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一、情景引入,问题导向 | 1、师:同学们,我们教室的黑板报又该更新了,负责设计板报的同学准备在黑板的边沿上贴一圈花边,我们应该买多长的花边才够用呢?如果你是板报设计者你会怎么想? 2、师板书:长方形的周长)怎么求长方形黑板的周长呢? 3、师:根据你的想法要求出长方形的周长,还需要哪些数学信息? | 1、生:在黑板的边沿贴上花边,求花边的长度,其实就是求黑板的周长。 生:黑板是长方形的,就是求长方形的周长。 2、生:把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3、生:长方形四条边的长。 生:因为长方形的边分别叫长和宽,所以要知道这个长方形两个长和两个宽是多少。 生:长方形的两个长相等,两个宽也相等, 因此只需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就可以了。 |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以一定的“抽象概念”独立于生活。因此,为了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在数学教学时就应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于生活,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为数学概念的过程。这节课从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培养学生自觉地养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思维习惯,调动学生自主构建解决问题的策略。经历这一过程,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学习“长方形周长”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数学十“有用的”。 | |||||||||||||||||||||||||
二、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 1、师:现在找两位同学合作测量一下教室后面黑板的长和宽,其它同学记录数据。 2、师:同学们,现在你们能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吗? 师: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方法,并说说你的方法是根据什么得到的? | 1、生:长是300厘米,宽是120厘米。 生: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黑板的周长是300+120+300+120=840(厘米)(师板书) 2、生:长方形有两个长是300×2=300(厘米)两个宽的和是120×2=240(厘米)(师板书) 生:我是先算出一个长和宽的和,再乘2就得出两个长和宽的和,也就是(300+120)×2=840(厘米)(师板书) | 设计意图:第一:让学生自己测量获得数据,一方面是为了呈现一个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毕竟生活中的问题没有现成的数据;另一方面,更突出了情景的真实性。第二:让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事实上在调查学生的思维层次,为策略的优化做铺垫。 | |||||||||||||||||||||||||
三、优化策略,提升思维 |
(一)、 自主比较,优化策略。 师:同学们用了三种方法解决了长方形周长的问题,我们依次称它们为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现在从这三种方法中,任选一种你最喜欢的完成上边的表格,比一比谁最快,完成后举手示意。 师:请几个最快的同学来说说,你采用的方法以及计算结果。 2、师:和大家分享一下你选择第三种方法的理由。 3、师:没做完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 4、师:同学们刚才提到了长方形的计算公式,你们知道吗?互相说一说。 ( 二)、 再次运用,强化优化结果。 师:通过刚才的比较,请你快速地完成教材47页做一做。 | 1、生:我采用的是第三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分别是120厘米,56分米,64米。 2、生:计算过程简单一些,所以快一些。 生:我们实际是应用公式计算的,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和宽的和乘二(师板书) 3、生:我用的是第一种方法,计算过程很复杂。以后我也用第三种方法,要简便一些。 |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方法的多样是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在众多策略中总会有一种策略是最方便、简洁、是最优的。比如这里的三种策略,虽然实质都一样,但第三种显然简洁、方便得多,而且思维层次是最高的。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通过自主比较、运用,在与其他同学对比的过程中,完成了对策略的优化、思维的提升,主动地变“要我优化”为“我要优化” | |||||||||||||||||||||||||
四、拓展延伸,巩固新知 | 1、扎实双基(口答)。 (1)填空:长方形的指周长是指( ),其中它的两个长( )、两个宽也( ),所以长方形的周长等于( );如果用C表示周长,a表示长,b表示宽,那么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可以表示为( )。 (2)一块木板,长和宽的和是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3)计算下列长方形的周长。
3、 拓展延伸。 一个长方形的网球场,宽是8米,长是宽的4倍,如果要在四周围上栏杆,共要跑多少米? 你能根据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得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吗?和其他同学说说你的想法。 | 1、学生计算(3)计算下列长方形的周长。
| 设计意图:扎实双基中第一道题意在为后进生理清思路;拓展延伸旨在提高性练习。两种练习结合,保证所有学生“吃得好”“也吃得饱” | |||||||||||||||||||||||||
五、课堂回顾,整理思路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 | 生:齐声回答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 | 设计意图:“新课标”把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一节课过后,可以从“学到了什么”——知识与技能、“有什么感受”——情感态度等方面入手,落实教学目标。 | |||||||||||||||||||||||||
板书设计 | ||||||||||||||||||||||||||||
长方形的周长 方法一:300+120+300+120=840(厘米) 方法二:300×2=600 120×2=240 600+240=840(厘米) 方法三:(300+120)×2=840(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
看看你今天的收获,选一选 (1)知道了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 ( )( ) (2)会量长方形的周长 ( )( ) (2)会计算物体的周长 ( )( )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