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二、探究新知,总结规律师 三、巩固和练习 四、课堂小结 | 师:同学们,你们在课余时间里都喜欢做什么? 你统计好了吗?谁愿意说说你使用什么方式进行统计的?师:刚才,我们通过这种单式的统计图将图中所涉及到的数量之间的关系看的一清二楚,但是,现在如果我们要综合的比较男女生在这几类电视节目收视的情况,怎样做会更好?谁有好主意?师:1、那现在你能不能把这两幅有联系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并成一副条形统计图呢?请同桌的两个同学先讨论一下画法,然后试着补充一下吧!学生合作完成(同桌讨论——合作完成统计图——展示作品)师巡视,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来展示(缺少图例的,用不同颜色的,用线纹的) 2 、谁愿意将合并好的条形统计图展示一下?教师小结: 2.把单式条形统计图进行合并就能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 区别: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同时表示几种数据的变化情况,这样更便于比较。) 师:观察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想说的? | 生:统计表、统计图 生:可以将这两个条形统计图合二为一呀!具体说说看! 生:用条形统计图更好一些,较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更直观、更便于比较! (联系:1、都能形象地表示数据的变化情况。 2.把单式条形统计图进行合并就能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 区别: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同时表示几种数据的变化情况,这样更便于比较。) | 1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 2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3让学生对上述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发现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让学生经历“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过程,体会统计对于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作用。通过教师的提问:“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4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进一步建立统计观念;一方面引导学生怎样根据新的统计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设计的4个问题中,最后一个问题“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是在前3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很强的开放性。 , | |
板书设计 | ||||
复式条形图 复式条形图形 (略) 联系: 1、都能形象地表示数据的变化情况。 2、把单式条形统计图进行合并就能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 区别: 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同时表示几种数据的变化情况,这样更 便于比较。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
自评:在完成问题或小组合作后先自己评价 她评:自评后再进行她评 师评:最后老师再总结性评价 | ||||
教学反思 | ||||
这节课的教学,我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亲身体验与感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因为教师给出"统计过程"方面的知识再多再好,学生没有具体的体验和认识,也无益于认知结构的构建.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自己选择统计方法,自己分工合作.利用方格纸等学具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学习,让学生学会主动从统计的角度去观察生活,让学生有独特的想法,有新颖的做法,有不同的见解.从制作中,比较中及群体互动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这种形式比起老师一步步讲解来得更快些,更有效果.本节从课外的实践活动到课堂上的统计图的制作,每一步的教学都是开放的,互动的,为学生自主探究营造了一个很好的空间.统计教学的真正价值不是以学到统计知识的多少来衡量的,而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获得一种策略,经历一种过程,学会一种眼光,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