心,道出真相时的殷殷爱子之情。
二、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探讨:这位老人对儿子的爱是一种什么样的爱?读了课文,你有哪些感受?
2.小结:课文讲述了老人为了激励独生儿子自食其力,制造家财被盗的假象,断绝儿子的依赖思想,终于培养了儿子的吃苦耐劳精神、勤俭持家习惯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续写故事:想象儿子接收了父亲的财产后,会如何生活。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61 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 2 6 ※ 少一个马掌钉
教学目的: 1.认读“爵、厮、鞭、缰、覆”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复述课文。
3.能正确分析查理国王战败的原因,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隋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难点:体会查理三世因为少钉一个马掌钉而丢了一个国家的前因后果,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教 具 图片 幻灯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马掌图片,认识马掌,简介给马儿钉马掌的作用。
2.出示马掌钉图片,认识马掌钉的用处。
3.导入新课:
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马,马,一马失社稷!”一匹马怎么可能会让一个国家倾覆呢?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与这句名言有关。(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遇到难读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本课要求认读5个生字,“鞭”是三拼音节,韵母是前鼻音;“僵”是三拼音节,韵母是后鼻音;“厮”是平舌音;“覆”的声调是第四声,不要读成了第二声; “爵”是“嚼”的一半,读“jue”,不要读成了“jiao”。本课有1个多音字,在文中反复出现,注意辨别。
ding 钉马掌 钉扣子
ding 马掌钉 钉鞋 铁钉
2.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分小组轮流读课文,评议正音。
3.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开头交代了这场战斗的重要性;接着详细描写了铁匠给战马钉马掌钉的过程:缺少材料,战事逼人,马夫心切,铁匠将就而为;然后写国王战场失利,成了
俘虏;最后的段落很有特点,从“少了一个铁钉”,到“失了一个国家”,以严密的逻辑对全文做了画龙点睛的总结。
4.快速默读课文,划分课文层次。
(1)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决战即将打响。
(2)第二部分(第二至十二自然段):钉马掌,少钉子。
(3)第三部分(第十三至十五自然段):掉马掌,打败仗。
(4)第四部分(第十六至二十一自然段):查理国王战败原因。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6 01:57
(三)自学交流,引导思考
1.根据课后练习第2题“查理国王战败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自由读文,独立思考。
2.小组探讨交流,教师相机重点指导。
(1)阅读了解钉马掌的过程,感受马夫与铁匠的马虎。
读了课文第二部分,你觉得马夫与铁匠各是什么样的人?说说你的理由。教师适时点评,引导感受马夫与铁匠做事马虎,责任心不强,急于完成任务,结果查理国王的战马上只钉了三个马掌,第四个马掌只是草草挂住。
(2)了解查理国王骑上这匹战马作战是如何打败仗的。
战斗打响了,查理国王是怎么表现的?当一个马掌掉了之后,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自然段,体会掉马掌给查理国王带来的悲痛与绝望。
(3)多种形式朗读民谣,体会民谣中用词的准确、精练:“少、丢、跑、败、失”。
讨论:因为一个马掌丢了一个国家,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教师点评,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去看本质:因为马夫与铁匠的疏忽,一个马掌没有钉牢才酿成查理国王的惨败,真是因小失大。
(四)总结全文,感悟明理
1.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全班交流:如果时间可以倒流的话,如果查理三世的马夫稍等片刻的话,让铁匠把马掌钉好;如果查理三世检查自己的战马,而改换其他坐骑的话;如果……事情又会怎样呢?学习这篇课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你有哪些话想说给大家听?
(1)联系生活,举例说明。
(2)互相提醒,少犯错误。
附板书设计:
26 少一个马掌钉
少钉子—一挂马掌—一掉马掌—一毁国家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62 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 习作7 扩 写
教学目的: 1.理解扩写的定义,掌握扩写的方法,按要求练习扩写。
2.能根据文字材料,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把内容扩写具体。
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扩写的要求、方法及步骤,弄清扩写文章的要领。 2.难点:围绕要点,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教 具 扩句练习卡
(一)教学准备
教师可设计一个小型的扩句练习卡。例如:
原句:姑娘摘葡萄。(设计提问:什么样的姑娘怎么样地摘什么样的葡萄?)
扩展为:美丽的维吾尔族姑娘轻轻地摘下了一串玲珑剔透的葡萄。
(二)教学过程
1.扩写方法的指导。
(1)仔细阅读。
扩写作文的特定条件是必须依据提供的原文进行“扩”。“扩”的意思是“扩大”、“扩充”、“扩展”,因此,必须读懂原文。忠于原文是扩写的基本要求,只要不改变原文的体裁、人称、主题,主要情节与原文保持一致,增写的内容紧紧围绕原文的主题,只要是合情合理,无论怎样扩展,都是合理的。但不能
随意发挥,不可任意改变体裁、人称。
(2)领会意思。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地探究因果,咀嚼词语意味,明白原作者的用心,领悟原作者蕴涵在文中的精神。只有把握住中心,才能围绕中心扩展情节。
(3)理清顺序。
教师要让学生弄清原文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理清叙述顺序;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懂得,一篇文章的叙述顺序是由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决定的,要引导学生从内容出发,看看原文是怎样一步一步表达内容的。扩写时不能改变原文顺序,只能依原文顺序,延续地写下去。
(4)确定主次。
学生扩写作文最棘手的是抓不住扩写的重点,从头到尾,平均使用力量,写成一篇流水账。这样必然造成重点不突出。教师要指导学生找出扩写重点,安排好扩写的主次。具体方法如下:
一是根据题目确定重点。题目中的“题眼”往往就是该详写的重点。例如《可爱的小鸭》,文章就应该围绕“可爱”这个词,重点写出小鸭的可爱。再如《喂小鸭》,文章就应该围绕“喂”这个字,重点写谁为什么喂或怎么喂。
二是根据中心确定重点。凡是能表现中心的都是重点材料,也就是文章需要详写的部分,和中心关系不大的就是次要材料,要略写。
三是根据扩写对象确定重点。要把主要人物的特点作为重点来写。在写事情的经过时,要描写事中的人物是怎么说的,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以及为什么这样说,为什么这样想,为什么这样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6 01:57
教学目的: 1.理解扩写的定义,掌握扩写的方法,按要求练习扩写。
2.能根据文字材料,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把内容扩写具体。
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扩写的要求、方法及步骤,弄清扩写文章的要领。 2.难点:围绕要点,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教 具 扩句练习卡
一、扩写中的想象指导。
教师要启发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但扩写不是以想象为主体的作文,而是在原作的局部加入一些合理想象内容的作文,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以下几点:
(1)想象的目的性:扩写前先要明确原文的重点。重点明确才会在行文中使想象的方向明确。在运用想象时始终不忘中心,围绕中心意思想象。要在突出中心的关键处展开想象。
(2)想象的合理性:想象要合情合理,要以材料的内容为基础,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想象适合生活实际的内容;要以材料的中心为依据,去想象符合材料中心意思的内容。如增加从原文扩展的细节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也可以增加一些议论、抒情等。
二、范文示例
让我后悔的一件事
原文:
我和院里的小朋友踢足球,一不小心把灯杆上的灯泡踢碎了,我不敢承认偷偷溜走了。我非常后悔。
扩写:
那是我上三年级时的一个下午。放学后,我和院里的小朋友照例在草坪上踢足球。我们分好组,比赛就开始了。对方大将带球冲了过来,我看准了他带球的
路线,眼疾脚快,一下就把球抢了过来,然后单枪匹马直奔对方球门。
对方几名球员过来抢球,我临危不乱,行云流水般地躲过了他们,冲向球门。正在得意之时,只见守门员虎视眈眈地盯着我,显然做好了扑球的准备,我很紧张,因为进不进球在此一举。来到门前,我心里一阵翻腾,心想就要进球了。我瞅准机会,抬起右脚,射门!“砰”!随着一声巨响,球门边灯杆上的灯泡被我这一脚球给踢下来,碎了。大家都目瞪口呆,我也能感觉到自己心跳加速,汗珠顺着面颊流了下来,站在那儿不知所措。大概过了二十秒钟,我回过神来,发现所有人都望着我,我脸上一阵火辣辣的,什么也没想,什么也没说,一溜烟就跑回家了。
回家后,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像犯了法似的,既怕有人找到家里来,又怕爸爸妈妈打我。晚上,我站在窗前往草坪那个方向看,那盏灯没再亮,也听不到孩子们打闹嬉戏的声音。此时此刻,我的心比爸爸妈妈打我骂我还难受,因为我的过失给那么多人带来了不便。我非常后悔,后悔为什么那么冲动,更后
悔为什么做错事后,居然没有勇气去找有关部门承认,却跑回了家,整天在忐忑不安中度过。
虽然事隔一年多,那盏被我踢坏的路灯早已经修好,但每当我走在那盏灯下,总有一种愧疚之感。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64 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 27 谈用字
教学目的: 1.认识、会写“筋、联、盟、络、某、择、垮、谨、慎、惯”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别”。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首尾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如何在习作时养成谨慎用字选字的好习惯,锤炼语言。4.体会课文段落之间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重点难点: 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 2.难点:体会如何谨慎用字选字;了解段落之间的连接。
教 具 识字卡
(一)激趣导人,板书课题
上课伊始,教师可先介绍语言大师老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激情导人:同学们,我们平时经常练习写作,一定有不少收获或困惑吧。今天,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老舍,将和我们一起来谈谈如何在习作时正确用字选字,锤炼语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字词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小组讨论、查工具书等方式解决。
字音上,“筋、联、谨、慎、惯”的韵母是前鼻音,读的时候要注意归音;“择”的声母是平舌音;“络”的声母是边音,读的时候要注意正音。“别”字是多音字,组成“别扭”时读第四声,表示不顺心、难对付、意见不相投的意思;另一个音读第二声,可以组成“离别、别人”等。
字形上,“择、谨、慎”都要注意右部的横画,不要多写一横或少写一横;“惯”字要注意右上部的写法;“筋、盟”都是上下结构的字,注意不要写错。以上字形的分析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老师点拨、提升,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
初读课文时,可安排学习小组讨论课文内容:习作为什么要用合适的字呢?习作时究竟要怎样用字选字?谨慎用字选字要注意什么?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划分课文的层次。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默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谈用字呢?
(2)交流探讨。
“一句话是由一些字和词组成的,所以一字一词都要用得正确;要不然,那一句话的意思就不会明白。”
这句话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说明作文用字正确的重要性,从而提醒读者不可随便用字,“必须细细去想”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6 01:57
教学目的: 1.认识、会写“筋、联、盟、络、某、择、垮、谨、慎、惯”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别”。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首尾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如何在习作时养成谨慎用字选字的好习惯,锤炼语言。4.体会课文段落之间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重点难点: 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 2.难点:体会如何谨慎用字选字;了解段落之间的连接。
教 具 识字卡
一、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理解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
(1)思考:作者谈到习作时要如何用字呢?
(2)交流探讨。
作者分别从四个方面,通过例举、比较的方法,一步一步深入地谈如何用字。首先,谈到意思相近的词也有差别,不能随便用,通过造句,把“上学”和“入学”进行了比较;接着,谈到“字面差不多的字眼”,不明白意思,不能马虎用,“最好打听明白”,举了“联盟一联合”、“联络一联系”的例子;然后,谈到明白了字的意思,用对了,但是如果不规范、不是约定俗成的,也不行,在这里把一对同义词“行一走”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进行了比较;最后,谈到即便是现成字,是规范的,还要比较选择最恰当的才行,又举了三个同义词“做一干一搞”,把它们分别放到同一个语境中进行比较,“恰当”与“别扭”一目了然。
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想一想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前后自然段之间是怎样连接起来的?要注意给足时间,引导学生自己阅读体会,小组成员商量讨论,明白段落巧妙地使用了过渡句承上启下(如第三、四、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它们之间形成逐层递进、一环扣一环的构段方式,给人连贯通顺、一气呵成
之感。
2、理解课文第六自然段。
(1)阅读思考:知道了用字的困难,怎样克服它呢?
(2)指名汇报。这个问题回答起来简单,但要做起来就难了。教师教学时,除
了引用书上的句子外,还可结合课后练习第3题,出示一些意思相近的词语,仿照文中的比较方法试着分析,也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的习作训练谈体会。例如,“饮”和“喝”,都是一个意思,即把液体或流食咽下去,可以说“饮酒”、“喝酒”;但在“饮水思源”中,不能说“喝水思源”;在“他没喝过几年墨水”中,不能说“饮墨水”。从而得出结论:要字字想好,谨慎用字,养成习惯。
二、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可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写作方法等不同角度来谈。
2.你有谨慎用字选字的好习惯吗?如果有,请把经验介绍给大家。
3.课外阅读老舍的作品。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66 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 28 从天气预报说起
教学目的: 1.认识、会写“倾、逐、凑、渗、届、富、拟、述、叙、刊”10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这门艺术的魅力;体会本文论点鲜明、层次分明的表达特点。4.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兴趣。
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难点: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兴趣。
教 具 识字卡
(一)激情导人
上课一开始,教师可播放自己搜集的几则不同风格的天气预报,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种天气预报的表达方式,相机导人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字词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小组讨论、查工具书等方式解决。
字音上,“倾”的韵母是后鼻音,“渗、刊”的韵母是前鼻音,可以比较认读。“逐、渗、述”的声母是翘舌音,“凑”的声母是平舌音,“拟”的声母是鼻音,读的时候要注意正音。
字形上,要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发现,老师点拨、提升,提高其独立识字的能力。特别注意“凑”字是“两点水”,“渗”字是“三点水”,可以比较记忆。
本课出现的新词较多,在字义上,可以结合课文的上下文或查字典等多种方式来理解。
以下词语的意思供参考:
寒暄: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
老生常谈:成语。老书生的平凡议论,比喻没有新意的老话。
诙谐:说话有风趣,引人发笑。
正襟危坐:成语。正,使不歪斜。襟,衣襟。危,端正。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恭敬或拘谨的样子。
不苟言笑:成语。苟,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严严肃。
异曲同工:成语。工,工巧;精致。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
甘霖:指久旱以后所下的雨。
活灵活现:成语。活生生地出现在眼前。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
平铺直叙:成语。铺,铺陈。叙,叙述。说话或写文章时不讲求修辞,只把意思简单而直接地叙述出来。现常形容说话或写文章平淡无味。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6 01:58
教学目的: 1.认识、会写“倾、逐、凑、渗、届、富、拟、述、叙、刊”10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这门艺术的魅力;体会本文论点鲜明、层次分明的表达特点。4.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兴趣。
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难点: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兴趣。
教 具 识字卡
一、初读课文,释疑。
初读课文时,可安排学习小组讨论课文内容:课文主要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理解作者“闲话”天气预报的目的是要提醒读者:
讲话是一门艺术,平时要多留心、多练习、多积累、多学习,学会生动有趣、充满格调品位地表达。还可以指导背诵这两个自然段。
二、赏读各国天气预报节目的语言艺术
1.读课文,解决关键问题:你对哪国哪则天气预报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2.出示表格,画出各国预报员使用的语言,小组探讨交流。
国别
预报员印象
语言艺术
听众感受
3.全班交流。
学生汇报感受(只要学生的感受是真实而无偏差的,都应肯定)时,教师可以板书关键词,还可以结合汇报,相机提问,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语言。
如:为什么说“这样的‘开头’和‘结尾’折射出一种关爱的光泽”呢?为什么说“观众好像在阅读内涵丰富的书籍”?为什么说这些语言是“有色彩、有温度的语言”?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感悟这些语言的感染力。
4.开展朗读竞赛,指导背诵。
在学生赏读这些富有特色的天气预报的基础上,可以摆开一个“朗读擂台”,看谁读出了语言的色彩、形象和感情。再指导当堂背诵。
三、拓展运用
收集精彩的天气预报语言和广告语言,试着分析它们的语言特色;也可尝试着写几句,全班交流。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68 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 29 背课文
教学目的: 1.认读“日、缘、疏、储”4个生字;辨析多音字“说”。
2.默读课文,说说文中写了哪些人背课文的事。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背诵的方法和背诵的好处,能自觉地积累语言材料。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能大胆交流自己的问题和收获。
重点难点: 重点:默读课文,说说文中写了哪些人背课文的事。难点:谈谈学了这篇课文的体会,能联系自己的经历说说背课文的好处。
教 具 识字卡
(一)激趣导人
板书课题后,问:同学们平时都背过课文,在背课文时发生过什么烦恼或有趣的事情吗?教师应引导学生无拘束、大胆地说。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要求学生自主试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借助拼音或查阅工具书,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做到读准字音,不漏字,不加字。
2.检查交流,检查字词。
学生通读课文后,教师可利用课件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认读,自主学习。
字音上, “疏、储”的声母是翘舌音; “日”不要读成了“ri”。“说”是多音字,在本课同“悦”,读“yue”。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正音。
3.默读课文,总结大意。
在学生默读课文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概括: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课文结构清晰,语言也通俗易懂,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默读、朗读、思考或与同学讨论交流来读懂课文。
1.自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课文围绕作者回忆小时候背课文的经历(易背一难背一会背)展开,教学时可引导按此思路理清文章的层次,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至五自然段:初背(简单)课文很轻松。
第六至十六自然段:课文越来越难背,从老师和妈妈背课文的事上受到激励,决心从此克服困难,用心去背。
第十七至二十自然段:回忆老师指导我们背下《桃花源记》的经过。
第二十一至二十三自然段:我们逐渐掌握了背诵的方法,懂得了背诵的好处。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6 01:58
教学目的: 1.认读“日、缘、疏、储”4个生字;辨析多音字“说”。
2.默读课文,说说文中写了哪些人背课文的事。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背诵的方法和背诵的好处,能自觉地积累语言材料。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能大胆交流自己的问题和收获。
重点难点: 重点:默读课文,说说文中写了哪些人背课文的事。难点:谈谈学了这篇课文的体会,能联系自己的经历说说背课文的好处。
教 具 识字卡
一、精读课文,说说文中写了哪些人背课文的事。
(1)引导学生朗读,边读边想:作者背课文遇到了什么困难?后来的态度为什么会有很大的变化?也可小组合作讨论。
(2)合作交流。
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指名交流,教师归纳学生意见相机板书。
①“后来,课文越学越多,越来越长,老师还是让我们背书,我就觉得没那么轻松了。”
“可是,我只顾欣赏课文,并没用心去背。等妈妈来检查时,我只能背出开头的一段,后面的就结结巴巴地背不出了。我一脸垂头丧气的神情。”
这两段话写出了我在背书时遇到的困难:课文长了,就背诵不出来,思想容易松懈。
②“我发现,老师并不是在读课文,而是在背诵。我们又惊奇,又佩服。就这样,老师一字不差地背完了整篇课文。”
“我听着很新鲜。看看妈妈,她容光焕发地背着。我很受鼓舞。我很佩服妈妈,她连那么难懂的古文都能背下来,我这篇有趣的课文,为什么背不下来呢?”
“自从那次以后,每逢我遇到难背的课文,就用妈妈的话激励自己。”
这三段话是写我听到老师和妈妈背课文时的心理活动和感受,也表明了我面对困难态度发生转变的原因。
二、思考理解:背诵课文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告诉读者背诵课文的好处,也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之一。
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认真揣摩体会,感受到背诵课文的好处:其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诵课文,要掌握方法,可以帮助理解;其二,小时候背过的好文章,能让人记忆更为深刻,帮助语言的积累。
这些道理,作者并没有在文章中作过多阐述,而需要读者去细细感悟,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理解。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联系自己背课文的经历,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体会。
2.写一写自己背诵课文的经验或技巧。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70 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 30※ 招 牌
教学目的: 1.认读“翰、售、删、橱、衰、逝”6个生字;辨析多音字“称”。
2.默读课文,读懂招牌内容的变化,谈谈从中想到了什么。
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读懂招牌内容的变化和原因。
2.难点:说说从招牌内容的变化中想到了什么。
教 具 识字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课伊始,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趣导入:同学们,在商业化的今天,招牌随处可见,大家来说说你见过些什么招牌,哪些令你印象深刻?为什么?(学生自由谈论,教师不作过多限制。)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个和招牌有关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积累词语
1.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读课文,认读生字。
字音上,“售、删、橱、衰、逝”的声母都是翘舌音,要注意读准。“称”是多音字,在课文中读“chen”,可通过组词比较正音。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概括内容。
略读课文应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学时,应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默读、朗读、思考或与同学讨论交流来读懂课文,并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品读感悟,突破重点。
教学中为了有效地突破课文重点,可以抓住课后练习第1题“说说你从招牌内容的变化中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多设计几个问题,分步组织教学,引导自学:
(1)默读课文,小组讨论:招牌内容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2)交流。
重点引导读第三至十五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谈感受,教师则相机板书。
招牌内容的变化是:
本店出售美丽鲜艳的花一本店出售花一卖花一花一(无字)一本店出售美丽鲜艳的花。
招牌内容变化的原因是:
第一个顾客认为:“美丽鲜艳”应删掉;
又一个顾客:“本店”去掉,简单明了;
敦特的叔叔:太哕唆,“卖”字去掉;
一个官员:招牌多余,让花说话;
儿子:商业化的今天,招牌必不可少。
(3)讨论交流:招牌改了这么多次,你最喜欢哪一块,为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只要学生所述合乎情理,都是可以的。
(4)引导思考:从招牌内容的变化中,你觉得敦特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在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不难得出:敦特先生是个善于经营、性格随和、乐于听取意见、追求简洁和完美的商人。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71 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 30※ 招 牌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6 01:58
教学目的: 1.认读“翰、售、删、橱、衰、逝”6个生字;辨析多音字“称”。
2.默读课文,读懂招牌内容的变化,谈谈从中想到了什么。
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读懂招牌内容的变化和原因。
2.难点:说说从招牌内容的变化中想到了什么。
教 具 句子卡
(一)重点通过下列句子品味:
①“尽管店门口没有挂招牌,但由于敦特多年的苦心经营,城里的人们谁都知道这儿出售的鲜花是全城最美的。”
这句话写的是敦特先生在未挂招牌之前花店经营的情况。其实也在暗示读者:他的花品质上好,已经取得了顾客的信任,在无招牌的情况下生意这样红火,可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②“你的花店位置适中,店铺宽敞明亮,橱窗布置得幽雅大方。你是一个很善于经营的人。”
再一次借“一位官员”的话,点出敦特经营成功的原因,让读者明白为什么“招牌是多余的了”。
③“路过花店的人们一看到橱窗里摆放着的鲜花,总是不由自主地停下来。最后,敦特的鲜花远近闻名,盛誉不衰,离花店很远的人,也来这儿买花了。”
这段话告诉我们:敦特先生的店子并没有因为没有招牌而影响生意,反而越做越好。“不由自主、远近闻名、盛誉不衰”等词写出了花店生意的兴隆。这似乎在说明一个最朴素的道理:名声打出去了,不在乎有无招牌。
(5)说说你从招牌内容的变化中想到了什么。
上面的几次讨论,都是为回答这个问题做铺垫的。因此,综上所述,这时候的答案就可以有多种多样了,只要学生谈得有道理,教师无须定思维框框。可以
从语言方面谈:简洁而突出重点;可以联系内容谈:招牌固然重要,但出售的商品不好,招牌再诱人也无济于事;反之,商品质量好,普通的招牌或没有招牌
一样能使生意兴隆等均可。
(二)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组织开展辩论会。
俗话说:好酒不怕巷子深。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商品质量好,没有招牌也不怕推销不出去。可是,招牌等广告借助语言在宣传自己,推销自己。在商业化的今天,已成为店铺必不可少的东西,因为“好酒也怕巷子深”。
教师可以此为正反两方观点,组织学生进行辩论。
2.发挥想象,读写结合。以“儿子经营花店后……”为内容,续写课文。
附板书设计: 30 招牌
出售美丽鲜艳
本店 + 的花
本店出售花
+
卖花
+
花
+
本店 出售美丽鲜艳 的花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72 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 习作8 好书推荐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如何选择书,培养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2.能结合收集的资料对书做详细的介绍,逐步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
3.指导学生从说到写,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写出自己对某本书(或影视作品)的真实想法。
2.难点:能对某本书(或影视作品)做详细的介绍。
教 具 各种书籍
(一)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阅读自己喜欢的书,收集相关的资料。
2.收集有关书的名言,每人带一本自己喜欢的书。
(二)教学过程
1.导人方式建议。
(1)情境导人:教师可设计一则通知,如:
通知
学校阅览室书库更新在即,希望爱好读书的老师和同学积极推荐好书,我们将根据大家的需求进行购买。
图书管理员
×月×日
让学生有“为学校书库作推荐”的任务在身,可使其表达的欲望和参与的热情增强。
(2)谈话导人。教师可设计此类导语:“对于书,我们都不陌生。书,特别是好书,就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口一样让世界呈现在眼前,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让我们和好书交朋友吧!”
2.过程指导方式建议。
(1)范例引路,归纳方法。
教师可先示范介绍一本好书,也可请一名同学介绍一本好书,或者征求大家的意见,想了解哪个同学读的哪本书,请那位同学介绍。随后师生评价,概括出介绍、推荐一本好书的方法:
一是要把书名、内容说清楚;
二是可以从不同角度介绍一一比如深受感动、得到启发的内容、引起情感共鸣的地方、有收获的写作方法等;
三是要把听的同学的疑问作简要解答。
(2)角度多元,形式不限。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介绍的形式及内容应多种多样,不光可以介绍书的主要内容和感兴趣的部分、感想等,还可以请大家欣赏书中有趣的插图、精彩的片断,讲述与书有关的趣话、故事。对于好书中独特的构思、优美的词句、新颖的题目,更是可以详细介绍。既可以从一个方面介绍,也可以从几个角度介绍,不拘一格。
(3)充分交流,开拓思路。
习作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充分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启发,确定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把思路打开。教师也参与介绍一本好书,在语言上给学生一种规范、引导和点拨。在习作时,引导学生不拘一格来写。要强调把内容写清楚,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书的喜爱。同时把所学的写作知识及时运用到写作中。
教
后
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73 课时
第 课 时 课题: 习作8 好书推荐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9-6 01:58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如何选择书,培养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2.能结合收集的资料对书做详细的介绍,逐步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
3.指导学生从说到写,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写出自己对某本书(或影视作品)的真实想法。
2.难点:能对某本书(或影视作品)做详细的介绍。
教 具 范文
一、习作赏析,积极评价。
评价时,可以先小组交流评价,进一步开拓思路。全班评价,要以赏析为主,把内容、形式有特点的习作读给大家欣赏,师生进行点评。也可以选取一篇缺点明显的习作,讨论怎样修改。要提倡和鼓励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范文示例。
好书推荐
同学们,今天我特意为大家介绍一本好书,它的名字叫《小学生万事通》。这本书特别好,它介绍的知识非常丰富,内容紧扣课本而又不局限于课本。对于那些平时学有余力、爱动脑筋的同学来说,仅仅了解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自己感觉也不“过瘾”。但是,到哪儿去找那些既与课本有关,而课本上又没有重点介绍的知识呢?告诉你吧,我介绍的这本书,就能满足你的要求。它就是由俞大叶等八位老师编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生万事通》。
这本书集聚了好多知识,是一本围绕课本却又不同于课本的、真正的小学生课外知识读物。它介绍的内容,有“语文篇”、 “数学篇”、“英语篇”、“自然篇”、“体健篇”、“艺术篇”。这些,大家肯定都很熟悉。因为它都是围绕我们小学课本的内容编排的,是我们课本内容的扩展和补充。另外,它还有“历史篇”、“军事篇”、“生活篇”,谈的也都是我们小学生应该了解的知识。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就是“历史篇”。它里面有好多好多我们平时所不知道的知识。比如“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曹操割发代首是什么意思”、“三元里人民抗英”、“平型关大捷”……总之,这里面的新鲜知识很多很多,我很难一下子都讲出来。
这本书的知识非常丰富。它的每一个“内容篇”里的知识,既精炼又短小,而且读起来十分有趣,很吸引人。每次我拿起它,不到半个小时的功夫,就能掌握好多知识。它使我的知识不断丰富,知识面不断扩大,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对于我学好课本知识也有很大的帮助。同学们,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世上的书
籍汗牛充栋。在这学不完的知识、看不完的书里,如何挑选那些对自己当前学习和生活真正有帮助的好书呢?我特向你推荐这本《小学生万事通》吧!它会把你带进一个轻松愉快的世界和知识丰富的天堂。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