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一、 复习铺垫 | 1.教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25×4= 125×6×8= 15×2= 13×25×4= 24×5= 15×13×2= 2.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哪些运算定律? 3.教师:今天我们继续探索和发现有关乘法的运算定律。 | 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学生回答。 | 口算让学生回顾和应用了前面所学的运算定律,也利于这节课的学法迁移,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 |
二、 探究新知 | 1. 教师用课件出示问题: 小明和三个同学去肯德基吃饭,他们点了同一款汉堡和可乐,每个汉堡12元,每杯可乐8元。他们一共要付多少元? 2. 举例验证。 生活中还有这样含有规律的例子吗? 3. 读一读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4. 挑一挑。 课件出示一系列算式,让学生挑出相等的,并用等号将相等的算式连起来。 (3+5)×7 (15+8)×6 12×(4+10) 3×7+5×7 12×4+12×10 3×5×7 15×6+8×6 10×(11+8)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整理板书: (3+5)×7=3×7+5×7 (15+8)×6=15×6+8×6 12×(4+10)=12×4+12×10 5.归纳总结,概括规律。 (1)发现这些算式有什么规律? (2)这个规律普遍存在,这个规律在数学上叫乘法分配律。 (3)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把乘法分配律表示出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善板书:(a+b)×c=a×c+b×c | 生独立解决问题,集体交流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先在小组中举例说一说,并试着用两种方法解答,再列出等式。 生尝试回答。 学生在小组展开讨论,集体交流汇报。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并在小组中交流,再全班汇报。 生尝试用字母式总结表达运算定律。 | 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在小组中充分交流,通过交流发现知识规律,并进行归纳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探究品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探究,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计算规律,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探究的规律表述出来,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 |
三、 巩固练习 | 1. 完成教材第49页“练一练”第1题。 2. 应用乘法分配律能使一些计算简便。下面这些题目怎样计算比较好? (80+4)×25 34×72+34×28 102×43 3. 小结:什么样的题目才能应用乘法分配律使其计算简便? | 学生在书上填写。 请同桌合作研究一下,先讨论探究,再指名汇报计算方法。 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 | 通过反馈练习,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应用中进一步验证发现的规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 |
四、 课堂总结 |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 让学生充分畅谈,互相交流。 | 总结学习方法,培养和提高学习的能力。 | |
板书设计 | ||||
乘法分配律 (3+5)×7=3×7+5×7 (a+b)×c=a×c+b×c (15+8)×6=15×6+8×6 12×(4+10)=12×4+12×10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