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2012年人教版新教材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分析教案设计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8 20:51
标题: 2012年人教版新教材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分析教案设计
2012年人教版新教材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分析教案设计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为两段: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两段在编排上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是:数的认识都是从数的基数、序数含义,写法,数的顺序,数的大小的比较,数的组成等各个方面进行。不同点是:计算的编排方式不同,“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认数与计算分开编排,先集中认识1~5各数,再教学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认数和计算穿插编排。计算穿插在认数(6、7;8、9;10)
的各段中,每段在认数之后都有相应的加减计算。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关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一、教学内容
1~5的认识;加、减法的初步认识;0的认识和加减法。
二、课时安排(共约10课时)
三、教材编排特点和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1~5的认识(P14、15、16及练习三第1、2、5题)
(一)教材分析
1~5的认识采用集中编排,从数概念的不同方面:基数、数的顺序,书写,大小比较,序数、数的组成等几个方面进行认识。
●充分感受基数含义。
具体---抽象---具体(教材中安排从实物→数→实物)
通过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方式,让学生体会1-5各数的基数含义。
●认读数在体会基数的含义过程中完成。
对基数含义的理解还包括认读数。包括两个方面:一认识数字,会读、知道怎么念。二看数字能知道每一个数字所表达的数量含义是什么。这两方面的任务,应该在体会基数的含义过程中完成。
●数的顺序。
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
由于学生很早就记住了数词的顺序,只要他能认得这些阿拉伯数字(把这些数词和相应的阿拉伯数字对应起来),知道它们的顺序并不困难。现在我们不仅要让他们知道这些数的顺序,还要让他们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
●1~5的写法。
重视书写、分散难点。
由于1~5的认识是集中编排,因此受教材编排方式的影响,1~5的写法也集中在了一起。但这里并不是要求集中教学1~5的写法。实际教学时,老师们要重视书写,但可以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把写数分散进行。
(二)教学目标: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5各数的过程,会读、会认、会写1~5的各数,知道1~5的数序。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三)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2、实践活动:看图认数、读数,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3、反馈实践,交流。再数的抽象中回到具体。
4、利用拨算珠、画点子等活动感知数的顺序。
5、有重点指导书写。
6、巩固练习并提升。
(四)教学注意点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可以增设1课时,加强巩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8 20:52
第二课时:比多少(P17及P18练习三第3、4、6、7、8题)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的含义,会进行区分,并能正确书写。

2、经历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的活动,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同时能灵活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3、培养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从数量的比较过渡到数的大小的比较。

2、“比较大小”要完成两个层次的抽象,一个是比较数量的多少,一个是比较数的大小。前面在准备课中我们主要是比较具体事物数量的多少,这里教学比较数的大小。

3、引出“=”“>”“<”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三)教学注意点

增加“>”“<”写法的教学。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8 20:52
第三课时:第几(序数)(P20,P23练习四第1、2题。)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情景体验和参与,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以表示物体的多少,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 能够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3、培养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材分析

1、教材中例题及练习十分重视把序数和基数对比编排,这样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2、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非常丰富,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材从“排队买票”情境引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感受数不仅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顺序。从图中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鼓励学生通过情景体验和参与,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8 20:52
第四课时:分与合(数的组成)(P21、22及练习四第3、4题。)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在活动中经历2、3、4、5各数分与合的学习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2、结合5的组成的教学,发展初步的类比、迁移能力。

3、经历发现、探讨简单规律的过程,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建议

1、分两步教学:先通过把4棵向日葵放到两个筐里的不同情况,帮学生认识4以内数的组成;然后再通过把5根玉米放在两个食盒里,让学生探索5的组成。

2、可增设一课时的练习。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主要内容包括:加、减法的含义和1~5的加减法。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8 20:52
第五课时:加法(一)(P24,练习五第5的第1小题及补充题。)

(一)教学目标:

1、在情境活动中,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加法算式。

2、通过摆一摆等实践活动,经历合并的过程,体会加法的含义。

3、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次修订更加突出了加法的含义。

1、加法的含义就是“把两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教材借助情境图或操作,通过动态演示“合并”的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

2、教材把情境图换了,如加法原来放纸鹤的情境,1+2=3的素材很丰富,但合并的过程不是很突出,所以换成了小丑合气球的情境,小丑把3个气球和1个气球合在一起,合并的过程非常突出。

3、增加了体现合并这一过程的点子图。因为点子图既能表示合并,又能更好地体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很好地体现了从实物图到点子图再到算式的逐步抽象过程。

4、在“做一做”和练习中,还安排了看图说算式表示的加法含义和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加法算式的含义的练习,让学生在反复的说和表示“合并”的经历中,体会加法的含义。

(三)教学注意点

补充相应的习题素材,使学生体会加法的含义。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8 20:52
第六课时:加法(二)(P25及练习五第1、2题,第6题的第1、2小题,第7题的第1小题)

(一)教学目标:

1、在情境活动中,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加法的算法过程,会用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3、通过观察、操作、表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建议

1、10以内的加法计算,学生主要有三种方式:点数;接着数或倒着数;利用数的组成。教材呈现了这三种不同思维水平的算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水平积极主动地进行计算,同时也提示老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2、教学中,开始时应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随着教学的进行慢慢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数的组成进行计算。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8 20:52
第七课时:减法(一)(P26,练习五第5的第2小题及补充题。)

第八课时:减法(二)(P27,练习五第3、4题,第6题的第3、4小题,第7题的第2小题,第8、9题。)

减法的含义及减法计算教学可以参照加法的含义及加法计算。



第九课时:0的认识和0的加减法(P30、31)

(一)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写数字0。知道0可以表示没有和起点的两种含义。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3、在探索研究活动中,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0的认识。

教学主要是从没有可以用0表示,0可以表示起点等角度来帮助学生认识0的含义:用小猴逐次吃桃子的情境图教学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出示直尺图,教学生活中0还表示起点,并通过直尺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的顺序。通过提问“你在哪儿还见过0”,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体会0的不同含义。

2、0的的加减法。

根据没有可以用0表示来计算:教材用3只小鸟从鸟窝里飞走了的情境图,教学得数是0的减法的意义;通过两片荷叶上的青蛙图教学有关0的加法;出示5-0=(   )的留空对话框,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

3、做一做完成后,应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有关0加减法的简单规律。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8 20:52
第十课时:整理和复习(P32、33)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整理和复习内容是学生入学以来的第一次系统整理和复习的数学知识,也是新增的内容。教材安排一方面让学生根据素材再现5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所有知识,另一方面将分散学习到的数和加减法知识综合起来,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含义及5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并形成相应的口算能力。

2、通过分类整理、观察比较等活动,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合理推理的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探索发现加、减法表的排列规律,能运用规律提高自己的计算水平,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4、通过反馈交流,引导学生初步养成自觉整理所学数学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注意点

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整理和复习可以增设1课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8 20:52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为两段: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两段在编排上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是:数的认识都是从数的基数、序数含义,写法,数的顺序,数的大小的比较,数的组成等各个方面进行。不同点是:计算的编排方式不同,“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认数与计算分开编排,先集中认识1~5各数,再教学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认数和计算穿插编排。计算穿插在认数(6、7;8、9;10)的各段中,每段在认数之后都有相应的加减计算。

(一)教学内容

分为三段:1~5各数的认识;加、减法的初步认识;0的认识和加减法。

(三)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1~5各数的认识。集中编排,从数概念的不同方面:基数、数的顺序,书写,大小比较,序数、数的组成等几个方面进行认识。

◇充分感受基数含义。

·具体---抽象---具体

基数含义:主要是通过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方式,让学生体会1-5各数的基数含义。

·认读数在体会基数的含义过程中完成。

对基数含义的理解还包括认读数。包括两个方面:一认识数字,会读、知道怎么念。二看数字能知道每一个数字所表达的数量含义是什么。这两方面的任务,应该在体会基数的含义过程中完成。

◇数的顺序。

·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

由于学生很早就记住了数词的顺序,只要他能认得这些阿拉伯数字(把这些数词和相应的阿拉伯数字对应起来),知道它们的顺序并不困难。现在我们不仅要让他们知道这些数的顺序,还要让他们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

◇1~5的写法。

·重视书写、分散难点。

由于1~5的认识是集中编排,因此受教材编排方式的影响,1~5的写法也集中在了一起。但这里并不是要求集中教学1~5的写法。实际教学时,老师们要重视书写,但可以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把写数分散进行。

◇比多少。

·从数量的比较过渡到数的大小的比较

“比较大小”要完成两个层次的抽象,一个是比较数量的多少,一个是比较数的大小。前面在准备课中我们主要是比较具体事物数量的多少,这里教学比较数的大小。

·引出“=”“>”“<”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增加“>”“<”的写法

对于“>”“<”的写法。原来考虑到这两个符号比较难写,在本单元只要求认读,不要求书写;到6~10的认识才开始书写。经过实验发现在认识这两个符号时,不可避免地要认识其形状并建立表象,而书写可以帮助其表象的建立。因此教材修订时,增加了“>”“<”的写法教学。

◇第几(序数)

·序数和基数对比编排

虽然研究表明,经过适当教育,5岁左右的儿童能够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但实际教学中仍然有些学生分不清基数序数,为此修订将序数和基数对比编排,同时习题中也加强对比练习,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教材从“排队买票”情境引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感受数不仅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顺序。

◇分与合(数的组成)。

分两步教学:先通过把4棵向日葵放到两个筐里的不同情况,帮学生认识4以内数的组成;然后再通过把5根玉米放在两个食盒里,让学生探索5的组成。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主要内容:加、减法的含义和1~5的加减法。

◇加、减法的含义。

·突出了加减法的含义

加法的含义就是“把两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减法的含义就是“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加减法的含义比较抽象,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儿童来说是理解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教材都借助情境图或操作,通过动态演示“合并”“去掉”的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这次修订更加突出了加减法的含义。

首先把情境图换了。如加法原来放纸鹤的情境,1+2=3的素材很丰富,但合并的过程不是很突出,所以换成了小丑合气球的情境,小丑把3个气球和1个气球合在一起,合并的过程非常突出;

除此之处,还增加了体现这一过程的点子图,点子图既能表示合并,又能更好地体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另外在“做一做” 和练习中,还安排了看图说算式表示的加、减法含义和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加减法算式的含义的练习,让学生在反复的说和表示“合并”“去掉”的经历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加法、减法的计算。

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学生主要有三种方式:点数,接着数或倒着数,利用数的组成。教材呈现了这三种不同思维水平的算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水平积极主动地进行计算,同时也提示老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开始教学时,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随着教学的进行慢慢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数的组成进行计算。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0的认识

·从没有可以用0表示、0可以表示起点等角度认识0。

教学主要是从没有可以用0表示,0可以表示起点等角度来帮助学生认识0的含义的:用小猴逐次吃桃子的情境图教学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出示直尺图,教学生活中0还表示起点,并通过直尺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的顺序。通过提问“你在哪儿还见过0”,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体会0的不同含义。

◇0的的加减法

·根据没有可以用0表示的含义来计算。

根据没有可以用0表示来计算:教材用3只小鸟从鸟窝里飞走了的情境图,教学得数是0的减法的意义;通过两片荷叶上的青蛙图教学有关0的加法。在讲有关0的减法时,让学生独立思考。


作者: 风中岩    时间: 2012-9-11 23:02

作者: 冷清秋2012    时间: 2012-9-19 21:32
太好了
作者: 夏天321    时间: 2012-10-5 05:41

作者: 夏天321    时间: 2012-10-5 05:42

作者: 夏天321    时间: 2012-10-5 05:43
怎么下载啊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