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 1. 师:今天上这节数学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看几张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大家发现了什么?为什么同一张图片我们会看到不同的图像? 2.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搭好的立体图形,(四个正方体)从不同的方向看,你能看到什么形状?在题卡上画一画 3. 汇报: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画的?课件演示(平移情况) |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青蛙、马,年轻的美女,老太太) 学生思考回答 ( 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相同的图片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也是不同的图像) 学生仔细观察大屏幕题卡上画一画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画法 | 吸引学生, 激发兴趣。 复习旧知,扫清障碍 使学生体会从立体到平面的过程 不同平面上的正方形平移后的动态过程,体会从立体到平面的过程 | |
二、探索新知。 | 活动一: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下来。 1. 师:现在老师增加了难度,看看你还能画出来吗? 2. 先观察:难在哪里了? 3. 师;现在难度增加了,还想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 4. 自己搭一搭,并把自己看到的三个面画下来。看谁大的样子多,花的准。 师小结。 活动二:根据给出的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 哪种方法图形还原立体图形简单一些呢? 5. 师:给2个面,能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吗?出示例题 6.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正面什么样的?还有不同想法的吗? 你有什么发现。 |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搭一搭,画一画。 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搭一搭立体图形。 学生演示并汇到交流自己的搭法及想法。 学生议一议,明确方法。 学生搭一搭,画一画。 学生先摆一摆,汇报结果。再判断书上正误。 学生思考判断。 | 通过搭一搭,看一看,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搭成的立体图形并画下来,使学生学会画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平面图形。 使学生建立丰富的直觉经验,为以后的想象推理打下基础。使学生体会到两个面不一定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为下节课的内容打下伏笔) | |
三·练一练 | 1.试一试第一题:搭一搭。 2.练一练第一题:画一画。 | 学生搭一搭,并汇报交流。 学生搭一搭,画一画。 | 巩固平面恢复到立体图形的过程。 练习把立体图形三个面看到的图形在平面上画下来。 | |
四、全课总结: | 1. 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收获?你对自已这节课的评价如何?你觉得你们小组或者班里哪位同学的表现值得你学习? 2. 2.《题西林壁》大家还记的吗?诗人苏轼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看到的景象是不一样的,这和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的内容有异曲同工之处,同样的物体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形状也是各不相同。 | 学生谈感受收获。 | 使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感受收获,进行自平和他评。 师生用诗总结体会数学的哲理性。 | |
板书设计 | ||||
搭一搭 正面:左面:上面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
评价方案有两种:一是来自他人(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主要是在小组或者全班交流时进行。二是自我评价。感觉这节课有没有收获或进步。给自己打分。(五分为满分)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