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松》观摩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8-29 07:23
标题: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松》观摩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课题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松》

作者及工作单位
  咸阳市三原县马额镇马额中心校:王丽荣

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九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文章先总体介绍黄山奇松“潇洒、挺秀”的身影,然后具体描绘三大名松,最后对其他的松树稍加点染。写三大名松,运用拟人的手法,既生动形象,又暗示名字的由来。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阅读过多篇描写祖国秀丽景色的文章,如《九寨沟》、《西湖》、《泉城》等,他们领略了祖国的秀丽风光,对祖国的风景名胜充满了向往。对于黄山,他们略有耳闻,但对于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神奇秀美,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视野不开阔,缺乏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方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

2、过程与方法:朗读感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感受黄山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难点:
    1、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8-29 07:24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8-29 07:25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二)
精读:
(三):总结
(四)课外延伸
(五):总结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了解了什么?
2、 是呀,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怪不得人们对黄山奇松是情有独钟。
今天重点讨论:黄山奇松在哪里?
3.    现在,咱们就一起去看看黄山奇松,好吗?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是哪儿呢?为什么?
(曾被著名  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
4.    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这些松树中你最喜欢哪棵?好好读读有关句子,好好欣赏欣赏这棵松树,   看看他到底奇特在哪里?
5.   引导:讨论、交流。
4.    迎客松:
相机:若学生未答出,则引导:
①姿态奇美:借助形象相机理解 遒劲郁郁苍苍 等重点词。(多媒体相机出示遒劲郁郁苍苍两词)(多媒体展示迎客松图象)这就是黄山第一大名松迎客松。
优美是形容迎客松的姿态,遒劲是形容它的力度,郁郁苍苍是形容它的色彩。
②饱经风霜仍充满生机:饱经风霜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 多少风吹雨打, 正如文中说它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儿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大家试着读一读,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③像热情的主人:请同学们观察、思考:人们为什么称它为迎客松?,枝干斜伸、如同迎宾是形容它的动势。作者把迎客松写活了。如同好客的主人:这就是把( )比作( )。同学们互相伸出手臂做做看,你就是那棵古老苍翠的迎客松,师相机采访:迎客松你伸出长长的手臂干什么呀?会对黄山的游客说些什么呢?(迎客松,迎客热情,学生想象说话。)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
④来到黄山,怎么不会被黄山的迎客松深深地吸引呢?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乃至……(引读).现在,只要提到黄山,人们脑海里就会马上浮现迎客松的形象,他不但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而且还成为了整个黄山的象征。
⑤ 引述:
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领略了迎客松独特的奇美风姿,同学们已深深爱上了他。你还喜欢哪棵松树?
陪客松:
师过渡:人们上黄山游览,不仅有迎客松热情欢迎,更有陪客松真诚陪同。
①、绿色的巨人:把陪客松比作----, 板书:绿色的巨人 这样写好在哪里?边读边想,如果没有绿色的巨人,效果有什么不同?绿色的巨人表示它高高耸立,点出了陪客松的挺秀身影。 谁来读好这句话?读出陪客松高大挺拔、苍翠茂盛的样子?正对表示距离最近而且处于正前方向,请齐读第6句,加深体会。(学生读)
感受陪客松的热情。
小结:陪客松真的很神奇,它如巨人高高地站在山顶,它多像一位热情的导游啊!
5、送客松
(多媒体展示送客松图象)教师描述,学生看图读句理解。①枝干蟠曲看图促进理解。感情朗读第一句。②天然盆景: 板书:天然的盆景。看图:送客松正跟游客告别,多么依依不舍啊,想象说话。你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吗?
6、小结:第2自然段写了玉屏楼前三大奇松:枝干遒劲的迎客松,高大挺秀的陪客松,枝干蟠曲的送客松。细心的小朋友已经发现,发现作者观察非常细致,抓住了枝干的特点来写,还巧妙地暗示它们得名的由来。相机点出:我们写文章也要细致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让我们再次领略一下黄山松树的神奇吧!(配乐朗读)
7、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出示录像,教师范读第三节)这一次你又看到了什么?
千姿百态:哪些姿态?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除了课文中描写的这些姿态,黄山松还会有哪些姿态?请同学们自由想象一下,也可与同桌商量一下,试用还有的……继续往下说。学生试说并交流。
三、拓展:
1、你们想得真不错。(多媒体展示姿态不同的松)看,黄山上的这些奇松多么引人注目啊!这些奇松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松?请仔细观察它的姿态,试着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并模仿第二自然段的写法用几句话把你看到的、想到的描绘一下。
学生创造性地说、写。
小结:同学们想象真丰富。黄山松奇在他的千姿百态,富有灵性。难怪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

1、   我们领略到三绝的风情,有感于天下第一奇山的名副其实。
学生回答问题激烈,想象丰富。
学生找出有关句子并有感情的读。
学生学习热情十分高,兴趣也浓厚。
学生通过朗读感悟等方法深深感受到黄山奇松的奇。

通过回顾,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提出探究问题,交代教学任务,明确目标。
利用松树形象图片帮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刻画的美,品文入境,内化文字。读者胸有境,入境始可亲。
利用松树形象图片帮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刻画的美,品文入境,内化文字。读者胸有境,入境始可亲。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松树的形象,为学生提供观察的内容,指导观察的方法,练习写作,让学生学会运用语文

板书设计

         
                优美    迎客
                                    不
                 姿  挺秀    陪客  
                                     
                  独特   送客   挠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
“引导探究”这一环节,学生进入不同网站进行浏览,看到课本以外关于黄山大量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在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的同时,激发起浓厚的探索兴趣和欲望,也为下一步独立设计、完成电子文稿作好准备。
“自主活动成果共享”这一环节,学生兴致勃勃,各自确定小报主题,设计小报刊头、板块、文字内容,然后下载文字及图片,完成小报。对于“黄山奇松”之一“陪客松”在各个网站中缺乏资料这个问题,有的学生则输入文中语句,再根据自己的理解来选择恰当的图片,也有的学生增加其他名称的奇松的内容编排。小报精彩纷呈,图文并茂,各有特色。在教师组织下,学生展示各自的作品,实现成果共享。通过相互评点,加深了对黄山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这节网络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充分体现了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为主,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的设计思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Internet丰富的信息资源获取大量的制作小报的材料,并进行小报的设计和制作,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他们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8-29 07:25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品味感悟、想象。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一)、创设情境

针对学生对黄山松知之甚少,很难体会到黄山松的神奇秀美的实际情况,我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体验,达到景与情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进行看、听、想、品一体化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立体的语言信息。另外,情境教学法能充分地再现课文优美的意境,使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美,用自己的语言去表现美,用自己的画笔去创造美。在教学“送客松”时,创设情境,驱谴学生的想象。想象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中,又能超越教材本身,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多元态势,还能培养学生不受制约、纵横思考的习惯。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假如你是迎客松,你会对游客说些什么?这样激起学生畅所欲言的愿望。拉近了学生与“迎客松”的距离,学生仿佛成了黄山上的“迎客松”,正在欢迎前来参观的游人呢。同学们在侃侃而谈中真切地体会到了迎客松的神奇,大自然的壮丽。

(二)、以“奇”制胜

抓住文章主线引领全文,这节课是问题解决课,我抓住“黄山奇松‘奇’在哪里?”这个问题来贯穿全文。让学生把这节课对黄山松奇特的感受充分表达出来,以读促悟,努力让课堂充满语文味。比如:在讲到“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一句时,我不急于让学生一下就体会到“奇”,而是让他们先通过对“遒劲、郁郁苍苍”的理解,来感受奇松顽强的生命力,再读出这种生命力,接着抓住“饱经风霜”一词,体会奇松生长过程中的艰辛,再读再悟,学生很容易体会到黄山松的“奇”之所在,读为悟服务,悟返过来促进朗读的提高。

(三)、想象创作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勾勒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这一处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口。我利用课件展示了几种姿态不一的黄山松。学生在和谐、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中欣赏着一幅幅的奇松图,会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态的松树形象,极大丰富了课文内容。随即老师用语言激励学生放飞想象,补充在省略号处。此时学生扬起了想象的风帆,开启了思维的闸门,情绪高昂。最后,老师还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种奇松,展开丰富的想象,仿照迎客松的写法说说并写一写。课堂教学达到了“任情感激荡,任思维涌动,任想象飞翔”的高潮。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我反思有以下几点:其一,我的课堂语言还需要磨练。过渡语、评价语要更加及时到位,少用笼统的,多一些鼓励,引导,点拨这方面评价语。其二,细节处理不到位。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