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一、导入课文 | 1、通过简介,感受非洲人民的痛苦生活。 | 交流后出示:这真是一个痛苦的社会。 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 |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 |
二、整体感知 | 教师出示自学提示,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词语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弄清瑞恩有什么梦想?他是怎样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 学生自主默读课文。 | 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也为理清扫除课文内容、了解主要内容提供了突破口。 | |
三、再读课文,交流感受。 | 1、研读“挣70元”部分。 (1)指名读“妈妈,给我70元,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引导学生读出“迫不及待”的味道。 (2)指名说出产生这个梦想的原因,教师适时补充出示非洲地区图片资料。 (3)瑞恩是怎样实现这个梦想的? 2、瑞恩的梦想实现没有?研读“挣2000元”部分。 (1)指导朗读“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引导读出兴奋的语气。 (2)引导总结产生这个梦想的原因:70元不能挖一口井,只能买一个水泵。 (3)瑞恩是怎样实现这个梦想的?指名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 妈妈的一位朋友被瑞恩的执著感动了,她决定帮帮这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于是她把瑞恩的事写成了文章,登在当地的报纸上。 3、指导朗读 (4)从这一部分中,你体会到梦想的力量有多大? 5、研读“买钻井机”部分。 (1)指导朗读梦想“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2)思考:瑞恩产生这个梦想的原因是什么?是怎样实现的? (3)交流:从这一部分中你体会到梦想的力量有多大? | 1.辩论:妈妈没有直接给瑞恩70元钱是不对的,因为瑞恩在做爱心事业。 2.交流:梦想的力量有多大? 想像:假如你就是妈妈的朋友,你会用什么题目?写什么内容? | 通过质疑解惑和完成填空练习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辨析近义词的区别,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 |
三、再读课文,交流感受。 | 1、默读瑞恩和父母来到安格鲁与孩子相见的情景。 2、回顾课前出示的插图,简单复述插图内容,解决课前的疑问。 3、情境再现,引导学生现场演课本剧。 4、指导朗读安格鲁村民欢迎瑞恩的句子。 | 1、学生现场演课本剧。 2、配乐朗读第十六自然段,体会梦想的力量(加深了加非人民的友谊)。 | 从感悟人物形象入手,从品析词句中感悟作者是怎样写的,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 |
四、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 1、瑞恩有没有停下梦想的脚步? 简介有关“瑞恩的井”基金会成立的资料。 2、总结瑞恩实现梦想的过程,夸夸瑞恩。(执著、有爱心……) 3、你想知道瑞恩是什么样子的吗?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像瑞恩一样有爱心的人。 (播放丛飞视频,简介事迹) 4、播放《爱的奉献》引导学生说说出自己的“梦想”或感想。 5、课件出示共勉:爱心,快乐了别人,温暖了自己! | |||
五、作业布置: |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交流感受; 2、假如你是欢迎瑞恩的5000名非洲孩子之一,你会对瑞恩说什么?请你写下来。 3、搜集资料,办一期以节约用水为主题的手抄报。 | |||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 ||||
瑞恩的井---痛苦的社会 瑞 恩 善 良 家人 执 著 影响着 学校 有毅力 社会 有爱心 ……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