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表格式教案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3 02:14
标题: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表格式教案
      本套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表格式教案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资源。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案下载方法:右键点击下面的教案附件,选择目标另存为,保存在桌面上或你的电脑上解压缩即可使用!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rar (157.6 KB, 下载次数: 44839)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3 02:14
2012至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  案
年级:三年级

教师:XXXX
科目:数  学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教学目标  


内容        知识技能        数学素养
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        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        结合生活具体事例理解分数的具体含义,建立初步概念,进一步发展数感。
                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常见的量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发展质量和时间观念,通过操作体验,培养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意识。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单位的简单计算,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数的运算        会笔算三位的数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空间与图形        图形的认识        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空间观念、估测意识和能力培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       
        测量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周长的含义,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图形与变换        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统计与概率        不确定现象        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的则是不确定的。        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解决问题。
                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综合实践        填一填,说一说        巩固时间的认识和有关计算,养成从小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及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乐趣和数学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得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掷一掷        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3 02:14

小学三年级安全教育教案
1、上学路上保安全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初步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珍爱生命。
2、能力目标
   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在调查、访问过程中学习与人交往,尝试记录信息,并在体验活动中把信息转化为行动和经验;能够针对上学路上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培养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
   了解上学路上的安全隐患,识记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警示标志,了解交通安全常识,掌握与自己有关的交通规则;学会基本的防范技能。
二、教学准备:
1、课件(《上学歌》、三种到校方式、《我能说“不”》)
2、简笔画(红绿灯、小桥、十字路口、公园、小百货店等)。
三、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1、唱《上学歌》。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让我们一起唱一唱吧。
2、这首歌你喜欢吗?对,它写的都是我们小朋友上学的事。那么,你每天是怎样上学的呢?
3、经过概括,得出三种结论:
小朋友上学有的是步行,有的是坐自行车或电动车,还有的是坐公交车或爸爸妈妈自己开车送的。
(二)画一画
1、小朋友,你们家住在哪儿?离学校远吗? 2、从你家到学校要经过哪些地方呢?
3、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在黑板上贴上简笔画(红绿灯、小百货店、小桥、十字路口等)
4、谁能上来摆一摆?请你简单介绍一下吧。
5、师:我们都很熟悉从家到学校的路线,能把这些画下来吗?(你们可以照图画,也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画,如果太难画,或者不会画,就用文字来表达吧!)看谁观察得仔细、画得清楚。
(三)评一评
1、在四人小组中交流画的路线图。
2、组内交流,推选画得最好的同学上台汇报展示。
(四)议一议
1、过渡:三(1)班的小朋友就是棒,一会儿就把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画好了。那么你在上学路上见过下面这些情况吗?
2、如果你就在边上,你会怎么做呢?你是怎么想的?
3、你做过这样的事吗?
4、教师总结:
(1)在上学路上玩卡片、玩蚂蚁,会迟到,影响我们一天上课的情绪。
(2)吃零食摊上的食物,会影响健康。
(3)玩摸奖游戏,买小玩具,浪费钱又影响学习。
板书:上学路上不玩耍。(齐读)
三.对本课时教学的简短提示与建议
1.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活动中,画上学路线图,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手来,通过说一说、贴一贴、画一画引导学生回忆上学的路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并学会分析路上的安全因素。
2.应尽可能再现学生的生活场景,通过辨析学生身边的事例,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行为。

课题: 认识长度单位— 毫米        课型:        新课        任课教师       
教学内
容简析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让学生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学生学
情分析        对于长度单位,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了长度单位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课  时        1课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3 02:14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  计 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  数 学 书 的 宽  数 学 书 的 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知识与技能: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过程与方法: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知识与技能: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板


计        1厘米=10毫米



思        

课题: 分 米 的 认 识        课型:        新课        任课教师         
教学内
容简析        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在对毫米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分米。
学生学
情分析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过程与方法: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课  时        1课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3 02:14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知识与技能: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过程与方法:全班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10厘米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知识与技能: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过程与方法: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知识与技能: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五、巩固发展
知识与技能:练习一的第三题
过程与方法: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
(2)一张床长5分米  (    )
(3)小明高14分米   (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填空:
5分米=(   )厘米=(   )毫米    30毫米=(   )分米
40毫米=(  )厘米=(   )分米     2米=(    )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六、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


计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思        

课题: 认识千米        课型:        新课        任课教师         
教学内
容简析        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理解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学生学
情分析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课  时        1课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3 02:14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一、认识千米
知识与技能: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过程与方法: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南宁市外环线6千米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从某路口到南宁外环线6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那里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长呢?
生:想
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汇报板出:1千米=1000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过程与方法: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练习二第二题
(2)补充题(略)
一、复习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过程与方法:填空:
1千米= (    )米      1米=(    )厘米
1米= (    )分米      1分米=(    )毫米
二、学生实践( 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
知识与技能: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汇报:
(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是多少千米?
(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非曲直千米。
4、体验1000米有多远。
带学生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千米有多远。
四、全课总结:       
    板


计        1千米=1000米



思        

课题: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课型:        新课        任课教师         
教学内
容简析        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了解和学会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学生学
情分析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
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课  时        1课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3 02:14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知识与技能:出示情景图: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过程与方法: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
第一道门:小精灵: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
第二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
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
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 3米、5000米、        5米、3000米。
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
二、巩固、运用(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
师:哗!数学王国多美呀!有树,有花,还有……。
知识与技能:看一看大树有多高。(把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
过程与方法: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请同学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摘苹果(出示苹果树,树上挂有很多苹果,每个苹果写上带有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4、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奥宫去玩,数学奥宫距离双胞胎村200千米。他们早上8时乘汽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5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三、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有什么收获!       
    板


计       



思        

课题: 吨 的 认 识        课型:        新课        任课教师         
教学内
容简析        教材第11页至第13的内容,了解质量单位中较大重量的单位吨。
学生学
情分析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过程与方法: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教学难点: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课  时        1课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3 02:15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知识与技能:猜一猜物体 的质量
(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
(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
(3)、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只熊哥哥约重多少千克?
过程与方法:讲故事
师:这些动物们都住在美丽的森林村,森林村是在一条河岸上,这条河,河水很清,在河对岸也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住着白兔、小猴等动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师:(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十一页,看第十一页的例6。
(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
(3)汇报;
4、小结:(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2)1吨=1000千克
5、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过程与方法:汇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新知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过程与方法: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练习三中的第三题和第四题。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板


计       



思        

课题: 生活中的数学        课型:        新课        任课教师         
教学内
容简析        教材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学生学
情分析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过程与方法: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
难点        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课  时        1课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3 02:15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知识与技能: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过程与方法: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知识与技能: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班交流
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
生1: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
三、全课总结:       
    板


计       



思        




课题: 万以内数连续退位减法        课型:        新课        任课教师         
教学内
容简析         教材第22-24页,在学生已经学习笔算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计算法没上没有更多的新知,只是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两次向前一位退1,在第二次退位后队了加上本位的数,理家要减去上次退的1,又加又减,计算上思维过程较为复杂,容易出错。
学生学
情分析        学生对笔算退位减法已有一定的基础,计算上也很熟练。本节课的内容与以前所学知识相比,只是在被减数上是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两次向前一位退1,计算法则上没有更多的新知识。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下,继续学习连续退位减法。
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情景进行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
难点        知识与技能: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格式,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课  时        1课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3 02:15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
口算。(用口算卡片出示)
80-7=   35-8=   63-4=   26-7=
42-5=   43-6=   32-9=   65-9=
竖式计算。(学生板演)
54-21=  79-37=  65-24=
计算后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知识与技能:教学例题1
师:放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方,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请同学们看课本,这就是我们的行车路线,我们做飞机到昆明,然后从昆明出发。
问:我们先到的第一站是哪里?我们走了多少千米?我们距离下一站丽江还有多远?地图上表有吗?
问:书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理到丽江的距离,应该怎么办呢?你从书上观察到了什么线索?
师:我们可以用总的路程减去第一站所走的路程,就可以知道大理到丽江的距离了。
师:请你们观察22页的图与23页的图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通常我们可以用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路程或者工程等问题,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被拉成了一条直线,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了。
师:请你估算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远?你觉得小女孩的方法好吗?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填空,指明学生到黑板演示
集体讨论,依照法则进行评讲
问:连续退位减法中你觉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
过程与方法:教学例题2
师:现在我们把517改成507,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计算出了正确的结果,但是计算的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你们看这样好不好,
同学们前后桌为一组,互相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然后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把你们认为最容易理解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好不好?
哪一想说说你们的方法?指学生到黑板前来,边讲边板书。把讲解权交给学生,并握手祝他成功。(若一名学生没讲清楚,可再找两名学生说明计算方法,或有共它意见的学生发言)
问:改了数字之后我们所用的三条法则还用遵守吗?
师:任何减法的笔算都要按照法则来计算。中间有零也可以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独立完成25页第知识与技能:4题
4、判断对错:
321      628      7324      1582
-93 ( )  - 473 ( )  - 2538 ( )  - 847 ()
238       145      4786       675        学生独立计算
在板演时要注意的方面
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学生估算,回答在估算时要注意什么,怎样进行估算。
学生独立用笔算的方法进行计算同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的地方


学生独立笔算过程并就出现的不同结果进行板演并指出中间有0时计算要注意的地方
    板


计       



思        

课题: 加法的验算        课型:        新课        任课教师         
教学内
容简析        教材P27页,通过买东西的情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用。其次学生在以往学习加、减法计算中已经初步感受到加减法的关系。理解加法的验算实为其加减法的互为逆运算。
学生学
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加、减法计算的学习,已经初步会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在此基础上学习加减法的验算,学生更容易理解加减法互为逆运算的原理,从而轻松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
难点        1、        加法的验算
2、        体验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课  时        1课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3 02:15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吗?
生:互相说说,再请同学发表意见。
师:(挂图1)我们来看挂图,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图1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1:从图1中我看到了小明妈妈买了一套135元的运动服和一双48元的运动鞋。
生2:从图1中我看到小明妈妈给了售货员200元。
生3:要知道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应用加法计算。
师:全班动手计算。
板书:135+48=183(元)
1  3  5
+   4   8
1  8  3
师:看小精灵说什么?
生: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板书:加法的验算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①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
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
生1:我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
生2:我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
生3:我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
师:同学们的方法这么多,你最喜欢哪种?
②做一做:教科书第27页。
③数学门诊部。
④数学门诊部来了许多患者,请同学来当小大夫为患者治病。
1 7 5          3 2 9          2 5 9
+   6 2       +  4 6 4        + 1 4 8
1 3 7          8 4 3          3 0 7
●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回家调查一下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       

学生回答问题,在超市买东西的过程。
观察图示,从中找到数学的问题并独立计算。






想一想,这个计算正确吗?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现要检验计算是否正确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检验加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板演
    板


计       



思        





课题: 减法的验算        课型:        新课        任课教师         
教学内
容简析        教材P28页,通过买东西的情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用。其次学生在以往学习加、减法计算中已经初步感受到加减法的关系。理解加法的验算实为其加减法的互为逆运算。
学生学
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加、减法计算的学习,已经初步会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在此基础上学习加减法的验算,学生更容易理解加减法互为逆运算的原理,从而轻松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
难点        1、        减法的验算
2、        体验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课  时        1课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3 02:15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创设情境:
师:昨天,老师让同学们调查了有关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谁愿意说一说。
生1:爸爸买一双鞋和一个足球要165元钱,爸爸付200元钱,阿姨找给爸爸35元。
生2:……
师:同学们,调查得真多,(挂图)昨天小明妈妈拿200元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183元,阿姨找给妈妈多少钱?
板书:200-183=17(元)
2  0  0
-  1  8  3
1  7
师:小明说什么?
生:小明说找的钱对不对呢?
师:小精灵也说: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
●板书:减法的验算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①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
(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
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
生1:我用200减17,看是不是等于183。
生2:我用17加上183,看是不是等于200。
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②做一做:教科书第28页。
③比一比,看谁聪明。
用0,1,2,……9这十个数字组成一个加法竖式。
④啄木鸟捉害虫(电脑显示)
苹果树上有许多虫子,请同学们来当啄木鸟为苹果树捉害虫。
1  4  7        7  8  0        4  6  4
-    2  8       -    5  1     -  2  2  3
1  2  9        7  3  9       2   4  1
●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⑤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实践活动:回家把昨天你调查到的情况,用验算的方法告诉爸爸、妈妈。       

学生回答问题,在超市买东西的过程。
观察图示,从中找到数学的问题并独立计算。






想一想,这个计算正确吗?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现要检验计算是否正确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检验加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板演




学生讲讲这节课都学到了什么
    板


计       



思        

课题: 四边形的认识        课型:        新课        任课教师         
教学内
容简析        教材P34-36页,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后面学习平行四边形、平面图形的周长等知识的基础 。教材安排众多图形中找出国边形和给不同的四边形分类这两部他内容。
学生学
情分析        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认识了一些四边形,已对长方形、正方形这些特殊的四边形有了初步认识,在些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认识一般四边形,形成四边形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容易接受。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思想教育。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化问题意识的培养。
教学重、
难点        1、        找出四边形的特点。
2、        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各种形状的卡片图        课  时        1课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3 02:15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一、主题图引入。
知识与技能: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什么运动?(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过程与方法: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
学生汇报、交流。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四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例1。(认识四边形)
(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
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
(2)小组讨论。
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四条直的边
四边形有
四个角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过程与方法:教学例2。(给四边形分类)
(1)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学生独立操作)
(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并说理由
三、巩固应用。
教材第36页的“做一做”中的第知识与技能:2题。
四、全课小结。
知识与技能: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
过程与方法: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       
    板

设       



思        



课题: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课型:        新课        任课教师         
教学内
容简析        教材P37-38页,这节课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边形的特性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中只要求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实物或图形中识别出哪个是平行四边形,对它的一些特点有个初步的直观认识即可。
学生学
情分析        通过对四边形的认识的学习,学生已会分类出四边形,也会对四边形进行分类,因此对四边形学生已有一定的认识,只是没有具体学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形成平行四边形的表象,理解其容易变形的特点。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合作、探索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
难点        1、        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2、        让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课  时        1课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3 02:15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
知识与技能: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指给同桌看。
过程与方法: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
师:它们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
师: 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它们叫什么图形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让学生拿出三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三角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拿出教师给他们准备的四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
(3)小组讨论操作:怎样才能使平行四边形拉不动呢?
学生汇报时,要说说理由。
(二)掌握平行四边形。
知识与技能:在钉子板上“钩”。
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在钉子板上围围看。(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
过程与方法:在方格纸上“画”。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折一折、剪一剪。
你会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并说说各自不同的剪法。)
4、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小组讨论)
(三)巩固平行四边形。
知识与技能:课堂练习:完成练习九第1—3题。
过程与方法:课外练习:完成练习九第5题。       


学生观察从中找到所学的四边形,并想一想其的特点与别的四边形有什么不同







动手操作,让学生感受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点











在钉子板上围围平行四边形





动手画一画平行四边形










练习



思        

课题: 周长        课型:        新课        任课教师         
教学内
容简析        教材P41页,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是一堂概念与计算相结全的课。可以通过大量不规则的封闭图形的周长的探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
学生学
情分析        学生对周长这一知识是第一次学习,因此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中注意创设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让学生感悟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
难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各种形状的卡片、卷尺        课  时        1课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3 02:15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一、认识周长
1.活动一
⑴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
⑵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
⑶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
⑷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
2.活动二
⑴出示以各种实物: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
⑵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
⑶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请你们同桌互相指一指。
⑷全班汇报、互相指正。
3.活动三
⑴出示



⑵这些图形的周长指的指哪里?请你用笔描一描。
⑶学生独立完成
⑷汇报:它们的周长在哪?
4.周长的概念
⑴通过刚才我们量腰的周长,找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
⑵学生说一说
⑶打开课本看看书什么叫做周长,全班读一读。
⑷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
二、巩固周长的概念,探究求这些图形周长的策略
1.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或实物的周长吗?自己选一个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知道它的周长,然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2.二次备课
3.汇报:你选的是哪个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还有什么办法吗?
三、联系生活,概括总结
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和广泛,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
四、练习
1.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














2.思考题:
小冬沿着跑道跑一圈,他跑的总长度是不是运动场的周长?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皮,铁皮的长度是不是这个长方形镜框的周长?
五、]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什么是周长,量一量自己家里人头、腰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学生动手独自感受一周的长度



学生通过观察不同图形的并指出各图形的周长。



学生动手描一描图形的周长,感受周长的概念

学生总结出周长的概念

















学生练习,总结出周长的计算
    板


计       



思        



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课型:        新课        任课教师         
教学内
容简析        教材P42-43页,以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探索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生学
情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两个比较特殊的四边形,学生对它们已经有了形状上的认识,上节课中通过对周长的理解,学生已有了求四边形周长的方法,因而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学生很容易掌握,但要让学生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一般方法就有一定难度。
教学
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和一生一世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教学重、
难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课  时        1课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3 02:15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
1.什么叫做周长?
2.同桌摸一摸课桌的周长。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分别叫做什么?有什么特点?
二、新授
1.出示两张卡片,如图:







2.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3.学生探究
⑴学生独立思考计算: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你怎样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⑵四人小组交流
⑶全班汇报: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⑷思考: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4.算法概括
⑴长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⑵正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⑶你喜欢哪种算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只要你算的又快又准。
5.巩固
⑴ 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2厘米

2厘米         8厘米

6厘米
3分米

8厘米


⑵一块长方形的台布,长5分米,宽4分米,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花边长多少分米?

⑶一个正方形的镜框,四周钉上木条,镜框的边长是4分米。至少需要木条多少分米?

⑷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了哪些本领?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
       
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学生通过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独立思考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通过比对概括出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般方法或是公式



巩固练习,独立完成同时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3 02:15
课题: 估计        课型:        新课        任课教师         
教学内
容简析        教材P45-46页,通过学生亲身经历估计、测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能够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周长,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养成估计的意识和习惯。
学生学
情分析        对于估计学生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只是在估计时不是很正确。
教学
目标        1、        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掌握对长度估计的方法。
2、        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
难点        较准确的估测出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课  时        1课时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一、引入新课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
3.不用尺子,在本子上是着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准确。
4.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
5.今天我们就来估计一样物体的长度,看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二、新授
1.教学例5
⑴摸一摸数学书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⑵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长和宽吗?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独立完成。
⑶全班汇报: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的。
⑷学生在四人小组里活动:拿出彩带估计一下,用彩带数学书围一圈至少要多长?剪一段试一试。并讨论:怎样才能估计得更准确?
⑸全班汇报:你估计得怎样?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办法能估计得更准确吗?
2.巩固练习。
⑴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先估计,再量一量,算一算。


       

学生比划一下各长度分别的多长。建立估计的空间感


通过估测估画一画有一定长度的图形







通过估测结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估测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3 02:16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复习乘法口诀。
一、结合生活情况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知识与技能:教学P49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材P49上的情境图。
思考问题:
[1]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
[2]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活动内容?(按顺序)
(2)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你想到了什么?
(3)各组代表汇报。
(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1]这是某个校园里的活动情景图。从图中发现了教学大楼前面的两树之间都插着4面不同颜色的旗子,升旗台上也飘着一面国旗。
[2]运动场上每4人一组小朋友在跳绳。
[3]篮球场上每5人一组准备打篮球比赛。
[4]板报下面摆的花是每3盆摆一组,旁边还有很多盆花。
(5)根据上面的信息(条件),想一想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议一议。
过程与方法:感知生活中处处有除法。
(6)学生汇报。(略)
(7)师:以上这些活动,你们在那里见过或自己亲身参加过呢?
生:(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除了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且使用除法计算的?
(可根据全班的总人数,每()人一组坐可以坐几组……)
二、练一练,圈一圈。
大家来圈△,一共有15个△。
知识与技能:每份3个,共几份?
过程与方法:每份4个,共几份?还多几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每根5个,共几份?
4、每份6个,共几份?还多几个?
三、摆一摆,填一填。
知识与技能:∮  ∮  ∮  ∮  ∮  ∮
【】  【】  【】
6  ÷  3  =   □
过程与方法: ∮  ∮  ∮  ∮  ∮  ∮  ∮
【】  【】  【】
7  ÷  3  =    □
四、汇报自己这节课学会什么。
五、总结下课。        学生复习乘法口诀。看看学生对于口诀还记得牢吗


学生独立观察P49上的主题图从中找到一些有关数学的问题,并汇报观察到的东西





汇报总结观察到的信息






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用除法的数学问题并解决这一问题,体会生活中的除法问题




提出问题并计算





练习除法,体会除法中有余数的问题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3 02:16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
知识与技能:在()里最大能填几?
5×(  )< 16      (  )  × 6  < 25   4 × (  ) < 23
    47 >  (  ) × 6         (  )  × 8 < 26
过程与方法:计算:
8  ÷  4 =                     45 ÷ 5  =
二、新知。
知识与技能:教学教材P50例1。
(1)利用情境引出计算问题。
15   ÷   5  =    [   ]  (组)
(2)利用学过的表内出发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各称,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3……商  (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除数……5  1  5     ……………被除数
1  5     …………5和3的乘积
              0
(3)自主探索,汇报结果。(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学P51例2。(有余数的除法)
(1)采取例1情境的延续。
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
23  ÷  5   =  4  (组)…………  3  (盆)

4     
5  2  3  
2  0     
3  …………………余数
(2)横式与竖式对比,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3)注意:[1]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
商和余数的不同单位名称。
三、巩固。
知识与技能:教材P51。“做一做”。
(1)先填一填。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3)订正错误。
过程与方法:试一试自己的能力。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7   ÷  6  =                    33  ÷  8  =
小组讨论
通过以上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2]、[3] 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业练习。
(1)找病因(并改正)
(2)把横式改写成竖式,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60    ÷  7 = (  )………… (  )
4、完成教材P53第一题。
5、小组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错题)
四、全课小结。
师:从这节课中你们又学会了那些本领?
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复习,通过对旧知的复习加深学生对表内除法的掌握






观察除法坚式,对坚式中的各部分的含义加强理解,同时要注意坚式的写法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3 02:16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教学P52例3。
知识与技能:现在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可以摆几组?
列式解答          15   ÷   5   =   3  (组)
过程与方法:如果一共有16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
如果是17盆呢?
如果是18盆呢?
如果是19盆呢?
如果是20盆呢?
……
如果是24盆呢?
如果是25盆呢?
板书:(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以上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余数   <   除数
4、小组讨论。
师:从整体上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增加,除数不变,商不变,余数随着被除数增加而增加。
三、巩固新知。(练习卡每人一份)
知识与技能:先观察被除数和除数再填方格。
A、 14 ÷ 7 =[]                B、14 ÷ 2 = []
15 ÷ 7 =[]……[]                 14 ÷ 3 = []……[]
16 ÷ 7 =[]……[]                 14 ÷ 4 = []……[]
17 ÷ 7 =[]……[]                 14 ÷ 5 = []……[]
18 ÷ 7 =[]……[]                 14 ÷ 6 = []……[]
19 ÷ 7 =[]……[]                 14 ÷ 7 = []
20 ÷ 7 =[]……[]                 14 ÷ 8 = []……[]
21 ÷ 7 =[]                      14 ÷ 9 = []……[]
22 ÷ 7 =[]……[]
23 ÷ 7 =[]……[]
24 ÷ 7 =[]……[]
25 ÷ 7 =[]……[]
26 ÷ 7 =[]……[]
27 ÷ 7 =[]……[]
28 ÷ 7 =[]
师:从A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从B组题目你发下了什么规律?
从A、B组题目中你发现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
无论被除数、除数怎样变化,他们的余数都比除数怎么样?
过程与方法:巩固练习。
教本P53第2题。(被除数不变,改变除数的大小,仍可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本P53第3题。(变式或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4、完成教材P52“做一做”(判断对错)
四、全课小结。
师:[1]这节课你们学会了那些知识?
[2]发现了什么规律?
[3]在计算中要应注意什么?
教本P53第4题,用竖式计算。(注意书写格式)       

学生观察这一组数的计算,仔细看看在算式中除数与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它们有什么规律吗?







学生讨论,在上一组的算式中,对于整个算式来说都有什么发现。



学生练习,加强对余数一定小于除数这一关系的理解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3 02:16
让学生自己发现,无论被除数、除数怎样变化,他们的余数都比除数小。


小结,对这节课学生都有什么收获。

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4)        课型:        新课        任课教师         
教学内
容简析        P55,让学生学会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计算用于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审题的能力,加深瓮城除法应用题的认识。
学生学
情分析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于应用题的审题还不是很好。还不能较为准确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这一方面都有持加强。同时在解答过程中,对于计算结果的单位有点区分不了,对于商和余数所用的单元不能很好地区分。
教学
目标        1、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        加深对除法应用题的认识。
教学重、
难点        对于计算结果的商和余数所用的单元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课  时        1课时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
知识与技能:口算。(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说出得数)
4 × 8        37 + 5          5 × 8         72 ÷ 8
24 – 6       7 × 9          56 ÷ 7        49 ÷ 7
18 ÷ 3       42 ÷ 6         9 × 4         45 ÷ 9
过程与方法:先摆小棒,再解答。
(1)拿出10跟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几根?
(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
二、新知。
知识与技能:动手操作,提高能力。
7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枝,还剩几枝?(自己先分分看)
师: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按题意分一分,然后上台表演。
过程与方法:教学教材P55例4。(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观察例2图1,从中你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条件)。
(2)把例2口述成文字题,出现在黑板上:
有32人跳绳,每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
(3)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汇报。
学生1,口算:32 ÷ 6 = 5 (组)………………2人
学生2,笔算:          5
6   3  2
3  0
                       2
答:可以分成5组,还多2人。
(4)师:谁能说一说这题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5)式子中的3过程与方法:6、5、2各表示什么意思?
(6)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7)师:对上述解决问题,谁还有疑问的举手说。
三、巩固练习。(开放性练习题)
知识与技能:做教材P55“做一做”。
(1)先从图中找信息。
(2)根据信息,选择自己要买的物品,再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本课小结。(略)
五、练习作业。教材P56第过程与方法:3题。       


复习旧知,加深对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运用








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作加深对解决问题的认识





观察例4,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或是条件,找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就这些关系进行独立列式计算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3 02:16

课题: 秒的认识        课型:        新课        任课教师         
教学内
容简析        P59―61,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识1分=60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同时力求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知道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关系,体验1秒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学生学
情分析        时间对学生来说是最熟悉的,学生对时、分等时间单位已有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秒,并感知1秒有多长,学生容易接受。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
难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课件        课  时        1课时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师: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师: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象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 新授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知识与技能: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反馈:
① 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 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 体验1秒钟
① 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 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
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 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 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 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 分、每1秒。
5、 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 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
1分钟的长短。
过程与方法: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 巩固练习
知识与技能:做练习十四:1
补充:
①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
过程与方法: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四、 作业
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如练习十四第3题)       
学生感受倒计时,引起学生的学习性趣。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3 02:16
课题: 时间的计算        课型:        新课        任课教师         
教学内
容简析        P62,教材以学生熟悉的上学时间和到校时间为依据,借助钟面帮助学生理解两个不同时间的计算。这样不仅巩固了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也教会了学生计算时间的方法。
学生学
情分析        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之后学习时间的计算,对学生来说已不是很困难的事情,现在家庭条件好,不少的学生已憏进行时间的计算,因此本节课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归纳方法。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
难点        知识与技能: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时间进率的关系认识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课件        课  时        1课时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一、猜谜游戏引入:
知识与技能: 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过程与方法: 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 分等。
4、 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知识与技能:教学例1:2时=( )分
(1) 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 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 反馈
a、 60+60=120分
b、 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 教师小结。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题目1和补充题:3时=( )分=( )秒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例2:
(1) 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 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 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 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 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略)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知识与技能: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小题,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过程与方法:填空:
(1)50分比1时少( )分,1时比45分多( )分。
(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通过情境的设计让学生进一步理解1时=60分,1分=60秒的时间进率关系,同时引入这一节的学习内容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3 02:16
课题: 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        课型:        新课        任课教师         
教学内
容简析        教材P68-73,在学生掌握口诀的情况下进一步学习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的口算方法,为后面学习笔算奠定基础。
学生学
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属于计算教学范畴,学生已有了10乘几的口算基础,通过学习,学生会运用已有知识迁移类推出几十乘几的口算方法,进而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简便算法。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的口算过程,学会口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的世界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
难点        重点:整十、整百数乘一位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整十、整百数乘一位的口算过程。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课  时        1课时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
①  6个十是多少?       ②  8个百是多少?     ②  40是几个十?
10个十是多少?          10个百十多少?        1200是几个十?
12个10是多少?         12个百是多少?        800是几个百?
二、探究新知。
知识与技能:示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出示例1,进行教学。
⑴、出示情境图1。
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10人要多少钱?
师:有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自由汇报。
生1:9个2的和是18,再加上一个2是20。
生2:10个2相加是20。
生3:也可以把2×10看成2个10。
。。。。。。
③、教师肯定,鼓励说得好的学生,然后板书。
2×9﹦18(元)
2×10﹦20(元)
答:9人要18元。10人要20元。
⑵、出示情境图2。
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
①师:这个问题,小精灵问同学们会做吗?,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互相讨论并计算。
②学生汇报,上台板演,学生评议。
三、巩固练习。
知识与技能:完成教科书p69“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同桌订正答案。通过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有什么发现?
过程与方法:完成练习十五中的第一题口算,学生独立完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练习十五的第过程与方法:3题,分小组讨论完成,汇报。
四、课堂小结。
知识与技能: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过程与方法: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教学反思: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3 02:16
课题: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课型:        新课        任课教师         
教学内
容简析        教材P70-73通过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学生学
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生中对于估算学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估算的结果都是整十的数,也知道了要用约等号,但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学生的估算意识不强,有时还是没有很好地运用估算,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是重点。
教学
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
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课  时        1课时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一、提出问题。
知识与技能:、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问题。
内容: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 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合 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过程与方法: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2主题图:
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知识与技能: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过程与方法: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4、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伸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四、巩固练习。
知识与技能:完成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教科书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4、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五、全课小结
知识与技能: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过程与方法:上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思        

课题: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课型:        新课        任课教师         
教学内
容简析       
学生学
情分析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坚式的书写格式,了解坚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增加练习的趣味,同时让学生体会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
难点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课  时        1课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3 02:17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一、提出问题:出示例1情境图。
师: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丽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
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
师: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合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师: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
师:知识与技能: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过程与方法:12×3表示什么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师: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思考,计算摆一摆小棒或画图等。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写出来。
过程与方法: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4、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5、全班汇报。教师将汇报板演在黑板上。
三、介绍竖式。
         12  。。。。。。因数
      ×  3  。。。。。。因数
       ——
         36 。。。。。。积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思        

课题: 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        课型:        新课        任课教师         
教学内
容简析       
学生学
情分析       
教学
目标        1、        使学生学会一位数乘二、三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加大做题的难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        培养学生及时验算以及认真书写的好习惯,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一次正确率。
教学重、
难点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课  时        1课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3 02:17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略)
二、探讨交流
知识与技能:学生观察情境图。
⑴、这幅图是在什么地方?
⑵、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教学p26中的例2。
师:这道题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⑴、将图中提供的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
书店有许多书,连环画每套18本,王老师买了3套,一共是多少本?
⑵、出示小精灵的问话:你能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吗?
⑶、学生独立完成,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
⑷、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各种算法,并说说本组的新发现。
⑸、教师将小组的汇报板演到黑板上。
18×3=54(本)

1 8             1 8
1 8           ×  3
+1 8            ——
——             5 4
5 4                        答:王老师一共买了54本。
三、做一做
学生在练习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
知识与技能:练习十七题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
过程与方法:练习十七题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练习十七题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五、全课小结。
知识与技能: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过程与方法:教师小结(略)       
    板


计       



思        








课题: 连续进位乘法        课型:        新课        任课教师         
教学内
容简析       
学生学
情分析       
教学
目标       
教学重、
难点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课  时        1课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3 02:17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一、知识铺垫:
1.复习乘法竖式计算。
2.计算517×3后订正,并让学生说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新课教学。
1.P79例4的教学。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看图列出乘法式子
(2)先由学生试算,通过集体评论订正、进行学习。
(3)把例4与例3的竖式对照,找出异同点,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
2.小结:“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时应注意:用一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某一位时,要看看后一位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三、练习设计:
1.P79“做一做”
订正后,让学生找出哪一道题最容易出错,为什么?
2.填上适当的数:
四、课堂作业:P80第1题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
1.口答.    3×4表示几个几相加?     2×5表示几个几相加?
2.第二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二、新课
1.教学认识零乘任何数都等于零.
教师:要求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加法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0+0+0二0
教师:用乘法怎样算?想一想是求几个几相加?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0×3二0
教师:“0×3”表示什么呢?(3个0相加.)
教师:“0×3”表示3个0相加,结果得0.想一想,0×5等于多少呢?为什么?(0×5表示5个0相加,结果得0.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下面两组算式:
3×4=   5×6=    4×3=    6×5=
让学生说出得数后问:每一组的得数怎么样?(都相等.)  教师:我们刚学过0X3=0,那么3×0得多少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0×3=0下面板书出3×0=0 ,
再出一组算式0×9和9×0让学生回答得数是多少,最后出0×0让学生填,得出0×0=0.
教师小结:大家看这些算式(指着上面的算式),0乘一个数和一个数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教师把写好“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句话的小黑板挂出来,让学生一齐读一遍.
3.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
4.教学例题.
教师先出示112×4,让学生用竖式计算.订正时,让学生说说用一位数乘多位数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然后将第一个因数112改为102.
教师:102×4,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同112×4是一样的.乘的时候也要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0也要乘,乘得的积是0,要在积的十位上写0.教师边说边把算式的得数写出来.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五中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进行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让一两个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四、作业
让学生做练习五中的第过程与方法:3题       



思        









课题: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课型:        新课        任课教师         
教学内
容简析       
学生学
情分析       
教学
目标       
教学重、
难点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课  时        1课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3 02:17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
教师先把教科书中的复习题按下面的格式写在黑板上.
20×3  12×4  200×3  120×4  2000×3  1200×4
然后让学生口算,教师逐题从上到下分别写出左右两组题的得数.然后提问:观察每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
二、新课
1.教学例9.
教师出示例题350X3,提问学生:这道题怎样用笔算?
教师再提问: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告诉学生: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可以先不计算,只用乘法去乘0前面的数,最后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然后让学生列竖式用简便算法计算.
教师接着出示2500X3,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试算.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
2.做例9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指导学生做“做一做”中的题目时,可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六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行间巡视,了解学生竖式写得对不对,有什么问题.然后集体订正,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说明.
2.做练习六的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直接把得数写在教科书上.教师了解学生在2分15秒内全做完的学生
有多少,哪些学生还没有做完.然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六中的第3题.
学生做前教师提问:“各是多少”是什么意思?要求的是什么?
4.做练习六中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
5.做练习六中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四、小结(略)       
    板


计       



思        


课题: 认识几分之一        课型:        新课        任课教师         
教学内
容简析        教材P91—93页,让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同时能通过较直观的图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学生学
情分析        学生对数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整数上,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平说是认知上的一次生要突破。因此为了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分数的含义,教学中应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一些适合学生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数的含义,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
目标        1、        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
难点        重点:认识几分之一
难点: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苹果等,课件        课  时        2课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3 02:17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苹果
知识与技能: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过程与方法: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
提问: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知识与技能:认识
1)、教师演示分苹果。指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
3)、二次备课:用纸片折出它的   ,并写上   。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1/2?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1)        (2)        (3)      (4)
知识与技能:认识1/4
1)要得到一个苹果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
(1)组织二次备课。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2)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
(3)小结:像1/过程与方法: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三)认识其他分数
知识与技能: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
(1)组织二次备课。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数。
(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的分数。
过程与方法: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四)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知识与技能: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过程与方法:独立探究,完成第二组图片,1/4和1/3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等2题。
(五)作业       
根据老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思考分一个苹果时怎么分呢



学生观察老师的演示,认识二分之一







学生看图观察加强对分数要平均分的理解





学生动手操作认识1/4




练习,认识其他分数,加深对分数的认识,总结出几分之一





学生比较两个图的分数,交流他们的大小,讨论在分子相同时的分数的比较大小的规律并总结出几发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课题: 几 分 之 几        课型:        新课        任课教师         
教学内
容简析        教材P94—95页,这一内容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的方法指导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从而认识分数,同时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
学生学
情分析        分数是学生新认识的一种类型的数,能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知识了分数,但只是停留在几分之一的认识上,要让学生认识几分之几这类型的分数,教学中要创设情景,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形成几分之几的感性认识。
教学
目标        1、        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归纳推理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
难点        重点:认识几分之几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课  时        2课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3 02:17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分数,大家还想再认识其他的分数吗?揭示课题板书:几分之几。
(一)教学例4
知识与技能: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根据自己的意愿涂出几份,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再在小组内交流。
过程与方法: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2份是它的2/4,3份是它的3/4,4份是它的4/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它与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数不同。
(二)教学例5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把1分米长的彩纸平均分成10份;
过程与方法: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板书:1/10
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分,2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板书:2/10
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
让学生类推出十份之几就是几个十分之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小结:像2/4、3/4、2/10、7/10…这样的数,也是分数。
4、让学生再说出一些其他分数。
5、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6、完成教科书第94页的“做一做”第1题。
(三)教学例6
知识与技能:出示例6第一组图2/5和3/5;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让学生同桌一级,分别在长方形纸上涂色表示出2/5和3/5,再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3)演示2/5和3/5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过程与方法:出示例6第二组图
让学生独立探究、完成6/6和5/5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组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教科书第95页“做一做”第2题。
(四)作业:
教科书第97页第4、5、6题       

学生动手操作并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课题: 分数的简单计算        课型:        新课        任课教师         
教学内
容简析        本节内容它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分数之后进行的简单的分数加减计算,其分母不超过10,目的是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学生学
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在此基础上学习分数的简单计算,可以结合具体的实物图,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1可以写成任意分子和分母相同的一个分数(0除外)”。
教学
目标        1、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1减几分之几的减法算理,初步认识到分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
2、        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3、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
难点        重点: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难点:“1”的理解。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卡片,课件        课  时        2课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3 02:17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一)课前练习
知识与技能:填空
1)3/4里有(   )个1/4    2)2/5里有(   )个1/5
3)4/8里有(   )个1/8     4)5/9里有(   )个1/9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
展示情境图内容,让学生观察,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知识与技能:教学分数的加法
1)让学生借助学具计算:2/8+1/8
2)学生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3)教师用教具演示2/8+1/8的过程。
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
过程与方法:教学分数的减法
1)用教具演示从5/6里减去2/6的过程
2)让学生说出教师演示的过程
3)让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过程列出算式
4)提问:5/6表示几个1/6?
2/6表示几个1/6?
5)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并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例3
1)出示1个圆片
整个圆可以用几表示?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
2)用教具演示减的过程
3)让学生说一说演示的意思。
4)学生根据演示列出算式  1-1/4=
5)让学生计算
6)全班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4、学生先探讨,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5、练习
教科书第100页的知识与技能:2题       

课题: 可能性(一)        课型:        新课        任课教师         
教学内
容简析        通过猜测和简单试验,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发生的的可能性。
学生学
情分析        可能性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学生也经常不自觉地应用可能性来玩游戏。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学生感到这部分知识与生活联系特别紧密。
教学
目标        1、        通过猜测和简单试验,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发生的的可能性。
2、        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
教学重、
难点        1、        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2、        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推理和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的能力。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课件
小盒两个每组,还有不同颜色的小球。        课  时        1课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3 02:17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一、活动引入新课
击鼓传花游戏,鼓声停时一位同学上台抽签,签中内容有礼物、唱歌、猜谜。
猜猜他抽中了什么签?
(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词来表达,揭示课题: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一)教学例题1
请同学们看前面,这里有个盆:1号盆、2号盆
。(实物:例题上的装有不同颜色小球的盆)咱们来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颜色的球。
展示两盆中球的颜色、数量。
知识与技能:从1号盆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球,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都已讨论好了,谁想代表小组发言?(依次指名学生说)
( 依次板书:一定  可能  不可能)
师:小朋友讨论得都非常好。下面,我们实际来摸一摸,验证一下。1号盆,谁来?(学生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摸下去,结果怎么样?)
过程与方法:从2号盆里任意摸一个呢?请小组讨论
请学生摸一摸(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措下去,能摸到红球吗?那可能摸出什么球?为什么?)(老师可根据盆里剩下的球随机提问,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活动小结
(二)教学例题2
`知识与技能:生活中有许多的“可能性”
例如:……(请学生举例几个)
过程与方法:自已阅读书本例题2
谁理解题目意思了,给大家解释一下。
独立完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汇报、讲评
4、练习
108页练习二十四第一题。
三、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可能性的知识
,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会发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发生的,而哪些事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吗?请同学们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学生说)
学生说完后全班交流。       



思        

课题: 可能性(二)        课型:        新课        任课教师         
教学内
容简析        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同时能够列出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通过体验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学生学
情分析        通过上一节对可能性的学习,学生对于有些事情的发生有了不确定性,了解了有些事是一定发生的,加强学生对可能性的理解。
教学
目标        1、        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        能够列出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4、        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能和同伴交换想法。
5、        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
难点        1、        列出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2、        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摸奖箱        课  时        1课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3 02:17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一、引入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可能性”举例子说明。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可能性”的知识。
二、实践探索新知
知识与技能:教学例3(比较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
(1)观察、猜测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四红一蓝)
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你们猜猜他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和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猜?
(2)实践验证
学生小组操作、汇报实践结果。
汇总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几组摸到红,几组摸到了蓝色。
从小组汇报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
小结:摸到红色多,摸到蓝色的少,因为盒中球红多蓝少。
(3)活动体验可能性的大小
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活动汇报、小结
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两点:一、每次摸出的结果是红色还是蓝色,这是随机的,不以人的主观意愿而变化。二、但摸的次数多了以后,在统计上就呈现某种共同的规律性,就是摸出蓝的次数比红多。
(4)小组实验结果比较
比较后,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出示多组的实验结果,虽然 数据不一致,但呈现的规律是相同的
过程与方法:教学例4
(1)出示盒内球(一绿四蓝七红)
(2)猜一猜,摸出哪种颜色的球可能性最大,摸出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小?为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P106“做一做”
图中每种颜色进行了分割,此时学生可以用数份数的方法来看三种颜色所占的区域大小。
利用前面学过的分数的知识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颜色占整个圆面的几分之几,为以后学习可能性的精确值做铺垫(因为概率与这些分数相等)。
三、练习
P109  4
第4题,是一种逆向思维。并体现开放性,如第1小题,只要红比蓝多,就能满足条件。第2小题,只要蓝比红多,都满足条件。       



思        


课题: 可能性(三)        课型:        新课        任课教师         
教学内
容简析        进一步学习比较多种结果事件可能性的大小方法,先得出结果总数,再看哪种结果在总数占的比例多。同学学会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逆向思考比较事件数量的多少。
学生学
情分析        学生在判断事件的可能性上已有了一定的解,但在逆向思考推理上的能力不是很好,在这节课中将主要指对培养学生的简单逆向思维的能力,通过对可能性的学习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学习比较多种结果事件可能性的大小方法,先得出结果总数,再看哪种结果在总数占的比例多。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逆向思考比较事件数量的多少。
培养学生简单的逆向思考推理能力。
教学重、
难点        根据可能性的大小逆向思考比较事件数量的多少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课  时        1课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8-23 02:17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一、引入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
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 他 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
二、探究新知
知识与技能:教学例5
(1)每小组一个封口不透明袋子,内装红、黄小球几个。(学生不知数量、颜色)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记录次数


活动汇报、小结
(2)袋子里的红球多还是黄球多?为什么这样猜?
小组内说一说
总数量有10个球,你估计有几个红,几个黄?
(3)开袋子验证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练习
P107“做一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小结
三、巩固练习
P109 6
[1]学生说说掷出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哪些

[2]猜测实验后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3]实践、记录、统计
[4]说说从统计数据中发现什么?
[5]由于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存在的差异,也可能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可以让学生再掷几次,让学生根据试验的结果初步感受到硬币是均匀的,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作者: 爱家的孩子    时间: 2015-6-21 11:12
谢谢您的分享
作者: 苦笑。。。    时间: 2018-9-17 09:00
好东西,但在哪下载呢?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